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霎时明白了,刘备和孙夫人前日大闹一场,两人冷脸对冰脸,互相不搭理。孙夫人不放刘备进屋,刘备也不肯服软说好话,夫妻仿佛仇敌,彼此之间的嫌隙仿佛万仞鸿沟,万难填平隔阂。
  他在心底叹了口气,却将案上的一卷文书递过去:“主公,此为入蜀军需辎重,请主公过目。”
  刘备捧开来细细阅了一遍,点头道:“孔明很细心。”他把文书放下,嘱托道,“我这次入蜀,荆州有劳孔明镇守。”
  “主公放心,”诸葛亮谆谆道,“亮定当竭忠尽力,不负主公所托。”
  刘备怅怅一叹:“也不知这趟西入巴蜀会是个什么情形。”
  诸葛亮不免又生出隐忧:“有一句话,亮不得不与主公交心,望主公百事以大业为重。”
  “孔明是说?”刘备诧异。
  诸葛亮简练地说道:“当断则断。”
  刘备明白了,诸葛亮担心他以仁义为本,不忍之心泛滥,该决断之时却被软弱的慈悯牵绊,他垂首想了须臾:“孔明叮咛切切,我记下了。”
  诸葛亮心中涌动着难言之忧,虽然以为说出口,有干碍君主家政之嫌,不说却恐会贻误君主基业,到底还是说道:“主公,还有一件,萧墙之内,帷幕之中,不可乱也。”
  诸葛亮的话虽隐讳,刘备却剔透了解,他盯着墙上晃动的影子看了许久,怅惘地说:“我知道了。”他站起了身,憔悴的眼角泛出一丝关切的笑,“孔明早些歇下吧,不要过度操劳。”
  他对诸葛亮点点头,推门而去,迎面的森凉之风刮得脸上生了疼痛。他埋了头,让那风从头顶撞在背脊骨上,一下又一下,催着他走得更快。
  到府中时,孙夫人似乎没有睡,屋里还亮着灯,他在门口犹豫了一下,却不想放弃,还是走了进去。
  孙夫人坐在床上,背对着他,那橘黄的灯光便勾着她纤弱的背。她像是知道他进来了,身体微微一颤,又很快平静下来。
  说不得为了什么,这个时刻的孙夫人惹人怜惜,刘备瞧着她曼柔的背影,仿佛是一片失了依傍的红叶,旋在冷幽幽的水波里。此时,怒火也罢,厌烦也罢,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日后,我便要离开荆州。”他轻轻地说,声音前所未有地温柔。
  孙夫人没说话,她把头埋得很低,像在凝视着床褥上的一枝绣花。
  刘备在她身后小心地坐下:“留你一人在荆州,难为你了,若是有难处,军师、云长、翼德都会照拂,你放心,我并没有拿你当累赘,只是不得已。”
  “我等你两年。”孙夫人忽然说。
  刘备没听清,他靠近了一点:“你说什么?”
  孙夫人沉沉地叹了口气:“男儿志在四方,你是英雄,以天下为家,妻子何能牵绊你。我虽心知,到底是女人,哪个女人不渴慕与丈夫厮守。所以,我只等你两年,若两年之内,仍不能与你见面,我便回江东。”
  刘备听出孙夫人说的不是气话,这几年来,他对这个女人从最初的新鲜,到后来的讨厌,若不是碍着江东,早一封休书打发了事。此刻听说她有与自己诀别的意思,竟生出了难以排解的伤感,他觉得自己很奇怪,自己明明朝思暮想和这个女人撇清干系,为什么当梦想成真时,却会在心里冒出让他痛恨的依依之情。
  “两年,”刘备吞咽了一下,“太短了。”
  孙夫人苦笑了一声:“太短么?我嫁给将军已有两年,奈何度日如年。”她把头埋得更低,有种颤动的声音低低地从腹腔穿透了后背,仿佛是在哭泣。
  从没有过的愧疚让刘备难过,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其实对不起这个女人。孙夫人嫁给他两年,他陪在她身边的日子不超过五个月,两人好不容易聚一次,不是吵架,便是冷脸相对。她毕竟才二十岁,正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好玩好动,自己饱经岁月磨砺,他们之间有三十年不可抹平的时间距离。他本该用宽纵心包容她的错误,其实想一想,她的所谓错误不过是孩童般的小麻烦,他竟和她较起了真,没有一丝容忍之心。
  刘备叹息一声:“罢了,两年就两年,我不强求你等我。只是,我很希望能与夫人相携白头。”他说得很真心,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安慰妻子。
  孙夫人微微一震,她压着湿润的声音说:“你怎么不早说呢?”
  “现在说也是一样。”
  “晚了……”孙夫人涩滞地说。
  刘备心里淌着酸苦的水,他轻轻拍拍孙夫人战栗的后背:“夜深,你早些睡吧。”他觉得很难过,也不知为什么难过,眼角很酸胀。他很怕自己没出息地在女人面前哭泣,索性躲出去,像头孤狼去黑暗的角落里长号。
  孙夫人突然转过身,她像抓住溺水浮木一般,蓦地抱住了他,她伏在他怀里哭了起来。
  到底是不舍得的宿命,刘备像哄小孩子似的安慰她:“不要哭,当我对不起你,成么?”
