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75章你玩我呐

周虎臣率军离开了东昌府,大军再次回到了运河边。
这次的战斗可以说很辉煌,无一人牺牲,仅仅伤了几十个人,而且,这些受伤的人大部分还是扭伤之类的皮外小伤。迫击炮和补给再次装上了船,这时候,打探消息的的斥候回来了。
济南府是山东布政使司所在地,也是现在的山东治所,济南府位于黄河的东侧,紧依着黄河。
方大猷,字欧余,号允升,浙江乌程人,崇祯十年进士。方大猷现在是山东巡抚,大清朝的山东巡抚。在崇祯皇帝时,方大猷曾任北直井陉道,这个官员级别不高不低,很一般。但方大猷不愧是文化人,随着李自成进入燕京,正好方大猷也在燕京,他审时度势的果断效忠了李自成。可惜,李自成他给的官职仍旧不高。
还是大清好啊!昔日不得志的方大猷现在混成为了高官,监军副使,山东巡抚,正正经经的一省封疆。
这也算一朝得势,运气使然,来得巧不如投降的早!
在五月中旬,方大猷曾带领些人来山东各地招抚,可惜,没人理会他。随后,工部兼户部右侍郎王鰲永再次来招抚山东。让人失望的是,仍旧是无人理会。这文的实在不行,最后也只能武的了。
六月上旬,睿亲王多尔衮直接派来了巴哈那和石亭柱。这一次,凭借大清军威和平西王吴三桂的名头,大顺军的士兵撤出了山东,本地的匪乱也基本销声匿迹,终于平定了山东,让方大猷这个巡抚得以风光上任了。可惜的是,由于要去山西与河南进攻李自成,巴哈那和石亭柱没有继续向南挺进,那个济宁好像还在明军手中。
现在这个山东巡抚做的很稳,方大猷相信大清国的军事能力,击败李自成只是时间问题,当然,济宁的归复也是时间问题。
济南府距离周虎臣所处位置很近,只有一百三十里,距离如此之近,周虎臣焉能放过。
依旧是那个战术,济南府还不知道东昌府被攻下的消息,周虎臣使用的还是闪电战,这次的速度、过程和效率和东昌府的突袭如出一辙。
山东巡抚方大猷晚上睡得很稳,也很香甜,可惜,一声滔天巨响扰了他的清梦。
巡抚衙门随着一声巨响乱了起来,下人们纷纷起身。各种嘈杂声让方大猷心中突突乱跳,但他表面还算有一个高官的矜持,慢慢在侍妾伺候下穿好衣服,随后,这位一省封疆迈步出门。
天光就要放亮,呵斥了一下有些混乱的下人们,方大猷开始倾听外面的动静。
喊杀声传了过来,其中好像还掺杂着很多火铳声。
“给老爷我备好衣冠。”方大猷表现的依旧很沉稳。
其实,方大猷这是一种准备,无论是谁来,那身官服就是挡箭牌,一个高官总不会被人直接杀了。
混乱继续了一段时间,天色大亮了,方大猷也听到了衙门外的脚步声。
撞击声传来,方大猷犹豫了一阵,他直接命令下人:“去开门吧!”
哪里用得到开门,下人还没跑到门前,很多火铳就指向了他。这名下人痛快的跪在了地上,这些大兵一点也不熟悉,那身衣服很奇怪,这些火铳更奇怪。
同样看到了这些冲进来的大兵,方大猷的官服下摆开始微微颤动……
济南府毕竟是山东治所,这座城市比东昌府大的太多,守军也要多上很多,清缴那些曾经投降的守军不难,但城内有很建奴的士兵,这些士兵有些显然还是建奴中的老汉军,这些人很有作战力。
伤亡产生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士兵的作战,因为他们用的是火铳,加上敌人的混乱,胜利只是延迟了一些时间罢了。
周虎臣进城了,火铳声还在时不时响着。
济南府的官员很多,无一例外,这些文职官员过去都属于大明。
作为一省封疆的方大猷觉得自己很憋屈,因为他是被狠狠地扔到了大街上。
周虎臣翻身下马:“本将军是周遇吉周大帅麾下副将周虎臣,特命收复山东,哪个是山东的巡抚?”
听说过这位,方大猷直哆嗦,怎么是京中虎啊!这位跋扈的名声太响亮,而且很有作战能力。
不管怎么样,总要有个说法,方大猷向前爬了两步,随后慢慢起身:“下官就是山东巡抚方大猷,见过少帅!”
方大猷用的是躬身礼,作为文官,作为文化人,这个礼节已经很恭敬了,可以说做的很降身份。可惜,周虎臣的亲兵不这么看,连刀带鞘的战刀带起风声,对着方大猷的腿上就是一下。
一声长长的惨叫,方大猷龟缩在了地上,士兵的力量很大,战刀很重,这一下…估计很疼。
周虎臣面无表情,他等着,等着方大猷缓口气。
方大猷的纱帽掉了,光秃秃的头,也露出了那个猪尾巴。
周虎臣面色变得更加阴冷,这个猪尾巴就是一种精神的阉割。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他们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而随着这个剃发易服令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延伸,那是无数人用鲜血在维持这个华夏的尊严,而这些华夏的坚持者无一例外的遭到了屠杀。
“下官…下官是心向朝廷的…这是无奈之举…”很久,方大猷缓了过来,他赶紧解释:这个自称下官已经够无耻了,还心向朝廷,周虎臣眯着眼睛在笑:“金钱鼠尾也算心向朝廷?你玩我呐?方大人?”
方大猷很痛很痛,而且很害怕,他颤抖着,继续蜷缩在地上解释:“少帅,下官…”
“来人,砍掉脑袋,记录在册,汉歼谱上可不能少了山东巡抚!”周虎臣挥手,随后再次想起了那个台词:“不要污了咱大明的官服,这些肮脏的人不配穿这身衣服,记得要扒光!”
不用解释什么了,这个金钱鼠尾已经够了,周虎臣知道,为了暂时的稳定,多尔衮已经暂时收回了剃发令。而这个方大猷显然是一个最早的投降者,而且投降的很彻底,这样的人留着纯属浪费粮食。
解决方大猷,周虎臣继续:“给我甄别一下,有剃发的官员都砍了记录在册,没剃发的就算了。”
杀人不是目的,周虎臣要给那些投降建奴的文官武将做出一个样子,给建奴效力就要付出代价,就是要遗臭万年。
济南的黄白之物收获很不错,也算对得起周虎臣这一路的辛苦了。城中的战斗维持了一段时间,真正的建奴士兵其实也就是三四百人,加上一千余老汉军和少数蒙古人,周虎臣算是给了建奴一个狠狠地教训。
遣散那些新近投降建奴的士兵,处理掉济南库府中的粮食,吃过饭,已经远远过了午时。

