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侦探路-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夸,只要你在孟探长面前给我说个好话就行了。” 
  “什么好话?”于群困惑地问。 
  “哎呀,你忘性好酷啊!”淘淘生气地嘟起了嘴巴,“你答应向探长推荐我去你们哪儿当私人侦探的嘛!” 
  “好,好,好!这个好话我一定说!”于群这才觉得淘淘把他的戏言当真啦。 
  虽然我的侦探们苦苦地走了好一程痛苦的路,但我们终于穿越了重重险阻所联结成的层峦叠嶂,把这个神秘的胡大可整个面貌收录进了这个小小的镜头。并跟踪到了他在北京的老巢。 
  五、10年积案11天破 
  北京与沈阳远隔山重水复的天空和大地,但现代化的电波顷刻间便把于群他们这个难得的镜头化成清晰的画面,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头一天看了营业执照上的胡大可的照片,杨大年老人直摇头:“不像,不像,虽说十年变化很大,人由瘦变胖,由胖变瘦都有可能,可是那双耳朵怎么也不会由小变大。不对,不对!”现在一个真实的胡大可呈现在我和杨大年的面前。特别是在马路上超车时摄录的镜头,这个真实的胡大可更是暴露无遗,仔细看,他那双耳朵仍旧是10年前那双耳朵。我们估计对了,他是在照片上做了手脚! 
  “是他!”杨大年激动地说,“肯定是他!” 
  我谨慎地问他:“你的肯定能占百分之几?” 
  他有些颤抖:“我的肯定能占百分之九十九!”他告诉我,假若能够听到他的声音,他就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确认。 
  晚上,桌上的电话响了。 
  于群他们采到了胡大可的声音! 
  胡大可深藏如此诡秘,要收录他的声音当然不那么容易。于群想出一个办法:冒充官方主管部门给他打电话,简单核实一下他的法人代表情况以及经营情况,说想把一个光环给他,并说多少要出些钱,他相信了并自我吹嘘许多,他的声音就这样被录制了。   
  难忘的十一个日夜:巨骗落网记(7)   
  现在,这个电话录音磁带正在我桌上的录音机里回放着。 
  一切都远远的失落,10年的是非曲直收敛成一个无边无际的新的天地,杨大年老人颤抖着说:“百分之百,就是他了,没错!” 
  1997年11月30日,星期日,我携同公安机关委托单位以及被害人杨大年乘坐我们的海狮来到了北京。 
  一下车,头一个闯到我面前的是淘淘。 
  我知道这个小侦探迷,于群在电话里没少提到过她。当然,在下面的活动中,她须臾不离地跟随在我的左右,俨然已经像是我们的正式成员了。 
  一个人在平静的生活中工作,从来体会不到什么叫真正的紧张,真到紧张里才会感受到别有一番幸福的滋味。头一夜,我的侦探们是在这种既紧张又幸福的感觉中度过的。因为私人侦探的幸福建筑在成功里。 
  12月1日,星期一,这是我们和辽河油田某采油厂正式签订了委托合同的第11天。 
  我领着大家再次研究了这次行动的细节,谁打前谁压后都做了具体而细致的部署。根据于群他们多日观察摸到的规律,保镖们和门卫在下午1点半前大都在休息,因此,我们这次行动也定在下午1时整准时进行。 
  下午1时整,由事先守候在那里的于群领路,我带着追捕胡大可的警官闯进了这家公司防守严密的大门,两个门卫奔出来刚要阻拦,一名警官亮出证件,两个门卫张大嘴巴愣住了。 
  三楼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显然,保镖们也都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午睡。为了防止抓错人,我和杨大年先悄悄的进入了那个带有鼾声发出的办公室看到熟睡的胡大可,杨大年突然激动的惊呼:“是他!就是他!” 
  这个骗子胡大可,隐名埋姓逃跑10年,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在梦中有神兵天降,把他缉拿归案! 
  这一切,全都详细地被两个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记录下来了。 
  现在他们再用不着那台微型摄像机了,而是肩扛着大型摄像机人前人后跑来跑去,从各个角度摄录这次行动。 
  追捕的警官们押解着人犯胡大可威风凛凛的走在前面。我示意我的侦探们和我一起默默的走在后面。 
  我真喜欢我们的“海狮”,在北京平滑的马路上,跑起来没有一点声响,可是一闯过山海关,行驶在东北这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土地上,车轮磨擦着冰雪,它就畅快地欢笑起来,“刷刷刷”,像是好几个乐队同时演奏,音乐的声响雄厚、高亢而兴奋! 
