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云剑-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朝的军队出战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全胜而归,要么一个都不会回来。

全胜而归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一个巴掌的指头还嫌太多。

全军覆没的次数实在是太多,把脚趾头加上去也不够用。

杨虎是熊储教育出来的,猛冲猛打当然可以,死人的事情就要尽可能避免。。

一旦发生数千人、上万人的混战,最好的结果就是一比一的战损。

熊家军都不怕死,但不代表现在就要去死。

敢于混战,避免混战,保存实力,这是熊储给部队的三原则,杨虎当然记住了。

熊家军兵力有限,拼人数肯定居于下风,绝对死不起,所以不能和缅甸蛮荒之地那样战斗。

避免混战,这就是杨虎一直在皱眉头的缘故。

杨虎皱眉头,就是因为是不是要发生混战,并不一定都是自己说了算。

如果敌人一定要发动混战,自己这一方要么避战退却,要么举手投降。

举手投降这个肯定不能考虑,适当的避战退却,避敌锋芒,这个倒是可以考虑。

杨虎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避敌锋芒。

避敌锋芒,回师再战,这需要旷阔的战略纵深。

杨虎恰恰就没有大纵深可以退却,身后五里就是天马关。

战斗一旦展开,五里地实在不算距离,几乎抬脚就到了。

有人说了:杨虎真是的笨蛋,为什么不提前出发走远一些,让自己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如果手下有一万多人,杨虎当然会这么干,甚至直接越过百里把八莫镇包围起来。

可是他的骁骑营只有三千六百人,而且还需要把守天马关,能够用于一线正面作战的部队,最多只有两千人。

群山万壑之中,别说两千人了,就是两万人扔进去也看不见半根毛。

南蛮之地的蛮夷都是岩居杂处,谁也不知道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

一旦遇到敌人的四面围攻,全军覆没就是唯一的结局。

深入敌人的腹地,摧毁敌人的根基,最大的困难就是四面皆敌,甚至一草一木都是你的敌人。

一个有经验的将领,绝对不敢孤军犯险,杨虎当然不会。

据城自固,步步为营;防守反击,趁隙而进;奇正相合,扫穴犁庭。

这是军师万练再三强调的用兵之法,就是要避免陷入重围的灾难性后果发生。

西路大军的主将,黄妍莹一着不慎,随即遇伏身亡,这是血的教训。

也就是说,每一次进军,都要以夺取一座城池为目标,切忌在野外随意扎营。站稳脚跟之后,再寻找给敌人致命一击的机会。

这一种战斗方式,刚好和当年在大漠、河西走廊相反。

因为大漠和河西走廊是一马平川,精悍的骑兵部队可以万里驰骋。

利用战马的速度优势,每一次战斗都是机动灵活,一击而走,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在那种地形条件下,能够用一千人的部队,打出三万人的声势来。

但是在南蛮之地就刚好不行,因为这里全部都是山地,再就是河谷。

骁骑营的骑兵速度优势被极大的削弱,根本无法快速机动,也就失去了闪电战的可能性。

杨虎在这里皱眉头,对面的敌人可没有这么好的耐性。

他们停留一段时间,不过是要恢复体力,主要是让战象恢复体力。

半个时辰之后,战象饮水休息完毕,呜呜呜的号角声终于响起,咚咚咚的牛皮鼓扣人心弦。

嘭嘭嘭——嘭嘭嘭——

一百二十头战象分成前后四层小跑步冲过来,巨大的象蹄踏在地上,竟然让杨虎感觉到大地微微颤抖。

杨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具体印象,嘴角不由得抽了抽:“他娘的,战象果然邪门!每一头都有近万斤重,如此庞然大物也能跑起来。一百二十头战象搞出来的动静,竟然相当于五百骑兵的阵势,这玩意儿绝对不能力敌。”

就这么一个时间,最前面的三十头战象已经接近到五百步左右,大地的震动感越来越强。

恰在此时,俘虏兵转化的一个步卒在后面叫道:“将军快快到栅栏后面去!我们的九层拒马根本挡不住战象,因为它们的鼻子就可以卷走,然后就冲进来了!”

杨虎仍然端坐在马背上,右手一举镔铁棍:“大家不要惊慌!弩箭车二十辆做好准备,三百步的时候开始放箭!不过要注意,弩箭抬高半寸,尽可能射杀战象背上的敌人,不要伤害战象。”

熊家军的孔明独轮弩箭车,弓臂、弓弦都是重新改进完善过的,铜制三棱弩箭的射程超过四百步,也就是超过一里地。

三百步就已经进入孔明弩箭车的杀伤范围,杨虎右手的镔铁棍往下一落,四百八十支弩箭发出凄厉的啸叫声,带起一片金光扑向战象。

这种震慑人心的凄厉啸叫声,以前的弩箭是没有的,而是经过改良之后才出现。

出现啸叫声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了节约黄铜,同时降低弩箭的重量便于增加携带数量,所以每一支弩箭的箭尾上面都有三个小孔。

蜀中唐门制作的这款孔明独轮弩箭车,并不是连弩,当然不能连射。而是一次射出二十四支弩箭,对敌人进行面打击。

四百八十支弩箭一瞬间射出去,即便是瞎猫也会碰到死老鼠。况且现在不是瞎猫,对面还是庞然大物。

结果第一排三十头战象背上的弓箭手、长矛手折损大半,还有三头战象的脑袋上被射成了刺猬,当场摔倒在地挣命。

“第二组二十辆弩箭车左右散开,夹击敌人第二排战象,把第一排的战象放进来!”

