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维主体的独立性又离不开思维主体的应变性。应变性,即思维主体在遇到某些预料外的情况时,需要随机应变。不顾情况的变化,一味强调独立性,只会使独立性走向僵化、模式化。强调这一点,对我们的思维活动和实际工作都很有意义,例如,古今中外的军队中都流传这样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说,在外作战或执行任务的将领,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时,可以依客观情况,做出决定,不用按正常程序,先报请总部讨论、批准,否则,在外将领没有应变能力或总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授予在外将领这种权力,那么,迎接他们的只有失败。因为,只要事物是动态的、发展的,就随时都有新情况发生,任何伟大的军事家都不敢夸口说,他能够在战前预见到战争过程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所以,应变性非常重要。而从这个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应变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独立性,二者相通。
应变性不是主观随意性,不是任意地滥用权力。应变是有条件的应变,是在分析客观情况基础上的应变。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在外将领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新的判断,即他的新判断反映了新情况,是对原计划的补充,而不是一旦情况有变,就随意地改变原计划,随意地搞一点新花招。这是对原计划的破坏,是一种儿戏,是抽象地理解和运用“变”,即只要与原来的不同便就是“变”,而不问客观实际。所以,应变也是有规则的应变,是以客观条件为转移的。
 (3)自控性。谋略思维主体的自控性,是指思维主体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好恶,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的能力。如果思维主体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影响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影响谋略思维的进行。这方面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例如,希特勒不能控制自己的好恶的例子。1939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烟云密布之际,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发现了中子裂变现象,并预见到利用中子裂变产生的连锁反应,可以研制出一种威力巨大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当时美国、苏联和德国的关注。美、苏两国首脑罗斯福和斯大林相当认真,批准本国迅速开展研制原子弹。而德国元首希特勒一向性情古怪,情绪暴躁,以自己的好恶为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当独具慧眼的德国邮电部长召集了一批物理学家,为研究原子弹作准备,并向希特勒提供了大量材料时,却遭到希特勒的嘲讽,致使德国没有开展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注:在此只是作为例子而已,没有为之惋惜之意)。所以,仅就事论事的话,希特勒不能自控,给他自己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从今天来看,希特勒的失误却是成千上亿人的幸事)。
相反,能够自控才能使谋略思维获得成功。例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手里拿着大棒而又和颜悦色地谈判是对付苏联人的有效办法”。这意思是指,同苏联打交道,自己必须要有实力,且要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实力,但又不能以此自傲、自恃,这才有助于使一切问题经过心平气和的谈判来解决。这种有实力而不自恃就是一种自控力。否则,只会引起两虎相斗,最终是两败俱伤。另一例子是,美国另一位前总统里根1988年访问苏联时说过一句话,即“足月分娩,不要匆忙催生”,就是说美苏之间的友谊要慢慢建立,不能急于求成,要控制进展的速度和节奏。这也是强调自控性的重要性。
以上是对谋略思维主体应具备的特性的简要分析。这三种特性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除这三个特性外,思维主体还具备许多其他特性,如健康的心理、广阔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快捷的反应……限于篇幅,不一一简析。

 □谋略思维的基本特征
从竞争、对抗的特点及谋略思维主体的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涉及到谋略思维具有某些特征。谋略思维作为科学思维形式之一,它有别于其它思维形式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的现实面前,它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
 (1)多样性。谋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是指谋略思维不能固守某一种方式或某一领域,应该由单一走向多向、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进行谋略思维的特性。在社会交往还不是很密切的时代,谋略思维仅仅局限于政治,或外交,或军事等几个有限的领域,运用的技巧也非常有限。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各集团之间的往来十分频繁,而且频繁到一旦失去这种交往、失去与其他集团的联系——这联系也是多方位的,包括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文化的、民间的、科技的、劳动力的等——某个集团就难以发展,甚至难以生存。在集团内部,其各个构成部分或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为此,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用具体的谋略思维,把谋略思维应用于日常行为之中。
