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春指了一下,一大一小的坟丘说:“枪杆子是一回事,教育才是基础。如果这些人不再是文盲,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冲突,也就不会死。二十多个学生牺牲,固然悲哀。但是这三千多人,这四万万人。都是这样,那就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叛乱过后。宜城整个建设基础已经崩坏,或者说它早就在富人们一个并不太高明的阴谋之下崩坏了。这让有着急于扩张心理的干部们心中平息下来。

    拿下一个地方很容易,但是治理一个地方太难。

    各地都加快了学校的建设,政府也把基础教育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所有的工作组把精力大部分都铺在了教育之上,农业知识和林业知识,环境知识成为了传授的重点。

    各地的大一学生正在逐步回到学校,他们的能力不够,所以还不如回到学校系统学习两年。

    梁启超、蔡元培、张春、顾明、刘英都在宜城召开的临时军政联席会议上对前一个阶段的急功近利做了检讨。年老体衰的时象晋也被请到了荆州,不为什么,就为他在教育上面做出的贡献,教育厅聘请老先生为顾问。

    政府增加了教育经费预算一个百分点。

    这一年,由于计划统计局的成立,整个辖区开始统计工农业总产值以及贸易额等各项数据。各县的规划与预算被重新打回去,因为做得太粗,不符合实际,需要进行中期调整。

    张春在宜城开完会后,就赶往襄阳。

    襄阳是一个重镇,也是防守鄂中的大门。

    襄阳和荆州都是古城,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别。荆州城带有明显的古楚国以及江南水乡的意味。而襄阳则北方气息和道家风范比较隆重。

    襄阳城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占领就驻军的城市。

    宜昌叛乱与襄阳商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叛乱平定后,很多大商户都逃出了襄阳。他们支持了吴佩孚和萧耀南大量的银子,在广济一代的孙传芳也因此受益。

    吴佩孚与孙传芳对张春倒是没有多少反感,但是手下的军官以及各地的商会,士绅地主却与张春形同水火。内地的商会对鄂中进行封锁。

    于此同时,鄂中本地的商人也在逐渐成长。只是大多以水路为主。长江、汉江和湘江都成了鄂中商人最喜欢去的地方。鄂中的商人大多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组成,也有一些毕业后没有进入研究所的学生,他们自称为商业战士,是带着使命出去的,就是维护鄂中商品的品质和信誉。这些人专业知识非常丰富,有的堪称博士。一般的弄虚作假根本骗不了他们。这批人极为团结,身体素质超好,要是惹到了,一般讨不了好。他们讲究诚实守信,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但是价钱,斤两却半点不差。

    而组织他们的是张若茗。

    “商人,是一种职业,从古至今都有无奸不商的说法。但是我们不同,我们承载的是让商品流通,互通有无的责任,这是商人的本质。而利润只不过是过程中的副产品。我们要让世人知道,什么才是有责任心的商人。”

    张若茗试图改变鄂中老百姓对于商人们的偏见,也为了在伍豪面前争一口气。

    学生中出生富豪家庭的人不少,并不是每个都带着革命的理想,很多人的目的极为单纯,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更好的生活。张若茗的倡议得到了这批人的支持。

    张若茗带着人特意到襄阳找到了张春,意思是让张春支持。

    这是张春第一次见到这个略带着一些傲气,对老百姓确实有些瞧不起,但是一心要靠自己的力量报效国家的富家小姐。如此强悍的个性,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张春自然会支持,贸易学院张春比较少去,所以除了表示支持,张春还答应有时间一定去贸易学院去听她们的调查报告。

    “若茗说得很对。理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贸易是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过去商人之所以把利润当成贸易的必然产物。那是因为他们利用了不同地区的信息不对称,获取利润太过容易。但是现在,特别是以后信息的传递更加发达,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变得很小。商业贸易就会回归到它的本来功能。地区物价的差异依旧会存在,但是只限于商品流动过程中所需消耗的成本叠加。从事贸易的人群的薪资不应该比其它行业的薪资高,因为这对于生产行业以及消费群体不公平。如果你们这么做,就是变相的剥削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

    张春看着这些充满了抱负和理想的眼睛。

    “从事贸易的人也是一个社会劳动者,而不应该蜕变成蛀虫。这是你们曾经发誓要反对的东西,要反压迫和反剥削。我希望你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和享受所迷惑。要时刻抱着和生产者和消费者平等之心。”

    张若茗笑颜若花:“先生放心,我们会为贸易学院的学弟学妹带来全新的经济理论,我们都知道这可能比贸易本身重要。”

    张春笑道:“好,如果你们的论文经过了评审,我亲自给你们发奖。”(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人才的窘迫

