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湖夜雨品水浒-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践踏原著。 
红楼梦一书中也提到一出水浒戏,就是薛宝钗点的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钗称这戏文中的词句好。并念给宝玉听。这件事还引发了不少红学家的考证文章,来揣摩薛宝钗这样一个大家闺秀,为什么喜欢这出戏。这里不去多提,提多了就成了点评《红楼梦》啦。不过江湖夜雨却觉得这戏文里的词句有什么鸟好,一点也不符合鲁智深的性格。且看《红楼梦》书中所写:“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其实这里面说的鲁智深根本不像鲁智深,想智深敢做敢当,率性而为,是个天塌下来也能当被盖的人,哪里会因为被五台上的老和尚“勒令退学”,就这样哭哭啼啼,和被赶出大观园的丫环们一般?还说什么“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俺家智深哪里是这等窝囊废,以智深的本领哪里会拿什么芒鞋破钵,还是《水浒》中说的好:“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 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凭俺智深百丈的威风煞气,哪里讨不得些酒肉来吃。叵耐这红楼的女儿们一个个娇嫩惯了,就以女儿之腹,度好汉之心,认为人家鲁智深也这般无能。 
所以读《水浒》,还是要读原著,有些朋友只看过改编的水浒故事,而并不了解原著的本来面目,很是可惜呀,希望大家还是要读一下原汁原味的《水浒全传》。这应该是最接近于作者初衷的故事。


论李逵之死
李逵在梁山好汉中虽然算不上武艺最高的,但性格鲜明、憨直可爱,给人们印象中是很深的。梁山如果没有李逵,也会减色许多。对于李逵之死,多数人都怒骂宋江,觉得宋江临死还要拉上李逵,用心何其毒也。痛恨之余又在宋江的罪行上加上重重的一笔。 
且看宋江所说的要害李逵的理由:“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轻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只除是如此行方可。”李逵得知宋江骗了自己喝了药酒后也并没有埋怨,却也只是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宋江如此对待李逵,我虽然一贯不喜欢宋江,对宋江颇有微词,但就此事而言,我倒觉得宋江确实是出于无奈。 
以李逵的性格而言,得知宋江被朝廷药死后,必定要造反的。且看李逵的打算: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李逵道:“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军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这是十分弱智的,镇江楚州的军马并非梁山的原班人马,怎么就会那么顺顺当当地听李逵的调遣?那些百姓也不会就一呼百应地和李逵一起造反,就算能胁迫着集结起一些人马,李逵自己一个人,孤掌难鸣,哪里还能再成气候?这时候梁山上的众兄弟早已星飞云散,已不是“梁山好汉全伙在此”的时候了,李逵自己一介勇夫,必然很快被朝廷所擒。到时候,不仅李逵会被斩首甚至受到更残酷的极刑,而且四大奸臣如蔡京、高俅等必然趁机上奏朝廷。说梁山众人反心不死,将梁山众好汉再定性为“反贼”,梁山上经打方腊一役后劫后余生的二十余位大小头领都要被或杀或擒,残废者如武松等或者死亡头领的家属的抚恤金也一律不发,甚至还要问罪。梁山的人连同家小都要面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厄运!如果这样,梁山众好汉的鲜血更是白流了,这是宋江深为担心的。 
其实,宋江所导演的这场悲剧,在受招安去打方腊时就种下了。宋江等在梁山泊时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就算是“只反贪官,不反朝廷”,但总要贯彻反贪官的宗旨吧?而后来一有受招安的机会,就乐得屁颠屁颠的,早把“替天行道”和“反贪官”的宗旨忘了,然而贪官尚在,哪里容得正人义士们?须知“正邪自古如冰炭”,“树欲静而风不止”,宋江将众兄弟的血几乎流尽后,就想偏安一地,快快活活地当个官。哪有这样的好事?到了宋江喝药酒的时候,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想当年,梁山好汉如狼似虎,傲视天下,而如今落到这个地步,宋江实为一大罪人,其死不足惜,乃是自作自受。可怜众多梁山众好汉却枉送了性命。 
不过最后,李逵死于宋江的药酒之下,却并不代表宋江多阴狠毒辣,宋江此时的心情更多地是一种无奈罢了。
