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云剑-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杨虎命令俘虏们砍伐巨木,在山头上搭建了两座兵营。经过这么一改造,天马关在关键的时候就可以驻扎两千人,而且可以囤积足够多辎重进行坚守。

整编俘虏兵,把好多人砍头,是为了严厉打击这里的叛逆因子,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遏制叛军的嚣张气焰,为自己永久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扩充兵力。

上面这些内容,这都不是杨虎决定在天马关停留的主要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采用血腥手段收服了那些俘虏兵。

俘虏兵一旦死心塌地了,那就不是俘虏兵,而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就要说实话,所以那些幸存的俘虏兵就说了实话。

蛮莫(八莫),就在伊洛瓦底江边上,也是“蜀道身毒”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最重要的一个渡口,一个非常繁华的江边集镇。

蛮莫(八莫)这里,有一半的人口都是从云南内地迁移过来的,而且里面有很多汉人,说的都是中原官话。

因为蛮莫(八莫)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是孟养宣慰使司当初的前大营所在地。

当地土司反叛以后,这里仍然部署重兵,副将吴波刚率领三千精锐驻扎在此。

如果仅仅是三千敌人,杨虎和那力布赖并不会十分担心。

杨虎和那力布赖担心的是,吴波刚手下有一支四百八十人的象军,拥有战象二百四十头。

如果主动发起进攻的话,吴波刚据城死守,同时采用象军冲阵,杨虎和那力布赖都没有想到必胜之策。

为了对付吴波刚的象军,杨虎专门派人回去向霍连山请求调拨一批虎蹲炮过来,可惜霍连山没有同意。

“你就别做梦了,我手中的虎蹲炮不会轻易动用的。难道你不知道接下来要进攻阿瓦宣慰使司抓捕反王他隆?然后进攻底兀拉宣慰使司,收复沙康一线要和英荷殖民军作战吗?万练军师说过,英荷殖民军都有强大的火炮。”

霍连山这么一番话,让杨虎和那力布赖彻底死心了。

因为战线越来越长,火药补给非常不容易。在没有夺取孟养宣慰使司之前,就不能建立火药生产基地,火炮就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

说白了,一百五十门虎蹲跑就是最后的杀手锏,也是西路大军敢于深入敌人腹地,每战都是以少胜多的底气。。

一旦火炮变成了废物,再加上箭矢随时都有可能补给不上来,这一次南征就已经失败了,必定重复前人的老路惨败而归。

既然对火炮已经死心了,剩下的就要看自己临场发挥。

对于象军,杨虎和那力布赖都不陌生。

想当初,熊开山和樊涛的黑井镇保卫战,就俘获了景东军民府的一支象军,后来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参加过对抗象军的军事演习。

斥候兵带回来的消息称:“我们占据了天马关,而且还大兴土木。吴波刚已经知道我们要居高临下威胁蛮莫(八莫),所以他终于坐不住了。出动了一百二十头战象和两千步军,预计明天中午时分赶到天马关。”

这个消息属于意料之中,又让杨虎很头痛的事情。

“我觉得没有必要发愁。”那力布赖担心的程度小很多:“要知道,我们有两百辆孔明弩箭车,一百多头战象根本冲不起来。象军冲不起来,而且我们有关城作为凭仗,暂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杨虎苦笑着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然会这么说了。我在这里大兴土木,就是故意弄出这么大动静,希望吴波刚能够倾巢而出。可是他现在仅仅出动了一半的象军,说明蛮莫(八莫)镇还有很强的防御力量。”

“你应该知道,我前天命令骑兵营八百人趁夜出发,就是进行一个大迂回。如果能够把吴波刚的主力部队全部调到天马关,骑兵营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蛮莫(八莫)镇。到时候我们两面夹击,就可以把吴波刚一战全歼。”

那力布赖点点头:“我知道骑兵营暗中出击,肯定要抄敌人的后路。既然如此,我们明天就要好好打一仗。这一仗既不能胜,也不能败。把敌人的这支人马死死地吸引在这里,吴波刚就必须不断押送粮草,我们的骑兵营机会就来了。”

杨虎神情凝重:“是要好好谋划一番才行。说实话,如果把敌人全部杀死,这个并不难。可是战象难得啊,就这么杀了实在是太可惜。我们未来的路还长得很,如果有一批战象运送物资,你说是不是很有利?”

两个人坐在城楼上低声交谈了小半个时辰,那力布赖起身而去。杨虎倒背双手来回转了好几圈才从城楼上下来,好像已经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中午时分,斥候兵来到中军帐禀告:“敌人已经过来了,距离关城还有十五里。”

杨虎伸手抓起自己九十六斤的镔铁棍,这才大喝一声:“来人,传令新编第一步军营随我迎敌,弩箭车营抽调四十辆协同作战!”

