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砬螅霸獾揭坏┦迪趾蟊厮嬷吹闹舷⒌耐玻沂滴抟煊谒跣∽约旱母行园刖叮跎偕畹囊庖澹档蜕募壑担灰虼苏庖蛔晕蚁拗频挠晃ㄓ跋焖髌返募壑担腋现氐厮鸷Ω霰鹕目晒笠庖澹坏庋迪匀徊⒉坏扔谥髡攀钦蔚奈淦骰蛐墓ぞ撸浣厝徊煌±嗨拼嬖谟凇叭耸抢硇缘亩铩庇搿叭巳硇郧埂倍雒饧涞难细袂帧I换┤坏氖切壅哂Ω昧私饽歉隹捶ǘ允旧淼南拗萍吧宓某榭昭顾醯难现爻潭日胗胫喽缘牧硪患说募猓ā拔帐醵帐酢保┪匏亢列煞帧
    二、绝对肯定诗应包含,应解释,应反映的人生现实性,但同样地绝对肯定诗作为艺术时必须被尊重的诗底实质:本原则的前半叙述似已为一般读者作者所熟知接受,我们不妨一笔提过而直接考虑诗之艺术的特质;如众所周知,各种不同的艺术类别除必然分担一般艺术的共同性以外,还必须有独特的个性;旧日对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区分即从此基本观念出发,诗歌作为艺术也自有其特定的要求;诗作者必先满足这些内生的先天的必要条件,始足言自我表现,这也就是在约制中求自由,屈服中求克服的艺术创造的真实意义;这里我们自无须企图穷尽地列举诗艺的构成因素,我们只要想及诗中意境创造、意象形成、辞藻锤炼、节奏呼应等极度复杂奥妙的有机综合过程,就不难了解诗艺实质所包含对作者的强烈反叛、抵抗的意味,及一位诗作者在遭遇这些阻力时所必须付与的耐心与训练,诚挚与坚毅;如果我们根本否认诗艺的特质或不当地贬低它的作用意义,则在出发基点,作者已坦白接受击败自己的命运;其作品之不成为作品既在意中,其对人生价值的推广加深更是空中楼阁,百分之百骗人欺己的自我期许。
    三、诗篇优劣的鉴别纯粹以它所能引致的经验价值的高度、深度、广度而定,而无所求于任何迹近虚构的外加意义,或一种投票=畅销的形式;因此这个批评的考验必然包含作者寄托于诗篇的经验价值的有效表现,也即是依赖作品从内生而外现的综合效果;一句话说完,我们的批评对象是严格意义的诗篇的人格而非作者的人格;诗篇的人格虽终究不过是作者人格部分的外现,但在诗篇接受批评时二者的分别十分显明,似不待深论。浅言之,人好未必诗也好。
    四、绝对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体生命中诸种因子的相对相成,有机综合,但绝对否定上述诸对称模型中任何一种或几种质素的独占独裁,放逐全体;这种认识一方面植基于“最大量意识状态”的心理分析,一方面亦自个人读书作人的经验取得支持,且特别重视正确意义下自我意识的扩大加深所必然奋力追求的浑然一片的和谐协调。
    五、在艺术媒剂的应用上,绝对肯定日常语言,会话节奏的可用性但绝对否定日前流行的庸俗浮浅曲解原意的“散文化”;现代诗人极端重视日常语言及说话节奏的应用,目的显在二者内蓄的丰富,只有变化多,弹性大,新鲜,生动的文字与节奏才能适当地,有效地,表达现代诗人感觉的奇异敏锐,思想的急遽变化,作为创造最大量意识活动的工具;一度以解放自居的散文化及自由诗更不是鼓励无政府状态的诗篇结构或不负责任,逃避工作的借口。
    六、绝对承认诗有各种不同的诗,有其不同的价值与意义,但绝对否认好诗坏诗,是诗非诗的不可分,也即是说这是极度容忍的文学观,但决不容忍坏艺术,假艺术,非艺术;我们取舍评价的最后标准是:“文学作品的伟大与否非纯粹的文学标准所可决定,但它是否为文学作品则可诉之于纯粹的文学标准”。(艾略特)
    七、这个新倾向纯粹出自内发的心理需求,最后必是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现实表现于对当前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象征表现于暗示含蓄,玄学则表现于敏感多思、感情、意志的强烈结合及机智的不时流露。
    (录自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三联书店1988年版)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学习提示与述要】
    这一章介绍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的散文,可偏重知识性的了解。因为有些作家的创作贯通几个阶段,也可以和前两个十年的散文联结起来讨论,更能获得整体感。与前两个十年比,这一时期虽然历经战乱,散文创作的成绩依然丰硕,且报告文学、杂文与抒情文各式文体的创作都有较成熟的水准。应大致了解抗战初期报告文学比较发达,而当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之后,杂文就唱了主角。抗战中后期及胜利之后,散文各式文体的创作都展现了多彩的风致。小品散文应更多地关注。可选择阅读并重点分析萧红、冯至、张爱玲、沈从文、梁实秋等作家的散文,以斑见豹,概览本阶段散文创作的状态与趋向。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
