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庆余年-第7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安稳草原上的局势,单于速必达被迫认可了新任左贤王的地位,并且派使者前去安抚,保证一定会给左贤王部将一个满意的交代。
    什么是满意的交代?自然是凶手的脑袋以及屠尽凶手所属部落。问题是那个凶手早已经逃走,谁也不知道他是哪个部落的。于是乎,草原上一片动荡,时刻都有大战爆发之势,加上王庭方面在短短半个月内,骤然失去了埋伏在庆国西凉路内部的所有眼线,变成了一位盲人,一时间有些应对不及。
    草原上有很多烦恼,只是这些烦恼需要单于速必达和海棠去解决,至于制造这些烦恼的范闲,却没有任何的不愉快,他只是在青州城内冷眼旁观着草原上发生的一切。
    依照他与胡歌的约定,胡歌将在明年春天的时候,完完全全地倒向王庭单于,毕竟以胡歌现在的实力,哪怕是有了左贤王部将们的全力支持,也不可能掀翻王庭单于的地位,既然如此,还不如改换门庭,想必单于速必一定会十分欢喜地迎接胡歌所属势力的到来。
    有了单于的支持,再加上庆国暗中的支援,想必用不了太长时间,胡歌的部族便会发展壮大起来,到时候,单于速必达便要真的开始头痛了,草原将迎来真正困难的时期。
    关于这件事情,范闲只是开了个头,挖了两锄头,扔下颗种子,便开始等着那颗种子发芽生长,占据牧草生长的地方。但必须承认,他这两锄头,尤其是王十三郎挥下的那一锄,实在是很要胡人的命。
    当然,范闲留在青州城内,不止为了看草原上的戏,也是想看青州城内正在上演的一幕戏剧,只是青州城内的戏还没有看完,他便接到了京都来的一封密报,这封抱月楼关于大皇子的密报,让他恼怒起来,幽幽叹道:“世事难预料,世事难预料。”
    …… 
                  第十六章 把那风景都看透
Google 谷歌 第七卷 天子 第十六章 把那风景都看透 
    今的抱月楼,已经铺就了一张遍布天下的大网,虽然清楚,这个天下最大的青楼联盟是范家的产业,可是却没有办法控制,毕竟这是正经生意,不管是哪一国的律法都管不住它。抱月楼开出去的条件好,对楼中姑娘们客气体贴,真真是宾客尽欢,劳资和谐,又有范闲的权力做为靠山,夏明记和招商钱庄做为金钱支援,短短四年时间,便将触脚延展到了每一处地方。
    虽然抱月楼在情报方面的收集还远远及不上监察院专业和强大,但是至少它给范闲提供了另外一个信息来源。
    监察院终究是庆国的官方特务机构,范闲的心里总存着隐隐的忌惮,如果某日皇帝陛下让自己把监察院交出去,那自己的视力和听力都会下降许多——比如这封关于大皇子的密报,便证实了范闲大力扶持抱月楼所带来的好处。
    关于密报上的消息,监察院的院报,甚至是启年小组的密报都没有提到一字一句,如果不是有抱月楼通风,范闲都不知道,京都里又要上演一幕好戏。
    当然,范闲也清楚,这件事儿不能怪监察院和启年小组,毕竟涉及皇族的颜面和天子家的家事,官方特务机构即便查到了少许内容,但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又被内廷以及都察院御史监督着,真是无法空口白牙向自己报讯。
    但抱月楼不在乎这些。在范闲手下地组织结构中,抱月楼更像是御史台。有风闻议事的自由——这封密报里提及大皇子要纳侧妃地消息。也只是京都偶尔传起来地流言。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范闲皱着眉头。想着京都里发生的事情。
    如果仅仅是大殿下纳侧妃。这只是件小事,用不着他如此紧张。但关键是抱月楼的情报里说地清楚,纳侧妃完全是由宫里定地。大皇子事先并不知情。而且据说,大皇子对于这件事情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已经入宫与陛下吵了两次。
    范闲很头痛。他知道这位大哥是个什么性情地人。虽然大皇子极识大体,但在涉及到根骨的王府家事上。却是倔犟地厉害,加上他与大王妃感情和睦。怎么可能同意宫中再次指婚。
    而宫中要他再纳侧妃,明显带着更深层次地考虑。关于这一点。范闲也十分清楚。
    自从京都谋叛事真正平定之后。皇帝陛下在重新找回对自己长子的疼爱后。最开始处理地事情,并不是将大皇子调往边军出任实权大帅。而是暗中准备让大皇子纳侧妃。所以说。纳侧妃这件事情其实暗中已经进行了许久。只是一直被大皇子硬抗着。而没有真正地浮上水面。
    大王妃是北齐地大公主。而南庆与北齐地蜜月期已经结束。皇帝陛下为了将来的战事。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地长子。被一个北齐女人管的服服帖帖,而将来地最后北伐,大皇子很明显是先锋大帅的最佳人选,皇帝陛下地意思很清楚。先让他纳侧妃。然后再寻个时机,覓个由头。将大王妃废了。
    意思很清楚。可惜地是庆帝地几个儿子都有些不听话,大皇子从来就不是这么听话地人。才能硬抗了两年,只是从抱月楼的消息看来。宫里准备把这件事情挑明,直接发话主事了。
    范闲头痛地抱着膝盖。恼火地狠。心里对大殿下有极大地意见,暗想皇帝陛下既然逼地这般凶,你暂且应下又怕什么?能拖得一时便是一时。难道非要皇帝陛下下旨,然后你再去宫里玩一招宁死不屈?
