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的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卷土重来,激情重燃。资本流入迅速恢复,同样的问题随之产生。引发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币值的高估,当政府宣布不能偿还其与美元挂钩的巨额短期债券(tesobonos)时,投资者开始对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表示担忧,墨西哥比索因此大幅贬值。直到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后,墨西哥的经济形势才开始稳定。但是危害是显著的:政府花费纳税人的巨资拯救了那些银行,规模达到500亿美元。

这是新兴市场国家无数次的“资本账户危机”的开端。这些危机的共同特征是以巨大的风险积累了巨额外汇赤字,从而产生了对以外币计价的短期债务的过度依赖,最终把自己送入了金融危机。当外国投资者开始担忧并拒绝进一步发行短期债务时,高估的本国货币也就开始贬值了。更为严重的是,当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后,外债的实际价值剧烈上升,使这些国家发生偿付危机。

1997…1998年间,同样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投资者豪赌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市场,在这些市场制造了大量投机泡沫。股票价值明显高估,房地产市场泡沫充斥,银行大量投放风险贷款,外汇账户出现大量赤字,由于回报率低,大量私人储蓄撤出。对泰国政府能否维持其币值(泰铢)稳定的担心最终引发了恐慌,外国投资者大量撤回资本,最终使该国的外汇储备难以维持其汇率的稳定,银行、股票、房地产等市场纷纷崩溃。恐慌很快传导到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它们和泰国一样都发生了货币贬值和债务危机。纳税人最后为拯救危机买单,而随后的经济萧条又把这些纳税人推入贫困的境地。

接着,俄罗斯在1998年也发生了金融危机。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开始走软,市场对其能否维持卢布价值和能否偿付外债的担忧开始增多。1998年夏天,投资者纷纷逃离这个国家,卢布随即崩溃。俄罗斯对国内债务实行违约处理,对大多数外债也停止了偿付。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各国市场迅速发生反应。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这家以复杂的工具投资外国政府债券的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幸蒙难。当俄罗斯债务危机的影响显现时,与之有关的各种债券价格剧烈下跌,LTCM公司因缺少流动性而陷入危机。为了避免引起连锁反应,美联储精心策划了一项对LTCM公司的拯救方案,才阻止了恐慌的进一步蔓延。

尽管这几次金融危机都没有危及世界金融体系,但金融危机继续在发展中国家蔓延。1999年,厄瓜多尔和巴基斯坦陷入政府债务危机,巴西也发生了外汇市场危机。其他的金融危机接踵而来:乌克兰(2000年)、土耳其和阿根廷(2001年)、乌拉圭和巴西(2002年)。和以前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一样,这些危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表象。比如,在阿根廷,金融危机重创了每个经济部门,房主无法偿付贷款,尤其是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而且它们还往往是以外币计价;企业也发生了类似的债务问题。储户包围了商业银行,希望能拿回他们赖以生存的存款,而政府却无力偿债,眼睁睁地看着外汇市场崩溃。

在这些金融危机中,过度投机和过高的债务都是其共同的特征。政府、企业、房主等等负债过高,而这些债务又往往是以外币计价。同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房贷太多,而抵押品的价值则不稳定。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对这些借贷的担忧必然会引发市场恐慌,随之而来的危机会使过度负债的债务人和过高杠杆投资的债权人都蒙受损失。

最后,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代价非常高昂:货币贬值,政府下台,大量人口陷入贫困,很多国家甚至因此发生政治动荡。比如,俄罗斯金融危机标志着叶利钦时代的终结和普京时代的到来。1998年印尼金融危机使统治该国30多年的苏哈托政权倒台。在阿根廷,2001年的银行挤兑和暴乱事件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迫使费尔南多·德拉鲁阿·布鲁诺总统下台。

这些事件并没有引起美国投资者和政府官员的重视,“大稳健”时代看起来仍然生机勃勃。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投资者对互联网和高科技股票的炒作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这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是一种假象,股市泡沫横行,金融危机即将来临。但是,当泡沫破裂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却不是很大,只是有轻微的衰退迹象,这是因为股市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国内外投资者的自有资金,而不是银行贷款。

