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妞妞看起来圆圆胖胖的,身形和体型和以前差距很大,所以倒是没人认出来。她拿着望远镜紧紧地跟着海上巨兽。

    “为什么那头鲸鱼不害怕?”妞妞问。

    “因为我们遇见每头鲸鱼都会追踪观察,不一定会捕杀它们。这头鲸鱼习惯了,我们甚至为它治疗过。只有我们确信这头鲸鱼进入老年期,并且生理机能开始退化才捕杀它。”

    “那小一些的海豚怎么办?”

    “海豚是群居性动物,但是一般出现了脱离群体的海豚,或者被很多海豚包围抚养的大海豚,就是需要猎杀的海豚。所以在海上,要熟悉这些动物的习性。”

    “为什么不杀那些大鲨鱼?”

    “大鲨鱼也要看健康程度,这条鲨鱼游动的速度很,也能够追踪上食物,还很年轻。鲨鱼也不是每个都是这样,它们在海洋中捕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一条鲨鱼追不上鱼群,体型又很大,渔民就会捕杀它。”

    “小鱼呢。”

    “小鱼啊,就是靠拖。我们的拖眼很大,拖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大鱼。不过因为鱼类种类繁多,体型差异也很大。所以打捞上来都会分拣一下,幼鱼会被放回海中。”

    这是妞妞与生物学家的对话。

    妞妞虽然只是问,但是从大到小,有着完整的逻辑性。当然最关键的是,她一边问,一边观察,一边理解。这完全不像四五岁的孩子。妞妞当然不止四五岁,她已经八岁了,只是她见到的陆地生物比较多,但是对海洋生物只是从电视上看到而已。

    她问的道理其实早就知道,但是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不同,它们隐藏在水下,体型达到鲸鱼,小到磷虾。怎么才能分清楚那些可以捕杀,那些不能?

    这就是妞妞真正想问的,可惜这个专家还以为妞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问答得都是基本的道理。但是有一件事情妞妞听懂了,那就是要熟悉生物的习性,通过一些个体现象来判断。

    “我能到海里游泳吗。”妞妞问张春。

    “为什么。”张春笑着说,“我们可以坐潜艇到看看。”

    妞妞瘪了瘪嘴说:“那有什么用,又摸不到鱼。摸不到鱼怎么知道这位叔叔说的对不对?”

    张春尴尬了,不好意思冲哪位专家说:“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大海的危险性。”

    丽质倒是正色地对妞妞说:“一个你不熟悉的环境,应该循序渐进地去了解。你可以到浅海去尝试一下,但是这是深海。”

    妞妞露出小虎牙笑了,狂点头。

    “海里有大蛇和鳄鱼吗?”

    妞妞在云梦泽是下过水的,那里可怕的动物很多,她认为最可怕的就是蟒蛇和鳄鱼。至于河马什么的虽然长得很可怕,但是实际上还算温顺。妞妞身上的装备历来很好,一般动物要么和她很亲近,要么很怕她。但是这些装备要对付大海环境和动物,那就不够看了。

    “如果你到了热带海洋,里面有海蛇和海鳝,不过都是非常危险的动物,有些还毒性非常强。就是海面上也不一定安全,有一种水母有剧毒,触角非常长,有时会飘浮在水中,接触到人体会起泡,非常痛,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这种水母有天敌吗?”

    “有,海中的大部分鱼类都吃这种水母,特别是金枪鱼。海洋中也有着微妙的平衡。以前北太平洋曾经出现过随着暖流过来的大量剧毒水母。会毒死大量海上的鱼类。这几年才好了很多,物种的多样性的好处就在这里。”

    两个生物学家已经把这个几岁的娃娃当成学生看了。

    张春问道:“听说你们在海底的观察站人工环境下进行了物种实验,情况怎么样。”

    “那还是简单环境下的物种实验,形不成生态循环,需要不断从外面引进,不然会很退化,法阻止病虫害的发育。”

    张春已经知道这个答案了。但是还是忍不住问一下。

    二月份的时候,最后一次大推力火箭升空,而此时指挥舱已经完工。两个生物实验舱完成了最后的对接。两个生物舱合并成为了一个。有着特殊设计的隔离措施,上去的苔藓以及蕨类生物群落。然后逐渐进入草本和木本植物。为了授粉,也引进了蜜蜂等昆虫。所有的这些生物,特别是寿命短,变异的生物,在重力,人工光照条件下,变异是肯定的。

    指挥舱完成后,空间站已经调整了姿态,让带着全电磁护盾和防护外壳的指挥舱对准太阳的一面,并开始缓慢旋转。而原来的老指挥舱则在准备改建成高度旋转,但是中心相对固定的舱体,它可以恢复一定的重力,用来给宇航员进行适应性锻炼。因为庞大的空间站还在扩建,上面的人员已经多达两百人,已经完全能够进行物资回收和自己建造太空舱壳体。

