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司得到赞助的。
另一个荷兰企业,荷属西印度公司出资将第一批欧洲人送往曼哈顿岛定居。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代表荷属西印度公司完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地产生意,即用一个60元荷兰币(相当于我们的24美元)买下了整个曼哈顿。可惜的是,这家公司没能存续足够长的时间,否则,它就能在纽约市拥有自己价值连城的办公楼。
借鉴荷兰人出资成功探险新大陆的经验,英国人步其后尘。伦敦弗吉尼亚公司(Virginia pany)拥有从南北卡罗来纳州到弗吉尼亚,以及一部分纽约州的大片土地的排他权利。该公司赞助了对詹姆斯城的第一次探险,在那里印第安公主拯救了被其亲戚暴打的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船长。
詹姆斯城的拓荒者只是在那里工作,但并不拥有那里的土地,一开始我们就指明了这个问题。他们受雇在那里开垦土地、种植作物和建造房屋,但一切的地产、利润和生意均属于远在伦敦的股东。对于在詹姆斯城创造的利润,当地的定居者分文未得。
经过詹姆斯城拓荒者7年的抗争,规则终于有所松动,他们可以拥有私人的地产。其实,这已经为时已晚了,因为最初的殖民地破产了。但从詹姆斯城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人们一旦拥有了地产并在公司拥有股份,会比没有股份的人更加努力地工作,感到更加幸福,而且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3)
其余沿海岸线的地方,即从马里兰州到缅因州的排他性经营权给了另一个英国公司,即普利茅斯的弗吉尼亚公司。在当时的地图里,新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是北弗吉尼亚的一部分。当清教徒在普利茅斯岩石城仓促上岸时,他们其实冒犯了普利茅斯公司的领地。
每个美国学生都知道清教徒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争取宗教自由,他们如何乘着“五月花号”(Mayflower)驶过凶险的海洋,他们如何熬过新英格兰寒冷的冬天,他们如何与印第安人交朋友并从他们那里学到烹调南瓜的菜谱,但学生们对他们如何赚到钱的传奇故事则一无所知。
我们不妨在此再重温一下这个故事。清教徒离开英国,在荷兰住下来,荷兰就是第一个股票市场的诞生地,但这并非说明清教徒们是因为关心股票才待在那儿。过了几年,清教徒在荷兰待得厌倦了,决定迁徙。他们当时有三个目的地可以选择:一是南美的奥里诺科河(Orinoco);二是荷兰人控制下的纽约;三是伦敦弗吉尼亚公司给他们的一块土地。
他们由于缺钱而无法前进。他们需要船只和补给,但他们身无分文。没有经济援助,他们可能永远滞留在欧洲,果真如此,我们可能再也不会听到他们的故事了。所幸的是,托马斯·韦斯顿(Thomas Weston)应运而生。
韦斯顿是一个有钱的伦敦五金商人。他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有获取地产的门路,此外他还有筹措资金的能力,他和他的朋友们认为资助清教徒将是一笔很好的投资。于是,他们提出一个自己认为清教徒不会拒绝的方案。
韦斯顿的集团自称为探险者,其实他们从不探险,而是答应募集资金把清教徒送往美洲。作为回报,清教徒答应一周工作4天,并连续工作7年以使殖民地有利可图。7年后,合作关系解除,双方分配利润,此后,清教徒可以自谋出路。
清教徒被迫接受了这些条款,并准备启程。但在最后时刻,韦斯顿又向他们摊牌,并改变了合同。现在,清教徒不能一周工作4天,而是要一周工作6天。这意味着除了星期日,清教徒将没有时间种植自己的菜园、缝补衣服,或者研习他们的宗教。
与韦斯顿争论无果后,他们决定不签合同就起航,但又苦于航行费用短缺,因为韦斯顿虽然已经支付了一些费用,但拒绝再给他们分文。他们不得不卖掉为航行中准备的一部分黄油来支付港口费用,乘坐他们在荷兰建造的船只“快速”号(Speedwell)起航。
不料“快速”号漏水,他们被迫返回港口,怀疑是船长、水手和韦斯顿合谋而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好挤上另一艘更小、更慢的船“五月花号”。
他们拥挤在“五月花号”船上,驶向他们的梦想之地弗吉尼亚,可是他们偏离了航向,错过了他们的目的地。意识到航向错误以后,他们试图转向南走,但科德角(Cape Cod)的岩石和浅滩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与其冒着在不熟悉的危险海域沉船的风险,他们不如选择在普罗温斯敦(Provincetown)港口抛锚。
从此再度起航,他们向普利茅斯进发,并在那里建造了自己的房屋,种植了庄稼。既然韦斯顿中断了资金供应,而他们又需要新的资金来源。于是他们就与以约翰·皮尔斯为首的另一群投资者和拥有土地的普利茅斯公司达成了一项新的协议。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4)
他们每人都有100亩土地可供使用。与此相对应的是,皮尔斯可以拥有100亩土地的所有权。除此以外,他和其他投资者可以得到1 500亩土地以支付拓荒者其余的行动开支和定居费用。