到2006年,美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达到十分宽松的程度,高风险垃圾债券和低风险国债的利率差别低于2。5%的历史最低点,经济中出现很多危险信号,但没有受到任何重视。和历次金融危机一样,狂热的投资者都坚信价格飞涨是必然的现象。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戴维·莱利(David A。Lereah)就是其中之一,他于2005年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声称:“房地产泡沫不存在。”





金融危机重现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说过:“历史的魅力和神秘就在于,世世代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地重复。”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和以往十分类似,但也有其独特的特征,至少它的影响可以在21世纪的金融危机史上排名居前。

坦白地讲,金融危机的原因很简单:贪婪。金融危机发生后,无数评论专家都指出,是华尔街对金钱的无限贪婪摧毁了金融系统。让人难以置信的是,2007年金融风暴中的那些银行家竟然比20年前的戈登·格克斯(Gordon Gekkos)'2'还要贪婪。实际上,变化的并不是贪婪的本性,而是金融高管们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变得更加危险了。在过去的20年里,银行家和交易员们的薪酬逐渐与公司短期利润挂钩,使他们更倾向于承担过多的风险,放大投资杠杆,甚至将整个银行押注到疯狂的投资上。

这种贪婪的本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金融精英们创造了大量“安全的”的信用违约互换工具(credit default swaps)。在繁荣时期,这些金融工具体现了良好的盈利性,但当经济不景气时,就会使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的公司轰然倒塌(详见第8章)。诚然,交易员们是贪婪、傲慢自大、愚不可及的,但如果不是把奖金作为金融界的主要薪酬方式,单靠交易员们怎么可能引发如此之大的金融风暴呢?

理论上讲,股东们应该终止这种薪酬体制,但事实上,在金融系统出现麻烦之前,金融公司的管理就出了问题,众多的公司董事为了各自利益争吵得喋喋不休。这毫不奇怪,在20世纪末期金融体系就已经变得很不透明了。从那时起,股东和银行家、交易员、经理层的利益就出现了分歧。

监管者本来可以阻止这些行为,但和以前的历次金融危机一样,20世纪末是一个坚信自由市场体制的时代。美联储和众多联邦及州级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千方百计地逃避资本需求问题视而不见。事实上,很多监管机构鼓励了金融创新,这些创新产品包括:只付利息的按揭贷款(interest…only mortgages)、反向摊销贷款(negative amortization loans)、诱惑利率贷款(teaser rates)、可调息按揭贷款(option adjustable…rate mortgages)等等,这些证券的价值都依附在有毒资产上,成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在英国,也同样如此。

你不可不知的危机名词

反向摊销贷款

指借款人所还的利息低于应缴的利息,未付的那部分再增加到抵押贷款余额中,借款人今后的还款负担将更加沉重。

诱惑利率贷款

即在贷款初期以一个十分低的利率或只供利息作为开始,吸引需要贷款的客户“上钩”,优惠期一过,利率立即回到次按高息水平。

市场反映了一切,而且永远都不会犯错。从华盛顿到伦敦,以及大多数英语国家,人们都坚信这一传统的智慧。艾伦·格林斯潘也许是让金融体系自我监管的最大拥趸者,他宣称市场总会自我调整。1997年,当有人警告金融创新的危害时,他说:“我们必须在实施监管时格外谨慎,制订过多的监管规则是对市场的无谓束缚。”格林斯潘甚至还为次级贷款辩护,他在2005年说:“借款者可以很准确地判断风险,并正确地为其定价。”

回想起来,这些言论十分滑稽可笑。事实上,金融创新与借款者是否被高风险迷惑并无关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管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如何,对他们大量放贷,然后把这些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甚至信用卡贷款卖给华尔街,华尔街的投行再把它们包装成复杂的证券,向世界各地的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者兜售,并美其名曰资产证券化。在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无知的投资者的过程中,银行和投行获取了大量的手续费。

惠誉(Fitch)、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等信用评估机构本应该可以阻止这一切的发展。但它们也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获取了不菲的佣金,为了获取这些无风险收益,它们也愿意把有毒资产粉饰为漂亮的证券。格林斯潘和金融创新的拥护者们不仅对此没有警惕,反而赞不绝口。

格林斯潘在热钱的涌现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把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从2001年初到2003年中期,格林斯潘把联邦基金利率降低了5。5%(550个基点),然后把低利率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这种廉价货币政策促成了信贷和房产泡沫的生成。尽管2004…2006年美联储调高了利率,但是长期利率和固定按揭利率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