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受力的情况下的价值,如果一次性出售估计只能卖到八千万两左右。
  王辰浩通过乔玉瑛了解到,这批宋瓷全部以高价格出售出去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才能完成。而乔玉瑛给王辰浩出的办法是第一批先出售三万件左右,可以给他带来五千万两左右的收入,以后在根据市场需求每个月都少量流出一批,直至全部售出为止。
  但王辰浩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希望短期内能够套现大笔资金,因此准备在国内一次性销售三万件,剩下的拿到欧美去销售,这样可以赚取更大的利润。
  除了瓷器外,其余是一些金、银、铜、铁类器物以及两万余枚南北宋时期铜钱,这些金属物件被放置在单独的一个特制的小船舱内(古代的保险柜),大多数用作远洋采购货物回国之用。
  从已经打捞出水的两万多枚古铜钱看;北宋的居多;小部分为南宋时期;其中最晚期“绍兴元宝”属南宋高宗年间。就此判断可知“南海一号”古船的沉没时间不早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距今约800年左右。不过,这两万多枚铜钱对于王辰浩来说没有太大用处,这个时代的人们收集古钱币的兴趣几乎为零。
  金银物件基本上都是金条和银元宝形式,首饰类几乎没有,因此直接在船上架起锅将其融化,然后以金饼银饼形状进行保管,约值两万两银子左右。但和庞大才瓷器利润相比,这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由于王辰浩的古董销售渠道仅限于天津古董行,如此庞大的古董出售需要一个更加广泛的大型古董行协助才行。乔玉瑛在这方面有熟人,她提出希望王辰浩把国内的古董销售权交给她家打理。
  王辰浩在这方面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乔玉瑛的父亲乔致远有自己的钱庄和古董行,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加上乔玉瑛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和威望,交由她家来打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王辰浩于是同意了乔玉瑛的请求,并同她商定了合作规矩。乔家负责在上海、广州和天津各筹建一座大型拍卖行,而王辰浩将他所得古董交由拍卖行进行公开拍卖。而作为回报,乔家只收取一成基本运营拍卖费,并负责宣传。而成交以外利润则有拍卖行占七成,王辰浩占三成。总体来看,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交易。王辰浩可以不用担心他的古董卖不出去,而乔家也借着这个机会,利用王辰浩手里的大批古董一下子打响名号,开创另一番事业。
  王辰浩同乔玉瑛议定合同规矩后,二人之间也有了共同利益,配合起来也融洽的多了。
  隔天,王辰浩的船队驶抵香港码头,在那里进行食物和淡水补给。考虑到南海一号的十几万件古董已经占了底比斯号大半个载重吨位,王辰浩当初的方案准备不够,他需还得需要一艘专门的运输船。于是他从香港给北洋陆军练兵衙门(原直隶新军陆军衙门)发去电报,命王士珍在天津租借一艘大型运输船补充船队。
  王辰浩视王士珍为心腹,因此南海一号宝藏的事情也没有瞒他。王士珍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大喜,发电报告诉王辰浩这边一切正常无须担心。同时王士珍跟天津德商洽谈之后,租借了一艘速度较快的载重一千两百吨级的运输船――希伯来号。王士珍作为谋士考虑的很周全,他担心王辰浩的船队载着大量值钱东西恐遭海盗尾随袭扰,因此他利用职务之便从第一镇新军中抽调了一个连的兵力搭乘希伯来号,以加强王辰浩的船队安全。
  王辰浩的船队在香港停留了半天后继续启程。按照计划,王辰浩的下一个目标是位于西沙的华光礁1号。不过,当他的船队一进入南海便遇上了大风巨浪天气,使得原本的打捞行动取消。
  王辰浩试图等一天看看情况,结果天气依然没有好转。透过驾驶室,王辰浩凝望着眼前的茫茫大海,远处的岛屿在风浪里挣扎着,很快王辰浩的视线已经被高高的海浪和漫天的水汽所遮蔽。
  当年的华光礁1号就是碰上这种恶劣天气,为了躲避风浪而靠近小岛停靠结果触礁沉没。
  每年的这个时候,南海总是海况最恶劣的时候,王辰浩时间紧迫不可能耗在这里,因此他只是将这艘沉船的位置标定好,下次直接让他的打捞队自己过来打捞这下面的沉船宝藏。
  古代船舶分别在沿大陆边沿的“内沟”航线和沿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航行的“外沟”航线上,遗留下大量的中国历朝历代的沉船宝藏。
  王辰浩的船队沿着这条航线行进,准备打捞当年盗宝人哈彻团伙盗取的福祥号和泰兴号沉船宝藏,不过天不遂人愿,福祥号的位置同样在大风巨浪的海况下,而泰兴号的位置接近西属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那里海盗出没猖獗,王辰浩出于安全考虑暂时放弃了该计划。
  不过,王辰浩并没有闲着,他驾驶蛟龙号沿着中国古代在南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一路扫描过去,发现了超过两百多处沉船残骸,尤其他发现了十几艘金属波动较强的西洋盖伦型沉船的残骸,由于这种船沉没的时间并不是太久,因此王辰浩可以辨认出它们。它们中有的是西荷战争留下的军舰残骸,有的则是被荷兰偷袭击沉的西班牙宝船,而后者正是金属信号波动最激励的。
