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弭盗与地方自治。

让盗贼自己相互举告,将被告发者财产的一半赏给告发者;或有亲戚替他自首,就判处其党徒同伙而赦免自首者。这样,盗贼就不能聚集了。另外,新郑乡村自组织为“义营”,分设将佐,一户为盗,连累一村,一户遇盗,罪其一将。每有盗贼发生,就击鼓举火,丁壮云集,盗少民多,盗贼便没有能漏网的。如此邻县盗贼充斥而新郑全境独清。请求下令其他州县都仿效新郑,这也是阻止盗贼的一个办法。

此法虽然严苛,但在盗贼蜂起之际,也不失为一个地方靖安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这个办法是新郑乡民在“乡约”条件下的地方自治自保,“义营”而得到官方首肯和推广,应该是传统中国“治安”史上的重要经验。

五、劝农与藏富于民。

历朝以来,多次下诏,说听凭农民在私田以外多种广耕,只纳旧税。但等到农民已经种上新田,有关部门就丈量实有田亩而增税。所以农民都因疑惧而不再开辟新田,这样就让更多无主田地成为荒地。臣以为实行政令之先决条件,没有比诚实信用更重要的,如果信用显着,田地会不断扩大,粮食就不断增多,粮食增多藏在农民那里就如同藏在官府一样啊。

这一番话,要义是“劝农”,核心是“诚信”,措施是“藏富于民”。民无信不立,正是儒学最重要的“平天下”价值观之一。窦俨有此议论,世宗“览而善之”,证明后周时代已经具备有道邦国的大义。这些,正是赵匡胤需要学习的地方——而老赵在后来的日子里,做得比柴荣更出色。

六、关于平淮南。

世宗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攻陷了寿州等江淮之地,但还没有取得淮南全境,因此,动兵还在酝酿中。窦俨有识于此,在这一篇上书中,还专门谈到了以后江淮用兵的一个基本意见:“行之贵速”。他说:

陛下南征江淮,一举而得八州,再驾而平寿春,威灵所加,前无强敌。今以众击寡,以治伐乱,势无不克,但行之贵速,则唐民可免更多俘获流血之灾,周民可免更多转运输送之苦矣。

行动上要快,不要顿,不要拖,这样,于南唐、大周之士庶都可以免去更多苦难。战争虽必不可免,但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不要像两年前下寿州那样,旷日持久,给人民带来长久痛苦。他想到的是战争中的国计民生、黎庶苦难。

窦俨的所有这些意见,涉及传统治国平天下的“礼、乐、政、刑、劝农、经武”六大方向。其中“礼、乐”,是传统有道邦国不断讲述的儒学理念。展开来讲述“礼乐”,会非常“枯燥”,但这两个东西的大义其实就是四个字:“节制、当位”,而且主要针对君王公侯和读书人而言。传统儒学之诉诸“节制”与“当位”的“中道”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身治国的方法论,也是修身治国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由儒学来讲述,意在令君王公侯,以及读书人,在秩序规则下,认清自己的“角色化”存在,不要逾越“角色规定”——是君王,不要做臣下的事;反之亦然;是父亲,不要做儿女的事,反之亦然。而逾越了“角色化”存在,就背离了以“节制”与“当位”为主诉求的“礼乐”大防。对君王公侯,以及读书人,看好自己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就是传统中的种种“礼乐”讲述。

“窦六条”,含有传统中国尧舜以来的道义与法统,是中原政制的价值推演。它也成为以后大宋帝国的政制制度和理念的来源之一。

在五代乱世,有此正见,且为世宗所接纳,已经预示了天下大乱之后,人心思治的大趋势。这些正见,仿佛在为大宋王朝的出现预作铺垫。

公元957年冬十月,后周开始设立“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诸科,以此荐举人才。《资治通鉴》胡三省解释说:这就是所谓“制举”,也即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当时下诏告知天下应试者,不限以前资格、现任职官,道士僧徒、庶民百姓,都可以应诏。考生所在州府,要依每年贡举人式例,有合格者,送往尚书吏部。考题为策论三道,共三千字以上,当日取文理俱优者,如人物聪明俊秀,就可解送吏部,来年十月集京师。即使已经做了朝官的,也可以上表自我推荐。

此事可以考见大周对人才的渴求。

这些事前后准备了不到一年时间,文治初见成效。

周世宗也曾于戎马倥偬国家建设之余,弄弄诗词歌赋之类,有时也颇得意,就拿了自己写的诗歌向学士窦俨显摆,并问:“朕这诗,可向外宣布否?”窦俨看后说:“诗,是专门之学。如果下决心精心学习,那就妨碍国家机务;如果不能精心切磋,恐怕又不能尽善。”一番话,说动柴荣,史称“世宗解其意,遂不作诗”,世宗明白了窦俨的意思(那诗写得还不够好,没有天分),从此以后,不再作诗。





第三次御驾亲征


寿州虽然攻克,但淮南全境还没有平定,而契丹阴影还在。

后周朝廷得到一个好一点的消息: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率城投降。世宗马上任命他为麟州防御使,以示鼓励。但一年来,北边不断有契丹与北汉异动的消息,虽然没有大的边警,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而要解决契丹问题,必先解决江淮问题。“先南后北”,这是王朴《平边策》的基本意见,周世宗柴荣认同这个意见。于是,淮南必在平定规划之中。

