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了更好的做个顺民。所以我们一回首,映入眼帘的只有秦时焚书的浓烟,听见的只有东林书院的哭诉。历史上,我们从未听过那位书生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也从未看到有哪个学者拿起过斯巴达克的正义之剑。 
  作者: 水浒天蝎 2005…1…8 16:10   回复此发言2 谈《水浒传》“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原,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他们看似自由潇洒,但这背后,凝聚了太多的沉重与无助。他们只会评议,一本厚重的历史大书,只夹杂了他们的怨言、忠言和狂言。我并不希望他们舞起大刀去砍下蛮夷统治者的头颅,我只希望他们所向往的宋江的道路,是一条通过东京的坦途,而不是引领他们走向清溪,走向蓼儿洼的道路。李逵说:“皇帝姓宋,我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但宋江受到的封建奴化教育毕竟与李逵天真爽朗的本性不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报效朝廷,用看不见的仁义来普渡众生。不能说宋江如何卑鄙,我们只能感叹封建时代思想炼狱的恐怖,不解于107名文韬武略之士对宋江的顺从。 
  其实,他们顺从的是历史上的宋江,《宣和遗事》上的宋江不过是一介武夫,或许与李逵相似。在西南,王小波、李顺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均贫富”的战斗口号,宋江积极响应,驰骋在江淮大地,以农民起义的方式救人民于水火。他们走的是农民的道路,水泊梁山上的那些好汉怎会不支持他? 
  但由于文人的道路比农民的道路更艰险,于是做为文人的宋江更需要农民的支持,也只能依靠农民们不可思议的顺从去瓦解宋皇朝的一次次强攻,为最后的尽忠赢得砝码。靠麻木的农民去杀戮非麻木的农民们——这不过是一场梦,永远沉淀在水泊里的梦,永远不会有光彩的梦。宋江走入了一条越来越窄的死胡同,找不到尽头。他哭了,他头上的光环暗淡下去,当李逵们离去时,仁义又有何用呢? 
  招安,一个不可思议的童话;替天行道,一面当风抖动的小旗。蓼儿洼的风奏一曲悲歌,宋江,成了历史的牺牲品。 
  三 
  然而,金叹圣不选择这条路,腰斩《水浒传》,一个大手笔,腰斩了宣扬忠孝仁义的教科书。他走的是金叹圣的道路,有毒的土壤中终于有几颗最顽强的种子破土而出了!然而统治者不允许他这样做,金叹圣的血也终于洒在“梁山”的山头上。 
  他们拼搏过。 
  我在激流中勇进, 
  任凭艰难险阻, 
  挡不住我勇往直前—— 
  我将上下求索。 
  (奥维德《变形记》) 
  四 
  文人们在无助地彷徨、迷茫。农民们也被一次次的失败磨平了棱角。黑夜如同怪兽匍匐在神州大地上,伸出黑暗的爪牙,罩得大地不见一些生气。然而数百年前的黑暗无法理解这个道理——黑夜虽则漫长,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走上宋江道路的踯躅者,路上金圣叹道路的牺牲者,踏上李自成道路的失败者,在无奈中,都将看到微茫的希望,梁山的坳子里,也将孕育出照亮人间的朝阳! 
