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黄赫元非常难受,心中的血气被挑起来,最后还是要归于落寞,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让黄赫元要发疯。所以他决定让士兵们把训练场的杂草全部铲除,一群汉子赤膊在寒风中和杂草抗争,这已经不是训练,而是一种不甘心。

    张春和丽质没有加入他们,他的生活训练十分规律,不会受到干扰。每天早晚,他都要和丽质跑上二十圈,然后去教室里听威廉讲后勤学和战役学。

    但张春能够感觉到训练场上这些最普通的士兵的那种狂躁的情绪,他们只是守卫训练场的普通士兵,不是学员,甚至没有机会成为军官。他们连听威廉教官的课程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他们上战场,是冲在最前面的炮灰。他们需要认可,需要让自己的血流的有点说头。

    但是谁能否认他们才是中国的魂?当国家危亡的时候,流血牺牲的人正是这些人。

    “威廉教官,今天的教学在训练场上吧,一个士兵的未来不在教室,而在训练场,在战场。”

    这是张春的提议。

    从第十天开始,不管外面有什么,是狂风,还是冻雨,甚至下了一场小雪,威廉都在训练场上给张春讲课。

    所有的士兵都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很多人都不认识字,他们甚至很难听懂威廉非常不标准的中文,也听不懂战役学和后勤学再讲些什么。但是他们知道这种机会不是他们可能获得的,他们在努力吸收着自己能听懂的东西。

    相对于威廉的正统,张春的讲课也许更加吸引人,因为张春讲的是地形和舆图。也就是教这些士兵怎么看地图。教这些士兵,什么地形适合伏击,什么地形适合阻击,什么兵种利于什么地形,在这种地形遇到这种兵力配置,如果反应不及时,那就是送死。

    这些士兵们听得懂,因为他们就处在这样的环境。这是保命的知识。张春虽然是学员,但是学员也比他们要高很多级,因为学员出来就是队官,甚至直接是千总和管带。

    李俊乐的案子总算查清,却十分荒唐。他和私自收养的小妾住在曹武,事发的那个晚上。他居然大喇喇地跑出来摆官威,喝止扰乱。结果不知道是那一伙人顺手给了一枪。卫兵上来保护已经晚了。

    如果你是平常人,甚至你只是一个地方官员,这情有可原。但是你是军官啊,你是军人啊。这是标准的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例子。

    李俊乐死后,麻烦依然不断,那个小妾可不是一般人物,据说靠上了另外一个军官,把李俊乐在曹武的产业全部抢走了。李俊乐家里的老婆和兄弟自然不干,动用各种关系打官司。最后,在汉口从来没露面的刘管带调解,那个小妾出了一大笔钱了事。

    李俊乐的事情了了,自然就轮到曹武训练营主官的安排,因为黄赫元也是千总,加上自从张春来了以后,黄赫元带着士兵训练也不错。威廉也举荐了一下,所以黄赫元成为了训练营主官,虽然还是一个千总。

    这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刘管带任命黄赫元,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李文贵和辛宝久。

    本来文武官员两条线,相互并没有太多联系。相互也不信任。但是辛宝久善于钻营,他升任县令已经**不离十,只等李文贵期满离职。辛宝久为了掌控自己的根基,和刘管带拉了不少关系,许了不少好处,不过是粮饷而已,许了也就许了。

    辛宝久为了老上级刘文贵也花了不少心思,想让李文贵不至于真的告老还乡,自己少了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所以曹武训练营就成了李文贵文武相偕的政绩之一。

    事情总算是在一个月后,发生一些的变化。曹武训练营争取到了一个模范训练营的名头,训练营新来了一批学生,这次是一群主要是在德国和日本学过兵科的年轻人组成的学员。

    这个月,训练营在黄赫元的争取之下,开始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不过训练已经和张春没了什么关系。

    张春的培训准确地说只有一个月,已经结束了。但是黄赫元请张春留下来给学员们上文化课,坚持到新的文化教员到来。要知道此时已经临近春节,就是上面任命了文化教员,也只能春节后才来。李文贵为此专门跑了一趟,这个面子张春无论如何也抹不开。

    李文贵依旧是把真实用意隐藏在东扯西拉中,不过他对于张春给训练营带来的变化十分欣赏。李文贵瞧不起大头兵,但是对学员却很客气,这些人在他的眼里都是读书人,还是留了洋的读书人。

    只不过这些留了洋的读书人带给了张春不小的麻烦。

    留过洋的学生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东洋,一部分是西洋。

    留学西洋的瞧不起留学东洋的,而留学东洋的自然不服气。

    张春对于东洋也好,西洋也好,都没有多少好感。只是对这群人以发生在中国的日俄战争以及德国与日本在中国的纷争来讨论非常反感。很奇怪的是,这些人无一例外不认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是国家的耻辱,很多人认为这帮助了汉人地位的提高,洋人来主持了公道,德国人和日本人给了汉人极大的帮助。很多人不认为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发起的其实就是侵华战争。

