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又见木棉花开时-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停顿了几秒。没有人回答,大家都低着头。
“对于麦卓的死,我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但是你们若有刚刚我提出的那些疑问,我希望今晚要看的电影能够给你们有一些帮助。或许不能给予完全的回答,但是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那就是神籍着耶稣,呈现出一张面孔。若有人想知道神对这哀吟的大地所发生的苦难有何感受,只要看看那张面孔就可以了”,说完牧师示意让负责电脑影像的那位弟兄开始放电影。
电影的情节顺着圣经中的《约翰福音》发展,耶稣的言语也都尊重原著。看过圣经再看电影,已经不会有任何悬念。可是朋友拉撒路病故,耶稣哭了的那一幕,似乎提供了一个线索,呈现出神对于人的亲人挚友故去,一定也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他经历过,他能够体会。
薇箴读过《约翰福音》,但对于“耶稣哭了”这四个字总是简单地略过,觉得不过是人之常情。可是今天,当他忧伤的目光和悲伤的泪水通过电影的人物呈现的时候,他的性情似乎也明晰在薇箴的面前。他能够与哀伤的人同哀伤。
再看他遭人唾弃、被钉十架,薇箴心里有扎心的疼痛。她惊讶于这位神居然是可伤害的,很多时候他内敛自己的能力容忍人对他的谩骂、攻击,甚至杀害。不论是之前因为经济压力还是感情挫折还是这次的麦卓之难,薇箴曾经呼喊:“为什么让我经历这么多?神,你到底能不能体会我的感受?”她甚至质疑:“一个全能全知的上帝真的能明白和体会人在痛苦和艰难中的感受吗,甚至是被遗弃和背叛的感受?”薇箴那种无助和揭斯底里谁都不曾见过,可是神却清楚地看见。如今薇箴惊讶神竟然允许她在他面前抱怨、呐喊,她更讶异神并非不能体会她所经历的,因为他也曾经经历过,甚至比她经历地更加痛苦。或许从经验上来说,神不知道受罪引诱或是经历试炼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直到耶稣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住在我们中间,神体会了这种感受,他让自己与我们一样。有经济的压力?耶稣在世上的时候说“人子在地上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感觉委屈?耶稣没有任何罪,却被钉死在十字架。难以忍受被背叛的滋味?耶稣在上十字架的时候他所有的门徒,曾经跟随他、与他最亲密的门徒和朋友都离他而去。被弃绝?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的罪的时候,他与父神完全隔绝,他也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自己的经历和耶稣的经历一一对应地浮现在眼前,薇箴看见耶稣彻底投入她的生命。她明白了神并不是遥远的神,他能够体会她一切的心情,因为他经历过。他能体会。
一个人能遭受的最大的痛苦,就是经历背弃的痛苦。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旅程的原因。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满足上帝圣洁和公义的标准,没有一个人存有起初神造人时的完美样式。上帝知道我们无法承受罪的代价,所以他亲自来到人间。“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死”。薇箴说,“我知道,我是以自己最糟糕,而非最好的样子,亲眼得见神的爱。”恩典的力量改变了她的心。她不再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公平。有没有不公平?在这个充满罪人的罪恶世界,如果没有不公平,才真的是奇怪。但是最不公平的是上帝自己成为人、一生在世界上经受试炼、帮助人、传讲天国的信息,没有犯过罪,却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是最大的不公平吧。
小说家普莱思(Reynolds Price)说,“万物的创造者爱我、要我”是每个人渴望听到的一句话。这就是耶稣的宣告。薇箴发现其实恩典处处可寻,之前她看不见就像人戴眼镜看东西,有时忘记了眼镜的存在。比如如何看待生命。“我不曾为生命为快乐向神献上感恩,但是却要神对死亡和痛苦负责。这对神又何尝公平?”薇箴的眼睛被打开了。
第十四章(4): 起初之爱
电影闭幕,灯光亮起。薇箴的记忆库迅速回放前几天以翔寄来的明信片上的文字:神的灯照在我头上,我籍着他的光行过黑暗。配图是一束微光照在幽暗死荫之地。
那个时刻的联想并不是薇箴主动从记忆银河中搜索而得,可却辉映得天衣无缝。更令她惊奇的是,来美国之后所有或感动或温暖她的人,包括牧师、迪恩、Ed和以翔,竟无一例外的都是属于耶稣的跟随者、上帝的子民。
