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张之洞督办的汉阳铁厂严重亏损遭到朝廷勒令停业整顿,但张之洞整顿来整顿去始终无法避免官僚习气影响铁厂经营的问题。于是他想到引入民间商业资本经营铁厂,实现官商督办或者完全商办来救活汉阳铁厂。商办的好处是既可以减轻朝廷冗余开支,又能够增加赋税填补财政不足的尴尬境地。
  “商办固然有很大好处,但商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恐危机朝廷安全。”
  李鸿章所犹豫的是天津机器局和江南制造局不同于汉阳铁厂,关乎国防安全。一旦改为官商督办或者商办,商人追求利润不择手段,若是不小心泄露了国防机密亦或者让外资控制了国防工业,这对国家安全来说威胁巨大。
  王辰浩知道李鸿章的顾虑,于是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交给我来打理。”
  李鸿章道:“辰浩你要编练新军,哪有时间来打理?”
  王辰浩笑道:“有了第一镇新军的经验后,剩下的新军工作有了经验和先例参照,已经步上正轨,由王士珍等人打理一切,我并不需要太操心。”
  李鸿章笑了笑,说道:“辰浩你的眼光不错,你挑的那些人果然都是能撑起大梁的人才,这点老夫相信。只是由你来督办,跟老夫来督办有区别吗?”
  王辰浩回答道:“表面上是没有什么区别。但您督办的话,您念着旧情不好意思动那些老官员,这样一来您的整顿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我来督办就不同了,都知道我的作风是大量提拔新人排挤老人。我出面整顿他们的话,他们要么选择屈服于我收敛自己,要么卷铺盖走人,这样整顿起来才有效果。”
  李鸿章点点头,但又忧虑的说道:“这样固然可以达到整顿之效果,可这样一来辰浩你岂不是要得罪人了?”
  王辰浩神色坚定的说道:“尸位素餐,得罪他们我不在乎。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身上的毒瘤不除祸害无穷。再说了,这不是还有您在吗?我出面得罪他们,顶多让他记恨,说我是仗着您宠着胆大妄为,等我整顿完了您再出面稍微安抚一下他们,平了他们的气咱也把正事办成了不是?”
  李鸿章楞了一下,旋即明白了王辰浩的意思,顿时哈哈大笑几声,道:“辰浩你这是唱的一出双簧戏,让老夫跟你办红黑脸呢!”
  王辰浩点点头,不置可否。
  李鸿章转念想了想,这招不啻为是一个妙招,看向王辰浩赞许的说道:“辰浩又长进了呢!”
  王辰浩连忙谦卑的回答道:“都是您赖您的精心栽培,辰浩一直感激不尽。”
  李鸿章点点头,暗讨王辰浩知道这点就好,也不枉他白费心血,于是道:“既如此,那咱们翁婿二人就唱一出双簧戏给他们看好了。”
  说完,一老一少相视大笑。
  第二天一大早,李鸿章签发北洋通商大臣令,任命王辰浩署理天津机器局和江南制造局事务,受命两局改革之全权。同时,李鸿章上奏折《官督商办折》给朝廷,历陈官办种种弊端,以及商办多重好处,最后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他的官商督办是最好的折中办法。
  李鸿章的折子是要被优先处理的,朝廷不赞同商办,但李鸿章的官督商办是个折中办法。随后一天,张之洞的折子也送到了,同样也是提出官督商办的办法。李鸿章和张之洞二人一个北洋通商大臣一个南洋通商大臣,二人的观点一致显然是商量好的,因此朝廷于三天后便批准了他们二人的议案,准许官督商办。
  而在这之前,南北两洋还没得到朝廷正式批准早就开始实施计划了,典型的先斩后奏。这种情况在清末已经不是秘密的规则了,可见清廷中央对于地方的约束力实在是有限。
  王辰浩的官邸离着天津机器局不远,以前有空的时候也常去看看。当李鸿章正式任命他接管机器局后,王辰浩立即带着他的亲兵卫队一百余人,连同北洋通商衙门、天津海关、海军衙门等部门的三十几个官员,带齐了账目名册进驻天津机器局。
  第102章 北洋兵器
  天津机器局位于天津城东贾家洼附近,始建于1867年,耗资23万两,年维持经费45万两,由天津海关拔出40万两关税,海军衙门协饷5万两,原名军火制造厂,1870年由李鸿章接掌,更名天津机器局。
  李鸿章在经营直隶二十五年间,天津机器局成为淮军强大的后勤支柱,可以说立下汗马功劳。至1895年底,天津机器局占地3000亩,员工2330人,固定资产扩大到210万两主要建有黑药厂、铜帽厂、栗药厂、棉药厂、无烟药厂、枪弹厂、机器锻造厂、炼钢厂、水雷厂、造船厂等,大大小小辅助工厂三十多个,各厂都配有成套机器设备。主要产品为各种火药、铜帽、枪弹和炮弹,生产比较稳定。其中年产黑色火药32万公斤、栗色饼11。3万公斤、棉药1。04万公斤、无烟药3600公斤、毛瑟枪弹400万发、铜帽2800万粒、各式炮弹2万发,规模很大。