    张春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国与国之间,这就是侵犯,满汉问题是自己家的问题。

 第五章 国人的骄傲

    卜家营,很稀少的姓。不过卜家不是汉人,原本是跟随满人入关的北方部族。原本是世袭的武官。不过失官已经一百多年了。卜姓人现在彻底没落了,成为白马陈家的佃农。

    张春到卜家营是因为卜平,一个七岁的瘦小男孩,他居然跑到训练营偷吃的,被小四抓住了。

    士兵们的伙食并不好,黄赫元虽然没有喝兵血,但是上面有人喝,李文贵答应的粮食还没有运到,训练营要保证教官和学员们有好的伙食,黄赫元只能保证这些士兵不饿肚子而已。

    所以卜平犯了士兵们的众怒,二话不说打得半死。好在这些士兵都是穷苦人出生,没下死手,留了半口气。

    打完了,士兵们却把卜平没办法。要钱,士兵们没有,要粮,不归士兵们管。

    于是小四就抱着半昏迷的卜平找到了张春。

    卜平看起来打得全身青紫,但是实际上没什么事情。一张小脸还被士兵们洗干净了,长得不错的一个小孩。

    小四是不敢带着卜平回家。

    可是卜平有家吗?张春曾经见过最凄惨的是竹皮上下两个村子的村民,他们总算还有一两亩薄田,一个茅草屋。

    要说安定,曹武是军营,没有土匪们敢明着抢劫这里。农民总应该有活路吧。

    可是卜平家怀就坏在住在卜家营,住在曹武,住在军营傍边。这里大烟和娼#妓是最赚钱的买卖。卜平的父亲吸大烟败光了家产,自杀死了也就算了。卜平还有两个姐姐,长得怎么样先不说,至少卜平这个孩子的相貌不丑,居然被人抢走进了窑子。进了窑子就算了,被逼接客也就算了,居然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医药钱还得卜家出。

    卜家还有什么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把卜平往屋外一推,上吊死了。卜平的两个姐姐也不知所踪。卜平七岁,没饿死就算不错了。

    卜平家的房子早就成了一捧草木灰。七岁的小孩子住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像狗窝的小棚子里。棚子显然不是他自己搭建的。可是张春走进村子时,就像是土匪进了村,原本开看得见的村民没有往家里跑,而是往野地里跑,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春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苦笑了一下。又把卜平抱回了训练营。

    晚上的时候,春丫来了。

    春丫知道张春除了训练营,到了下面一个村子,自然会去打听。

    曹武不止有训练营这一队官兵。训练营的官兵是各地新军抽调过来的,在本地没有根基,而且黄赫元也从来不让他们走出军营。但是地方的守备队和最近组建的团兵不同,这些兵由本地的地痞混混组成,有些干脆是地主家的家丁。这些人和烟馆妓#院的关系盘根错节,虽然穿上了新军的军服,本质没有变,依旧是士绅富家欺压百姓的工具。

    最近曹武死了不少人,又将近年关,官兵到处逼债抓人,所以村民看见张春就跑了。他们不敢躲在家里,因为躲在家里是自寻死路。

    卜平的姐姐据说一个死了,一个被卖掉了,卖到什么地方没人知道。

    卜平由邻居照顾,但是邻居也是自顾不暇,听说有贵人把卜平救了,邻居哀求春丫说把卜平收了吧,当小狗养也行,至少能保命。

    春丫对付零星的武林人士和为数不多的悍匪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士绅阶层占据了统治地位,人数众多,和官府联系紧密。春丫杀几个人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加剧老百姓的苦难。春丫在曹武大闹一场后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杀什么人也得小心了又小心。

    “除非少爷能够拿下这里。”春丫的眼里满怀着希望。

    “护卫队人数不多,但是每个都比那些千总管带强,只要人数够,拿下这里没有问题。”春丫在房间的地图上一划就是几个县的位置。这位大姐出来久了,知道了自己的实力优势,心也变大了。

    张春瞪了她一眼:“想造反?对抗的可不是几个县。”

    春丫抱着睡着的卜平不吭气。但是倔强的神情却表露无遗。

    张春叹了口气道:“你把卜平送回蒙学堂,如果你看到活不下去的,也可以带回去。我这里过段时间就回去了,没事。”

    从卜平的事情过后,张春对训练营学员们的高谈阔论更加反感。

    这些官宦富户家庭出生的孩子,心里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强兵救国,工业救国,商业救国,民主的观点比比皆是。但是他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又不愿意走出这个圈子,并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