    (1)可回顾“五四”以来报告文学逐步发展的情况(见第十八章),以更清晰了解这一时期报告文学勃兴的理路。当然,应看到时代的需求是决定性因素。抗战初期要求文学贴近现实,担负传递战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报告文学成为首选的文体。应了解的代表性作家包括丘东平、骆宾基、曹白、范长江、萧乾与沙汀,等等。其中沙汀的《随军散记》记述贺龙将军的战斗生活风貌,应注意其如何以纪实性散文笔法叙写真实人物,这对于传记文学如何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2)了解40年代杂文的创作潮流,一方面满足了揭露抵制社会弊端的时代需求,另一方面则受惠于鲁迅的传统。可重点了解聂绀弩的杂文创作成就,他也是在当代杂文文坛上标志性的作家。此外,还有唐彛椭苣菊=夥徘氖贝肪巢⒉皇视谠游牡纳ぃ跏滴兜摹兑鞍俸匣ā氛欣瓷鄙碇觯讼窒笠言诘诙徽侣畚龉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3)就文学成就而言,这一时期的小品散文更值得分析鉴赏。应关注那些名家的散文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境界。其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可读性甚高的传记散文,可注重欣赏其敏锐的感觉与才情,以及那不拘格套的笔法。冯至的《山水》多用诗的笔调来写散文,特色是好哲思,也可以选其中几篇来品评。重点可评析梁实秋与张爱玲。梁的《雅舍小品》是余闲的调剂品,不大适应时代潮流,但行文优雅怡裕,给人真切与愉悦。张爱玲《流言》中的散文与小说不分轩轾,都是将庸常生活陌生化,重在体味人生,描绘多用意象,议论显示机智。梁实秋和张爱玲的散文在90年代重又走红,不妨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委,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也与社会风尚有关。
    【知识点】
    《野草》杂文作者群、上海“孤岛”杂文创作风气。
    【思考题】
    (1)简述40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况。
    此题偏重知识性,论述要点是:1.报告文学的勃兴与抗战现实紧密相关。2.杂文的创作无论在国统区、“孤岛”还是解放区,都涉及到在抗战形势下如何继承、发扬鲁迅杂文的现实主义精神问题,重在对社会现实的针砭,或者对世相与历史的剖析。沦陷区散文以周作人为代表,则出现了杂文的小品化,也有其文学史意义。3.小品散文的新作者虽然不多,但是名家散文则更为圆熟多样,如萧红、何其芳、冯至、梁实秋、张爱玲等,以及“立达”派、京派的散文。4.注意各散文文体的繁荣略有“时间差”,这既有抗战现实对文学文体的影响,也有各文体自身的发展与成熟等因素。另外,在概述中尽量能列举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
    (2)试评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此题有一定综合性,论述时注意:1.总的来说,梁实秋散文是“学者散文”,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取材的日常广博、语言的机智幽默、心态的豁达俊逸、行文的优雅从容等。附录中余光中《文章与前额并高》提取了《雅舍小品》中若干特色,可以参考,尤其是对其文字“文白融会”的理解,有一定启发性。2.回答这样的题目,最好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辅以对具体文本、字句的解读或赏析,但注意不要写成过于情绪化的随感。
    (3)试评张爱玲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
    此题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与概括。讨论张爱玲的散文,可以40年代作品《流言》为主,既要注意其所在的“沦陷区”文学的大背景,以及张氏“海派”作家的身份,更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女性、上海、日常生活、意象、机智等。《三十年》中对张爱玲散文的论述略显简单,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参考《三十年》第二十三章第三节对张爱玲小说的论述。还可参考其他相关研究资料,例如余凌《张爱玲的感性世界——析〈流言〉》对《流言》这部“私语散文”有精到的分析,附录中节录了其中两段。
    【必读作品与文献】
    萧 红:《回忆鲁迅先生》
    冯 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爱》
    梁实秋:《雅舍》
    沙 汀:《随军散记》
    纪果庵:《小城之恋》
    【评论节录】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余光中:《文章与前额并高》
    谈 静:《〈爱〉的赏析》
    余 凌:《张爱玲的感性世界——析〈流言〉》
    ▲冯至的《山水》赏析
    冯至真是惜墨如金的作家,写作那样谨严,作品那样少,但却无比的精纯。这个时期,在诗和散文两方面,他都站在“一览众山小”的高峰,可是散文只有《山水》,不足百页薄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