  “刘玄德,你听好了,两年之内,你若不接我走,我便休了你,我也让你尝尝被人抛弃的滋味!”她一面哭一面还在说狠话。
  刘备被她的孩子话逗笑了:“好,你休了我吧。”他笑着笑着,却抱紧了她。
  那跳跃的灯光像被谁一拳打晕,歪着头耷拉下去,哀伤地叹了最后一口气,便再也不能苏醒了。
  卷尾
  “呜——”牛角号声响彻云霄,招展的旌旗迎着烈烈寒风呼啦啦飘扬,一队又一队铠甲锃亮的士兵排列整齐,脚步一踏,便是地动山摇的震撼。
  送行的酒已喝残了,诸葛亮在马下拱手道:“主公,一路保重!”
  刘备也自拱手道:“保重!”他又对关张叮咛道,“好生襄助军师守住荆州,不许任性胡为!”
  “大哥放心!”关张异口同声道。
  “走!”刘备一扬马鞭,刘字大纛犹如一面砍切空气的钢刀,随着马踏黄尘,越卷越远。
  诸葛亮不由自主地跟着走了几步,飞扬的尘土遮挡了那熟悉的身影,冷冽风尘刺目,眼睛顿时湿润起来。
  “军师,你说大哥此去益州,会去多久?”张飞问。
  诸葛亮微微停顿:“不会太久。”
  眼睛慢慢转移,落在身旁的关羽、张飞、赵云……他望着他们,目光从容而坚定,一抹淡定的微笑慢慢浮现,他用了很大的力量握紧了白羽扇。
  “我们走吧。”他说,白羽扇向着荆州的方向轻轻挥去。
  
  《诸葛亮传第三部》
  第一卷 强吞益州
  
  卷首
  荀彧喘着气从床上翻了个身,他伸了伸手,想要拿床头案上的那只铜卮。可他拿不动,手指很软,只“当”的一声撞响了器皿,他嘲笑了自己一声,而后放弃了。
  寿春的冬天很冷,到处雾蒙蒙的,空气里凝着冰冷的水汽,每一次风起,都像是吹低了温度,荀彧没有想过自己会死在一个寒冷的季节,而且是客死他乡。
  门外有呜呜之声叫魂似的不肯低弱,仿佛是风声,又仿佛是大军开拔的号角声,既激昂又凄厉,像染着血的一副铠甲重重地丢在锋利的兵仗上。曹操再次兵伐东吴,南下濡须。早在曹操征讨关中马超时,便在谯地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已为今日之战做好了充分准备,如今西北安定,长江以南的孙权便成为曹操必须拔掉的钉子。这一次十万大军从邺城出发,水陆两路东下淮南,势必要饮马长江。
  第一次他没有随军出征,也没有留守大后方,反而被抛弃在寿春。这座城市曾埋葬了袁术的帝王幻梦,城市的每一寸土下皆湮灭着失败者的惨号,或者也会埋葬他荀彧。
  一个多月前他已被遣去了谯,明面上是说去劳军,其实是被赶出了邺城。他成了旁人厌弃的绊脚石,人家嫌他碍事,又不能当即撕破脸,只好远远打发走。这个厌弃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操。
  对于今日的际遇,他其实并不悲哀,很久以前,他便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他只要和曹操继续共事下去,总有一天他们会分道扬镳。
  当年他义无反顾地弃袁绍投曹操,原是看准了曹操可有大作为,曹操能让糜烂的汉王朝重整基业,散乱的宗庙典章会因此重建制度。可当曹操的势力达到顶峰时,他那隐藏的野心便会将忠心一口口吞掉,他要做光耀后世的太阳,怎么能容忍头上还压着一轮太阳。
  只是,如果当日不选择曹操,又能选择谁呢?
  乱世的诸侯们要么贪图眼前之利,不思进取,要么明目张胆地觊觎神器,改朝换代之心昭然若揭,只有曹操心怀天下,他有弭平战乱的远大抱负卓越能力,愿意高举兴汉旗帜,愿意迎奉皇帝,愿意恢复宗庙社稷。尽管他没有耿耿忠君的赤心,却是荀彧在汉家社稷行将崩塌前唯一可以选择的复兴之主。
  荀彧在利用曹操的雄才大略,曹操也许知道荀彧的利用,他们互相在下赌,赌彼此的信念到底能支撑多久,会不会成为最后决裂的导火索。
  门开了,荀彧转过头去,是随他来寿春的家人荀况。
  “丞相赠食。”荀况抱着一个锦盒走进来。
  荀彧诧异了,他挣扎着坐起来,喃喃道:“丞相赠食……”那锦盒已放在手边,他抚了上去,却没有打开,像是触着一个难以猜测的谜团,因太费解,便犹豫了心思。
  荀况抹着脸:“令公,适才赠食的使者问了一声,令公的病要不要紧,若不要紧,丞相在合肥等着你。”
  话里有话!
  荀彧听出了玄机,只要他妥协,曹操仍奉他为心腹,可他能妥协么?他能么?
  他被曹操猜忌冷落,皆因董昭等人上言朝廷,称曹操有大功于汉,请朝廷进爵国公,九锡备物。瞎子都看得出来,这哪里是为求恩宠,分明是篡国谋政的第一步,王莽代汉前,也唱了一出九锡封王的闹剧,曹操无非是步王莽后尘。
  荀彧不言声了,他轻轻打开了锦盒,“咔”的一声,宛若撬开了沉甸甸的心胸,盒中正正方方地卧着一具漆槅。食具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