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实际上,顾明只给了辛宝久一钱的火耗。

    “这是常例,不敢收少太多。钱留下来,想办法把蒙学收回来,按照农学院的办法,让穷人家的孩子上学。”顾明解释道。

    张春黑着脸说:“应该按辛大人的办法收,要是我找到更好的补偿办法,非要再加点捐税不可。”

 第十六章 舆

    丁户清理完毕,将税银和循册,修改过的赋役图册一起送到了县上。虽然比别的地方晚了近一个月,但是辛宝久还是进行了嘉奖。秋收后还有一次税赋的收缴工作,不过那时就简单多了。

    新的保甲由下面自己推荐。基本上都是几大家族的人,不过没有再出现老头子,全部是下一辈甚至百民巷还有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保长都是原来的甲长的子孙。张春没有太干涉这些家族做的手脚。事实上,清政府的官员任命知只到了县一级,乡镇都是这些保甲在管理。只不过云龙镇比较特殊而已,才有一个钱粮柜。现在虽然钱粮柜撤销,但是张春这个主薄还在,并且直接掌握着守备队,权利比辛宝久当时还要强一些。

    新的保甲签了保状,保甲的名单在衙门外的布告栏张榜公布。

    顾明把这些保甲召集来,说是训话,实际上是讲课。顾明当了黑脸,对于街道卫生、商贩的管理、联户联保一顿批评。如何管理,是丽质进行讲解。如何组织民户进行卫生清扫,垃圾统一收存,商贩集中在西街,不能导到处流窜,以防止土匪的探子等等。讲得很细。

    主薄大人让夫人来训导,也是新鲜事,不过似乎讲得头头是道。

    街上的垃圾集中在保长那里,但是不允许向云龙河倾倒。张春就宣布自己的决定,云龙河与南河交界的河滩上,建一个垃圾场,张家出钱,招收十个工人。云龙镇的垃圾统一到垃圾场进行处理。这里约定俗成是吴家的地盘,但是实际上,河滩是荒地,理论上谁都有开荒的权利。只是一般人吴家可以派人阻拦。但是张家来做这件事,吴家一方面不敢,另一方面也要给张春几分面子。

    张春宣布街面上污水横流,需要开挖下水道。整条街道都是西高东低,所以污水也会集中到垃圾处理场,那里将修建污水处理池。为了方便修建下水道,守备队的舆图队将到镇上进行测绘,测绘将涵盖整个云龙镇,除了为修建下水道,还有军事用途,希望各家各户不要阻拦,否则军法从事。下水道的修建等守备队的舆图出来,再由顾明和商户决定人工和工钱各家怎么出。

    这种课程在衙门的大堂里又开了几次,都是教一些具体事务如何操作的问题。

    钱粮柜衙门以前就不负责审理案子。很多事件要么在保甲范围内自己解决。这也是大家族权利非常大的原因之一。要么直接到县里告状,由县令开堂审理。

    钱粮柜的衙门没有开堂审案的权利和义务,不过还是修了大堂这么一个东西,以前只是形式从来没用过。张春在大堂里给自己留了一个房间办公,剩下的地方改建成了一个会堂,相当于一个大教室。不过和学堂不同,这里座椅都摆的很开,因为这些保甲就是开会,也有很多会带丫鬟和仆人来。

    张春的办公室在顾明的院子一侧,有一个小走廊和顾明的院子相通。里面显然是以前辛宝久办公休息的地方。有一个床,书架,办公用的几案,会可用的茶几等等。辛宝久没有带走,很完整地保留着。不过张春让人把木床拆掉了,准备在大堂和顾明的办公室会客厅修建暖炕等暖气系统。

    云龙镇的冬天气温不是很低,但是普遍都没有取暖设施,空气潮湿,屋里屋外一个温度,甚至屋里比外面还要冷。富贵人家,多半也只是手里抱着一个暖炉而已。

    暖气系统是在农学堂的教学楼和实验楼建设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些人口集中的办公地,有修建暖气系统的必要。

    精工组做出了能够密封的铁皮管,其实就是用铜焊接。火炉里热气通过铁皮管散发。效果不错。

    张春提出来用压力锅炉的热水供应暖气,但是成本太高,不是现在能用得起的。

    农学堂所有的锅炉用的都是木炭,窑口自己烧的。不过很奇怪的都小了点。张春暗笑,这是为烧煤炭准备的。烧木炭肯定小了点。

    铁皮管已经由精工组的人在安装,暖炕已经修好了。只是没通暖气而已。现在还是六月,通暖气还早。

    办公室隔成了两半,一般只有一个暖炕,一张办公桌椅,一排书架和一排文件柜。

    办公室的文件都是丽质在整理批阅,重要的才扔给张春。大多数都是张家和农学堂的事情。镇上和守备队的一般文件都在顾明那里,只有重要的事情才送过来。

    办公室的另一半是一个小会议室。以前都在食堂开会。现在农学堂和护卫队的会议挪到这里了。

    所有的会客都是顾明接待的,有需要才过来请张春。张春还要根据情况看见不见。

    所以镇上一般人根本在衙门里很难见到张春,反而是在张春在街上闲逛的时候能够说几句话。张春人很随和,搭上话很容易。在云龙镇人看来,这个张大人还是年轻,不喜欢在衙门呆着,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搬弄新奇事物。