  我们又是凯旋而归。 
  杨大年仿佛忽然又年轻了回去,佝偻的腰杆也直溜了起来。 
  电视台的两位记者还在摆弄着微型摄像机,这台微型摄像机忠实地跟着我们私人侦探的脚步,真实地摄录下了我们这11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和汗水。 
  1998年1月14日,沈阳电视台《共度良宵》栏目,播放了题为《今日福尔摩斯》的电视纪实片,立即轰动了沈城的千家万户,这部专题片中,全部采用了跟踪、追捕的真实镜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惊险和刺激!他们还从未看到这样真实的镜头,看一遍不解渴,要求再放。沈阳电视台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破天荒地在两周内重播4次!播放后却给电视台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为有很多人要找我想见我。只好通过他们。 
  “笛——笛——”我们的“海狮”猛地一阵清脆的呜叫。 
  我抬头一看,前面星光灿烂,万家灯火。 
  沈阳到了!又一个美丽的夜晚降临在我们的面前。 
  啊!难忘的11个日日夜夜!     
  第五章 贪官现形记   
  新“杨三姐告状”(1)   
  说心里话,这是自克顿调查事务所成立以来,我所接手的第一个打心里不愿意办的案子。我是不愿意介入刑事案件调查的,特别是不愿介入贪污腐败案件的调查。因为这两大类案件国家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去管不说,一但涉足、稍有不慎、后果便不堪设想! 
  一、不愿接手的案子 
  小的时候,我看过一出评剧,叫《杨三姐告状》,剧里讲的故事是我国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根据民国初年发生在河北省滦南县的真人真事编写的。说的是暴发户高贵章的六子高占英因与妓女出身的嫂子通奸,共同谋害了发妻杨二姐,就在杨二姐出殡之时,杨二姐的妹妹杨三姐意外地发现了二姐手上有刀伤,联想到二姐头些日子回娘家时身体还是好好的,回家之后没几天便突然死了,于是感到姐姐死因可疑毅然要为二姐告状伸冤;谁知当时吏制腐败,主审此案的官吏受了高家的贿赂,百般刁难扬三姐,使得杨三姐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杨三姐是个烈性女子,又舍死上告到天津检察厅,在热心律师的帮助下,杨三姐利用军阀出身的新任厅长上任后急于沽名钓益,树立自身“青天”形象的心理,请求检察长开棺验尸,结果验明了杨二姐是被谋杀致死,终使得沉冤得以昭雪。 
  这个剧看过之后,扬三姐的形象便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我由衷地佩服扬三姐不畏强权的勇气和宁死也要讨个说法的刚烈。古往今来,如扬三姐似的奇女子为数不多,大多数女性都以逆来顺受来凸现传统的伦理,难怪曾有哲人感叹地说:“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不过,在我这么多年的私人侦探生涯中,也曾遇到过一个杨三姐似的人物。 
  那是1999年6月中旬一天,那天,气温特别高,我忙了一头午,吃过午饭之后,就在沙发上小憩了一会儿。谁知我刚躺下还不到5分钟,就听见两声轻轻的敲门声,我以为是手下的探员有事找我,便问了一声谁?回答是一个女人怯生生的声音。我从沙发上坐起身来,伸手刚一开门,就见一个陌生的女人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站在那里探进头来问:“您是孟探长吗?”我说:“是。”并把她让到沙发上坐下。那女人用手抹了抹脸上汗水,随后就掏出一张《辽沈晚报》说:“这报上登的照片是您吧?”我点了点头。那女人接着说:“我是慕名特意来找您的,因为报上只登了你们私人侦探办案的故事,没登出你们办公的具体地址,所以我先找到了《辽沈晚报》写这片文章的记者,由他指点我才找到你这儿来的。” 
  我上下打量了那个女人一眼,她看上去有三十六七岁的样子,一米六、七左右的个头,皮肤黑里透红,怯生生的目光里透出一股子质朴和坚定。 
  我开门见山地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儿吗?”那女人并不回答,只是用目光直视着我说:“从报上看你是个了不起的大侦探,我想问问你,敢不敢接手调查大官的案子?” 
  我听后直想笑,觉得她问的这个问题挺逗的,她说的所谓的大官到底是个什么级别呢?于是我对她说:“那看是多大的官儿,还得分是啥事儿?”接着我又对她说:“你想委托我们什么事儿?尽管直说!” 
  那女人用目光盯了我好一阵子才说:“我想请你们调查我姐夫李万祥,他是我们某某市的法院副院长,他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在外包养情妇已有八九年的光景,我姐姐就是被他给活活气出病来的,在我姐生病期间,他不但不尽丈夫的责任,而且还逼我姐姐快死,我说什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我要告倒他,好替我姐姐出气。” 
  听了她的话,我基本明白了她来找我的目的。说心里话,我是不愿意介入刑事案件调查的;特别是不愿介入贪污腐败案件的调查。因为这两大类案件国家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去管不说,一但涉足、稍有不慎、后果便不堪设想!(当然在后来的探案实践中我还是办了大量的刑事案件和惩腐调查案件)想到这儿,我便劝她说:“如果你姐夫真是像你说的那样,你可以去你们那里的反贪局去告他。”那女人低着头,无奈地说:“这两年,我没少告,人大、纪委、反贪局我都没少去,可都是手头拿不出证据所以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