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6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跟中华帝国达成的贸易协定属于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为此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苏联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如今德国伸出援手令苏联非常高兴,列宁高度重视同德国发展贸易合作关系,因为他知道德国的技术先进,同时德国急需要恢复经济,苏德两国有着共同语言。同时,苏联也不想被中华帝国控制住,因此发展多边贸易是苏联的出路。
  德国除了政治上跟苏联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可以抗衡协约国的威胁之外,其经济亟待恢复。苏联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中苏巨大的贸易额令德国馋涎欲滴,如果这笔钱能够给德国,将会极大的促进德国的经济恢复速度。而德国自认为他们的技术储备不比中华帝国差多少,可以用比中华帝国还优惠的价格跟苏联交易,抢中华帝国的贸易额。
  苏德两国互有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跟中苏贸易协定比起来,苏德贸易协定非常公平,德国向苏联出口技术和工业设备,苏联勒紧裤腰带省下钱来给德国,双边贸易自建立后,不到四个月时间,贸易额便扩大至4000万龙币,而中苏贸易额则下降至不足5000万龙币。
  德国出来抢中华帝国的对苏贸易额,这令中华帝国非常的不满。很快,中华帝国就出面干涉,借口德国向苏联提供了中华帝国限制出口的高新技术为由,对德国的公司企业进行经济制裁。
  德国在世界大战中本土未受破坏,因此在中华帝国的部分贷款支援下,经济恢复很快。但跟苏德贸易比起来,中华帝国始终是德国最大的贸易国,德国很多领域所必须的技术和设备都得从中华帝国进口,而且中华帝国握有德国高达800亿马克的国债,德国魏玛政府对中华帝国的经济制裁非常恐慌,立即派出国家高级官员赴华解释。
  但不管德国官员如何解释,中华帝国的对苏联的贸易份额受到影响,涉及数千万龙币的利润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逼不得已,德国只好屈从于中华帝国的意志,立下保证禁止向苏联出口中华帝国所不允许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品,为了弥补中华帝国在对苏贸易上的损失,德国政府以后每年在正常中德贸易的额的基础上,都额外将苏德贸易总额的70%转向中华帝国采购商品。
  得到德国政府的保证后,中华帝国才取消了对德国的经济制裁,不过中华帝国将派出专员监督德国对苏出口事宜,对此德国政府也同意了。
  就这样,苏德贸易协定得到了中华帝国的默许。
  然而,欧洲其他国家很快也发现了苏联这块大蛋糕。靠近苏联的波兰、芬兰、瑞典等国也一定的工业基础,对苏联出口有利可图。既然德国都已经跟苏联建交并恢复贸易了,那么他们这些国家自然也不乐意跟邻国闹僵,迅速跟苏联建交并恢复贸易通商往来。这些小国家跟苏联的贸易额不大。对中华帝国的商品竞争力不构成威胁,因此中华帝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不过,对于欧洲协约国来说,德国和苏联恢复合作令英法意三国非常担心。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沙俄没有取得一场对德像样的战役。但是却牵制了同盟国五百万军队,给西线的英法减轻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可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沙俄的灭亡一度令协约国差点被同盟国打败,协约国知道沙俄对同盟国牵制的重要性。如今沙俄没了,协约国失去了一个可以在东线牵制德国的重要盟友。这已经让协约国处于不利局面了。本来协约国牵头组成欧洲反苏**产国际同盟。目的之一就是让德国和苏联敌对,让苏联继续扮演沙俄的角色。但如今苏德建交,还签署了贸易协定,这给协约国敲响了警钟。
  为此,协约国一方面在欧洲大肆宣扬德国被苏联赤化了,将成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敌人,呼吁欧洲各国孤立德国。同时,协约国立即将德国告上国联法庭,因为国联有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集体**产国际。协约国指责德国和苏联勾结,违反国联协议,要求国联对德国进行制裁。
  但令协约国悲催的是,德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英法意三国的提案。同时,德国为了自保,把中华帝国也拖下了水。理由是中华帝国也跟苏联建交了,而且也签署了贸易协定。
  因此,中华帝国不得不帮助德国解释,安抚英法意三国。称跟苏联建立贸易关系只是为了人道主义,因为中华帝国不忍心看苏联饿殍遍野,纯粹为了帮助苏联人民,跟苏联政府没有关系。中华帝国在国联大会上重申坚持**产国际的态度不变,打消所有成员国的担心。
  中华帝国的出面解救了德国,使得国联没有通过制裁德国的提案。而意大利此时也妥协了,因为世界大战没有给意大利带来好处,英法没有兑现承诺,令意大利跟协约国阵营离心,此时意大利发现德国的经济恢复速度快于英国和法国,因此意大利这个墙头草决定向德国示好,最后出面跟中华帝国一道为德国解围。