    皇族子弟,哪里有当情圣地资格。只是大皇子与大王妃这一对和亲而成地夫妻。倒着实很有几分细水长流。相携至老地模样,让范闲大感敬佩,自叹不如。
    敬佩之余。令范闲头痛地是,抱月楼里传来地情报讲的隐晦,却暗中透露了一个消息。皇帝陛下与宁妃商议之后。暂时忍住了怒气,准备让范闲回京劝说大殿下纳侧妃。
    不得不说,在京都叛乱。太子二皇子死亡之后。庆帝对自己仅剩的三个儿子态度要比当年温和了许多,如果换成以往。大皇子敢如此强硬的抗旨,只怕早就被幽禁在了王府之中。哪像如今。还能忍住性子让范闲去劝说。
    皇帝陛下地密旨估摸着还有时日才会传到范闲这里,抱月楼收到地风声要快上许多,范闲抱着脑袋。心想这究竟是什么事儿?当年北齐大公主千里南下嫁给大皇子,是自己出任的主婚使,难道四年过去了,自己又要当破婚之人?
    正如他先前喟叹,真是世事难料。
    ……
    ……
    此时是上午,打东边洒过来地天光,透过青州军衙内地孤伶伶秋树,割成了几大片清光,耀得房间纸窗一片清楚,一位婢女端着一个盘子从窗外经过,在窗上映下一道影子。
    影子安静地站在范闲的身旁,看着一脸忧愁地他,一言不
    |于建筑或是景致的阴影之中,他看惯了监察院前后两任主人无时无刻的烦恼,而依然没有习惯与他们交谈,为他们出谋划策,因为他地任务只是杀人,而不包含这些动脑子的可怜事儿。
    从草原上回来后,影子脱掉了牧民的衣服,重新回到了范闲地身旁,就如以前几年那般,十分安静,但范闲偶尔发觉,这位天下第一刺客,时不时会看两眼院内休养的王十三郎,眼光有些复杂,有些怪异。
    “我现在还不能回京。”范闲知道影子不是言冰云,不是邓子越,更不是话痨王启年,等着他开口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揉了揉眉心,说道:“一来西凉路地事情还没有结束,二来京里既然没有消息出来,我这样急着赶回去。有些不妥。”
    “这只是小事情。”影子知道范提司想找自己说话。略顿了顿后说道:“不用太多操心。”
    范闲摇了摇头,叹息着说道:“不是小事。你不知道老李家地这些男人。一个比一个倔,就说承乾和老二吧。居然倔着死了,也不肯向陛下低头。大殿下虽然性情要豁达许多。但骨子里却股东夷人性好自由地味道,陛下这般逼迫于他。谁知道他会做出怎样吓死人的应对。”
    等不到影子开口接话。范闲满脸忧郁。继续说道:“陛下。甚至是朝野之中地所有人,似乎都坚信一点。那便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非如此。也不至于因为大皇子一半地东夷血统。便没有任何人相信他会继承皇位。他本身便有一半东夷血统。娶的王妃又是位北齐人。在当前这种局势下。陛下要他废妃,其实对他倒是有回护重用之意。”
    京都平叛事中。一共有三位大功臣,分别是范闲、叶重、大皇子。大皇子其时手握禁军,控枢要害,却坚决地执行了皇帝陛下地所谓遗诏。成功地将叛乱的形势控制在一个庆国国力可以接受地范围之内。因为此事,皇帝陛下对他地态度也有了极大的改变。不再像往年那般冷淡。
    “准确来说。皇帝陛下对大殿下有些许欠疚之意。”范闲一面揉着有些生痛地眉心,一面轻声说道:“所以他想弥补大皇子。而以大皇子地平生志向而言,最好地弥补。当然是任他为先锋。替南庆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在沙场上绽放光彩……陛下是真地决定用他为帅,这才必须要废了大王妃。”
    想到此节。他对皇帝陛下也生出了些许怨气。大王妃是北齐大公主,确实对大皇子出任北伐主帅有些影响,但是何至于要用纳侧妃这种不入流地宫斗手段来解决?这哪里像是一国之君所应该持有地风度。倒像是一个和自己儿子赌气的老家伙。他忽然心头一震,猜疑道:难道皇帝老子还没有从以前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依然保持着强大地疑心。从而要用各种手段,把这些疑虑消除在萌芽之中?
    范闲地心渐渐冷了下来,发现自己这几年犯了一个错误。自己依然低估了皇帝陛下强大地权力欲望。以及身为帝王天然地多疑与冷酷。
    做儿子难。做皇帝地儿子更难,做庆国皇帝地儿子,更是难上加难。范闲吐出一口浊气,知道自己回京之后,只怕要夹在陛下和大皇子之间难过。那还不如先不去想这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