    毛石山接管了襄阳的政务后,就开始研究鄂西北问题。

    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在农学院的努力下,森林已经成为了宝藏,而不再是简单的柴火山。食品,医药,化工,制造业,很多都是基于森林而发展来的。鄂西北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有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原始森林。

    只是因为所有的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都太高,发展的速度完全要看鄂中各学院每年能够出多少学生。

    还是在宜城时,工作组就有人提出在困难地区,应该以公路干线为基础,循序渐进的推进的原则。毛石山认为这是可行的。只是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学生们减少了。毛石山不得不动部队的脑筋。

    鄂中自治政府的部队只有四个师,人数不多,训练和战斗任务也很多。但是常年在吴咏恩带领下修建道路桥梁的老百姓,开始是采用人海战术,但是随着一些机械的装备,已经拥有了一只比较专业的专业队伍。他们的施工速度不断快,而是用人也不多,效率很高。

    毛石山的设想是筹建一个路桥团,完全采用机械化作业,同时进行半军事化训练,这样既能保证道路修建的速度,也能保障筑路部队的安全。

    这几年,为了修路修桥,詹天佑和机械厂挖空了心思,弄出了推土机,挖土机和压路机。只是它们很多都是采用钢丝绳和滑轮来作为传动装置进行作业。

    液压系统因为都在全力进行飞机攻关,没人去过问。

    毛石山提出在襄阳建设工程机械厂的时候。张春第一反应是行不通,因为襄阳方面没有足够的铁矿来支撑,最佳的地点是武汉。襄阳一代有很多铝矿和钛矿。邝荣光现在就在保康,那里的金红石储量惊人。所以从襄阳道荆门,这一代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的飞机制造业。可是偏偏不能支撑大型的机械制造业。

    “能不能再等一等,先把襄阳,保康,远安的道路基础打好。再西进如何?”张春内心还是有些犹豫,所以用的是商量的语气。

    “等?”毛石山一时没弄明白。

    “我们的辖区没有足够的钢铁资源。但是这里有。”张春在地图上指了一下大冶的位置。“一个产业的布置,要考虑到成本,要把钢铁运到这里来。即便是我们的铁路运输网建成,也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毛石山笑了:“拿下武汉?”

    张春点点头:“你认为如果顺利,我们还需要多长的准备时间?”

    毛石山笑了:“不长。”

    刘素贞是化了妆混在一群难民中到得荆州,她已经和袁传鉴秘密结婚了。

    两个人都是武汉党小组的成员。她是来见陈潭秋的。

    张国焘已经从苏联回来。带来的是苏共的建议。说是建议实际上是命令。要**主要在工人,特别是矿山和铁路工人中发展党员。另外一个就是对荆州方面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荆州已经脱离了党的原则和理想。虽然没有把荆州方面排除在党外,但是要求执行委员会从全国优秀党员中抽调人员更换荆州党小组的成员。李大钊直接拒绝执行这个命令,张国焘则利用组织主任的职务便利,擅自命令党员走向矿山和铁路,优先发展党员。

    李大钊与张国焘发生了争吵。最后以李大钊一个人投反对票,李达投了弃权票而通过了工人运动优先的决议。

    武汉党小组因为靠近荆州。刘素贞就跑来问陈潭秋。

    不过刚好被在外联部的刘英抓了一个正着。

    刘素贞就和刘英吵起来了,说刘英是同盟会会员。应该算是国民党党员,不应该管**的事情。刘英气得要扇这个有些倔强的幺妹。

    刘素贞其实挺害怕这位大哥的。但是实际上,武汉小组的意见也不统一。至少袁传鉴对张春极为崇拜,坚持认为新民报阐述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两口子经常吵架,这不,一回来又跟大哥吵起来了。

    被大哥臭骂了一顿。刘素贞没生气,还笑嘻嘻地回去了。因为刘英送给她两把勃朗宁手枪防身。

    刘英还担心小妹的婚姻生活。但是暗月的人传来消息说这两口子吵架是吵架,但是关系好着呢。

    武汉小组分成了两拨,袁传鉴这批人暗中配合现在完全是洋人商行做派的萨斯商行和萨斯航运公司工作。另外一拨人以李震瀛为首,到武广铁路工人里面去了。

    刘英对从襄阳回来商量组建路桥团的张春提起这个小妹时,虽然还是骂几句,但是脸上得意的神色怎么都掩饰不住。

    其实刘家的年轻子弟大多都在学院和基层工作,成绩也都很不错。有些已经当了小干部。但是刘铁和刘杰的牺牲,让他对这个调皮的小妹格外重视。

    路桥团肯定是要成立的,但是要从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