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侦探路-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骁。孩子天生地长着一副漂亮的小模样,又聪明、又乖巧、又懂事。这样的孩子,哪个能不喜欢呢? 
  一天,徐主任特意来到小孟骁的病床前。他喜爱、怜惜的摸着小孟骁的脸,强作笑容地说道:“小漂亮,你不是喜欢书法吗?你看,我把这只精美的毛笔送给你,这可是非常好的毛笔,是别人送给我的礼品,现在我把它转赠给你了。你可以出院了,希望你回家后,用这只笔好好的练习书法,徐伯伯等着你写出更好的书法作品来……”徐主任和在场的医护人员心里明白,恐怕他们是不会等到那一天的。因为从现在开始,孟骁的生命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了。这些医护人员本想安慰安慰小孟骁,可此时,再丰富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只能选择唯一的办法——洒泪离开。 
  这里的医护人员都特别喜欢小孟骁,就连平时一脸严肃,患者公认的最厉害的护士长也对孟骁另眼相待。只要有可能,他总是亲自来给孟骁扎针、换药,有时还特意从市里买东西给孟骁。在孟骁出院的当天,护理员小张送给孟骁一支精美的钢笔,护士阿姨送给孟骁两块漂亮的手帕。患友们送来了水果、饮料、食品,他们争相拉着孟骁的手,抚摸着孟骁的头和脸。知情的医护人员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转过头用手捂住脸,两个人相互扶着肩抽泣着……整个病房的人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浓情中。小孟骁哪里知道,这不是惜别,是诀别啊! 
  北去的列车载着小孟骁的思绪开动了,他望着窗外的绿野,掩不住心头的兴奋。离家七个多月了,就要回到沈阳了,就要见到老师、同学们了,他说:“妈妈,回家后,我就去上学……” 
  孩子的兴奋,刺痛着我们父母的心,怎能忍心把北京医生的宣判结果告诉我那可怜的孩子呢?我们只好瞒着他,把痛苦的泪咽到肚子里,列车碾着父母亲人的心…… 
  9月1日,孟骁回到沈阳的消息不胫而走,每天都有同学、老师、亲友来看望他。教师节前夕,沈阳日报记者采访了孟骁,孟骁挥笔写下了“老师母亲”四个大字,表达了他深深体会到的师生之情。 
  孟骁回沈后,他天天嚷嚷着要去上学,我们只好安慰他:“你的病情还有点不太稳定,过一段时间再上学。” 
  怎么知道不稳定?我不是挺好吗?我只好哄骗着告诉他:“化验反映你的碱性磷胺酶还稍高,你看你的体力也不如在北京时啊!”“那我什么时候能上学啊?”他问我。“咱们不化疗了,再吃一个月中药就上学。”“上学前把假肢给我安上,我要电子假肢。” 
  孟骁每天在房间内用双肘夹着拐杖练习端脸盆,打水、扫地,他把新书都包上了书皮,装进崭新的书包里。他每天拄着双拐背着新书包在房间内走来走去,他盼望着、等待着,等待着能去上学的那一天…… 
  三、生死诀别 
  回沈阳的日子里,我一直没有放弃救治小孟骁的希望。带着片子四处奔波、寻名医、觅偏方。从市级医院到省级医院,从地方医院到部队医院……就连乡镇的小医院都不放过。可是,医生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趁孩子还能吃、能玩,就让他多吃、多玩吧!医生的话句句如同钢针刺痛着我的心。尽管如此,我仍然在努力寻找治疗的方法。西医不行了,就在中医和偏方上下功夫。于是,每天至少给孟骁吃上五六种的中药,还有西药配合和打针。苦命的孩子承受着成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不管药多么难以入口,只要是为了治病,他都能吃下去。有一种偏方,每天需要喝一只鸭子的鲜血。刚杀的鸭子接一碗血,趁着热气拌入中药一并喝下去,小孟骁眼睛一闭一口气就喝下去,顽强的求生欲望支撑着他。有时候孩子问我:“爸,我每天吃这么多的药,还吃饭不?”我想这真是太苦了孩子啦!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我们父母心中,救治小孟骁的希望永远不会泯灭。哪怕希望是渺茫的,我们总是幻想着奇迹的发生、我们总在想着万一…… 
  10月初,小孟骁的病情日趋恶化。胸腔积满胸水,压迫两肺,压迫心脏,呼吸极其困难,他越来越感到憋闷,已十几天没进饮食没睡觉了。因为胸水压迫,他难于躺下来,只能坐着。十几天的痛苦折磨,他连坐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和他妈妈只好把沙发搬上床,让他坐在沙发上,然后给他身上包好被子。生命垂危的时刻,他要求找来姥姥,年事已高的姥姥每天守在他身边。 
  没有希望的希望,自然不能燃起光亮。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再次带着小孟骁住进了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我仍然在幻想奇迹的发生。 
  入院前的10月13日晚,孟骁在家中的床上写下诗一首: 
  奉天有孟童,年方一十二。 
  身患骨瘤病,医治去北京。   