  不过,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至1895年年终结算时,天津机器局各项开支490万两,收支385万两,直接亏损105万两。这还不包括欠款,收支的385万两当中,还有各省欠款120万两,其中大多数都是打的白条。因为清朝地方官员调换频繁,很多都是前任花钱继任不忍账的情况,造成烂帐、无头账目高达90万两,将这些包括进去,亏损高达两百万两之多。而官僚腐败造成的偷工减料、滥竽充数、高报价吃回扣等原因造成的间接亏损也不下百万两,这些都是天津机器局光辉表面下的黑暗,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辰浩首先把家门口的天津机器局列为重点整顿对象,他的亲兵卫队先行控制住机器局所有出口,许进不许出,防止在他整顿期间,被整顿的贪官污吏放风给他们背后的靠山,求他们出面来救他们。
  接着,王辰浩从机器局高层开始,从上往下的逐级进行整顿。他带来的北洋通商衙门、天津海关和海军衙门等部门的三十几个官员,专门负责对账查账以及清点库存和抽检查验原料质量成分。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制造,再到成品出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审查,将偷工减料、滥竽充数、吃回扣做假账的官员一并查出来。
  机器局总办衙门内,王辰浩同原总办崔静芝对桌而坐,彼此谈笑甚欢。可是二人的笑容明显本质上的不同,王辰浩的脸上的笑容充满戏谑,而崔静芝的笑容则是勉强堆出来的。
  “大人年纪轻轻就如此勤于政务,实在让下官敬佩。”
  “催大人过奖了,您在这里做事也有十几年了,经营的跟铁桶一般实在令人佩服。”
  崔静芝干咳一声,知道王辰浩话里有话,但又不敢多问。
  隔壁成千上万个算盘珠子正噼里啪啦的响着,王辰浩不说话只是惬意的听着,但在崔静芝的耳里则向催命符一般。每次听到某项核算结果出来,他都不由得哆嗦一下,冷汗自额头冒出。
  年底清算时,本来崔静芝已经将一份准备好的账目应付李鸿章的人检查。但如今李鸿章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任命王辰浩来署理机器局,而王辰浩的突然袭击使他来不及通知账房做准备,使得账目问题被全面暴露。
  核算师和会计师都是从同文馆和海关调来的,他们掌握着国际上最先进的进销存账目分析技术,尤其是海关方面的几个洋人,他们做事最为细致认真,不断的发现天津机器局内部账目上的黑洞。
  “大人,结果出来了。”
  一名核算师将最终核算结果呈交给王辰浩时,崔静芝顿时站了起来,眼睛紧盯着王辰浩手里的东西,额头上的冷汗已经哗哗的往下淌了。
  “每年都亏空至少七八十万两以上,经营十二年,近一千万两银子从帐面上消失了,崔静芝你好大的胆子。”
  王辰浩一声大喝,吓得崔静芝顿时一个踉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想要活命就把这些年吞掉的银子都吐出来,包括你和合伙人。”
  近千万两银子亏空,这笔账款如果能够得到将是一笔巨额财富。王辰浩指望崔静芝能够吐出来,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了。
  只见崔静芝突然苦笑一下,说道:“大人应该知道些规则,我一个小小的从四品官儿,能够吞掉这上千万两银子的巨款吗?”
  王辰浩深吸口气,问道:“这么说问题复杂了?”
  崔静芝默不作声表示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他似乎不再怕死了,竟是自己站了起来,不过他看起来似乎突然苍老了很多。
  看到崔静芝的表情和动作,王辰浩有些失望,他应该想到这个结果的,看起来水很深鱼很大。于是苦笑了一下,道:“你这个表情就是没得谈了?”
  “所有的亏空我都承认,只是银子我花了。”崔静芝只是苦笑,不再做声。
  王辰浩觉得没有问下去的必要了,他没兴趣去破案刨根问底,他拿崔静芝的目的只是杀鸡儆猴,方便对机器局的整顿行动。
  于是,王辰浩挥挥手,自有士兵上前将崔静芝带走。那种头疼的事情还是交给李鸿章去处理为好。
  机器局总计两千来人,却有七百多个官员和头目,这种庞大的冗余实在让王辰浩头疼。不过好在王辰浩凭借账目亏空一案,直接抓捕了机器局三百多个大小官员,开除两百多个头目,惩治三百多个工人头目,只留下了基层的一批有过硬技术的人员。
  王辰浩只把机器局的核心骨架留了下来,不符合要求的肉全部剔除,然后他在把符合他要求的肉补回去,这样即完成了对机器局的整顿。
  此时的天津机器局大多数武器生产线都是过时的产品,王辰浩跟德国毛瑟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分别达成了协议,引进全套的毛瑟95步枪和枪弹生产线,以及相关的技术授权。引进克虏伯厂的80、105、120和150克虏伯炮生产线和相关技术授权。同时,毛瑟公司和克虏伯公司提供一批专家和工程师来华负责安装生产线、技术转让和相关技术人员培训。
  天津机器局有两座30吨钢炉,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