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把大象当神物的暹罗人非常惊讶。因为大象与中国人更加亲近,而中国国内优越的环境让大象更加喜欢呆在内地,只在内地寒冷了才返回暹罗。

    对此孙科和孔祥熙没有什么办法,国民党已经形成了外向型经济的传统,不仅是以前来这里的华人大多数都崇尚商业,从大陆来的也全部是商人和官宦家庭,人数陆陆续续达到了五六千万之多。这些人与海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内没有了农田和家仆,他们在南洋迅速购买了土地,并买当地人当家奴。

    当然无论中国人有多么讲究高低贵贱,儒家文化也还是对家奴保持了一丝人性,远比荷兰人和英国法国人要好。

    之后随着大陆大量的文化人到来,他们似乎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宣扬要对下人讲礼貌和尊重。当然是有身份的尊重,而不是如中国那样,让下人翻了天,没有了尊卑。甚至让野兽也骑到了人的头上。

    文化人认为现在的大陆简直到了一个荒谬的程度。

    也许是在大陆惨败的缘故,这些提法得到了绝大多数遗老们的支持。在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起到了迅速稳定局势的作用。此时的国民党也不是过去清国人长辫子落后的形象,而是保持儒家文化的同时又极度西化,西装革履,比洋人还要显得文明。

    只是美国人并不喜欢这些后来来的文化人,因为他们起到了凝聚民国人人心的作用。也许是失败的滋味太惨痛,文化人对于西方的理念也产生了怀疑,认为只有洋为中用才是正确的道路,习文练武的风气非常浓厚。

    这让民国人与在美国的满蒙朝廷,韩国贵族不同,他们慢慢有了独立性。而如溥仪和李承晚则完全依靠美国。特别是宋子文到了民国以后,坚决认为既然国民党要我来,那么财政和银行就要听我的,要不你们把我送回大陆。

    孙科和孔祥熙等人自然是不肯,因为没有几个人有宋子文这样对金融熟悉。而宋子文到了吉隆坡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抛开美国与共济会重组了中华民国银行,这是完全以民国老官宦一些在中国学习过银行知识的子弟组成的,极度排外的财政体系。他们认为既然中国组成了自己独立的银行体系,还运作的十分顺畅,证明了中国人不一定要学西方,中国的银号有着千年的历史,并不是没有经验可以吸收。

    强烈的复国思想左右下,共济会正在被迅速排挤出中国人的领地。

    但是不管怎么样,英法势力的退却,对于美国来说,只有利好,而没有利坏。民国的外向型经济和地理位置,决定民国就算有了独立的银行体系,也不能不依靠美国。

    中华民国和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不过与日本不同,中华民国不同意组成联合司令部和联合舰队。

    这是宋子文带来的意见。

    宋庆龄和毛石山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中国不可能容忍有日美联盟这样的反中联盟出现。日本如果不退出日美联盟,中国将举全国之力,奋起反击。对于民国和美国联盟也是一样,共同防御也好,其它名称也好,不能出现实质并入美国的条约出现。

    **与国民党,只是政见不同,但都是中国人。现在国民党收回了国土,是有功。**不可能在此时落井下石。敌对可以,但是不能卖国,这是国人的底线。

    孙科和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也认为如果不坚持这一点,国民党很快就会涣散,变得四分五裂。民族大义都不坚持,何谈复国?

    就这样,有了进取精神的国民党,在美国的默许和支持下,在东南亚发展迅猛,爪哇岛等等岛屿并入民国只是迟早的事情。

    法国在法属印度支那局势危急,国内要面对德国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有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移交给中华民国,换取法国在中华民国辖区的商业和经济利益的考虑。

    所以亚洲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要说酝酿战争,那是有的,如果能够让中华民国获得足够的实力与中国爆发内战,这也许是瓦解中国最佳的方法。因为中国和中华民国的治国理念格格不入,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要妥协,在广州政府的时候就妥协了。

 第二十六章 人口与战略

    “国土,耕地面积很重要,但是种植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并不多。山区,除了林业、狩猎和采集业,还有丰富的矿产。而所有这些必须要有道路交通系统来把它们穿起来。不然再丰富的物产,也得不到运用。现在工业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山区,山区容纳的人口数已经超过了平原。毕竟亚洲是个多山的地区。”

    巨大的卫星地图已经覆盖了整个亚洲和北美洲。

    “西北部大片的山区,现在正在逐渐变为绿色,河西走廊绥远的治理有了效果,因为这些地区环境变好,我们的农田虽然有些零散,但是种植面积并没有缩小,已经恢复到了与清朝耕地面积相当,略有超过的局面。而产量却要好得多。连南贝加尔省的单产已经与前清江南地区差不多。可是就算是这样,我们种植业生产的富裕粮食也不多。”

