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家集的人也发现了问题,追问道:“听说采石村也有砖厂和采石场。”

    “全停了,几次和他们说,就当耳边风,那个南张乡的乡长张扬简直不像话,马上撤职,去虎头山给我搞资源保护。”

    刘杰目瞪口呆,不带这么无耻的。

    张春就接着说:“这样,我下面的人也不是不犯错误,欢迎乡里乡亲来监督。这两个地方,还有王家在河南的沼泽地,我绝对不开发,除了巡逻,不派人开垦种植。大家监督。我一定处罚他们。郭镇长,最容易犯错误的就是你了,你给我小心点。”

    郭华笑着连忙点头。要是王家的稻田是沼泽地。。。。。。好吧,那就是沼泽地,学术上可以这么说。

    刘杰不比刘英刘铁,对张春还真没办法。

    刘英见了刘杰的书信,称张春强夺士绅土地,花言巧语为己谋私,实是厚颜无耻之人。

    刘英把信件给宋教仁看。宋教仁大笑。让刘英以国会议员的身份前往新民镇,给士绅一个说法。谁叫你刘英家里的人都在新民镇,还在新民商行和新民卫生基金有投资呢。

    于是刘英就带着孙镜、刘杰还有王家集乡长就到了新民镇。

    王家集在云龙河南岸的水稻田还没有来得及插秧,只是灌上了水,几天之间,“长”满了水草和浮萍。张春硬说原来是沼泽地,是王家新开垦的。王家拿出了契约,也说是别人伪造的,不信去问原天门知县荣俊。气得王家一个倒仰,这荣俊早就让刘英给宰了。还在王家只是想在沼气和农家肥上面少出一点银子,也没有要深究的意思。

    来到砖厂时,李英又气又笑地看着张春。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王家水稻地里的水草和浮萍是张春放的。砖厂大坑里面也长满了水草和浮萍,岸上一直到河边都铺上了草皮,生长得还挺旺盛。孙镜还揭开看了看,半尺厚的腐殖土都是成块状的,草皮明显是专门种植的。不过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张春是真下了本钱。

    李家湾,现在的新民村整齐的住房,宽阔的道路,晚辈的公共设施。只能暗自叹气自己还是远远不如他。幸好搬走了,要不然还不知道会弄成什么样子。连百民巷的那帮人现在也不得不缩在利民农场里,和泥腿子们过一样的生活。

    而且这新民镇还有汉口才有的自行车,大多是女人和年轻人骑着,风一样地往镇上跑。

    这些人已经很少有辫子的了,大多都是很短的头发。一问才知道,张春两口子加上整个革命军、经常下乡的学生都是这种发饰,加上军装改的便服和学生装改的女式衣裙,这成了新国民的时髦装扮。

    这些年轻人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女孩子们脸上也都是自信的笑容。活力,刘英感到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活力。而不是外面被压抑,低头顺眉的暮气。

    新民镇,已经多了几家厂子,只是厂子被树木严严实实地遮在后面,你看不清虚实。

    街道很整齐,算上两旁下水道的盖板,已经比汉口的街道还要宽阔。街道两旁还有三米多的绿化带,然后才是人行道和各家的房屋。树是刚栽的,种类非常多。显然也是专门培养出来的,因为都一般大小。树下是绒绒的草皮。下水道里有哗哗地流水声。原来各家各户通上自来水。也正是水把小镇带活了,水把污垢带到处理厂,由那里过滤,一部分残渣进入沼气池发电,一部分进入处理厂进行净化。而电带来水,带来工厂,带来工人。张春把这种发展叫做循环。

    居民的楼下一层多了很多商店,主要买一些镇上不生产的日用品,小吃店,洗发店,一些手工制品什么的。

    另一侧的工厂楼房的第一层是销售产品的柜台,已经有一些产品在销售,但是不多,似乎还是试用品。

    一个农贸市场正在修建。

    两年时间,云龙镇变成了新民镇,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它在向轻工业小镇的方向发展。

    刘英上船前往南张街时叹了口气道:“现在我相信你说的那句话,给你十年时间,还真的能办成你想办的事情。”

    张春微笑着不回答。

    沿河就看见公园里几个男男女女,年轻人坐在岸边看书。很用心的样子。

    “农学院的学生还要到这里来?”刘英奇怪地问。

    张春有些尴尬地说:“那是纺织厂、油脂厂、日化厂的研究员,厂子要么原料不足,棉花还是小苗呢,要么还没建好。我让他们每七天必须休息一天,不然都成书呆子了。事实上,你看,他们还是书呆子。”

    “开工不足?为什么不收购棉花和棉籽。”

    张春看了王家集乡长一眼说:“现在原料都在大户手中,别人卡我脖子呢。”

    刘杰大笑:“就准你卡别人脖子,不准别人卡你脖子。有这么好的事情?”

