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地枪王张绣-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和张绣也见到,两人同时到得胡车儿跟前,张绣问道:“胡车儿,怎么回事?”
胡车儿向张绣和董卓拱手一礼,说道:“回董大人、少主,恐是胡车儿和手上狼牙棒太重,此马不能负之。”
胡车儿胯下那马其实已经算是张绣帐中第四好马,前三匹分别是张绣的颯露和当日从羌人第一勇士手上夺得,现在是胡轸坐骑的那马,还有的就是张济的坐骑。胡车儿此马亦属良马,不过要扛起胡车儿和他那重达两百五十斤的狼牙棒却是有些勉强了。
一旁的董卓听得,笑道:“如此悍将,岂能无好马,到得吾大营时,吾为汝亲自选一匹上好马匹。”
董卓说完,张绣和胡车儿同时拱手道:“多谢主公(董大人)。”
谢过董卓之后张绣却是说道:“胡车儿,且去选一马,到得主公大营时再换。”
胡车儿却是答道:“少主,恐营中无良马可载,吾步行亦可跟上大军。”
此言一出,张绣却是恍然道:“吾险些忘了汝能日行七百里,好,那就辛苦汝了。”
胡车儿连连应道:“不敢。”
这一幕小插曲过后大军继续出发,不日就到得董卓大营中。

第三十一章 初见贾诩

东汉园陵,位于雍州美阳(今武功县北),董卓的大军就屯驻此地。
张绣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与董卓同行,到得美阳,远远就望见董卓的大营,张绣离远见得大营布置得错落有致,据险而设,明显颇有章法。而大营虽然不时传来战马的嘶叫声,但更多的是传来大军在营内操练的声音。
张绣见得,赞道:“主公果然厉害,此营据险而至,颇合兵法,营中士卒悍勇,怪不得主公能数平羌逆。”
董卓哈哈一笑,说道:“伯渊可是赞错人了。”
张绣听得,奇道:“莫非主公麾下还有能人?”
董卓点头笑道:“布置此营,操练士卒的乃是吾麾下得力大将徐荣,待进营后为汝引见一番。”
张绣听得,赞道:“主公麾下果然人才济济,仅观布营,练兵可知,徐荣此人实属当世名将。”
董卓哈哈一笑。
……
很快张绣就随董卓进营,董卓让麾下大将樊稠带张绣之军屯驻,张绣向胡车儿交代一下之后就随董卓入主帐之中。董卓回营,要召开军议的消失很快就传出,各部将领纷纷赶至,他们见到立于前排的张绣感到有些诧异,而见过张绣的李傕却是小声地跟其他将领介绍张绣。当听得眼前这名少年就是携二小童单骑突重围,与羌人大战力斩数将,手下统领三万大军的张绣之后,都露出了然的神色,看来董卓欲要招揽张绣的消息在董卓去长安参加军议之前大部分心腹将领已经知道。
待得最后的樊稠和胡车儿赶到之后,董卓才正式升帐议事。
升帐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相互介绍,只听见董卓指着张绣说道:“此乃元江侄儿,我西凉新出,名动天下的少年英雄张绣张伯渊。”
张绣却是出列,先向董卓施了一礼,然后转身向帐中诸人拱手行礼说道:“诸位叔伯,以后请多提携小侄,小侄年纪尚轻,若有不足之处请诸位叔伯指点,若有得罪,亦请多多包涵。”
此言一出,董卓麾下诸多大将纷纷抚髯微笑,心中同时暗道:“这名年轻人很懂礼数。”
董卓麾下大将高兴,董卓亦脸露微笑,不过董卓身旁站着的李儒却是为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又回复微笑的样子。
只听见董卓哈哈一笑,说道:“元江却是有个好侄儿,如此懂礼数。来,伯渊,吾且为汝引见一二。”
张绣转过神来向董卓拱手一礼。董卓微笑着指着身边的李儒,说道:“此本将爱婿,亦是我军军师,李儒,字文忧。”
张绣向李儒行了一礼,说道:“见过军师。”李儒微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指着自己右边第一个武将打扮的汉子说道:“此伯渊去年亦见过,亦乃本将爱婿,牛辅。”
张绣拱手一礼,说道:“见过牛将军。”
牛辅点了点头,说道:“小子,好好为主公效力。”
董卓又指着左面第一位武将说道:“此即是本将方才跟伯渊所说的徐荣。”
张绣听得,连忙拱手行礼道:“徐将军大才,绣佩服。”
徐荣还了一礼,说道:“伯渊亦少年英雄,不必多礼。”
……
“此伯渊亦见过,本将麾下飞熊军统领李傕。”
“此伯渊日前长安所见,本将军中第一猛将华雄,不过伯渊来到,你们二人却是要比斗才知。”
“此……”
之后董卓将麾下樊稠、郭汜、李蒙、王方、段煨各大大小小将领都介绍了一番,而张绣亦礼数十足,而张绣从董卓介绍的人群中见到了尚是小吏的毒士贾诩,当时张绣为了不让其他人多疑,对贾诩只是草草一礼,不过眼角却是在不断偷偷打量这名三国顶级谋士。
贾诩年约四十,身材清瘦,有凉州人的高大,但却不似凉州人那般粗野,而是一副普通文士打扮,脸容亦甚是寻常,不显山不露水,恰似其人。而除了张绣与贾诩见礼之时贾诩还了一礼之外,张绣每次偷看贾诩都见到他闭目养神,与周围各人都有一股距离感。
身为穿越人士,张绣自然知道贾诩的厉害,但现在时机不对,却是只得不动声色。但张绣却不知道,他不停地偷看贾诩的眼神却是原原本本收入李儒眼底,他和贾诩本是好友,贾诩的本事李儒自然一清二楚,李儒每次都劝贾诩出仕,但每次都被贾诩婉拒了,时间久了李儒也听之任之。
不过张绣的出现和他对贾诩的频频注意,令到李儒心中有些怀疑,劝董卓将张绣收入帐下是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很快李儒就在心中推翻了这种想法,汉室将倾,西凉以董卓势力最大,只需要自己好好辅就能成就一番霸业。而董卓日后若能成就霸业,必定要掌控天下英雄,张绣亦只是其中之一。如果连张绣一人都对付不了,何谈霸业有成。想到这里,李儒便觉得日后只需要多留意张绣,将他牢牢把握住就好。
董卓将麾下大小将领介绍完一番之后,让张绣站在徐荣身后,华雄的前面,通过刚才的介绍张绣已经知道,和牛辅站在一列的属于董卓的心腹内臣,而和徐荣站在一列的属于外臣。而站在徐荣身后就说明张绣在董卓麾下的外臣中排行第二,而诸多大将之中亦属前五,刚进董卓麾下就得如此显赫的地位,诸将眼中不由得闪过妒忌的神色,特别是张绣身后的华雄,在长安时对张绣的好感一扫而尽,这一幕却是诸多将领都看在眼内。
而这时董卓又向诸将简单介绍一下张绣麾下部将胡车儿,然后让胡车儿站在华雄身后,两人一入董卓麾下就有如此高位,对诸将造成很大的冲击。而张绣却不知道,他现在所站的位置比之他叔父张济还要高上一些,可见董卓对他的看重。
一番介绍之后,董卓才正是议事,只听他首先问道:“徐荣,本将不在这几天羌人有何异动?”
徐荣答道:“回主公,探马回报北宫伯玉、李文侯等率部朝美阳而来,以末将推测,羌人三日之后就会到达,或者还会更早。”