经过十多天的血腥教育,新编步军营已经完全不同了,那真是令行禁止,杀气腾腾。

杨虎没有管那么多,他已经一马当先冲出关口向西迎了上去,眨眼之间就跑出去五里地。

这里是从山里面出来以后的一片缓坡地,东高西低。当然也不是盆地,因为山脉的底部就是西面的伊洛瓦底江。

眼前这片地方,就是从大山里面出来之后形成一级平台,云南叫做坝上,便于军队展开。

这个地方距离蛮莫(八莫)还有不足百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杨虎端坐在马背上站在驿道中间,视线所及之处莽莽苍苍。他很清楚遥远的山谷凹陷区域,应该就是伊洛瓦底江。

从天马关出来的驿道蜿蜒向西北前伸出去,驿道的尽头旌旗招展,果然有一支部队缓缓而来。

现在敌人还在七八里开外,如果是战马的话,敌人自然很快就可以冲过来。

但是象军就不行了,战象的冲击力虽然很强,但巨大的体重限制,让它们不能长途奔驰,这七八里路也够战象走好久。

西面过来的敌人必须顺着缓坡仰攻,杨虎居高临下已经占据了地利。虽然坡度不大,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所以杨虎并不着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伊洛瓦底江在西面,东面都是高山。从蛮莫(八莫)向东进攻,全部都是仰攻。

杨虎选定这个缓坡地带作为战场,对于敌人来说,那已经是非常“公平”了。

“全体进山砍伐树木修建营寨,制作九层拒马封住敌人的冲锋道路,然后树立栅栏,设置中军帐。”

一千多人砍树扎营,动作当然不慢。大半个时辰的功夫,长度一百五十丈的第一道栅栏已经初具规模,通往天马关的通道已经被挡住。

只要再增加三面栅栏,这里就变成了一座大兵营,没有三五千人轮番进攻,要想冲到天马关根本就不行。

看到敌人已经来到了五里左右,杨虎终于下了一道命令:“另外三面栅栏暂时别管,赶紧把九道拒马弄出来,防止敌人冲阵!”

敌人在相距三里地的位置停了下来,并没有着急一拥而上。

杨虎也不相信敌人会跑了二十多里之后,一来就发起进攻。

双方相距三里,彼此之间的情形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杨虎略一皱眉头,随即又露出诡异的微笑。

斥候兵没有看错,敌人就是两千步军,打头阵的正是一百二十头战象。

和前面抓的俘虏一样,对面的军卒同样是古铜色皮肤,只有腰间围着一块皮裙,其他的地方全部裸露着。

脸上用白色染料勾画出豹纹,胸膛上勾画着虎头。每个军卒都是左手藤牌,右手直刃长刀,和先前的那些俘虏没什么两样。

杨虎并没有过多地观察敌人的步卒,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最前面的战象身上。

泥灰色的战象一人多高,战象背上有一个木制方形小平台,或者叫做一把大椅子更合适。

每一头战象背上有两名军卒,左边是弓箭手,右边是长矛手,他们都坐着。

杨虎并不知道战象上的弓箭手使用多大拉力的弓,当然也就不知道射程多远。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长矛手拧着的那根长矛,应该有两丈多长。

敌人的突击兵力,就是一百二十头战象,一百二十名弓箭手,一百二十名长矛手。

“四十两弩箭车提前到拒马后面,分成两组进行警戒,不要让敌人的战象冲起来。第一轮弩箭打击距离调整为三百步,摸清楚敌人弓箭手的射程再说!”

“步军的弓箭手出来一个百人队,保护弩箭车两边侧翼,其他人全部退到栅栏后面,没有命令不准出击。”

虽然不知道敌人会采用什么方式发起进攻,但是杨虎还是按照稳妥的防御方式,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

0522、杨虎之谋

缅甸蛮荒之地,一切都和内地不同。

两军对垒之下,既不斗将,也不斗阵,就是单纯的斗军。

说白了,就是两支乌合之众的军队一冲而上,大砍大杀一通,谁支持不住就输了。

这种战斗方式唯一的结局,就是杀人一万,自损一万,甚至自损一万二。

敌我双方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完全就是拼总人数。一方死光了,自然就输了。

大战过后,战场上遍地都是死尸。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人口快速削减下来。

如果放在内地,那都属于最后拼命的手段,也就是垂死挣扎之下的自杀式进攻。

大明军队三次南征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火器的广泛使用,军卒的个人战斗力几乎趋近于零了。

凡是面对一拥而上的混战,最后惨败的就必然是大明官军,绝对没有任何意外。。

两百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一旦火药用完,大明军队就一败涂地,最后全军覆没。

过去数百年来,每一次都是全军覆没的战斗,大明朝发生的次数都数不过来。

不管是内战还是外战,大明朝的军队全军覆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大明朝的军队出战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全胜而归,要么一个都不会回来。

全胜而归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一个巴掌的指头还嫌太多。

全军覆没的次数实在是太多,把脚趾头加上去也不够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