灵活、具体地掌握和运用谋略思维,能够使我们抓住各种机遇和事物发展的苗头,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保证我们的行动获得成功。曼德拉长期致力于南非的统一,但他并非以武力恐怖行为为手段,而是通过国内的游行、示威,通过非国大党巧妙地影响白人政府和南非国民,通过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而适时、适当地给白人政府施加压力,最终实现了南非统一,举行了南非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大选。曼德拉成为了南非第一位民选总统,并与白人组成内阁,共同执政。然而,有了民选总统,有黑人白人共同执政,并不等于一切问题尤其是种族问题完全消失,所以,曼德拉总统对内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继续解决种族纠纷;对外既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引进外资和技术,使国家经济腾飞,又要在同世界的联系中继续提高南非的国际地位。面对多元、动态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情况,曼德拉总统依旧有步骤地、具体地加以解决,使南非在短短几年内以新的形象立于国际关系舞台。曼德拉的秘诀可以从他的言语中窥出,他说:面对复杂的情况,没有固定的解决问题模式。
所以,环境的多样化,必然使我们的谋略思维多样化。谋略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千篇一律、处处适用的谋略思维。
 (2)开放性。谋略思维的开放性,是指谋略思维善于接收外界信息,时刻同外界保持联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公开化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封闭思维、闭门造车,或是以隐蔽的方式在背后施计。
谋略思维的开放性同其多样性有联系。保持谋略思维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其开放性,多样性本身就是在开放的形式下进行的;开放性又促进了多样性。如果说,谋略思维是封闭的,那么,其多样性就成了一句空话。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裁就十分注意思维的开放性。为了能够在竞争十分激烈、发达国家小汽车渐趋饱和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他十分注意了解世界范围内同行业的生产情况,各类小汽车的功能、特性、成本造价,以及用户对小汽车的要求和心态,了解社会 对小汽车的要求即汽车行业及小汽车的社会效率,如对环境、能源、交通等方面带来的全面效应等。正是因为他保持思维的开放性,所以,无论是设计、生产方面,节能及保护环境方面,还是在因冲击美国市场而同美国进行的谈判中,他都因自己的谋略思维方式使他处于领先和主动的位置。
谋略思维的开放性同公开性也有联系。过去,人们常常认为谋略就是阴谋,就是欺诈,以欺骗的手法骗取他人的信任和财物,诱导他人走进自己设计的圈套等。这种看法是对谋略思维的误解。谋略思维的开放性,不仅在于思维主体使自己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与外界的情况互动,还在于不同思维主体之间以公开化的方式进行较量。如谈判,双方面对面、在同一张谈判桌上斗智斗勇,谈判的结果是双方认可的。而欺诈是单方面的我行我素、施以诡计,对被骗方根本没有公开性可言,而一谈到公开,木已成舟,已为他人所骗。也许谈判的例子太标准化,说明不了问题,那么,我们再看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例如,某公司一名职工,因对一部门领导办事不公感到气愤,却又不愿找该领导面谈,也不愿向公司领导反映,于是,自己变得玩世不恭。公司总裁见他此等状况,便同他谈话。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从该员工的谈话中,捕捉到一些信息:他本性不是如此,只是心中有怨,无法发泄。于是总裁不露声色地从捕到的微弱信息入手,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总裁对违纪的部门领导给以了惩处,该职工也受到口头批评,但后来成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员工。公司总裁谈话的过程,就运用了谋略思维,但不是欺骗。如果说,总裁以欺骗的手法让该员工谈出事情原委,那事情的结局决非实际情况所示。
所以,开放性,既是谋略思维的特性,又能为谋略思维洗去冤名。
 (3)动态性。谋略思维的动态性,是指谋略思维具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思维程序,思维方向,思维计谋的特性。随着时代的变动性加剧,社会实践的步伐加快,谋略思维的动态性越来越重要。
谋略思维的动态性源于事物生生不息的发展。谋略思维主体在发展、变化,包括其思想、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社会的各个部门在发展变化,如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谋略思维必须动态地反映,并依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换谋略思维的具体形式。否则,思维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偏离实践,从而导致思维活动和实际工作的失败。例如,美国和越南之间经济往来就是一例,美国和越南因60年代的“越战”,两国之间关系冷淡,也没有建交。随着世界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