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6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帮大明的边军,何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明军的地位极低,别说普通的兵士了,就算是军头将领遇到文官。都抬不起头来。平日里饷银本来就低,还经常被贪墨克扣,吃得就更寒酸了,说猪食都不为过。

再看远东军的军饷,非但不扣不说,如果战时或是执行重大任务期间,饷银直接翻倍,还有这样那样的补助补贴,熬到了一定的级别,成为了高级士官或是底层军官,家人基本就不用操劳了,每月直接可以领到粮米,足以维持家用。

伙食就更不用说了,据远东军的教官说,每天三顿白面白米,中午还能吃到几块肉。过年过节或是战时,天天大鱼大肉,吃到你吐为止。

赵连河和一帮西北边军听了以后,哈喇子都流下来了。麻痹的,吃肉吃到吐,这他娘的也太馋人了吧。他们冬训的这两个多月,每天三顿粗面饼子和玉米茬子粥,还能分几条咸萝卜。就这伙食标准,赵连河吃得差点连自己舌头都咬下来了。

所以一帮边军俘虏和宁夏镇的军户,全都在咬着牙坚持着,不管如何也要被远东军选上。只要当了远东军,家里的老婆孩子也能跟着享福。

但想要被选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帮土鳖流民现在也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拼了命的训练。这帮家伙一路逃荒,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靠吃死人肉活下来的,能在这样年景活下来的流民,都不是简单的人。

还有那些曾经被鞑子抓到草原的汉人奴隶,能在草原恶劣的条件活下来,也都是狠人。蒙古鞑子对汉人奴隶祸害的非常狠,起早贪黑的干活,怕他们跑还不让汉人奴隶吃饱。

这帮曾经草原的汉人奴隶,根本没把冬训那点训练量当成一回事,他们训练的时候对自己更狠。只要让他们吃饱,这帮家伙从早跑到晚都累不死他们。(未完待续。)

PS:感谢梁大虾、巡航a的月票支持。感谢三山水的人的打赏。

第九百零三章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二)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的强度很大,是历年远东各地区最大的一次。河套根据地还因此产生过分歧,很多员工认为流民冬训期间,没有必要制定这么大的训练量。

大家都担心流民能否承受得住如此大的训练量,毕竟大部分流民的熬过两年的冬天,身体状况都不好,害怕对流民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但是冬训开始以后,整个河套根据地的冬训情况非常好。无论是宁夏镇的边军俘虏和军户,还是山陕地区的流民,或是草原上的汉人奴隶,大家的训练热情都很高。

因为大家都得到了消息,冬训结束后西北野战军要进行新兵选拔,选拔的标准就是冬训的考核成绩,所以大伙都拼了。远东军的待遇实在是太诱人了,能做一名远东军士兵,是远东公司所有移民最大的心愿。

“解散……”

随着远东军教官的一声大吼,赵连河和一帮流民纷纷长出了一口气,总算又熬过了一天。接连几个月的冬训,让大家都非常的疲惫。

赵连河的情绪不错,今天是每月一次看望孩子的日子。每到这一天他都非常兴奋。中午匆匆吃了饭,然后去中队开了出门证,就离开了营区。

他家里的女人也参加了根据地的冬训,但是所有的妇女都被分配到了女营,训练量差多了,更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平时只进行一些简单的队列训练。两口子汇合在一起,就急匆匆的向根据地的学校方向跑去。

赵连河以前也没像现在这么想家里的两个臭小子,可是自从来了河套,孩子就都被统一安排到河套根据地的学校里,一个月才能见到一次。虽然孩子在学校里吃得好穿的暖。可赵连河这心还是天天惦记着家里的那两个臭小子。

两人来到了根据地的学校,这里其实也是一座营地,条件比其他的营地稍好。孩子们住的地方和教室也是成排的木刻楞。根据地孩子们的年龄分成了几个年级。反正学的都是小学的文化知识,由远东宣教部派来的教师进行大班授课。

远东宣教部这些年不但在宣传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公司的教育事业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目前遍布在远东的辽东外东北南洋吕宋等地学校,每年都有大批的少年儿童入校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甚至在北方的草原和大明境内的几个根据地,都活跃着远东教育工作者的身影。

公司对教育事业投入很大,即便在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各个部门都在大幅度的削减预算,唯独对教育的投入没有打一点折扣reads();。

远东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教育事业永远也不能成为一项盈利性的行业。

现在公司宣教部已经在各地区建立了小学初中。以及大量的职工技校技术学校等完善的院校体系。并培养了数量巨大的教师,涵盖了小学初中和专业技术学校的所有教职工队伍。

当然,因为时间太短,远东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教学水平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小学初中制定的文化课的内容也非常简单,每年毕业的学生和现代社会相比差距非常巨大。

