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内,政府还是要负担他们的生活,并帮助他们积累一些必要的生活资料。

    而荆州邝荣光已经放弃了调查,他认为那里的矿床太小,没有开发的价值,还是以发展农业为主。

    七月直系和皖系的矛盾不可调和,直皖战争爆发。

    王占元本想沿江而上,拿下吴光新。但是刘英率领新组建的第三师猛攻汉川。这是车载火箭第一次出现在阵地前,孙传芳的部队被密集的火力覆盖,如果不是孙传芳早有防备,并没有在一线和汉川驻扎过多的部队,他的一个师就完了。

    张霖越出应城,偷袭安陆府,这次与刘英明着攻击不同,一下子吃掉了周边乡镇的三个守备团,连骨头都没吐出来,安陆府的守军朝不保夕。

    王占元大为恐慌,当天就派孙传芳前来求和。

    前去谈判的是毛石山,而张霖越撤回来替换了刘英对汉川的围困,两个人与孙传芳慢慢谈。主要是孙传芳要减少两地的驻军的问题。

    此时刘英已经偷偷到了荆州。

    刘英和顾明两个师,分别从荆门和荆州两路向宜昌进发,同时黎天才反攻宜昌,吴广新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做多大的抵抗,要么溃散。要么投降。原来吴光新见势不妙直接带着家属坐船逃走了。

    黎天才占领了宜昌。刘英和顾明也不好再攻击,在枝江和当阳一线停了下来。刘英的部队刚刚组建,连日作战。已有些疲惫。所以留下来对俘虏进行的整编,大部分都裁撤了,只留下了一些还算合格兵员。

    黎天才因为还在和川军对峙,所以把一些刚刚俘虏的士兵稍微整编后就开赴前线去了。这造成宜昌大量的难民潮涌进枝江和当阳。蔡和森将荆州的干部拉到了枝江,开始配合刘英处理安置事宜。

    顾明偷袭宜城,吴佩孚完全没有想到张春敢四处出击,宜城的一个整编师被极短的时间活生生吃掉了。直到顾明兵临襄阳城下。吴佩孚才知道前线出了大事。

    吴佩孚通过还在与毛石山谈判的孙传芳表达停战意愿。

    毛石山电告顾明撤到了宜城,这才开始与吴佩孚和孙传芳协商实际控制线的问题。吴佩孚方面因为损失太大,河南陕西方向与皖系战斗不断。很快就接受了条件。孙传芳和张春打出了经验,虽然只剩下汉川一个孤城,但实际损失不大。加上汉川是武汉最后的屏障,不能不保。所以僵持着。毛石山干脆留张霖越与他胡搅蛮缠。自己到了宜城,他认为如果不打武汉,襄阳方向是最好的攻击方向。

    这次战争准备时间之长,战争实际发生时间之短,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全部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如果算上黎天才控制的鄂西北,靖**实际上已经拿下了大半个湖北,声势骤升。只是靖**内部出现了一种诡异现象,因为几乎全胜不败的张春只是第四军的军长。靖**的司令黎天才如果不是张春帮助。连宜昌可能都拿得很困难。黎天才也知道自己无法左右张春,也无法影响张春与直系军阀和谈。所以两边实际上是处于独立不配合的状态。

    此时的张春还在孙桥到钟祥的路上。

    孙桥是孙镜的家乡。这里出产一种香米,被称作桥米。孙镜就请张春在他家做客。

    桥米的出产与水土和当地的小环境有关,同样的稻谷种植,甚至秧苗,出了那块地域,生长出来的大米的品质就差了很多。

    张春也只能羡慕,他一到香米出产地就感觉到了不同。水土,植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这里与其它地方确实不相同,而且很难复制。就算把这里的土壤移到其它地方,土壤里的微生物群落也会因为环境变化而极具衰退。而且这些微生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具有共生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可能经历了几千上万年。

    复制不容易,但是破坏很简单。

    环境所,农业所,林业所的学生在这里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做了物种分类统计,并和其他地方进行了对比。所取得成果与张春能察觉到的变化已经非常接近。

    “铁人兄留在县里那是浪费。县政府里面有接班的人吧。”

    张春笑着问。

    “出色的年轻人很多,喜欢从政的却不多。张扬现在算是死心了,他非常不错。工商局的谢峰算一个。农业局的王一赫不错,但是要做一些工作,他想回农研院。”孙铁人伸着指头算了一下。

    “他会服从安排的,刘英兄和顾明兄完成了作战任务,还是现在这个政府构架肯定不行。现在已经有应城、京山、钟祥,沙洋、天门、潜江、荆州、枝江、当阳、荆门,宜城十一个县,所以要成立鄂中自治政府,现有的几位县长肯定要掉回沙洋,担任自治区政府的职位。”

