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与读心术-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顽皮,爱和人开玩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愉悦,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份快乐带给他人。

    6。用幽默来显摆的人

    有些人为了向他人表现自己的幽默感,常常会事先准备一些幽默,然后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不厌其烦地说。这一类型的人多比较热衷于追求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而且很在乎他人对自己持什么样的态度。生活态度比较严肃、拘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

    7。拥有天然幽默感的人

    这种人有许多幽默都是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的,这一类型的人多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虽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并不擅长在制度完善的环境下一展所长,而是偏爱自由。他们的生活始终处在发掘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利用别人来发掘和增强自己的构想。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话的习惯折射对方的心理…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恰恰是这种比较稳定的习惯最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个人习惯,它们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

    口头禅能听出个性

    社交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使用口头语的习惯。这种口头语言是由于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往往这些口头语就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口头禅,它们背后往往隐含着大秘密,对你了解对方会有很大帮助:

    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这种人在说这话之前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希望别人能够相信自己。

    2。“果然”

    一般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大多强调个人主张,自以为是。

    3。“另外”、“还有”

    这种人思维比较敏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做事容易厌倦,只凭一时的热情,往往不能坚持到底,不能善始善终。这类人的思想很前卫,富于创新,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4。“啊”、“呀”、“这个”、“嗯”

    经常使用这些词的人,一般会有两种,一是他们词汇少,反应比较迟钝,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习惯。二是一般一些领导往往会在会上发言时,经常会以用这些话来显示领导风范。

    5。“其实”

    这类人经常用“其实”来转移一下话题,他们往往是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犟,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6。“听说”、“据说”、“听人说”

    经常使用此类用语的人,他们往往是在给自己说话留有余地。这种人一般处事比较圆滑,虽见多识广,但是决断力却不够。

    7。“最后”、“怎么样怎么样”

    这类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8。“但是”、“不过”

    这类人一般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后,遭到别人的攻击,这时常常用“但是”一词作为转折,还是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明这种人有些任性。“但是”语气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其温和的特点,他说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从事人力资源的人会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往往是先赞扬。

    9。“应该”、“必须”、“必定会”

    经常使用这些话语的人,一般自信心极强,往往以“家长”的身份来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表面上显得很理智、冷静。但是,如果“应该”说得过多的时候,则加重自己不肯定的想法。大多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易有此类口头语。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话的习惯折射对方的心理…

    10。“确实如此”

    经常使用这个词的人,大多是浅薄无知,经常跟在别人的后面随声附和,常常自以为是。

    11。“可能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一般比较圆滑,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一般对他人的观点也很少评论,通常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遇事沉着、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类口头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12。“反正”

    经常说这类话的人,一般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说话喜欢用否定的语气,往往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在尚未行动前,就满脑子的“反正干了也白干”、“反正……”等消极思想,结果自然是放弃。

    13。“那时要是这样做就好了”

    经常说这样话的人,往往是“马后炮”,事情发生以后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做,对自己先前的决定后悔不已。但是遇到相同的事情时,总是拖拖拉拉,缺乏行动力。

    14。“想当年……”

    这类人一般是对现在的境遇非常不满,经常在比自己资历浅的人面前大谈特谈,向人叙述着自己昔日的丰功伟绩。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往往是些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想借昔日的生活或想象来告慰现实中自己悲惨的境遇,忘却现实的残酷。

    15。“绝对”、“百分之百”、“肯定”、“不可能”

    经常使用这类词语的人,比较武断,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他们往往在与人争执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常常会不断地用“绝对”等词进行保证。

    16。“我只告诉你”

    经常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往往是自己不想告诉,但是又想告诉别人;对人说,但是又怕泄露消息,只好不断地强调这个秘密,我只告诉你,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有二:第一,以这种方式,讨好他人;第二,向他人炫耀自己知道这个秘密。实际上,像这种轻易泄露秘密的人,是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的。

    17。“我早就知道了”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谈话中常常争论自己是主角,用这句话来说明自己知识面比较广,自己什么都知道。但对他人而言却缺少耐性,不是一个合格的听众。如果想通过口头语更好地观察、了解和认识一个人,则需要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仔细揣摩和分析,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语句来判断某个人的心理或性格时,首先需要确定这句话确实是这个人的习惯用语,而非偶尔为之。而且,谈话中语言的措辞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我们还要在人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总结。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客套话中阅读对方的性格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结交朋友,往往从言谈开始。语言交流是阅读、认识他人的开端。对方的话题、语态,无不透露其素质,对味不对味,开口便知道。

    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适度的礼貌是很重要的。客套话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话要运用恰当,如果使用客套的语言显得过分牵强且不自然,说明此人别有用心。

    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有人突如其来地使用客套话对你说话的时候,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

    客套话可以视情况而使用,有些人彼此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这时就没有必要使用客套话。如果对方在谈话时还是使用过分谦虚的言辞,可能他在表示强烈的嫉妒、敌意、轻蔑、警戒等。比如,某些生活在都市的人,对外来人说话很客气,换一个角度看,或许这是一种强烈的排外的表现。因此,往往这些人无法与人熟悉,给人留下的尽是冷淡的印象。

    客套话几乎人人爱听,但客套话并不是人人都会说的。你对人说客套的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假如你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客套话或外国语,就会让人感觉是不是走错庙门了。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子路这样的度量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义正词严,一再强调自己不喜欢客套,愿听批评,这不过是他的门面语。你如果以此当真,真的指责批评他的缺点,他心里一定大不高兴,表面上不一定能显现出来,但内心却十分不安,和你之间的感情只会变淡,绝不会增进。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个人对他人有所求时,其言语里的客套话肯定少不了;下属在拍上司的马屁时,也离不开客套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喜欢用客套话的人的性格特征了。这些人要么把客套话当成诱饵,目的明了,擅长耍手段,有相当强的心计;要么就是马屁精,拍马屁是这类人的特长。

    对不同的人使用的客套话也是不同的。对商人来说,如果你说他有学问,有道德,甘于清廉自守、安贫乐道,他肯定是不高兴的。你应该说他才能超出常人、手腕灵活、红光满面、发财即在日前,这些话他听了才高兴。对于官吏,如果你对他说,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听了肯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身清廉、官俸微薄、不易维持,他听了肯定高兴。总之,根据对方职业的不同,你就说与他职业相关的客套话。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打招呼用语中观察对方的…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