    毛石山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这是因为人口,我们的人口统计详细数据出来了,七亿一千四百万人,这个人口数据已经超出了前清人口最高峰的时期。我们国土面积确实大了一些,但是和前清大的不多。如果不是畜牧,渔业等其他产业撑着,我们的国民生活水平还是会下降的,虽然不至于像前清朝那样民不聊生,但是想要发展也会遇到困难。

    人口增长率以湖北这些老区为中心,正在慢慢下降。但是优生优育的宣传效果不会再短时间内见效,所以我国的人口会有一个很快的人口增长期。至少要等到我们的这批孩子成长起来,十到二十年,才会进入平稳期。预计那个时候人口会超过十亿。到时候,我们出口粮食可没有现在这么简单了。”

    毛石山笑道:“我们的小家伙们嘴巴刁了,肉蛋奶的比例很高,粮食比例下降。养活他们不是问题,问题是要给他们分配土地。我们没有足够的储备可耕地。到时候牧场和林场就会大量减少。这就不是什么好事。国土资源管理部根据卫星数据,经过核算,我们的人口。在现有的国土面积下,不宜超过十二亿人,这还是在未来二十年一些农业科技发展,环境容纳力提升后的结果。超过这个数字,环境的进化就会停止,并开始退化。”

    毛石山讲完了,示意白崇禧上台继续。

    “这让我们在发展方向上陷入两难境地。东南亚半岛。肯定要拿下来,因为我们必须保证南海的安全。有一个情况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的海洋环境,竟然是一直处于退化过程中,只是在这几年才有所恢复,一些海洋的洄游鱼群才沿着长江黄河到达内地。所以保住南海对于南部非常重要。问题就在于这一地区是人口密集地区。拿下来后对于缓解人口压力用处不大。

    南部最大的一块,印度半岛,人口密度将来恐怕比我们还多。我们拿下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丛林,也就是这个绿色地带,以后看情况再说。我是不愿意碰这一块,太麻烦。

    北方。我们提出来的疆界,现在看来是尼布楚条约第二方案,也就是从外兴安岭北支诺斯山东南地区。这也算是东亚最好的地区,只要我们的海上力量足够,拿下来没有问题。但是这一地区比南贝加尔的情况差不多。也就是说环境进化不到一定程度,也容纳不了多少人口。南贝加尔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

    阿尔丹到勒拿河流域,也就是现在日本。这是尼布楚第一方案。我看还是会回来的。最大的原因是。这里养活不了日本几千万人。可是问题也来了。日本养不活,我们想在这一地区养活这些人,还要保证环境进化,几乎不可能。

    日本撑不过几年,如果我们拿下勘察加和楚科奇,他们就只能投降。

    所以我们的科研人员必须要进入西伯利亚。研究那里的实际情况,及早做安排。大家知道,苏联将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我们与苏联的国境线不宜过长,可行的国境线在这里,鄂毕河。这可能也是苏联能够接受的国境。这可以解决未来人口问题。请大家来,就是要对这一地区进行预判和预研究。看看这一地区的人口和环境解决方案到底怎样做才可行。这不是我们有野心的问题。而是将在未来几年必定要面对的问题。”

    毛石山笑着说:“张先生,既然日本已经穷途末路,我们早晚得接过这个盘子。所以我想和日本签订一些协议,我们援助日本农业科技,让我们的人到乡下去,一方面实地考察环境,一方面救济一下日本老百姓,另一方面我们也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条件是收回勘察加和楚科奇,日美解除共同防御条约。”

    伍豪说:“苏联现在也需要援助,我们进行一些调停,让目前的停火线维持下来。总要给两边的老百姓一条活路,远东的种植业只能种植一季,要是因为战争影响了种植。苏联还有欧洲,有伏尔加河流域可以救济,日本人民就完了。”

    稻香园的现在成了中央政策特别研究所的地盘。也是政府的超级智囊团。

    因为这决定了基本国策,毛石山等人还是觉得应该听取张春的意见。

    “陆上,我没有意见,你们的想法和安排很好。我想知道海上你们准备怎么办。要知道大海和太空都是领土,甚至是更加重要的领土。”张春问。

    “目前的想法先收回勘察加和楚科奇再说。”其实这些军人都是陆军出生,连李之龙的大陆军思想也很严重。

    张春摇头道:“你们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当今世界,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就因为他们的海军,因为他们掌控了大海。法国已经衰落了,但是美国崛起,也是因为他们海军的实力强劲。陈季良、陈绍宽虽然遏制了美国海军的发展势头,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