一代不如一代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八十万禁军教头,这名字提起来好生响亮。虽然八十万禁军教头并不代表能指挥八十万禁军,八十万禁军中的教头也不只一个。但禁军做为中央直属的王牌军,禁军教头的武艺水平至少也要是国家级的水平。同样被称为教头,洪教头那等乡村民办教师般的身份可就差远了。 
《水浒》书中一开卷就写了王进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说来也有几分疑问,书中先写王进这个经历颇似梁山好汉但却并非天罡地煞之数的人物,不知有何用意。王进的武艺当不在林冲之下。第一:王进和林冲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第二:看两者的徒弟,王进的徒弟史进,只教了半年,史进武艺就远胜他原来的师父李忠等人,在水泊梁山上不算超一流的好手,也应该属于一流高手。而林冲的徒弟曹正的本领可就差远了,虽然我们无从知晓到底曹正和林冲学了多久,能否全得林冲真传。但史进也未必就学全了王进的全部本领。因此我觉得王进的武艺比林冲应该是只高不低。 
再次出场的就是林冲了,林冲武艺十分了得。书中大小出战许多次,未曾折了锐气,在林冲绝没有力怯而走的情节,反倒是多有斗到分际,暴喝一声,将对方挑于马下的威风。像活捉一丈青扈三娘,战败曾魁、力杀方腊尚书王寅等都显出林冲武艺之高,比之秦明等人,应该说武艺更精湛,作战技术更全面。 
金枪手徐宁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中的金枪班教师,虽武艺略逊,但也不是太差。征方腊杀死方腊枢密吕师囊,又有家传钩镰枪这种专业技术特长,这八十万禁军教头也算是名至实归。 
但后来,高俅征讨梁山时领来的两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叫丘岳,一个叫周昂。这两人的武艺就不怎么像样了,丘岳先是被没羽箭张清一石子打破了脸,后来又被锦豹子杨林这等地煞级的人物一刀斩了,虽说当时高俅和丘岳乘坐的海鳅大船被凿透了,成了泰坦尼克号在冰海中的情景。但丘岳的表现也实在没有一点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样子。周昂命运比较好,乱军中还能杀出去,还算有两下子。 
后来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更菜啦,宋江打大辽时,来了一个叫王文斌的,据说是个新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结果这人好像会吹牛的赵括一般,自吹自擂地要破辽国阵法,出战不多回合,就被辽国大将曲利出清一刀连头带肩砍下马来。而后来,朱仝居然就能生擒曲利出清,看来这王文斌实在菜得可以。 
说来这一点也不稀奇,高俅掌权,奸臣当道,自是小人得志,贤明受斥,北宋之亡,实属必然。
水浒的瑕疵
《水浒》虽为四大名著之一,但平心而论,也是有一些缺陷的。比如有些人物太过简略,有的事情交代不细,也不尽合理。 
比如像卢俊义被赚上梁山一节,显得十分生硬和牵强,有好多事情都是巧得让人难以置信,首先吴用拿算卦的结果来迷惑卢俊义,如果卢俊义不信这一套,又怎么办?再者梁山将卢俊义留住住了一段时间后,李固回去就告了卢俊义谋反,虽然吴用特意在李固下山时教唆了一番,说什么“休想你家主人回去”之类的话。但如果李固和燕青一样,是个忠心于主人的人,或者跟随卢俊义来的不是李固而是燕青,那全部计划不全就泡汤了?吴用又如何知道李固早就和卢俊义的娘子有私这些事?再倘若卢俊义和官府的交情非同一般,像西门庆一案那样有凭有据,有酥黑的骨殖作证的案子官方都不允立案,何况卢俊义去梁山“考察”了一番这等捕风捉影的事情?吴用的计策看来十分笨拙,可偏偏就“事事如意”,这就有点不大合情理了。 
当然,《水浒》中最大的缺憾就是前面比较精彩,可到了后面就逊色了许多。我常怀疑《水浒》一书,并非出自一人所作。打大辽,征田虎、王庆这几回是别人所写,这个大家是公认的。但我觉得水浒中其他章节也未必是一人所写。从文字风格和艺术来看,我觉得《水浒》前面写鲁智深3-7回,林冲的7-12回,武松的23-32回等最为精彩。而后面写到宋江也上了梁山后,文字和故事就乏味了许多。窃以为像杨雄石秀的故事,潘巧云等人物刻画的远不如潘金莲等精彩。这两个故事有相似性,但总觉得潘巧云的故事和前面潘金莲的故事并非一人所写。文字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像潘巧云的奸夫裴如海,书中反复称他为“海阇黎”(阇黎就是高僧的意思),但前文中写五台山和大相国寺时,和尚也写了不少,但从未用过如此称谓。另外从文字的感觉上也大有不同。所以觉得《水浒传》中的文字的确并非出于一人之手、到了七十一回大聚义后,除了黑旋风乔坐衙,燕青打擂、大闹东京等少数故事比较出采外,其他像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破大辽、征田虎王庆、讨方腊等故事情节就比较平淡了,文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