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溥远远地听到战鼓声,知道有战事。虽然此地不是他的营栅所在,虽然他也没有得到上级党进的命令,但他还是率领砍柴的部下兵士前来参战。此役,在李谦溥乃是偶然参战,但在战场上,对敌方、我方而言,这就是一支“奇兵”。奇兵突起,对两阵中敌方,就是一种震撼,对我方,则是一种激励。宋师见有援兵,士气大振;北汉兵见赵赞“有备”,随即仓皇退去。

老赵听说西线有战事,急忙率众来援,到了战场,敌兵已退。听说有“援兵”,就来检阅,但一看这些“援兵”,并非“精甲”,都是穿着很随便的士卒,一问,才知道是李谦溥的“砍柴兵”。老赵非常高兴。





大宋福将党进


当天,北汉名将刘继业又率突骑数百人来犯东寨。

这就犯到了党进驻守的地盘。

党进跃马挺身来斗刘继业,刘继业不敌,败退,党进紧追,麾下数人跟随。刘继业跑到壕沟深草中藏匿,北汉兵从城楼上望见,不敢开城门,从城上射箭救援。又从城楼垂下一根绳子,刘继业抓住这根绳子爬上城去,这才得以逃脱。

党进乃是大宋一员福将,此人可能有契丹血统,但后晋时期就已经活跃于中原,后周时为铁骑都虞候。他虽然没有显赫的战功,但他参与的所有战阵都是赢家,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宋人文莹《玉壶清话》说起居舍人辛仲甫出使契丹,契丹主问他:“你们中朝那个叫党进的家伙,真是一员骁将啊!请问,你们那里像党进这样的人物有多少?”契丹主的意思是,党进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属于我们契丹族群,而中国没有这样的人物。辛仲甫回答道:“像党进这样的人物,鹰犬驽材而已,我朝行伍中,像他这样的人物不可胜数。”辛仲甫巧对,算是折冲樽俎间的一次小小“外交胜利”,史称“虏主”多少有点沮丧。但说党进这样人物“不可胜数”却不真实。事实是,党进这样的人物很少见。他在太原城下将名将刘继业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就不简单。

此人很有一点传奇色彩,史称党进形貌魁岸,平常待着时很安静,每当打仗,穿上甲胄,就兴奋得毛发皆竖,目光如电,史称“望之如神人”。

有一次党进看到有人在街市上演戏,就问演戏的人,说的什么台词。演戏人说:“正在说韩信。”党进大怒,说:“你对我说韩信,见到韩信就要说我!这是三头两面之人!”将那无辜的人打了一顿棍子。

又有故实说,天寒地冻的一个雪夜,党进在烤炉前酌酒自饮,吃得醉饱,满身是汗。他在厅前“扪腹徐行”,感到燥热,于是自言自语说:“天气不正。”恰好被门外站岗冻得瑟瑟发抖的卫兵听到,就回应说:“小人这里,天气却很正。”卫兵敢这样说话,似乎也没有受到惩罚。

有故实还说党进颇有孝心,但也有“变诈”。说他曾受诏巡视京师,只要听到里巷间有畜养鹰鹞的市民,一定要取来放走,还一边骂道:“买肉不拿来供养父母,反来饲养禽兽吗?”但有一天,晋王赵光义的一个随从臂上架着雏鹰来到市上,被党进看到,就呵斥他放鹰。随从说:“这是晋王的鹰啊!”党进马上就变了态度,对他说:“你可要小心养视,别叫猫狗什么的伤了它!”还掏出银子来给他去买肉。此事在民间传以为笑。

明冯梦龙纂辑《广笑府》,也编派党进一个笑话,说党太尉很蠢。一次,有人来信说:“偶有他往,借骏足一行。”偶尔有外出之事,要借您的“骏足”走一趟。党进很吃惊:“我只有两只脚,若借给他,我如何行走?”下属告诉他:“信上说的啊,是向你借马,‘骏足’只是对马的一种尊称。”党进笑道:“如今世道真是不同,原来这种畜生,竟也有个道号。”

过去军中将校,自都虞候以上,入朝时,都要将自己所掌管的士兵数额记到手持的木棍上,像朝官所带的笏板,以备皇上所问。有一天赵匡胤问道党进掌多少士卒。党进文盲,不识字也不识数,就将手中木棍举一举说:“都在这上面了。”老赵大笑,认为此人朴直,待他更为优厚。

北边草原兵常常趁着秋高马肥侵凌中原,中原因此就要有“防秋”之举。越是到了秋天,越要防备北方。党进就曾被派往北边“防秋”。但在走之前,要来“辞阙”,到宫中来向皇帝告辞。一般都要在宫殿侧门内拜别。老赵知道党进没啥文化,就派个小吏对他说,你是个边臣,可以免了这个礼节。但党进非要来“辞阙”。领班的大臣也知道他文化水平太低,就替他在笏板上写了很简单的词,教他背下来。等到轮到他的时候,最后要说几句辞别的话了,他却一个字都想不起来了。就抱着笏板跪在地上,半天,仰起头来看着老赵说:“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

我听说上古之风很朴素简略,愿皇上您好好休息。

这两句话根本就不挨着,这样的告辞,也不符合当时的礼法。满大殿人听了都忍不住笑。老赵也是一笑放过。

后来人问他为何要说得这么文绉绉。党进说:“那帮酸文人动不动就拽文,我也拽一句。让官家知道我也读书啦!”