牧师走向前台,对电影作了一些分享。他说:“我们或许从耶稣那里得不到想要的苦难问题之解答,但是却得到不可言喻的确据,知道神与我们一同受苦;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我的生命中也曾经历各样的困境和患难,但是因着耶稣,我相信神确实明了我的光景,也相信无论当时外在境遇如何,神的确在乎我、关心我。每当有怀疑,我就再转向耶稣的容颜,看见一位深知悲伤的慈爱神。”
薇箴突然被眼前的这个男人感动到,为着他谦卑温柔的分享,为着他柔软的内心,为着他对上帝之爱的深切体会。
他继续说道“造物界要恢复到神起初心目中的样式,还需要一段时间和一番努力。但是借着加入这哀吟的星球,神已经行动了。道成肉身没有引进历史的结局,乃是引进了历史的开端。耶稣在两千多年前来过一次,以他在十字架上的死成为人重新回到神里面的桥梁;带给人盼望的是他的死里复活。将来他要再一次行动,在荣耀与全能中回来,将世界恢复到起初的样式。所以,对于在患难和困苦中的人,耶稣知道,因为他自己体会过;他在乎,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他能改变,因为他愿意并有能力。”
薇箴的思维随着牧师的言语跳脱出来,揣摩着这些话,也试图想明白神的起初之爱。
“神使孤单的有家……”这一句好像重榜炸弹、深触薇箴的心。有一个感动在薇箴心里涌现――神邀请她,说“孩子,回家吧”。
回神的家,不是只报喜不报忧的家;回他的家,不必再担心会被遗弃的家。
“我愿意”是薇箴心底深处自发的回答。穿越理性的堡垒,打破感性的冲动,她愿意进入与上帝的盟约之中。
“没有一个忧患,耶稣不愿担当;没有一个痛苦,耶稣不能背负。我要向高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你而来。你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你名的人。你的爱总是不离不弃,怜悯如江河涌流。在我敌人面前摆设筵席,使我的福杯满溢。你的爱总是不离不弃,时刻将我环绕。你必纪念与我所立的约,使我领受丰盛的慈爱”。
诗歌《你的爱不离不弃》的间奏有一段独白:人世间的海枯石烂都会过去,但是我们的神是一位守约施慈爱的神。他对我的爱总是不离不弃,他爱我就爱我到底。
这首诗歌唱出了薇箴心底至深的渴望,也是薇箴对神的爱的最初回应。
那一句“我愿意”来得不容易。终究,信仰不是利益权衡的结果,乃是心被感动的结果。
第十四章(5): 内在的征服
唱完诗歌《你的爱不离不弃》的时候,薇箴心底的感动早已化作泪痕满面。好久没有这样哭过,十八岁离家的时候没有哭,刚刚分手的时候我的泪腺也是迟钝的。这一刻,一起释放出来。在薇箴的世界里,懂和陪伴守护是爱的语言,也是她体会被爱的方式。这些,神都全然满足了。
牧师带薇箴作了决志祷告,在上帝的面前承认自己是个无法自救的罪人。因着他的爱子耶稣踏上人世的旅程,她和他之间破裂的关系可以得到修复。薇箴对神说她相信主耶稣为她死在十架,承受了本应她自己去承受的罪的代价。她相信耶稣死而复活,证明他自己是神的儿子。生命在他,复活也在他。他是她的救主,也是她生命的主。怀着敬畏和被爱的心薇箴邀请圣灵进入她的生命,来引导她度过人生的每一天,直到见主面的日子。
薇箴突然想起之前以翔透过明信片问的那个问题:你生命中最主要的身份是什么?当时她迷惘,如今却能回答了。从此,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上帝的儿女,基督徒。“我是耶稣所爱的,是上帝的公主,这就是我的身份”。
那个让薇箴的生命发生翻转的时刻没有任何外在夸张神迹式的表现,只有那份平安和踏实感在她心里可以感知。
迪恩的欢喜可想而知,但是她的讶异更甚。原本只是希望薇箴不放弃寻求,没想到薇箴刚硬的心就此软化,和她成为了在主里的家人。她在一旁不住地感恩也赞叹:“实在我自己小信了。原来人的心真的在耶和华的手中,好像陇沟的水可以随意流转”。
想想自己之前的倔强和犹疑,薇箴感恩神对她的忍耐和宽容。他温柔的等待看似缓慢,正如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方式看似软弱,却是因为爱。一种内在的征服。
聚会结束。张扬要送迪恩和薇箴回去。薇箴不想当电灯泡,坚持自己走路回家。聚会离家只要穿过校园。况且,薇箴也很久没有一个人散步了。
这份生命中重大的喜悦薇箴不知道可以跟谁分享。若是从前,她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木天。如今,手机中的那个号码被贴上了限制拨出的标签。国内的家人和朋友,还没有领受这份恩典的人无法理解。安吉?她去打工了,而且还疑惑薇箴为何浪费打工的时间去团契。以翔?薇箴没有他的联系方式。Ed 薇箴正要拨号,走着走着碰上了Lydia。真是好久不见。Lydia邀请薇箴去她的宿舍坐坐。薇箴自然乐意。
薇箴与Lydia分享信主的消息,Lydia喜极而泣地拥抱薇箴。
薇箴不曾知道她决定相信Lydia也信靠的神对于Lydia而言是如此地重要。她一次又一次地被基督信仰所震撼。这个信仰打破了人狭隘的自我,处处以别人为先。他们不但自己不在乎所谓的“好人”标签,也不以配不配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正如薇箴曾经问Lydia为什么会选择Social Work这个专业。印象中Social Work这个工作是最没有前途,也无钱可图的专业,大多与老弱病残打交道。或许薇箴的理解狭隘,却也是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