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其他人员继续前进。但没走多远,发现一匹马和马夫不见了,恰好这匹马的驮篓里放着林彪不到两岁的女儿,叶群着急地哭了。    
    林彪板着脸,命令部队马上返回去找。找了大半夜,在一片花生地里找到了驮篓,小女孩在里边还眨着小眼睛呢。林彪笑了。赶快上路,部队派专人看着那个驮篓。松了一大口气,林彪的思想又集中到目前的形势上来了。毛泽东、刘少奇的战略思想他明白。在蒋军之前先机占领冀热辽,把冀热辽造成一块连结在一起的大块根据地。如果把东北比作一个大院的话,那么冀热辽,尤其是冀东热南就是这个院落的大门。从大门这儿设一个闸门,利用有利地形,不让蒋军进入院内。我党我军可以在这个大院里搞根据地,搞建设,办军工厂,源源不断供应前方,训练部队,积蓄力量。所以要牢牢地控制住此战略要地,把蒋军堵在华北。这是一个大战略构想。毛泽东大气,一构思就是大文章。他们快速通过了平汉路。〃到南宫县了。〃随员告诉林彪,〃南宫是冀南解放区。〃林彪不答话,下马进屋。吃饭,稍事休息。他坐上一辆汽车,到了固安10分区司令部。然后,他拄着一根棍子,同蠹乙谎纪讲叫芯诨仆脸景V屑杩嗟匕仙妗?/p》    
    林彪在河间与从河南北上东北的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旅长文年生、359旅参谋长刘转连部以及华中干部队会合。人多了,热闹了,他觉得有一点当司令的味道了,话却更少了。    
    他命令各部取平行道路迅疾向霸县进发。命李天佑、邓克明、朱光、郭维诚、刘锡五以急行军速度先走。黄春林、聂鹤亭、邓华等在河间休息一天。此时,沿津浦路北上的国民党部队对我抢占东北威胁甚大。    
    延安电令已到山东的华中野战军部队和山东留下的王麓水第8师,在济南、徐州之间,阻击沿津浦铁路北上的国民党军队。电令陈毅亲自到前线指挥。林彪知道毛泽东已经回到延安,居中指挥,调兵遣将,安排甚好,很对。一定不能让蒋军精锐沿津浦路顺利北上东北。    
    他一行人在河间停留一天后,18日夜,与文年生警1旅、邓克明冀鲁豫21团以及华东干部队等,分为四路,安全通过平津路,翌日到达了香河以南宿营。冀东军区司令员,原四方面军虎将詹才芳向林彪汇报冀东情况,同时把一封毛泽东给彭真并林彪的电文递给林彪。林彪一看〃林彪急至沈阳协助〃几个字,把电文往桌面上一甩,脸上露出不快。他何时协助过别人?先不管他。    
    中央已将他的行踪多次通报给冀东的李富春、程子华及在沈阳的彭真、陈云等。冀东热南的丰润大王庄,冀热辽军区司令部。这位常常喜欢独树一帜,沉默寡言城府极深的白面书生,这位没有一点大帅风貌的林彪,到了自己的帅位。我党能控制冀、热、辽吗?我党能独占东北吗?我党能先机占领半壁江山吗?未来东北战场将是什么状态?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决战最后是个什么样的局面?    
    部队,战场,地形,气候,武器,通信,群众,政权,军需,粮秣,经费,师团指挥员的姓名、秉性、经历、特长以及过去他们打过的一些可以记起的战斗等等,一切与战争有关的因素,尤其是老115师的干部,〃老六团〃、〃老五团〃的能打的干部,虎气生生的干部,像一张张资料卡片似的,在他的脑子里翻腾着。    
    他盘腿坐在炕上,听着李富春、程子华的汇报,但从不正眼看对方。他像是在坐着,也像是在听着,还像是在沉思,更像是根本没有听对方的话,只是偶尔有一两句回话。他一个人在想,连日来国民党军队空运至平津,飞机穿梭往来,嗡嗡声日夜不绝,但是,对蒋介石的空运,我军毫无办法。我军无法打飞机,只能眼睁睁地叫人家运。    
    从当前情况看,国民党军队除海、空方面运兵外,津浦路和正太路到北平段,是蒋介石运兵的关键路段。石家庄以南的平汉路,经过最近我军多次的大破袭,毛泽东又安排刘、邓部队在邯郸坚决阻止孙连仲部队北上,大体上可以做到拒阻敌人从平汉路迅速北进的作用。冀鲁豫的杨得志最好现在来冀热辽。老115的呀。基本情况未变化前,争取迅速北进,以便应付国民党目前陆海空各路对冀东及东北的进攻。看形势冀热辽将有一场大战。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二林彪衔命直奔大帅府(3)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中央军委转彭真,并且告知,他和部队到达山海关后,如能乘火车,请预先准备,人数共约8000人。19日,中央指示东北局并告林彪:国民党已知我党在东北建立武装。因此,急于派军队及党政人员到东北和我斗争。目前,我在东北工作的部署,应该是全力加强辽宁(主要的)、安东二省的工作,守住东北的大门,争取时间,以便开展全东北的工作。为此,最近到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应将其绝大部分布置在辽宁(主要)、安东两省,立即整编30到40个团……林彪仔细看了中央的指示,觉得中央将东北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方向的发展方针甚好。    