  痛失爱子(8)   
  截掉一只腿,化疗受折磨。 
  有泪不能哭,精神万分悲。 
  回到沈阳城,四处又求医。 
  忍受吃中药,偏方又医治。 
  何时复元气,何时又长腿。 
  透过不忍卒读的诗句,可见孩子的压抑心理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作为父亲,我心中的唯一是决不放弃对小孟骁的救冶。 
  来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医生用听诊器已几乎听不到他心脏的呼吸音。医生从孟骁的胸中抽出1000毫升的胸水后,他的呼吸才渐渐平稳下来。 
  孩子再次被医生从阎王爷的手里夺了回来,可我知道,这是暂时的缓解。想到这朵含苞欲放的花儿,就要枯萎、凋零,我不顾一切地冲进医生的办公室,几乎要跪下来苦苦衰求:“医生,救救我的孩子吧!他还太小,他是个很好的孩子,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孩子。我求求您了,想想办法吧,哪怕是尝试性的……”但是,他们的眼神告诉我,孩子没救了。为了安慰我,也是为了尽医生的职责,他们表示会尽最大的可能来延长孩子的生命。医院采用了胸腔抽水,再往胸腔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法,来维持孟骁的生命。经过医护人员十几天的努力,孟骁的病情有所控制,我们的心算是得到了一丝安慰。但以后的几个日日夜夜,孟骁的病情极度恶化,医生护士又多次从死亡线上把他抢救回来。 
  到了最后的时刻,滴流针扎烂了小孟骁手上、脚上的血管,氧气管每时每刻塞在他的鼻孔上,他的鼻孔被塞伤了,感染了,他的心里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压,无奈地与病魔抗争着。无论病情多么恶化,孟骁的神志都是非常清醒的,坎坷的命运使一个孩子过早的成熟了。他不愿讲话,他在思考着,不解的思考着! 
  记得有一次,他带着氧气袋坐在轮椅上,我推他去做B超,回病房的路上,他非常严肃并极其恳切的问我:“爸爸,我的病是不是转移了?”我说:“没有。”“那怎么越来越重呢?爸,你就告诉我吧,不要骗我了。让我知道吧。”“好儿子请相信,你已经好点了,只是还有胸水。”他一看我不告诉他,也就不多问了,看样子他心里很痛苦。 
  我那可怜的孩子,原谅爸爸吧!原谅爸爸再次的欺骗了你。你知道吗?善良的谎言里,包藏着多深的父爱啊! 
  11月11日晚上,孟骁在病榻上让我给他找个日记本,我说这里没有,我回家给你去取。他说:“不用了,找一张纸和一支笔就行。”我给他找来了纸和笔,他用笔在那纸上悄悄地写下了一段话,是用手捂着写的,似乎还想写下去,见邻床陪护那个女人在看,就犹豫犹豫说:“不写了”。第二天,我们在他的床铺下发现了他写的这段话: 
  “哭,哭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我曾经哭过几十回、几百回,我知道哭没有用,但疾病的折磨和心灵的痛苦使我无法忍受,我想哭……” 
  透过这满含泪水的文字,我深知他的心灵在饱受着煎熬。 
  可怜我那苦命的儿子,在他临走前的那两天,真是太让人揪心啦!每当医生来到他面前,他就抓住医生的手说:“阿姨,救救我吧!……阿姨救救我吧!求求你了,阿姨!” 
  “叔叔,叔叔,救救我吧,你别走,别走……”他抓住医生不肯撒手。他不停地,喃喃地呼唤着!求救着!每个医生都眼含泪水劝慰着他:“没事,会好的……”离开小孟骁的病房回到办公室医生才把泪水流出来。 
  当病房的陈主任来看孟骁时,孟骁抓住她的手不肯松开:“主任阿姨,给我想想办法吧,救救我吧,我不行啦,我受不了啦,我的五脏六腑都要出来啦!”陈主任说:“阿姨给你想办法……”医生们不忍看着小孟骁痛苦的死去,找到我提出要给他用冬眠灵,想让他不再去承受痛苦和折磨,安静的离开人世。对此建议我和孟骁的妈妈都坚决反对。 
  在孟骁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仍不放弃对儿子的“救治”,仍然每天跑一趟新药特药商店,问有没有抗癌新药,梦想着治疗癌症的新药从国外或者什么地方飞来了! 
  在最后的日子里,小孟骁不时的抬起紧握的双拳,他半嗤着咬紧的牙关,恨恨的质问苍天,天那,为什么?天那!为什么?为什么? 
  小孟骁死不瞑目,因为在他心中有一幅美好的蓝图。看看他的日记,他的书架和他准备好的书包,你就知道他在不能吃饭,不能睡觉,仅靠输液吸氧的情况下,是如何熬过了四十个日日夜夜,惊人的毅力是来自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顽强与生命抗争着,他不想死去,然而他的生命已到了最后时刻。 
  那时,主治医生高燕最后一次走进孟骁的病房,一进病房小孟骁再次的向她求救:“高姨,救救我,你救救我,你别走,我受不了啦!高姨!……”高医生流着泪说:“高姨不走……”随后,她用听诊器给孟骁听了一听,并和小孟骁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孟骁病逝的最后一天,他发疯似地拔掉了好不容易扎上的滴流。下午,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