口中大声下达命令,杨虎已经把镔铁棍挂在得胜勾上,顺手把自己的长弓摸了出来,然后一连三箭,射死了第一排战象背上残存的三个弓箭手。

杨虎是四大神力小将之一,他的长弓是六石弓,同样可以把特制桦木箭射出去两百四十步。

敌人第一排战象背上的弓箭手和长矛手被全部清理完毕,剩下的二十几头战象已经冲到了据马边上。

因为为没有骑手的指挥,这些战象面对拒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反而给杨虎他们组成了一道肉墙。。

随着第二排战象背上的弓箭手和长矛手被弩箭射落,呜呜呜的号角声再次响起,敌人的进攻部队缓缓退了下去。

敌人第一次进攻失败,而且自始至终没有射出一支箭矢,杨虎心里就已经有数。

战象背上的弓箭手开不了强弓,射程达不到两百步,比赤格射声营的那些神箭手差多了。

杨虎也不想想,这个世界上的人怎么可能都是像他这么变态,九十六斤的镔铁棍还嫌轻。

骁骑营的将士对于敌人留在现场的战象没有办法,但是刚刚从俘虏转化过来的新兵里面,刚好就有不少能够驯象的家伙。

这些家伙根本没有等杨虎下命令,随着敌人撤退就冲了出去,然后围着五十多头战象连比划带乱叫,竟然让他们把战象弄到了栅栏后面。

敌人一共损失了一百二十人和六十头战象,其中被射死的战象有七头,负伤的战象十八头,完好无损的战象三十五头。

直到手下的兵丁把敌人尸体上的装备收回来,杨虎才发现战象背上的弓箭手,使用的竟然是猎弓。

猎弓很小,适合在密林中使用,但是猎弓都是三石以下的软弓,最大射程才不过一百二十步,杀伤距离仅仅只有五十步左右。

对于敌人的攻击距离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杨虎心里有了一个准谱:“第三、第四组弩箭车保持警戒,其他人生火烧饭。”

竹筒现成的,松树枝都是现成的,当然要烧饭,而不是用铁锅做饭。

经过了共同的战斗,而且没有伤亡一人,那些从俘虏兵转化而来的新兵,终于开始发生变化。

这是迫切希望能够真正融入一个团队的变化,杨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个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新编步军营的士卒,竟然有几个胆大的家伙站出来,直接向杨虎请战:

“将军,如果你相信我们的话,趁着敌人退下去的时候,我们紧跟着杀出去,他们就会彻底崩溃。”

点点头,杨虎微笑着说道:“要知道,你们手里有弓箭,有长刀,那就可以随时杀了我。如果不相信你们,我就不会一个人站在最前面,把你们放在我身后。你们说对不对呢?”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是一个很震撼人心的道理,更是一个收服人心的基本道理。

一般人不敢做,但是杨虎做到了,所以他一下子就得到了一批死士:“既然将军把命都交在我们手里,我们更应该冲出去把敌人杀干净来报答将军才对。”

“不,这样杀出去你们会死很多人。”杨虎仍然微笑,但是摇摇头:“你们都是勇士,我绝对相信,但是我不希望你们随便战死。至于对面的那些敌人,现在你们吃饭以后加强警戒就行了,我有更好的办法对付他们。”

0523、蛇毒地雷

敌人第一次进攻,在诸葛弩箭车面前吃了一个暗亏,损失了一半的战象,也就是损失了一半的冲击能力。

按照正常逻辑,敌人远道而来,当然利在速战。虽然吃了点小亏,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因为他们的主力部队两千步军完好无损。

现在日头偏西,双方竟然不约而同选择吃饭,彼此之间相距三里地互不侵犯。

杨虎这边新编步军营将士的主动性越来越高,一再主动要求赶紧完善营寨,但是杨虎没有同意,而是让大家好好休息,养足体力准备打仗。

这一道违反基本战场常识的古怪命令,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里的地形非常有利,属于高黎贡山的余脉,左右两翼都是雁翎分开的高原缓坡。驿道顺着一条小山冲下来,然后向西延伸出去抵达蛮莫(八莫)。

只要在这里设置一座坚固的营寨,就能够死死地卡住这道小山冲。别说敌人只有两千来人,就算再过来两万人,急切之间也无法攻破。

不管大家的眼神如何失望,但是杨虎都不为所动。

跟随熊储这么些年,杨虎学到过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他就绝对不相信敌人是傻子。

如果是傻子的话,他们也不会造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