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一方面他们要应对如何熬过严冬、如何与当地土著人相处等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担心如何偿还两批投资者即皮尔斯和韦斯顿集团的债务,其中后者为他们大老远来到这里已经支付了很多钱。我们通常认为清教徒只专注于上帝,其实他们也有同我们一样的问题,就是如何支付账单。
在普利茅斯殖民地运作一年后,“五月花号”航船空载而归,没有毛皮,没有宝石,没有谷物,没有任何投资者可以变卖的货物。普利茅斯殖民地在亏钱,而且每况愈下,也就是华尔街上所说的厄运不断。这使得投资者非常恼火,就像其他一无所获的投资者一样。更为糟糕的是,他们还不得不继续向殖民地增加更多资金的供给,因此成本不断提高。
公元1622年,韦斯顿已经厌倦普利茅斯公司以及对清教徒这种高成本又没有收益的投资,因此,他把手中普利茅斯公司的持股转让给他的“冒险家”同伴。与此同时,约翰·皮尔斯恰巧在偷偷摸摸地打其他投资人的主意,想得到公司的控制权,成为“普利茅斯企业王国的经营主宰者”,但他并没有得逞。
历经5年的时间,清教徒及投资人为投资回报率的议题争论不休,清教徒认为投资人的支援不足,投资人却认为利润太低。直到1627年,合作关系终于破裂,愤怒的投资人最后将所有持股以1 800英镑的适中价格卖给清教徒。
但是清教徒连区区1 800英镑都拿不出来,因此,改为以每年支付200英镑的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殖民地。这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杠杆操作进行投资的例子,亦即投资人用借来的钱去投资比他们实际所能负担的更多的投资标的。这比后来被撰写成书并被拍成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的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并购案还要早。同时,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员工接管公司生意的例子。
现在到了整个故事中最为有趣的一部分。清教徒接手公司后,决定采用公社方式经营:将资源集合在一起,不容许个人拥有任何私人财产。但是,清教徒当时的领袖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州长敏锐地发现公社方式并不可行,他意识到如果没有私人财产,人们就没有努力工作的动力。在公社制度下,辛勤工作和无所事事的人得到的回报(食物、住房等)相同,如此一来,谁会想方设法辛勤工作呢?
随后,一些有远见的人向布拉德福德州长建议改善目前的状况,使农夫可以拥有自己的耕地,渔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船只,而辛勤工作者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作为回馈,他们以付税的方式支持社区建设。布拉德福德州长所实施的这种自由企业体系,与今天美国企业所采用的体系基本相同。
不过,独立自主并不能解决清教徒的财务问题,不论他们如何辛勤工作,他们的债务还是由1 800英镑增长到了6 000英镑。原因在于,为求早日还清债务,他们又从荷兰带来更多同胞,扩张渔船船队规模,希望能捕到更多的鱼,但他们从未捕到足够还清债务和维持生计的鱼。经过十年时断时续的冗长谈判,这些移民终于和贷款人在1642年将问题完全解决。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5)
这些清教徒帮助现代美国建立了现代社会、政治、宗教及经济的基础,但是,对他们的投资人来说,除了破产外,毫无意义。韦斯顿、皮尔斯及其他投资人尽管不笨,但都是这项计划的最大输家。他们的失败凸显了一个事实:再好的计划都可能失败,因为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事。对于这些图谋不轨的人来说,或许这正是他们在自食其果。
这是一个一般大众因无法参与股票买卖而避免损失的实例,原因是清教徒所拥有的普利茅斯公司不像荷属西印度和东印度公司一样是上市公司。但是,欧洲大众也透过其他机会进入了“新世界富矿带”,结果下场一样悲惨。18世纪初期,还有注定厄运的密西西比公司和南海公司的股票,分别在巴黎及伦敦股市上市,并卖给了成千上万愚昧的投资者。
密西西比公司是诡计多端、唯利是图的约翰·劳(John Law)创立的公司。由于生意失败在一次争吵中把合伙人杀掉后,他离开苏格兰老家逃往法国。他用心良苦地结识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当时路易十五仍未成年,摄政权在奥尔良公爵手上。
那时,结识皇室是飞黄腾达的不二捷径,约翰·劳以他能够解决法国政府巨额负债的说辞说服皇室。他向皇室所提的建议是,建立一个印钞机构大量印刷纸币,以偿还巨额债务。当时,纸币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皇室非常赏识这项创举。因此,法国皇室让这位从苏格兰来的移民,拥有完全掌控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