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骏可复制的成功-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到微软时,唐骏管理的人数是0,后来开始带领1个人、3个人,进而是12人的、27人的团队来实施软件的开发——这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1997年刚到上海时,唐骏带了4个人,而现在上海的部门有员工近400人。

  微软中国总裁最适合的人选

  1999年5月的一个上午,微软中国区总裁吴士宏女士辞职。微软亚太区总裁罗麦克打电话给时任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总裁的唐骏,问他有无兴趣,唐骏回答:“不。”等到2002年3月,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再次空出来时,唐骏接受了。唐骏在上海微软创下的业绩为他入主微软中国总裁一职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2002年3月19日,星期二,上海微软全球技术中心。

  “老板,刚才接到美国总部的电话,让你一个小时内回到座位,有一位副总裁要和你进行一次重要的谈话。”唐骏刚走进办公室,秘书就很紧张地对他说。

  立刻,一个念头在唐骏头脑中一闪——这次谈话一定和周末收到的那封邮件有关。

  那是一封发自时任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的辞职信。

  “我想下面的谈话无非两种可能,第一,征求我的意见,这个位置谁来做;第二,唐骏你来做。”

  当初,唐骏参与过聘任高群耀的决策,所以,这个时候让他来发表一些观点,是情理之中的。而第二种可能性似乎并不大,因为唐骏正在筹划组建微软与上海市政府的合资公司微创,“我已经准备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对于微创的前景,我很有信心。所以微软中国总裁这个位置的候选人,我肯定是被排除在外的。”

  可是,唐骏错了。

  “我们觉得,微软中国总裁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他的人选应该具备这样一些条件,”那位副总裁在电话那头说到,“这个人要非常正直、要了解微软的文化、了解微软的运作模式、在微软总部有很好的口碑、对销售等业务熟悉、能在任何场合代表微软发言——是一个微软的形象大使。最重要的一点,要是一个中国人。”

  “唐骏,你具备这样的素质,我们决定由你来坐这个位置。”这位副总裁是微软总部很具声望和权威的人物。

  通话完毕,唐骏在办公室窗前久久伫立。

  在微软公司举办的送别会上,高群耀曾说:“我认为,唐骏是我离开之后最合适的总裁职位人选。”这个职位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诱惑,但唐骏放心不下的是他一手建立的全球技术中心。自1997年受命归国之后,他在上海选址、招募,与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交谈、与当代中国最年轻也最聪明的人同舟共济……全球技术中心就像他的一个婴儿。唐骏想推辞,但公司说:“请唐先生以大局为重,非常时期需要你挺身而出。”

  2002年3月22日,星期五,美国西雅图。

  唐骏对面坐着自己的直接上司——另一位微软的副总裁,唐骏特意到美国来就是要征求他的意见,要不要接受微软中国总裁的任命?

  从心底里讲,唐骏对这个职位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他在上海已经工作了4年,他很喜欢这个城市。在这里,他把微软大中华区技术中心做到亚太区技术中心,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技术中心,“更重要的是,现在筹备的微创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公司,团队是我的,公司是我搭建的,失败的可能性不大。而到微软中国,我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不是一个圣人,我也不是一个超人,我能比自己的前几任做得更好吗?可能性不是很大。我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我完全可以在微创做得很成功,根本不需要来坐这个位置。”

  “唐骏,我很希望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去做微软中国总裁,对微软的贡献就会更大。”这是多次讨论后,这位副总裁给唐骏的最后建议。

  于是唐骏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不是什么薪水、洋车、洋房,而是“我去北京之后,能不能兼任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之职?至少得坚持一段时间。我宁愿在北京和上海之间飞来飞去。”

  副总裁问:“你忙得过来吗?”

  唐骏哈哈一笑:“十多年前我就是三家公司的老板,这有什么问题?”

  “OK!没问题!”

  当天下午,唐骏给微软总部发回了邮件,“我同意接受这个职位。”

  一小时后,微软中国宣布——“唐骏就任微软中国总裁。”

  那时的唐骏信心满满,豪气盖天。“我现在拥有三个头衔——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微创软件公司CEO,微软中国总裁。我将自己的三个职务这样定位:操盘手——微软中国总裁,全面负责微软公司在中国的全方位运作,加强四大机构的合作,共同发展;形象大使——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继续带领中心积极参与全球化战略;总设计师——将微创软件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软件企业之一。”

  就在决定就任微软中国总裁职位的那一刻,唐骏在心中已经给微软中国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第一,微软中国在未来5年中平均增长率应该在微软公司全球中做到最高,这是我对业务的要求。第二,员工满意度在整个亚洲所有公司中做到最高。