    当然内部设施还需要地面支持。因为生物舱太多不确定性。空间站把它对接在空间的尾部。而生物舱原来的位置自己搭建了生活舱和实验舱。不过只是一个外壳而已。

    所以太空舱实际上分成了四节。最前面是指挥舱。第二节是核心舱是九个舱体合并而成的。第三节是由空间站自己利用太空垃圾搭建出来的熔炼和铸造车间的延长体,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圆。但是长达二十米。整个熔炼车间长达四十米。

    安全性不够的核裂变反应堆已经拆除了,而是改成了热核电池组,位于延长体中心位置。整个延长体如果全部搭建完成,就可以在完成除了熔炼和铸造车间以外,形成完整的纳米制造工厂。

    第四节就是只有两节舱体合并而成的生物舱。中间只有隔离舱和对接舱连接。如果实验失败,这两个舱体会被直接灭害处理后进行回收。那样空间站的人员空地往返频率就要加,以保证空间站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r1152

 第八十七章 信息优势

    大推力火箭停建之后。就只剩下了三十吨到五十吨两种推力火箭的设计。

    中央研究院认为三十吨的设计够用,也最经济,足够把空地穿梭机送上太空。原本计划空地穿梭机靠空间站自己制造主要设备。但是实际情况超出了原来的设计。因为空间站将扩大四倍,空间站自己制造外壳和舱体就已经满负荷了。

    水滴穿梭机的飞行拖曳经验越来越多,对于空间环境越来越了解,对装备的需求也越来越明确。这大大改变了原来对于空地穿梭机的设计。返回舱数次重新进入大气层的飞行经验也给出了实实在在的数据。所以现在的空地穿梭机已经和最早的原型机完全不同。它更加像一个蝶形,它能够像打水漂一样在大气层上飘过,达到减速的目的,直到速度减小到能够像石子一样缓慢“沉入”大气层的程度。这个过程尽量不使用燃料,是最讨巧的方案。

    进入大气层后,穿梭机的发动机打开,然后像飞机一样正常飞行降落。

    空地穿梭机将在银川航天中心进行制造、试飞,最后发射升空。之后返回舱将取消,全部换成这种穿梭机执行空地往返任务。返回舱和救生舱结构几乎一样,所以保留应急救生舱就可以了。

    中国的空间技术在飞快发展。而美国和德国原本有的空间计划被战争延误了。现在全世界的资本都朝着石油过去了。除了中东,美国在新占领地墨西哥湾和古巴都发现了不错的油田。

    石油化工的好处已经显现。化纤。塑料,化肥,橡胶等等产品纷纷出现。石油几乎无所不能。石油是亿万年积累下来的生物沉积物,开采容易,能够进行规模化生产。西方认为石油工业完全有可能完全超过中国这种靠一年一年生物积累的农业。

    你怎么可能用数年生物积累和亿万年生物积累相比呢?

    世界各国似乎都看到了超过中国的希望。

    但是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尽快结束战争。德国和英国在暗中接触,看看有没有停战可能性,但是这不符合法国和美国的利益。法国现在国不成国,家不成家。怎么也不可能停战。美国本土受到威胁,海外没有捞取利益,试图做世界金融霸主。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力和实力支撑,那就是一个笑话。所以法国和美国希望战争打下去。

    大英帝国的全球统治已经无法维持了,但是大英帝国的实力不差,现在只是在想用什么办法争取一个有面子的合约罢了。

    苏联要维持和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与日本的战争必须要有一个了结。之后才能回过头解决中东和欧洲问题。

    所以各国知道空间技术已经被中国超过得太远。可是都没有精力来采取什么行动。

    日军已经全面踏出了中西伯利亚,但是受到了苏联坦克军团和空中庞大的机群的阻击。在叶尼塞河打成了相持战。战争达成这样,已经不是军人的事情,遭殃的是老百姓。

    日本已经脱亚入欧很久了,苏军和日军有着几乎同样的骑士精神,军队在堂堂正正寻找对方的主力决战,飞机和坦克也是在战区活动,就是轰炸后方。也是敌人主要的据点。日本学习到的偷袭,不是战略意义上的偷袭。而仅是战术上的,并且尽量不破坏对方的交通系统,因为占领后,大军需要使用。可是这不仅没有减小战争的烈度,反而增加了战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

    这样的战斗被白崇禧戏称为“湮灭”,也就是双方在战争中消耗人力和物力直至再也打不下去。

    日本曾经以为能够做到以战养战,但是以战养战是有条件的,就是遇到了和当年中国一样四分五裂、军阀横行、各自为战的局面。苏联是吗?苏联不是。

    世界战局,在电视台被参谋部的一些参谋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进行预测。张国焘就是这款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节目只在网络频道播出。海监船的餐厅里,用餐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很用心。

    而这都是通过卫星进行传播的。所有的人似乎完全没有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