第176章我们很强

大军集合完毕,整齐的队伍开始出城。
济南的百姓终于出来了,许多人跑到街上,有些涌上城头,也有很多跑到城外紧紧跟随在后面。没有喝彩,没有锣鼓喧天的欢送,这次的送别是沉默的,济南的百姓就这样看着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慢慢消失在视野。
山东大地是空虚的,连年的灾荒,三方势力的不断战斗使得山东现在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作战力量。建奴在山西、河南与李自成还在不停作战,这个时机太好了。
既然来了就要做出一个样子,济南距离德州同样很近。
已经是八月了,这个季节不冷不热很适合行军,当周虎臣的大军来到德州境内,已经不用他偷袭了。
德州的知州也不知道怎么得到了消息,而且,这个知州胆子够肥,他竟然干掉了德州的一百名建奴。距离德州几十里,这名知州迎了上来。
这名知州周虎臣不认识,可是有一个人认识,原保定府紫荆关参将侯成,这位老相识听说周虎臣过来,他用自己的家眷拼了一把。建奴为了控制这些投降的官员和武将,家眷都集中在了京师,侯成的家眷,还有这位知州同样不例外。
混是一种境界,抛弃家人是一种坚决,在这个讲究纲理伦常的年代,侯成和这位知州做到了,他们毅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侯成的手下人不多,他们的战斗力和体力对周虎臣来说是一个累赘,安排好候成和这位知州顺水而下,周虎臣的军队再次沿着运河前进。
已经是北直境内,这次是沧州,沧州属河间府,沧州人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
沧州民间武术正是兴于明,可惜,武术和作战完全不是一回事。在一对一的搏斗中,武功可能占据很大优势,但在集团式的军队作战中,尤其是面对火器的进攻,这些勇武和千锤百炼毫无用处。
沧州城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周虎臣不得不采用了强攻,攻破沧州城很简单,迫击炮和火铳手掩护,辅兵很快填上了壕沟。炮火和弹丸压制的沧州城头根本就没人敢露面,城头寥寥无几的几门火炮响了几声就彻底哑火。一声巨响后,沧州城的城门支离破碎。
这个沧州城拼命抵抗的原因很简单,这座城市中有更多的建奴和蒙古人。
拼命抵抗带来的伤亡激怒了周虎臣,杀戮来的是如此之快和彻底,当周虎臣的士兵进入沧州城,整整一个多时辰,沧州城内到处是尸体,不久后,沧州城的护城河成为了血泊的河流。
这和沧州城的百姓无关,周虎臣自然不会去杀戮百姓,建奴理所当然不会放过,蒙古人一样,而那些汉人守军同样成为出气筒,这次,周虎臣没有客气,一个没剩。
带着无比煞气撤出血腥的沧州城,一次短暂休整开始了。
渺渺炊烟升起,周虎臣坐在一个土坡上,他看着自己的军队静静发呆。
这时候,莫显成走了过来。坐在周虎臣身边,莫显成扭头看向周虎臣:“长时间的战斗会让人浮躁!”
微微低头,周虎臣明白莫显成说的是什么,莫显成久在军中,他经历的各种情况太多。自己浮躁了,不停的行军和战斗让他的心态产生了微微的变化。那些沧州的伪军不应该全部杀掉,完全可以可以甄别一下杀掉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