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湖夜雨品水浒-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仙人,同样要去那五谷轮回之地,但书中是绝不会这样提的。这就是文学艺术的春秋笔法了,褒贬之处自有分寸。但书中用了“屁也不敢放”这等的词句来形容宋江,我觉得作者对宋江这个人物心中也并非是完全持赞成态度的。说来宋江种种行径,都不是英雄好汉所为,但却能成为众好汉的领袖,却是为何? 
原来还是在宋江“吏道纯熟”四字上。宋江小吏做得久了,这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恐吓呵斥的演技十分纯熟。大家看小旋风柴进,同样广纳天下好汉,为什么却威信还不如宋江?若说仗义疏财,靠钱上,柴进家境之豪富,比之宋江,更是强得多。而为什么宋江更得人心?这就是宋江做小吏功夫的体现了。柴进乃是贵族子弟,摆的是古代什么信陵君食客三千的气派,把众好汉当门客一般相待。像武松在柴进处住了一段时间,反而差点闹了意见。而宋江做吏时擅长对上官甜言蜜语,用来对付诸好汉,也十分合适。众好汉都是吃软不吃硬的汉子,若硬的来时,天也不怕,地也敢揭,但在宋江这软刀子的伎俩下,不觉都被迷惑,宋江惯于做小服低,又用结拜兄弟等所谓的“义气”来笼络大家。大家看柴进又何曾与人结为兄弟?所以柴进钱财空使了不少,却没有宋江更会笼络人心。 
到了梁山上后,宋江小吏的本领又得到进一步发挥。宋江“架空”晁盖一节,众人各有评论。不管是宋江有心无心,架空晁盖之客观事实,当是不假。这也是宋江从做小吏中悟出来的。但凡当大官的整日里迎来送往、吃酒做乐。具体的事情多让小吏去办。而小吏在其中,无形中权势倍增,更不知得了多少好处。宋江上了梁山,照样使出这等手段来,像打祝家庄什么的,宋江都抢先去,表面是拥护爱戴晁盖,实际上渐渐把持了梁山大权。这等伎俩,似晁盖等耿直好汉哪里得知。 
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宋江型的人物,像三国时的刘备等也是这样的。可能是我国古来暴君出的太多了,过于飞扬跋扈的奸雄们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不寒而栗,而向往有刘备、宋江这样的说话和气,重“感情”(刘备和宋江都常常啼哭),对待臣子、手下如同兄弟一样的人,所以有时候表面上的软弱仁义更能赢得人心。但注意,这只是表面上的软弱仁义,如果是真的软弱仁义,那就早混不下去了。像三国上的刘璋,仁义软弱比刘备更货真价实,可最后落了个什么荣誉称号呢?书中一提就是“刘璋暗弱”,呵。所以其实像刘备和宋江之类的人绝不是真的仁义软弱之人,但假仁假义总比赤裸裸地残暴来得好些,所以这类人往往接近于当时人们心中的理想型政治人物了。 
奈何宋江这奸滑小吏招安后,本想以梁山众兄弟鲜血换来的功名富贵终老一生,却没有想到“奸中更有奸中手”,蔡京、高俅等一班老狐狸的奸滑的本领比他更厉害,宋江受药酒而死,也丝毫不令人感叹同情。
梁山第一委屈之人卢俊义
俗话说“逼上梁山”,但梁山上的好汉真正是“逼上梁山”的却为数并不多。像李逵这种杀人有瘾的主儿,梁山才算得其所哉。典型逼上梁山者唯林冲等少数几人而已。 
林冲本是安分守己之人,只是因为高衙内觊觎自己的妻子而被祸,可以说是冤枉至极。但我看来林冲却还并非第一委屈之人。和林冲相比,卢俊义却更多了几分委屈。你道却是为何? 
想那林冲被高俅奸贼陷害,自是满腔冤屈,心中怒火在风雪山神庙一回中迸发出来,上了梁山之后,火并了王伦,和梁山众兄弟一心振作山寨军马,来除奸报仇,心里这段时间毕竟也安稳了些时候。但卢俊义家破人亡,平白遭了场劫难,又是谁的缘故,刨根问底却是梁山所为。这腔火可谓无处可发,仇人是谁,这场冤枉找谁来报?想来卢俊义也心中茫然。 
卢员外“北京城里内,原是富豪门”,没来由却遭了这场大祸,家破人亡,成了草寇,心中虽然发作不得,但恐怕任谁也难以释怀。再者上了梁山之后,虽然宋江全力抬举自己做山寨之主,但梁山上其他如狼似虎的兄弟们哪个答应。不见第六十七回中: 
“当下宋江要卢员外为尊,卢俊义拜道:‘卢某是何等之人,敢为山寨之主?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宋江再三拜请,卢俊义那里肯坐。只见李逵道:‘哥哥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武松道:‘哥哥只管让来让去,让得弟兄们心肠冷了。’” 
待到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后,宋江又说要让卢俊义做山寨之主,这次众兄弟闹得更凶: 
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撒开!” 