党进虽然是粗人,但却懂个“义”字。当初他在后晋叛臣杜重威手下做侍从,等到杜重威死后,无人愿意照料杜氏后人,只有党进,对杜重威贫困的子孙按月将自己的俸禄分一部分周济他们。史称“士大夫或有愧焉”。

据说党进镇守许州时,有天自外归来,忽然看到一条大蛇盘踞在自己的卧榻上睡觉,大怒,把这条蛇炖吧炖吧吃了。不久,就生了病,死在许州。





“常胜将军”李谦溥


李谦溥也是人物。后周时,他曾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兵马都监。周世宗亲征淮南时,隰州(今山西隰县)刺史去世,李谦溥对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杨廷璋说:“隰州乃咽喉要地,不可缺守。现在皇上车驾在淮南,我们如果赴淮南向皇上请示,时间来不及,等到得了皇上任命诏书,孤城恐怕已被河东所破。”杨廷璋也知道太原刘氏对此地觊觎很久,眼下一城无主,军情紧迫,于是签署书牒,令李谦溥代理隰州刺史。果然,李谦溥赶赴隰州,正在“浚城隍”“严兵备”,疏浚城濠,严查守备,完善隰州城防时,太原侵略者到了。建雄军守卫们要杨廷璋派兵去救援,杨廷璋说:“隰州城池坚固,守将出色,北汉不易攻克。”北汉军攻城不下。杨廷璋估计敌兵已经疲惫懈怠,没有防备,于是暗中与李谦溥约定,各募敢死士兵百余人夜袭敌营。李谦溥在一个夜晚,令敢死士一律短兵坚甲,夜半衔枚,从城上悬绳而下,与奔袭而来的杨廷璋部合势夹攻,掩其不备,大败北汉兵,斩首一千多级。

李谦溥还招募到一个降将名叫刘进。刘进有勇力,常人不及。李谦溥厚爱此人,刘进于是尽死力往来境上,常常以少击众,多有斩获。北汉人很怕他,就用蜡丸书离间刘进,故意将蜡丸丢弃道中,被大宋人得到,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来诏令说:将刘进捆送至阙下。李谦溥追问事情原委,知道刘进被人阴毒,于是对刘进说:“我以举家四十口保汝矣!”然后上言说刘进为太原刘氏所恶,此事定属反间。赵匡胤接到奏报,大悟,即令释刘进,并赐以禁军都校戎帐服具。

李谦溥,在山西二十余年,大小百余战,从未有过失败,连小的失败也没有过。边民对他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感,每次出来巡边,父老们看到他都会很尊敬地下拜。

他为人还特别廉介。晚年在京师建了一所房子,在道德坊中。院子里弄了个小花圃,建了两个亭子,种植一些花木竹石,开始跟朝士们有了交游。后来,他从弟的女儿嫁给了皇子,史称李谦溥和他的从弟二人“贫无以资用”,拿不出钱来做陪嫁。嫁给皇子啊,那得有点排场啊,这哥俩做不到。李谦溥就将这所宅院抵押给当时的京城首富宋延渥,这才办了一场体面点的婚事。但这所房子就一直没有赎回来。太宗赵光义时,以为是李谦溥的后人没有尽力,就问做着通事舍人的李谦溥儿子说:“你老爸在边陲那么多年,只有这么一座宅邸,你们还忍心让它归于他人?”这位通事舍人就将家中贫困之事说了。赵光义闻言,很感动,就派中使取内府钱付给宋延渥,把房子赎了回来。

此事成为一时美谈,宰相毕世安以下,当时的名公多人,都为此而赋诗记事。著名文人王禹偁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并为园子里两个亭子分别起名为“克家”“肯堂”,都是比喻后代应有出息,光大家门,继承父业的意思。这一事件,也被人称之为“赐钱赎第”,李谦溥得到了后人的尊重。

史称李谦溥“性慷慨,重然诺”,石敬瑭父事契丹时,他是开封府推官,曾经出使过契丹,回来后说:“屈节外国,非久长策。”这话让石敬瑭听了不舒服,贬官。足见李谦溥是五代末、大宋初难得有见识的儒将,史载李谦溥“少通《左氏春秋》”,那就是一个读过儒学经典的人物。





围城“打援”大破契丹


且说太原战事。

太原城下,久围不下,有人建议增兵,择日攻城。左神武统军陈承昭进言道:“陛下自有数千万兵在左右,为啥不用呢?”

老赵不明白,陈承昭用马鞭指汾水,老赵大笑。于是就让陈承昭主持此役,筑堤壅塞汾水,令其改道灌太原。为了方便水中攻城,还特意下诏在汾水上造船。夏四月,老赵两次到城东来看筑堤工程。

水灌太原,也许是破城代价最小的办法。跟随老赵征讨北汉的谋士们似无人反对这个部署。

陈承昭是江南人,对水利工程很有一套。他还懂得核查工作量,做工程预算。最初老赵准备疏浚惠民河、五丈河时,陈承昭就是工程总指挥。他先来计量河势的长短狭窄,然后再量掘土工具铁锸的宽窄大小,用这个铁锸积累为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