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1980年以来最差的一个月。其中克赖斯勒(Chrysler)销售情况最惨,跌幅达54。8%。

    同时间,中国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仅次于日本)。2009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提出中国汽车产业在2009年至2011年八大发展目标,并加以量化一、2009年汽车业销量力争1000万辆,保持年增长率10%;二、取消限购汽车不合理规定;三、结构得到优化,1。5升以下排量家用车占市场40%以上份额;四、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五、自主品牌汽车占市场份额40%以上等。

    成败全看中国汽车业未来能否抓住“此消彼长”的机会,为中国制造的汽车打开出口市场。

正文 第五章 留意形势 定买卖策略(1)

    

    第五章留意形势定买卖策略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要项目是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至于中期趋势,可利走势工具协助走位,须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时要狠、看事物要准。而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才能掌

    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

    投资最好分三路进军,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滚雪球不合时宜

    《易经》有云“亢龙有悔”,充分反映中国人的智慧。现实世界中任何事物不会永远向上,而是盛衰循环。

    回想2001年1月时,摩根士丹利两位著名分析员认为,美国在线(AOL)收购时代华纳后,股价估计可升50%至75美元。事实却是到了2007年8月,时代华纳的股价只剩下18美元。

    美国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或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的训练,只教学生以过去推算未来,却没有告诉他们未来不一定是现在的延续。我老曹不是苛责分析员,因为根据当年175项数据显示,这次合并应该是会成功的,但问题是利用100项假设去寻求一个长远方向,命中率可能比导弹击中目标的机会更小。

    买入后持有与分散投资,是大部分所谓投资专家授之予投资者的方法。这些方法自2007年11月起皆遭遇滑铁卢。我老曹主张“势”,无论买股、买债、买贵金属或房地产,一切都要依市场形势来做决定。2001年买黄金,2008年3月离场;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军港股,2007年10月大撤退;1995年至1997年投资伦敦物业,2006年至2008年大撤退,一切均以趋势为依据。

正文 第五章 留意形势 定买卖策略(2)

    

    投资有如上战场打仗,必须攻守有据。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连手,以寡敌众,打败我老曹的老祖宗曹操,便是周瑜和孔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形势,打败拥有数十万军队的曹操。因此说,战争成败不在人多而在策略运用,投资成败不在钱多而在乎攻守有据。

    在牛市中不少人都自以为是投资天才,但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一旦转为熊市,便满街都是眼镜碎。而在盘整市中,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在接近高点时才大量入市,接近低点时却出货,做错大部分买卖决定。

    真正能长期跑赢大市者寥寥可数,就连投资天才巴菲特,成功将1963年的1万美元变成今日数千万美元,都是全靠长期持有优质股并乘上1982至2007年美股超级大牛市快车。过去股市是价值投资法的天堂(valuewaytoriches),但2008年起的巴郡也遭遇损失。这究竟代表今天的优质股份愈来愈少,还是现在并非适合的投资时刻?抑或是买入持有已非最佳投资策略?

    练就火中取栗的本领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先要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例如香港地产商之所以成为巨富,正因赶上1967年至1997年香港楼市反复向上的大趋势。如此的大趋势,一生难得见一次。

    至于中期趋势,近年的例子有2002年至2008年的美元贬值潮、2001年9月开始的金价上升周期等。这些中期趋势,通常可维持三、五、七年,投资者捉到“鹿”也要懂得将之脱角,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时要狠、看事物要准。当形势由利好转利淡时即要止蚀,也可利用技术分析去捕捉中期的升跌小浪。

    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并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这是极专业的事,并非我老曹专长,请另找高明。“炒”字以“火”及“少”组合而成,成功炒家必须炼成“火”中取栗的本领,不然,只有愈炒愈“少”。

    投资最好三路进军,即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所谓“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正文 第五章 留意形势 定买卖策略(3)

    

    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

    除了“止损不止赚”,我老曹另一投资座右铭就是“加涨不加跌”,即每次投资均分注买入,亏本便卖掉,当投资开始有利润时,不但不卖反而再买。

    我们只可在肯定已看清趋势时才加码。在亏损的形势中,投资者只能选择忍受或离场,千万不可增加注码。须知道投资市场不是表现勇气之地,你凭什么坚持死硬立场,甚至加仓赌反弹?

