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尊阿弥陀佛-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凡夫众生没有能力与净土圣众对接,然十方众生的举心动念、言谈举止,净土圣众悉皆了知。另外,西方净土的宝树间、墙壁上、地面上,皆可作宽幕彩电,欲见何方佛刹景象,宝树间墙壁上便应时映现,意念控制,收放自如;其清晰度,准确度与全息性,臻于极致。西方极乐世界资讯技术之高妙,不可思议。

上述五点,只是撷取当代科技的前沿与西方净土的庄严功德,略作比附,亦只是西方净土称性妙用之千万亿分之一而已。西方极乐世界乃超高科技的妙土,净土玄门与义理,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不仅能满足我们对宇宙人生实相的终极探究欲,为现代人提供究竟安稳的庇所,而且为现代自然科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参照系,净宗理念不仅不悖于现代自然科学,而且能给现代自然科学以深层启示,予以正确的导向。冀识者深思之。



第八章  净土资粮

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印祖称性赞誉净宗念佛法门的殊胜,深契诸佛度生之本怀,乃千古不易之确论。
净土念佛法门的原理方法肇起于佛地果觉,其奥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就众生接受层面,净土法门的内涵可概述为信愿行三门。


一  信门

密宗难行,禅宗难解,净宗难信。由于净宗超情离见,属佛的果觉境界,于此信入尤难。只要能透过信关,一切将迎刃而解,所以净宗被称为难信之法。

一、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种深信乃善导大师心灵体验的写照,同时亦表述着娑婆众生净宗起信的带有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善导大师将冷峻的目光投注在凡夫众生的烦惑罪恶层面,予以深切的理性观照。众生虽具真如体性,无奈无明厚重,烦惑炽盛;业力幻身举心动念,无非罪恶;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而无量劫来,汩没于生死苦海,或于三恶道备受剧苦,或暂升三善道略作喘息,总不离三界六道,常没常流转。于中亦曾发心修道,然终因障深慧浅,自力怯弱,难以伏断浩浩见思烦恼,复又沉入生死湍流,永无出离之缘。在广阔的生命时空中观照罪恶生死凡夫的轮转惨况,是多么的悲痛哀戚呀!善导大师严峻地把自己定位为罪恶生死凡夫,这对于我慢心高的我们来说,不啻当头一棒。回光返照解剖自己,自身不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罪恶生死凡夫吗?!生在末法娑婆秽土中的众生,悉是业障深重、根机陋劣之人。《悲华经》云:释迦本师于贤劫人寿百岁时,于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于时,烦恼具足的众生充满其中,受其卑陋。这些众生悉被他方世界之所摈弃,善根深厚者之所远离。须知经中所述的业重众生,即是现实中的你我他。我们应如是决定深信。
这种深信自力断惑之难与深信佛力易成道业的思想,在中国净宗教理与实践中,源远流长,不绝如缕。近代印光大师一生专修净业,力赞念佛法门的殊胜超绝,曾云:“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 

二、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兹分述如下:
1。 信自与信他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2。 信因与信果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3。 信事与信理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吾现前介尔一念之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净宗果教他力法门,信为能入;净业行人从初发心到往生成佛,唯信为本。信乃无尽藏,直至佛地,方能究竟圆彰信藏功德。我们应在尽形寿称念佛名的修持中,领解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对弥陀悲心愿力有一分领解,即有一分信心;有十分领解,即有十分信心。清净信心,则生实相;信力圆时,全成佛力。故知净宗具信者即真佛弟子,劝勉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乃真报佛恩。寿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礼,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我们应仰遵佛敕,发菩提心,真为生死,于难信法生决定信,仗佛慈力,成办往生大事。如是方不负释迦弥陀两土世尊的大悲垂救。


二  愿门

蕅益大师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无不由信愿而得成就。世间商贾投资营利,农民春播秋收,对此信而无疑,愿而勤行,以习见习闻,所以,无须专谈信愿;净土往生,事非寻常,众生以未曾见闻而疑怪,所以,启信发愿,不可或缺。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蕅益大师语)。净宗启愿方式有二种,一者从事相上启愿,置身娑婆业海,为五欲缠缚,备受众苦,觉悟人生苦空无常无我,发愿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是为厌离心。闻说西方净土种种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大愿功德,生大欢喜,欣心愿求生彼国,常行念佛及六度万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是为欣愿心。此厌欣心是从事相上生起的切愿。或有人质疑:欣厌之心,即爱憎之念,爱憎乃生死岸头事,非修行人所宜。奈何?答云: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具爱憎之心,然非世间之爱憎,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爱憎。若非厌离,何以脱此娑婆浊世;若非欣慕,安能生彼极乐莲邦。证知厌离而后能转凡,欣慕而后能成圣。


三  行门

信愿行三资粮中,行门是将信愿具体地落实在念佛行持中。念佛行门简易便捷,然细究之,亦有难易浅深的不同。念佛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四种。四种念佛中,实相念佛专念自性天真佛,门庭高峻,非上根利智难以措手;观想念佛,凡夫众生心多散乱,难入微妙之观;观像念佛,像在可修,离像则难,净因易断,相续甚艰。唯持名念佛,简要直捷,但能继念,便得往生。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快捷方式。下手易而成功高,契合末法众凡的根机与现代生活环境。所以,古今祖师大德特倡持名念佛一行,从善导大师到印光大师,一脉相承,殷殷劝化。

一、持名念佛
在行持上,有定课念与散念;在方法上,有高声念,默念,金刚念,记十念等多种,分别介绍如下: 
(一)、定课念:定课念者,是将念佛一事,定为每日的功课,定的时间,多在早晚二时。亦有定出日诵佛号若干声(自数千声至数万声),不足不止者。我们初学佛的人,各有公务或工作缠身,日课佛号数万声,事实上无法做到。但如果把日课定为朝暮二时,每次念佛千声,五百声,或至于十念(十念法见后详述),只要持之以恒,始终不懈,也必有成就。
(二)、散念:定课之外,时时刻刻,行住坐卧,只要不是集中精神做其他工作的时候,皆可将阿弥陀佛四字系在心头,默默的念下去。念佛的功用,在于薰习我们的心识,我们果能时时念佛,久而久之,自可妄念不起,正念分明了。
(三)佛七共修:四众弟子,相约起精进佛七,专持六字洪名,用作往生资粮。佛七中须万缘放下,激切奋勇。规定的念佛时间内,不许外出闲游。佛七中须照护大众净念,不许高声乱众,不得动气发粗,彼此斗争。无论行住坐卧,饮食便利,一句洪名,绵密不断,不须私入寮舍坐卧。佛七中制止放逸。念佛的位单即如战士的阵地,应时刻坚守。不得托事在外延缓聊天、晒太阳等。凡抽解着衣等,事毕速还。佛七中应安详徐步,不得踉跄疾走。随班经行时,不得越班而出,不得混入他班绕念。念佛时,一句佛号迈四步。“南无”一步,“阿弥”一步,“陀”一步,“佛”一步,先迈右脚,前后间隔约1。5尺,不得过松或过紧。
  其次,在念佛的方法上,分为: 
  (一)、高声念:声音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 。声音洪大,字字分明,这种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