第三十二章 出发

董卓问李儒道:“军师,如何?”
李儒轻轻地拈了拈颔下的短须,说道:“主公,明日周慎所率北军就到,想来应该会比北宫伯玉大军先到一步。明日主公去见周慎,我们两军共同出击即可。”
董卓听得,皱眉问道:“军师以前不是说要保存实力吗?怎么又出击与北宫伯玉硬拼。”
李儒微笑道:“主公勿忧,昔日主公数平羌逆之威名想来羌人早知,而周慎乃是宿卫京师的北军将领,羌人未闻其名。我们两军共同出击,羌人探听之下亦会以周慎为主要攻击目标。到时候主公只需看着周慎大军,其军一退,我军自退即可,如此损失亦不大。”
董卓听得点了点头,说道:“军师所言有理,不过军师为何断言北宫伯玉必胜呢?”
李儒含笑道:“胜负如何,于主公说并不重要。胜,则我军与周慎一同出击,自有主公功劳。败,于主公虽然名声有损,然张温亦不敢擅撤主公之职,最多责骂几句,而主公将士损失不大,于主公而言亦无不可。然北宫伯玉胜可削弱北军,张温麾下虽称八万大军,然皆关东民兵,未经训练,对上羌人不一触即溃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天下间不是每个人都有皇甫义真这般本事的。”
董卓听得又问道:“那本将需如何劝说周慎出兵。”
李儒笑道:“主公且附耳。”然后就见到李儒凑到董卓耳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董卓听得连连点头,最后更大笑道:“妙,妙啊。”
然后董卓脸容一肃,说道:“明日各部尽量不要与羌人接战,羌人若近,只需强弓硬弩对付即可。”
“诺。”
这时李儒又出现道:“张绣将军明日不可阵前冲锋,只需藏于阵中,若见大股羌人前来才可露脸一下。”
张绣奇怪地望了望李儒,又望了望董卓,李儒见到连董卓都投来奇怪的目光,便解释道:“张绣将军威名羌人早惧,若张将军明日阵前冲锋,羌人锐气即被削,恐周慎大军损失不大。而张将军只需藏于我军阵中,羌人若来张将军现身则羌人惊惧,我军可轻易胜之,如此即可减少将士损失。”
董卓听得击掌赞道:“文忧妙计,如此各部依计行事,小心保存士卒即可,不可久战。”
“诺。”
……
众将退出之后,只有张绣和胡车儿留了下来,其实主要是张绣要留下,胡车儿以张绣为主,却是随着张绣行事。
董卓见张绣没有出去,便知道张绣有事,问道:“伯渊何事?”
张绣回道:“主公,伯渊初来,即有此高位,恐诸将不服。伯渊愿意从低做起,凭战功登此位。”
董卓想了想便知道张绣顾虑的是华雄,他也不想麾下两员得力大将不和,便哈哈一笑道:“伯渊好志气,既然如此本将就依伯渊所言,明日汝即位列华雄之后,日后再凭战功定升迁。”
“谢主公。”说完张绣领着胡车儿就要出帐外。
这时董卓却是叫住张绣道:“伯渊且去为汝部将选一匹良马,要选最好的。”
“是,谢主公。”
……
张绣退了出去之后,李儒却是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