    请记住牛的脖子上挂着响铃,故牛市出现之时,不少人听到铃声;反之熊市却突然出现,例如1997年8月、2000年3月、2007年10月,当人人都以为只是一次小调整时,大熊便现身。

    无人可以预知市场的高低位,故切勿奢望自己可最低价买、最高价卖,反而应该“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当股价从低位反弹上升10%到15%之后,在群众哭泣之时,投资者可利用基本因素分析事物,再以技术分析决定买入强势股的时机;如股价从高位回落10%到15%之后,尤其当人人都要疯狂跟进之时,即可出货获利。我们其实毋须估顶、抄底,等到趋势形成后再加入也不算迟。

    面对金融海啸,不要犯傻空沮丧!投资者可以减仓,但不可以被人赶离场而变成一无所有!这一刻,90%的投资者都有损伤,有人仅轻微擦伤,有人则伤重卧床,此乃无法避免之事,但千万不可离场!一旦离场,一辈子就过去了。还是想想如何把财富赚回来吧!人生在世,最后一场战争才决定胜负,未打完最后一场仗,谁知输赢?

    纸上谈兵易,行军遣将难。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止损不止赚”、“加涨不加跌”两大要诀,如运用得宜,已可成为小富。

正文 第六章 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1)

    

    第六章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

    在经历一场金融海啸后,不少人都要“从头再来”。投资者首先须学会认清大方向,决定究竟是买股票、买楼、买黄金,还是买债券。若决定投资股票,你选择哪个国家的股票市场?知道投资何处之后,便要决定买卖何股。

    全球经济和各行各业都具有周期特性,如能掌握其中一个上升浪潮,适时吸纳龙头股份,便可改变一生的命运。

    投资“3W”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的恒生指数由1997年8月的16820点左右,跌至1998年8月6545点。后经数番涨跌;2007年10月恒生指数高逾31000点,至2008年10月中又回落至10600点左右。真是富贵梦一场的故事。

    内地亦然。2001年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开放B股市场,准许持有合法外汇的境内居民自由开户买卖B股,迎来一次“B股狂潮”,上证综合指数在2001年高见2245点。以上证综合指数表现计算,投资者如由2001年2月起持仓至2009年2月只得2200点左右,不计红利派息,所得的收益几近于无,甚至还不如定期存款利率。

    换言之,靠长期持有致富的日子已经过去,取而代之是“三W”时代的来临何处投资(where)、买卖何股(what)、何时买卖(when),简称“三W”,请常记于心。

    投资者首先须学会认清大方向,决定究竟是买股票、买楼、买黄金,还是买债券。这点比较容易掌握。假如大方向错误,其它方面不谈也罢。

    1997年至2003年是香港楼市下降期,你有没有回避风险?你如果在1997年第三季度投资香港房地产,除非买的是豪宅,否则你至今仍然被套牢;反之,如果你当时买的是伦敦物业,到2007年不但赚楼价差,更赚汇率。

    如选择买卖股票,又应投资于哪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假如历史可以从头再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20年(即1945年至1965年),美国是最值得投资的地方。其后25年(即1965年至1990年),则最佳的投资地区已变为日本和联邦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却应离开东瀛,进军中国和印度。未来大趋势究竟如何?机会不会主动敲门,你必须亲自寻找!

正文 第六章 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2)

    

    学习秃鹰狩猎

    股票只有好坏之分,并无大小之别。19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EastIndiapany)一度为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如今身影何处?20世纪50年代的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Corporation),今天已失去超过80%的市值(未计几十年因通胀造成的无形损失),明年即使不复存在也不奇怪。

    反过来说,当今大企业的股票,昔日哪只不是由细价股演变而来?只要业绩好,几年间由细价股变大价股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以中国股民熟悉的贵州茅台(600519。SH)为例。改革开放初期此公司连续亏损16年;2001年于上海上市时,前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