  英法两国见国联上没有扳倒德国,于是计划单方面对德国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但英法两国国内的经济不景气,距离恢复元气还早着呢,对德经济制裁不起作用,因为德国的最大贸易国是中华帝国,跟英法的贸易从来都因为敌对关系都是个位数。经济制裁无效,政治上孤立德国也没有起色,因为德国和中华帝国的关系密切,加上苏联也力挺德国,欧洲各国都不想得罪德国,生怕将来大战再波及他们。
  在军事层面上,英法一度计划武装入侵德国,因为法国一直对德国占据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耿耿于怀,期待有一天夺回。但英法两**方都担心再次爆发大战,而且也力不从心,加上中华帝国和意大利都不同意动武,于是也就作罢了。
  最终,英法不得不承认现状,暂时拿德国没有办法。不过,英法也不希望苏德建立友好关系,因此为了拉拢苏联,英法于1923年夏天跟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恢复了双边贸易。
  苏联对此相当高兴,欧洲列强和东方中华帝国之间勾心斗角,这正好让苏联从中渔利。于是,苏联有了很多的贸易渠道,不再愿意被中华帝国痛宰,可以货比三家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渠道购买所需商品。
  这样一来,从1923年秋天开始,中华帝国明显感觉到中苏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和缩水,利润不比从前。为此,中华帝国照会英法德意等国商讨对策。五国都想从苏联赚钱,因此很快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双方对苏联出口的物资统一定价,一个标准,按照当前五国对苏贸易额制定出口标准,并且抬高价格,防止苏联坐大。随后,五国制定的方案在国联大会上获得了通过,所有会员国一致同意在对苏贸易上制定统一出口标准,抬高价格以遏制苏联发展。
  于是,从1923年9月开始,国联成员国对苏贸易全面涨价。关键商品暴涨200%,各国统一标准,均分贸易额度,以至于苏联想要渔利的计划破产,重新回到始点上。不过。苏联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此时已经有所恢复,关键性设备和物资已经买到。苏联正在努力降低进口,完善国家工业体系,并制定了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进入计划经济时代。这点类似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过却比中华帝国更加彻底,因为苏联的所有资金、人力和物力都能够集中到一起去办一件事,而中华帝国当年受到种种限制,只集中了的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不到苏联这个程度。
  因此,包括中华帝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低估了苏联的斗志和能力,为了当前利益而没有全面经济封锁苏联,等到苏联发展起来再制裁苏联时已经力不从心了。
  苏联的壮大自是后话,就眼前来说。中华帝国利用苏联得到了相当大的好处,整体上得大于失。
  第一个回报就是在中苏贸易建立后的第三个月时,中华帝国向苏联出口的一部分武器装备和医药器械是用于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
  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在全球各地建立活动小组,煽动当地武装力量反对欧洲列强殖民者。首当其冲的就是土耳其,因为土耳其在战后已经瓦解,加上希腊、英法和亚美尼亚的军事入侵,导致土耳其失去了大片土地,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阿拉伯、伊拉克等相继爆发独立战争。其中伊拉克被土耳其划给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中华帝国在科威特的驻军出动镇压了伊拉克的武装起义,但却扶植了一个伊拉克傀儡政府。听从中华帝国的意志,实际上已经从土耳其分离独立,土耳其对此也是默许了。
  不过,土耳其不甘心失去埃及、叙利亚等地,因为埃及有苏伊士运河,可以为土耳其换取巨额收入。但是,就因为埃及有一个苏伊士运河,那里也成了东西方列强激烈争夺的焦点。
  在世界大战前,中华帝国选择了退出苏伊士运河,将股份套现,并且导演了一出精彩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巨大矛盾之戏,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爆发大战的导火索之一。
  到了战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知道世界相当长的时间里会是和平状态,贸易繁荣,这个苏伊士运河将会得到巨额利润,因此希望重新控制这条重要的经济和战略通道。
  同样,大战后协约国和同盟国达成了马德里和约,英法德三国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德国有鉴于世界大战期间根本兼顾不了苏伊士运河,为了一个苏伊士运河牵扯了德国相当的陆军兵力,而中华帝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早就成功运营,苏伊士运河对德国来说不在重要,因为德国商船不需要再经过法国控制的地中海经由苏伊士运河前往印度洋和太平洋,可以从中华帝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直接通过反而更安全。因此德国计划放弃苏伊士运河股份,以133亿德国马克的价格转卖给中华帝国。
  刨除马克贬值因素,这笔钱实际上只相当于2000万龙币,跟送给中华帝国没有什么两样。当然,这实际上是中华帝国和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