    把这两个方向的战斗打好了,不让蒋军登陆,东北就可以为我所有了。这个方针很完整很全面地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高屋建瓴,很见领导水平。他进一步想,要完成这两个方向的任务,执行中央的战略意图和方针,必须靠我军的精锐部队,黄克诚师、梁兴初师、吴克华师、杨国夫师、罗舜初师、刘转连旅、文年生旅,都是我军能征善战、能守擅攻,战斗作风为死打硬拼的老部队,尤其黄、梁两师部队,平型关等战役时,均是115师的部队,我指挥过,打得得心应手,令人满意。    
    山东部队也是115师发展起来的,就是山东纵队发展起来的,也有115师的骨干。作为指挥员,手中有兵,心中不慌。他计划一俟这些部队来到,即作为自己手中的拳头部队,直接掌握,直接指挥。然后捕捉时机,利用这几个老部队,出其不意,战其不备,坚决歼灭进入东北的敌之一部。    
    一方面打击敌军气焰,振奋我军精神;一方面创造典型战例,供进入东北的其他部队学习。他一到宿营地,就找人带路去看地形,准备在这一带阻击蒋军的北进。    
    风凉了,他觉得身上有些冷,警卫员给他披上一件大衣。    
    他站在平、津、唐三角地带一座小山的山坡上,望着秀峰叠出、色彩斑斓的山川地物,心想:打仗非有直接经验不可,纸上谈兵不行。战场选择,是在冀东这里呢,还是北宁路一线?选择战场是打胜仗的第一关键。他在无秩序地想着黄克诚、萧劲光、万毅、梁兴初、彭明治、李天佑、邓华、吴法宪、杨国夫、罗舜初、萧华、程世才、韩先楚、胡奇才、吴克华、彭嘉庆这些率部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将领的脾气、个性以及战绩。应该把他们每一个人放到什么位置、什么战场上,什么形式的战斗更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些人多数是井冈山的,少数不是。    
    他想,这些指挥员首要的是对我的决策、我的指挥要有信心,有信仰,必须能坚决按我下定的决心指挥部队,执行命令不含糊,作战积极性高,不怕伤亡,不怕艰苦,机断专行,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作战任务。指挥员不在于资格多老,能打胜仗就行。谁讲究战略战术,英勇善战,战无不胜,能打歼灭战,就用谁,就把他放到指挥位置上,放到重要位置上。    
    谁还只是习惯于抗日时的游击战术,打击溃战,不适应大部队的运动战,尤其不能打歼灭战,就毫不客气地叫他让位,到二线部队去。用指挥员就是这么一个原则。还有什么原则?否则,就完不成中央交给的重要任务。他从外面看地形回来,正在一个人琢磨时,秘书送来了毛泽东关于坚决全部消灭从任何方向进入东北的蒋军的指示电。他知道,中央现在把东北已作为首要的战略方向。    
    可是,我们的部队却还在远途跋涉着呢。黄、梁两师月底或下月初才能到冀东呢。我军远途跋涉,全靠步行,疲困不堪,很难说能赶在蒋军之前到达辽西的北宁路。因为蒋军是坐美国提供的飞机、军舰。假如,蒋军先到北宁路,而我主力未到,如何又能完成中央交给我的作战任务呢?    
    他焦急忧虑,况且,蒋介石调到北宁的部队都是他的精锐,他们装备精良,火炮很厉害。我军长途远道而来,以劳待逸,为军家大忌,恐有失中央的信赖、毛泽东的重托呀。    
    就他个人来说,他似乎也觉得从延安出发,经晋东南、冀鲁豫、冀南、冀东、冀热辽,一步步走向一个未知数……詹才芳找来了一部汽车,但是汽车太老旧,走不多远就熄火了,詹才芳只好又找来几头小毛驴让林彪一行人骑着上路。10月25日,林彪到了箭楼高耸宏伟壮观的山海关。10月28日,林彪忧虑不安地带着一批干部以及21团乘东北局派来的火车到了北宁路战略重镇锦州城。    
    此时,东北的战略要冲锦州已在我李运昌部队的手中。李运昌站在站台上欢迎林彪:〃林师长好。〃李运昌是李大钊介绍到黄埔军校学习的,与林彪是校友,林彪学军事,李运昌学农运。林彪握住李运昌的手问:〃你是李运昌?〃    
    〃我是李运昌。〃李运昌满脸笑容。林彪在锦州简要地了解了一下北宁路的地理及兵力部署等情况。第二天,他们到了浑河斜贯的东北首府沈阳。由于苏军的阻拦,火车不能直接开进沈阳火车站,林彪一行先在郊外秘密下车,然后改乘汽车到达张作霖的大帅府。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二林彪衔命直奔大帅府(4)

    这时,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林枫、张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