卢俊义可谓上下两难,颇为尴尬。以后难免心中有芥蒂,因此在梁山上,又何曾快活了几日? 
似阮氏三雄等人,原是穷苦渔民,多受官府盘剥,受穷惯了。到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便觉得十分快活,而人家卢俊义本来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住在北京繁华之地,哪里希罕这个?再如林冲、鲁智深等虽也是军官,但一向痛恨官府,到了梁山,也有同仇敌忾、同心协力之乐。而卢俊义痛恨官府之心,恐怕也没有多少。比之金枪手徐宁等被赚上山,也有不如。起码人家徐宁等人家眷无恙,合家安乐,只待朝廷招安就是了。而卢俊义却孤孤单单,只有燕青一人相伴。中夜无眠之时,岂不凄凉? 
再则卢俊义在山上虽是第二把金交椅,但却也处处陪着小心。梁山上的人和他是旧相识的很少,且卢俊义是大财主出身,和梁山上一众草莽人士相处,哪里能谈得投机?还不如燕青原是下人,江湖上的三教九流接触得多,更合得来些。且看第九十八回中,卢俊义和宋江打方腊时分兵,一战失败折了史进、石秀等人,书中写道: 
“卢先锋听了大惊,如痴似醉,呆了半晌。……卢俊义道:‘宋公明兄长特分许多将校与我,今番不曾赢得一阵,首先倒折了六将,更兼三千军卒,止有得百余人回来,似此怎生到歙州(和宋江)相见?’” 
从文中可看出,卢俊义的小心在意。 征方腊后,宋江阵上也折了无数头领军校,但卢俊义这里折了几个头领,就“听了大惊,如痴似醉,呆了半晌”, 觉得难以交待,卢俊义小心翼翼,诚惶诚恐的心态可见一斑。 
书中还有一回写: 
宋江、卢俊义两个并马而行。出得城来,只见街市上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见了,却不识的,使军士唤那汉子问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宋江在马上与卢俊义笑道:“这胡敲正比着我和你,空有冲天的本事,无人提挈,何能振响!”卢俊义道:“兄长何故发此言?据我等胸中学识,不在古今名将之下。如无本事,枉自有人提挈,亦作何用?”宋江道:“贤弟差矣!我等若非宿太尉一力保奏,如何能够天子重用,为人不可忘本!”卢俊义自觉失言,不敢回话。 
由上可见,卢俊义之小心,就如此小事,一时乘兴反驳了一下宋江,但马上察觉到,所以立马噤若寒蝉,不敢回话。 
而招安之后,讨完方腊后,蔡京、高俅等一班奸臣,却又商量先对付了卢俊义,说是: 
“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一只臂膊。这人十分英勇,若先对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变了事,倒惹出一场不好。” 
其实梁山上最无反心者,盖莫过于卢俊义。但最后却双方猜忌,身死暗算,卢俊义之命何其蹇哉!


草莽军师吴用
说起来梁山上的军师智多星吴用,原有的观念常以为吴用先生乃是诸葛亮一流的人物。书中也这样形容:“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但平心而论,吴用和诸葛亮相比差了好多。 
纵观吴用其人,也只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在东溪村这样的小地方做个乡村民办教师。吴用自号吴加亮,恐怕也有几分自比诸葛亮甚至想要强于诸葛亮的意思,加亮嘛。呵呵。这点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倒大略相似,但吴用却少有诸葛亮那样的远大抱负。诸葛先生是所谓“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却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而吴用开始只不过是动了劫生辰纲的念头,想发上一笔横财,就此享用一生罢了。开始并没有更远大的目标。可想而知,若是生辰纲案不发,恐怕吴用很难说会再去落草造反。说起来吴用也就比只会“我先劫个色”的小贼们略多点“技术含量”罢了。 
吴用后来上了梁山,也没有什么远见卓识。哪里比得上人家诸葛亮,身卧隆中之时就早已将“西川五十四州”之图绘好,提出了以西蜀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事实证明后来世事的演变也是按隆中对的大政方针发展的。而吴用根本没有这样的纲领性方略,连类似朱升那样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大处着眼的方略也没有,倒是黑宋江上了山后提出了“替天行道”这一政治纲领,可见吴用在战略眼光上逊于诸葛武侯多矣。但凡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有极高的前瞻性和惊人的预见性,像毛老人家在抗日战争初期就预见了抗战的三个阶段等等。所以吴用从“大局观”上就逊色的多,入不了政治家、军事家的档次。 
吴用在具体的战术谋略上也颇多疏漏:比如伪造蔡京书信一节中,人家黄文炳都能在瞬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