京师百万人众,粮草需要漕运解决。趁着枯水期,世宗下诏疏通汴水,使之流入五丈河,从此齐、鲁漕运船可以直达汴梁。

京师的问题解决了。世宗又任命枢密副使、户部侍郎王朴为检校太保,代理枢密使。同时任命赵匡胤为义成(今河南滑县)节度使。随后,又以王朴为东京留守,准许他据实际情况便宜从事;以三司使张美代理大内都点检,管理宫禁诸事。一切安排妥当,柴荣开始了第三次御驾亲征,兵锋直指淮南。

公元957年冬十一月,又是一个淮河的枯水季节,柴荣大军到达治所在涡口的镇淮军(今安徽怀远),第二天五更时,渡过淮河,随后,抵达南唐辖区濠州(今安徽凤阳)城西。

濠州东北十八里有一开阔的河滩,唐军在河滩上设置栅栏,四周环水据以固守,认为周师不可能从此地过河。

世宗见状,亲自指挥,命甲士数百人,乘骆驼涉水,赵匡胤则率骑兵跟进,短兵相接,很快拔取河滩营栅。

李重进则率军破濠州南关城。

次日,柴荣亲自率军来攻濠州。

大将王审琦轻取南唐水寨。

唐军在城北面屯战船数百艘,又在淮水中竖立巨大的木头迟滞周师。世宗命水军进攻,拔掉巨木,焚战船七十余艘,斩首两千多级。濠州的附属堡垒羊马城,一面靠水,三面筑墙,也被周师攻破。

濠州城内人心震恐。

夜晚,南唐濠州团练使郭廷谓给周世宗上表说:“臣家在江南,今若马上投降,恐被唐人诛灭全族,请求先遣使者到金陵请命,然后出城投降。”

世宗答应了他。几天后,世宗听说南唐有数百艘战船来到涣水(淮河支流)东面,准备救援濠州,便夜晚派出周师,亲自率领水陆进攻。在洞口(今安徽五河县东,涣水入口)大败唐军,斩首五千余级,俘获两千余人。周师乘胜击鼓东行,所到之处皆被攻克。

两天后,到达泗州(今江苏盱眙,淮河北岸)城下。

赵匡胤先攻城南,烧城门,破水寨。城外的月城(与主城连在一起,半月形)也被攻破。

柴荣戎装登上月城门楼,亲督将士攻取内城。

这期间,北汉有事。北汉主刘承钧自从即位以来,忙于安定境内,没有对外攻略。当月,契丹闻听柴荣南下,即派遣大同节度使、侍中崔勋领兵来会北汉军队,拟共同入侵后周。刘承钧派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李存瓌领兵与契丹会合,南下犯潞州。但到达城下后,见周师李筠防固甚严,不战而回。北汉主知道契丹并不死拼,实在靠不住,但不敢立即与之断交,便赠送给崔勋丰厚礼物遣还。

契丹与北汉联军返回的消息传到周师大营时,唐泗州守将范再遇举城投降。世宗以范再遇为宿州团练使。这时,泗州城外的农民都已经进入城中,世宗就戒令军中出外砍柴的人不要践踏民田,城中的农民听后非常感动、高兴,争着来献粮草。泗州降后,周师无一士卒敢擅入城内。五代以来,破城之后,动辄剽掠的积习,在柴荣这里得到遏制。

又有情报:唐军战船几百艘,从洞口退往清口(今江苏淮阴市西南)。

世宗置身后的濠州于不顾,令全军东进。他亲率步骑从淮水北岸挺进,赵匡胤则率步骑兵从淮水南岸挺进,其余众将率水军从淮水中流挺进,三军共同追击唐军。我能想象,汗水在冬季寒冷空气的蒸腾中,合着飞扬的尘土,在将士们的脸上,凝结为鬼脸般的图案。

当时淮水之滨久无行人,芦苇茂密如织,到处都是泥淖沟堑,但周师士气正盛,在冰冷的泥水中跋涉前行,都很乐观,似乎忘却了疲劳。

两天后,周师追上唐军,且战且行,金鼓之声传闻数十里。

又过了一天,到达楚州西北,再败唐军。

唐军有沿淮水向东而下的,世宗率兵亲自追赶,赵匡胤担任前锋,行军六十里,擒获南唐保义节度使(保义军在陕北,此为虚职)、濠、泗、楚、海四州都应援使陈承昭,这才返回楚州城下。所获战船除去烧毁沉没的不算,共得三百余艘,俘获降卒七千余人,斩杀淹死者不计其数。南唐淮上水军至此全部被歼。

郭廷谓派遣的使者从金陵回来了,告知南唐李璟不能来救援濠州。郭廷谓更知濠州不能守,于是命录事参军鄱阳人李延邹起草降表。李延邹认为应该有忠义之气,不可投降。

郭廷谓用刀剑相逼。李延邹将笔掷于地下,凛然道:“大丈夫终不负国为叛臣作降表!”

郭廷谓将其斩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