  王辰浩将它们一一标记在海图上。由于蛟龙号涉及王辰浩的机密,他不会把它留在打捞队里。而如果没有蛟龙号的精确探测,打捞队不可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的。而王辰浩也不可能一直留在海上,所以他决定将标注了沉船位置的海图交给打捞队队长林秉承保管,当王辰浩不在打捞队里时,林秉承将按照海图标记自行带队实施打捞。
  第114章 唐代沉船
  1000多年前的大唐时期,一艘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茶叶、金银器皿、金条、银条和铜镜等八万多件货物的阿拉伯巴加拉(baggala)型远洋帆船黑石号,从泉州装货《 书海阁 》,在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幸遇到强劲的东北季风,偏离航线,在距离苏门答腊海西部勿里洋以北30多海里勿里洞以西60多海里海域不幸触暗礁沉没。沉船在藏匿了一千多年后,于1998年由德国人沃特法和他的打捞队将其打捞出水。
  公元1896年2月5日,苏门答腊海域风平浪静。刚刚驶出南海风暴带的玛利亚号、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停靠荷属东印度勿里洞岛自治领所辖的一个港口进行补给。王辰浩决定在这里停留三天,一方面是等待另一艘运输船希伯来号前来会合,另一方面他准备打捞附近海底的那艘唐代古沉船黑石号。
  一大早,王辰浩便驾驶蛟龙号潜水去寻找黑石号。与此同时,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也离开码头,尾随蛟龙号在黑石礁附近游弋,以便随时发现蛟龙号的信号立即开始打捞。
  由于黑石号是德国人以附近的一座名为黑石礁的小岛来命名这艘唐代沉船的,因此王辰浩只在黑石礁附近海域扫描海底情况即可,很快便就找到了黑石号。蛟龙号上浮后,王辰浩招来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开始打捞工作。
  打捞队的队员们早就对此轻车熟路了,只要王辰浩给他们一个信号,他们立即展开打捞工作,一切井然有序仿佛训练了十几年的老队伍一般。当然,这也跟王辰浩对他们的管理有关。所有队员都是从北洋水师水雷营挖墙脚弄来的,本就训练有素,加上王辰浩对他们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个做事效率可不是国外的平民打捞队所能比的。
  黑石号的船体保存相当完整,沉船底部破损的大洞推测为触礁所致,沉没地的海床结构为粘土而非岩石,满载的船只激起海底粘土并被掩埋形成保护层,船上运载的大部分陶瓷储存在广东烧造的大堆中,大堆有效的保护了这批陶瓷不被破坏。
  潜水员们排开沉船上的淤泥后,很容易就找到了大堆,并切开多个口子从中将一批批的陶瓷装入最大号的钢丝兜网里,然后用重达一顿的大号抓头将其捞出海面。
  对黑石号的打捞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王辰浩闲着无事,驾驶蛟龙号在附近转悠着,看看有没有意外的收获。
  海面上,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两艘船相距100多米抛锚停船,她们的船艉几个吊抓轮流替换,使得任何时间都至少有两个吊抓保持工作状态,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打捞作业的效率。
  甲板上人头攒动,一批批陶瓷从钢丝兜网里被小心的拿出来清洗,然后分类摆放由鉴定师们对其的价值进行评估,最后这些陶瓷都会被写上一个价格再搬走入库存放。
  黑石号”打捞文物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98%是唐代内地陶瓷。以长沙窑瓷为主,约56500件,器型以碗为主,其次为执壶。其他器型包括杯、盘、盂、盒、罐、熏炉、油灯和少量肖生瓷塑。有件瓷碗带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铭文,碗心图案接近阿拉伯“安拉”,宝历二年为唐敬宗年号(826年)。有的碗中写有“茶盏子”,明确标清了瓷碗的茶具用途,有瓷碗写有“湖南道草市石诸孟子有名樊家记”,说明产品来自长沙窑,带有广告语言性质,大量描绘有花叶、莲蓬、飞鸟、摩揭鱼纹等。
  其余的10000多件瓷器是应阿拉伯人要求而特别定制的瓷器。而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和装饰,说明唐代长沙窑为了适应西亚市场需求而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特色。而这种调整后的特制唐瓷的更加稀有,自然价值更高了。
  另外打捞瓷器还包括200件浙江出产的越窑青瓷、350件北方白瓷、200件北方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地方窑口烧造的粗糙青瓷。
  乔玉瑛在甲板上缓步走着,看着成堆的唐代瓷器满脸都是惊讶。在国内,一只普通的唐代瓷器都是个稀罕物,但在这里,却是成堆成堆的唐代瓷器,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你们家老爷也太神奇了,他怎么就知道这下面有沉船宝藏呢?”
  乔玉瑛毕竟是经商的头脑,很快就对王辰浩这种超凡的能力起了怀疑。旁边跟着她的是王辰浩的丫鬟司棋,由于王辰浩现在对乔玉瑛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