  死亡不是我们的归宿, 
  悲哀更不能解决问题。 
  只有行动, 
  才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郎费罗《生命赞美诗》)        
谈豹子头林冲(李希凡)    
  李希凡: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有人说,故事性强,这是中国古典文艺的优点,也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特征之一。这些话是对的。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真正伟大的作品,能千百年地流传下来,保存着自己的感人力量和不可磨灭的印象,却并不单纯是靠故事,主要是靠文学作品中活在纸上,活在人们口中,活在人们脑子里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所谓“故事性强”也正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有力的描写,而获得活力的。在我们古典文学遗产中,《水浒》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能突出说明这一问题的具体作品之一。 
  提起《水浒》来,立刻就使我们想起了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这些英雄们,他们是以怎样的鲜明形象,活跃在我们的脑子中;尤其是林冲,在艺术创造上,应该算是《水浒》人物中最成功的一个。“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水寨大并火”,这些最精彩的节目,都把这个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人物活现在纸上了。 
  《水浒》创造林冲这个形象,也像创造其他人物一样,采取了从行动中刻划性格的手法。 
  林冲在水浒英雄中,并不是一个出身于农民的反抗者,而是一个统治王朝中的武术教官。他虽受着统治阶级的压迫,对于丑恶的现实,有一定程度的不满,受了“腌臜气”,也能激发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的牢骚。但他到底是有着自己的小康生活,使他留恋。所以流配出去,受尽磨难,长久地还是为“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支持着,屈从于现实恶势力的凌辱,不愿起来反抗。直到无路可走,才被迫走向斗争的道路。 
  对于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物,作者在表现他的时候,完全避免了那种静止地以作者的观念代替人物行动的叙述分析方法。从林冲在大相国寺会见鲁智深起,作者就没有叙述性的介绍。他的性格,主要是通过行动直接显示在读者面前。林冲前期的屈从和忍辱的性格,就是这样在行动中逐步展示出来的。 
  对于一个英雄来说,自己的妻子被人调戏,这是莫大的耻辱,林冲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听到有人调戏他的妻子时,也激起了他的愤怒。作者这样描写了他当时的行动: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 
  任何一个读者看到这里,都会觉到这个淫荡子弟,一定要受到拳头的惩罚了,但结果却是“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作者就这样从愤怒和怕事交织成的行动里,鲜明地反映出林冲的性格。自然,一个人物,并不是由一件具体事实,就可以充分表现出来的。作者表现林冲,也没有停止在一件事实上。刺配道上的忍受凌辱,野猪林中的替公人求情,沧州牢里的安心作囚犯,都更加强化了这种性格。如果我们拿这些情节和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来比,就会更加强烈的映照出林冲的性格的特点。这种动的表现手法,使我们记起林冲,决不是抽象的林冲,而是行动着的林冲,鲜明、突出而清晰,和任何一个人物也不会混同起来。谁看到“刺配沧州道”,不为落难的林冲扼腕愤恨?但是,谁看到林冲屈服在薛霸和差拨这类小人的无耻淫威下,尤其是那种唯唯诺诺的态度,而又不为他的懦弱痛惜?这只能是林冲,不是武松,更不可能是李逵。 
  同样的,作者对于林冲的心理变化,也没采取静止的心理分析的描写方法。而依然通过行动来描写。最精彩最深刻的表现,要算林冲别妻的一段了: 
  ……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嫒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日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泰山可怜见林冲,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 
  帖子相关图片: 
  作者: 218。198。167。* 2005…5…12 10:37   回复此发言2 谈豹子头林冲(李希凡) 
  ……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呼地叫将来。……林冲见了,起身接着道:“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那娘子听罢,哭将起来,说道:“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林冲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下相误,赚了你。”…… 
  在这里完全是一种白描的手法,一句警语也没有。作者没有描写林冲的脸色表情,也没有描写林冲的心理变化,作者只叙述了林冲这个发自肺腑的爱的行动。但是,这是多么深沉有力地具现了他在这时的心理变化。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林冲的话里蕴蓄着多少泪啊!相亲相爱的妻子,就要分别了。为了妻子,他忍受了屈枉的罪,刺配到远恶军州,生死存亡未卜。可是,他首先想到的,仍然是不愿意自己所爱的人,为了自己耽误青春,而情愿忍痛割舍。他何尝不想“挣扎着”重行团聚呢?潜伏在内心的感情,曾支持着他的一切希望。直到反上梁山后,才将这些“心腹话备细诉与晁盖:‘小人自从上山之后,欲要搬取妻子上山来,因见王伦心术不定,难以过活,一向蹉跎过了,流落东京,不知死活!’”到后来听说妻子已死,才最终的洒下了英雄泪,“杜绝了心中挂念”,但也更增强了对统治者的仇恨。 
  在《水浒》这部书中,这是一段作者所肯定的男女爱情的描写。它没有委婉细致的刻划,但潜伏在林冲的行动里的深沉的悲壮的爱,是更深刻地表达出来了。因而也具备了很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水浒》创造林冲形象,不仅表现了林冲的鲜明性格,并且还真实地刻划了他的性格发展。 
  作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