    这不,张大人和他的夫人跟一帮兵在街上测图。

    测绘主要是张秀完成的,守备队的测绘班只有三个人,目前的训练还停留在地图的军事运用、军事地图的基本知识、快速测定目标距离以及军事训练,使用的仪器非常简单,虽然测绘队员技术很好,但是人数有限,还应付不了测绘工作。所以张秀带了一个组员过来和张峰一起完成测绘工作。男女都晒得黝黑,短发。张秀她们甚至和男兵一样是板寸,一声军装,都背着步枪。

    女兵,还是参加训练,不弱于男兵的女兵。镇里的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扛着仪器,支着画板,拿着有刻度的尺子的女子指指点点。张秀直接上去要揍说闲话的几个妇人,嚣张地一脚把看不顺眼的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公子踹到在地上。

    其实别人根本没说什么,只是多看了几眼。

    张春和丽质笑嘻嘻地跟着,是等踹倒了才去阻止,把那个十五六岁,面脸通红的男孩子扶起来送走了。

    不需要解释,这是张家的女人,张家的女人彪悍已经有了名声,但是彪悍成这样,也算开了眼了。这些人和张春一个脾气,不惹她们,对谁都很和气,还有些孩子气,喜欢和孩子玩耍。所以首先接受她们的是满街乱跑的孩子。

    人们被张家的女人们震撼了,同时忽略了舆图暗藏的杀机。等他们开始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

 第十七章 良心尺

    为了掩盖舆图的真实目的,张春还放出了一把小飞刀。

    测绘班到云龙镇的第一件事其实不是测绘,而是准备制作一根标准尺。衙门门口,张春准备专门修建了一个公告牌,这个公告牌有些意思,使用张家的船运来的青石砌成,每块青石都雕刻有一些花纹,拼起来后是很完整的莲塘戏鱼图。公告栏基础的石块倒是十分平整,在这块厚石板的下放,采用低温条件下,严丝合缝地镶嵌着一个铜条,恢复常温下后,铜条是怎么也不可能破坏了。铜条上边是刻度,整整三米长,也就是一丈长。铜条上有两种刻度。一个是公米,一个是公尺。铜尺的下方是公米的单位,米和分、半分。上方是米、尺、寸。米是一样大。三米为一丈。三尺为一米。石板上还刻着良心尺三个字。

    因为公告牌建的太漂亮,人们开始不知道这铜条是做什么的。直到衙门放话了,所有人在交易后,不放心可以拿来到公告牌这里丈量。要是欺诈顾客,衙门会进行处罚。

    公告牌建起来的第一天,吴家就来拜访顾明,因为吴家就在衙门对面,虽然是做成衣生意,但是是按照用料的多少收钱的。吴家的尺子比公尺要短一点点,要知道吴家的生意以实在著称,尺子也是从汉口定制的。但是短就是短一点。

    吴家按照铜条的上的刻度重新做了尺子。

    吴家正担心会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没想到到成衣铺买布匹的人多了,因为镇上所有的尺子,吴家的差的最少,李家最多。布匹生意是李家最大,所以很多人就到成衣铺买布。

    李家的尺子是自己竹器社做的,同时还为镇上提供尺子。所以李家也慌了,重新按照公尺制造尺子,并答应所有的老客户都可以更换。良心尺的影响范围很快扩大,河对岸的渡口镇的很多人都来云龙镇定制尺子,李家的竹器社小赚了一笔。李家的反应还是很快,跑到渡口镇宣传自己的布匹和公尺。利润少了,但是销量大增,为了掩盖以前短尺行为,居然主动宣传说张大人立公尺一心为民。

    出这个主意的据说是李家的七公子,在汉口师范学堂读书,叫李明毅。新建蒙学也是这个李明毅提出来的。

    顾明汇报的时候,张春在看张秀她们修图,图的比例尺有些小,一比两百,所以需要拼起来,有差异的地方需要修整。张秀她们以前都是做大比例尺的舆图,主要用作植被调查和军事,这么小比例的图纸还是第一次测绘。再加上都是用视距法计算出来,误差比较大,修图还是挺多的。

    “这个李明毅不错,如果回乡可以见一下。”张春笑道。

    “您看,镇里测完,是不是把田亩也测一遍。”顾明明显在打鬼主意。

    张春看着他笑:“测是要测的,和镇里一样,不用尺子拉,扰动小,能够很快测完。我们不具体测量田亩,按照地形测量的方法测,主要用作军事用,比例尺五百就行。至于你怎么操作,你自己看着办,我支持你。”

    顾明嘿嘿一笑就出去了。

    在一帮孩子叽叽喳喳的围观下,东西街到云龙河河滩很快就测完成图。为了不让孩子们干扰张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