 第二章 十年微软路 离开微软

    “某一天,如果一定要我离开微软中国去微软的其他地方,我宁愿辞职。”这是唐骏在2003年初说过的一句话,没想到一语成谶。

  2003年6月,微软全球调整业务架构,微软中国区内部结构、韩国、日本公司总裁都要调整,关于唐骏的传言也不胫而走。但7月底,组织结构调整后首次亮相的唐骏信心十足:“你看我像要离开微软的样子吗?我同整个微软中国一样,会努力踏踏实实地继续做下去。”

  然而,事情才刚开始。

  2003年8月10日,微软大华区高层接到总部正式通知: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即将离任,由摩托罗拉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接替。这次,陈永正的头衔不是大中华区总裁而是CEO,而且是微软副总裁。

  2003年10月17日,陈永正宣布重塑微软中国区管理架构,原属唐骏负责的中国区市场、销售、财务、人事等事务由他直接负责。微软中国有高层表示,微软大中华区和微软中国的重心都在内地,陈永正的强势说明这次的鸡肋将是微软中国总裁。另有业内人士评论,微软中国和西雅图之间由于层面过多导致沟通不畅,为平衡矛盾,总部简单地搬来空降兵,唐骏和黄存义则成了“各打五十大板”的牺牲品。

  此后的唐骏,一直是此起彼伏的传言和辟谣的主角——2003年11月,传出唐骏要离开微软搞Linux,5天后,刚从日本回来的唐骏明确表态:“我在微软有很多事情,很忙,我从没想过离开。”一个多月后,又有报道“唐骏正式离开微软加盟微创。”不久又遭否认。

  据微软一位知情人士猜测,唐骏首先向微软的第三号人物KevinJohnson透露了离开的想法。Johnson和唐骏关系非常好,四年半前曾是唐骏的直接上司,2003年Johnson带领微软高层访华,唐骏全程陪同。得悉唐骏离开的想法后,Johnson劝唐骏回微软总部,唐骏则表示“再留下来没什么意思,如果回总部,做技术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我想做市场,而在中国,自己也做不了……没有挑战,没有激情,没有兴奋。”

  随后,微软CEO鲍尔默、微软副总裁李开复都对唐骏进行过挽留,鲍尔默甚至在度假时还打电话给唐骏说:“唐,不要离开。”

  陈永正不可能没有察觉到唐骏的退意,在这过程中,陈永正和唐骏谈过几次,提出各种方式挽留唐,相信是一些妥协和让步。但是可能没有涉及关键因素,因此唐骏仍然要走。

  在微软2004年新春媒体见面活动上,打扮成“店小二”模样的陈永正和唐骏一同出现,这让很多人出乎意料。在媒体见面会前,唐骏和陈永正在旁边的一个小屋中谈了半天,两个人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微软中国公司的其他高层都在外面等候,不过结果应该是皆大欢喜,因为随后两人在敬酒时还开起了玩笑。现在想起来,这个时候,唐骏应该已经向陈永正交了底。

  2004年2月8日,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说这是唐骏正式从微软退休的日子:“公司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每个阶段的历史使命都得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微软也一样。唐骏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实际上,陈永正以微软大中华区CEO身份到了微软以后,唐骏走不走都没有意义了。有微软高层人士认为,“这是微软给唐骏时间找下家,也算是对唐骏的补偿吧。”

  唐骏终于没能摆脱他的前任们留下的梦魇。

  微软中国“唐骏时期”的终结,转折点是从陈永正的空降开始。其实,陈永正没有到来之前,微软中国和微软大中华区一直有重复设置架构的问题。

  “当时,我和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确实有权力之争。我是中国区总裁,他是大中华区总裁。那时候我跟他的权力之争非常明显,外人看了还是蛮激烈的。”

  “后来我跟总部反映,微软不需要有双重架构,应该把它取消。但美国人判断不是架构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只要派一个好的人就能解决,所以很快换了一个陈永正进来。”

  “陈永正来的那一天我有点心凉。那是8月10号,我一到办公室就接到黄存义的电话。他说,唐骏你知道吗,网上说陈永正要来加盟我们。我赶紧上网,一看果然是。我们俩马上打电话给总部,那时候是凌晨,总部说你们等着,公司会发邮件就这件事跟大家做解释。这下我们知道,这已经是一个结果了。”

  “悲哀。黄存义连有人要取代他的位置都不知道,还是从网上看到的。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哀,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