    孙铁人笑道:“恐怕还不止,随县的现任县长杨林义派人来和我联系,随县历经白朗匪患,一直没有恢复元气。现在省政府除了收取税金,其它一概不管。所以也想宣布自治,加入靖**,只是实力不够。如果顾明兄能够派一个团进入随县,那就不同了。”

    张春问:“他同意土地约法和环境约法这些约法。”

    “约法虽然严,但是总有一条出路。”孙镜笑着回答。

    张春点头道:“你和梁先生,毛参谋长去商议,问题应该不大。”(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矛盾的刘清

    孙镜刻意把张春接到孙桥,因为他想为京山争取建一个照相机厂。

    照相机最先是绿湖研究院要用,主要是为了记录显微镜下的实验。后来各县城的商人买进照相机开照相馆,生意很好。不过他们用的都是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相机。

    新民报采购了最新的德国生产的可伸缩爱克发相机,作为记者采访用。只是这些相机都非常昂贵,都是单位用,或者干脆是用来做生意。

    相关的技术进入绿湖研究院后,绿湖研究院进行了吸收消化,制造出了能够满足科研用的高清晰拍摄设备。比爱克发相机还要小和轻便。这款相机是由雁门口精密仪器厂生产。

    不过仪器厂设计出了一款简化版的相机。因为仪器厂主要还是科研工作,所以对这款简化版相机不够重视。

    孙镜就想在京山县建设这样一个照相机厂,连照相机带胶片一起,足够把京山县的产业提升一个等级。而且从目前来看,也只有这里最适合。

    说起来,京山县的中产阶层和富有阶层因为孙镜的关系,保留得最完整,这些人投入的工厂现在都开始赚钱,虽然大头都被政府、银行这两个大股东拿走了。所以他们就想在照相机厂上多占一些股份。

    张春自然答应。其实就算孙镜不找他,也会建这样一个工厂,不同的是股比和研究体系的问题。

    富商们要建这个厂,相关技术研究就不会放在厂里。因为建设一套工业体系不容易。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是要销售。要收回成本。研制和技术改进就有一个周期。

    而绿湖研究院等不了这个周期。所以只能扩大精密仪器厂了。

    绿湖研究所对于结晶硅的研究,最先进入实验的居然不是半导体,而是光电转换效应。同时进入研究体系的还有石墨。两种材料从加工到应用消耗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不过成果也在慢慢显现。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德国。只是他们还在选择何种半导体材料这个无数个岔路上进进出出。美国的一些实验室也处于这样困境。

    而绿湖研究所已经制造出了试验用的单晶硅和多晶硅。离晶体管和光电转换只有一步之遥。

    于此同时,电子所对于电子管的制造和电信号的传输已经非常成熟。声音和电信号的转换也非常成功,电子所制造的电话机已经在新苑进行小范围实验。电子所正在研制对大自然声音信号的监听的研究,这是应环境所和微生物所的要求进行的。

    另外侦查部队要求他们制造班用的无线电对讲设备。

    而当晶体管出来后,小型化就能够实现,整个产业就将升级。声音。图像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都将顺理成章。

    现有的照相机技术还能够维持多久?二十年,三十年?张春还真不敢保证。

    当然这些张春除了对丽质讲过自己对科技发展的预测外,还没有对任何提起过。

    从京山到钟祥。刘清带着卫生队的几位医师跟着张春。一行人都骑着马,负责保护的是新苑警卫连的一个班。张春经常因为电报而停下来办公,所以速度非常慢。

    不过到了钟祥,刘清被一个小伙子拦住了。小伙子局促地递给了刘清一本书就走了。

    张春对这个小伙子有些印象。应该是医学院的一位研究员。刘清尴尬中有些生气的样子。

    原来她被这个叫做齐斌的小伙子追求了。

    刘清生气归生气,但是并没有把书扔掉。这是齐斌的论文集,由新民书局出版,专门研究血吸虫病的文集。张春翻看了一下,顾文宽写的序,评价非常高。既然是搞血吸虫防治的,就应该在刘清的卫生局管辖之下。

    “小伙子不错。光锡兄已经牺牲很长时间了。”

    张春笑着对刘清说。

    刘清的脸红了,没说话。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几位医师都为齐斌说好话。刘清叹了口气说:“为民。如果你当了总统,会怎样对待日本?”

    张春愣了一下:“这不是我怎么对日本的问题。而是中国如何对待日本的问题,同样也是日本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以现在的情况看,不容乐观。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不管是那个地方,老百姓在我眼里永远是老百姓。”

    刘清叹了口气:“如果我留在中国,你会不会放过日本一线?”

    张春重申了一遍:“在我眼里,一视同仁。”

    刘清想了想,不说话了。

    张春到达钟祥时,大规模的战斗已经结束,顾明已经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