但公司教育工作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起码硬件已经基本具备,剩的就需要远东这些从事教育事业的员工一代代的不断积淀了。

此时学校营区的围栏处,已经聚满了孩子的父母。都是准备今天探望孩子的。赵连河两口子也趴在围栏的外面。眼巴巴的盼着自己家的两个小子的身影。

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营地内才涌出了一个个穿着臃肿的棉衣的孩子,欢呼着向围栏跑了过来。赵连河两口子焦急的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两个孩子的身影。直到看着他们家的两个小子了,他们才算是放了心。

两个孩子刚一来到了围栏的边上,赵连河家的女人眼泪就止不住了,弄得两个孩子眼睛也红了。一家人席地而坐,两个孩子还从兜里拿出了平时偷藏的吃得递给爹娘,两口子看着两个孩子这么懂事,也都非常欣慰。

赵连河看着两个孩子,心里不由得感慨。以前这两个臭小子,常年都是一身破褂子。天天身上脸上都是脏兮兮的,还留着鼻涕。跟叫花子似的。

可现在再一看,都剃着干净利落的短发。穿着厚实的棉服棉鞋,脸上也弄得干干净净。而且在学校呆了几个月,两个孩子懂事多了,还知道偷着藏点吃的留给爹娘吃。

一家人来到河套以后,吃得穿的什么都好,就是一家人暂时不能在一起,让他有些遗憾。明年就好了,冬训结束后全家就能在一起了。

河套根据地在组织流民进行冬训期间,对流民的政治思想工作抓的也比较好。因为有马庆这个政工老手牵头,整个冬训期间各种活动不断,深受广大的流民和边军俘虏欢迎。虽然还是老一套,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苦逼的流民和边军来说,那巨大的冲击力对他们绝对是震撼的。

例如河套根据地开展的诉苦大会,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信仰皈依,效果极为有效。在信仰传播的历史中,这类的群众集会一直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在当代美国很强势的基督教福音派的传教活动中,这种群情激愤的群众集会仍是主要形式之一。

远东公司的移民群体,主要以逃荒的流民失地的农民和辽东被鞑子迫害的辽民为主。还有些是明军的俘虏军户,在这个时代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苦逼。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受人压迫。他们在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的时代里都有着很多痛苦的经历。

在这样的一个群体里开展诉苦大会,数百万原本黯淡无光的灵魂瞬间就被点燃了,烧起了熊熊大火,远东各地的流民各部队开展了诉苦大会,马上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气象涣然一新,远东公司的威信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未完待续。)

ps:感谢梁大虾输名字烦的月票支持。

第九百零四章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三)

虽然诉苦大会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想发动流民诉苦,也要依靠强大的宣传和组织力量。,培养积极分子、树立诉苦典型,是打开局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典型人物不仅要苦大仇深,而且还要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生动感人。

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盲从性,看见人家怎着他也怎么着,别人敢说他才敢说;别人敢作他才敢作,一人不说都不说。还要有带头哭的人,带头哭的越起劲儿,旁边的人才能深受感染也跟着哭,台上诉苦的也容易感情冲动而跟着大声痛哭。

只要激发起流民们悲愤的情绪,那基本就不用再管了,整个会场的气氛会越来越热烈。政工人员还要看准时机带领大家喊几句口号,以助流民们情绪的增长,宣泄大家悲愤的情绪,使会场的气氛达到**。

诉苦大会只是营造了苦大仇深的氛围、激发了流民的愤怒与仇恨,但这仅仅是情感的力量,也只是政治思想工作的第一步。紧接着远东的政工干部会引导广大流民,让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苦难,通过追挖苦根和道德归罪,为他们找到一个苦难宣泄的对象,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千百年来,华夏的底层百姓宿命论思想很严重,他们认为士绅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是合理合法的,往往将对统治阶级的仇恨看不到,而变为简单的内部矛盾。这就需要远东的政工人员做大量的工作,逐步转变他们的思想,改变他们的世界观。

诉苦大会开展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思想教育的下一阶段工作,因为就算再悲惨的经历,总是讲来讲去也会失去了感染力。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所以接下来,远东公司的政工人员,会发动冬训的广大流民开展忆苦思甜运动。什么事情都怕比较,为什么大家以前受了那么多的压迫和苦难,而到了远东就能吃得饱穿得暖了,没有了剥削和压迫。

这就能进一步让广大的流民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只有再远东公司的领导下,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通过开展忆苦思甜运动,增加了广大的流民对远东的归属感,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