    南河,河上来往的上船很多,以至于和两边设置了航标。南河的河床经过了清理,航行颇为通畅。

    南张街首先入眼的就是杨家客栈太白楼,罕见的四层建筑,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与新民镇的简介风格不同。这里完全就是传统建筑的样式。整条街的风格都是一模一样。

    云龙镇被焚毁后,太白楼放弃了新民镇,因为那里成了工业小镇,而南张街是商业小镇,这才是酒店客栈生存的土壤。再加上张春推荐,杨家就选了这里,非常显眼。杨家的土地已经卖给了张春,他们专门从事商业。

    南张街的街道狭窄多了,不过一样整洁,沿河的小商贩已经消失,那里成了绿化带。有一些人在石桌石凳上纳凉。这里河边的杨柳就大多了,高大的垂垂杨柳,显得诗情画意。各种山货、米店,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五金小工具都在这里找得到。一家家商行林立,再往前就是码头,码头上停着一溜商船,一船船货物上上下下,十分繁忙。商铺的后面似乎是货场和仓库。上下的货物都是从里面用人工搬出来的。

    南河上来往的商船比云龙河多多了。不过这些商船一般都不过桥。

    南河桥古色古香的样子,一些骡马队正拉着用帆布盖好的货物,过桥沿着河畔的公路走向石女山方向。

    刘英过了桥才找到码头下船。穿过南张南街,利济医院的规模扩大了两倍,因为这里还有两块牌子,新民医学分院和新民卫生基金会。街面上还有一排房子,是新民医药品公司,出售的主要是医用酒精,葡萄糖,生理盐水,金银花液,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医用纱布,医用棉球等等。

    “怎么不是新民医院啊。”刘英奇怪地问。

    “这是和温州利济医院合作办的,利济医院的陈葆善先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院长顾文宽先生就是利济医学堂的学生,在利济医院当很多年的医生。所以得到了陈葆善先生的首肯。叫做利济医院。至于新民医学分院,是因为这里的医学理论应该算得上是中西医结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所以陈葆善先生建议使用新民医学分院的名字。”

    “喔?看来你隐瞒的东西还真不少,你不仅对宋教仁先生隐瞒,还对我也隐瞒了。”

    张春呵呵一笑:“医院的野心不小,但是我知道创立医学新风是多么难的事情。我们可能中西医都不相容,还是瞒着点好。”

 第六十八章 资源问题

    采石村建在石头山上,想掩盖也没有什么必要。只是看着幽深的大水塘,刘英惊讶地道:“你才几年,怎么就弄出这么大一个坑?你动用了多少人?”

    “我没有用多少人,而是用的火药。比较先进的火药。”

    “就是你用来做弹药的那种?”

    “略微有些差距,这个更加安全些。”

    刘杰凑了过来,低声说:“你有枪炮工厂?”

    张春看了他一眼,笑道:“没有。你看见我的人有炮吗”

    一帮人是在新民农学院里和学生们一起吃饭,所有的学生都很自然地喝张春和丽质打招呼,丝毫没有因为张春身边多出了几个人而诧异。这些学生同样的自信有活力。

    张春带着刘英和学生们一起打饭,认真地排队,学生们没有人礼让,但是也没有人抢。张春和丽质还不时地和路过的学生打趣。场面温馨和自然。丽质的受欢迎程度要高于张春,她有很多女性崇拜者,张春在女学生的地位,可以忽略不计,和正常的老师同学差不多。

    张春在学校里要比外面自在。还和王自力避开刘英,蹲在食堂门口说话,几个学生也围过去,居然相互换着菜吃,张春居然还很自然地接受了。

    这种情况让刘英和刘杰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几个人就在学堂门口讨论一些学术问题。末了大喇喇地都走了。王自力甚至连看都没看刘英一眼。

    张春端着饭盒回来,丽质问:“怎么啦,又遇到麻烦。”

    张春笑道:“他们发现利用池田理论的试验过程中,有一种细菌能够生存并发生作用。”

    “准备怎么办?”丽质问。

    “味精一定要提纯到味之素才有鲜味?那是化学家干的事情,小日本太狭隘。我让他们研究的是有鲜味的调料,你知道中国人的嘴巴刁,单纯只是味精不足以调味。所以我叫他们弄香菇味道的香菇味精,嘿嘿。”这个时候的张春更显得龌蹉与狡猾。

    刘杰一口饭全部喷了出来,指着张春说不出话。孙镜也一脸古怪,孙镜是个看起来刻板,不动声色的人,让他变脸色也算不容易了。刘英笑着装作没看见,很斯文地吃自己的饭。

    张春奇怪地看着刘杰问:“光锡老弟,不知道有什么指教啊。”

    刘杰喘了一口气道:“你说的研制味之素的池田我认识,问题是你偷了别人的技术不说,还改头换面,理所当然。”

    “我说,光锡老弟,我们只是用了他的理论,理论你懂吗?而且我们没有生产味之素,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