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对与正宗神学相联结的“事鬼神而害生民”的宗教,它要撤消“流就浮华, 
竭尽财为送终之具”的封建的浪费。
这些农民起义的道教徒先后被统治阶级所剿灭,其首领或被杀,或受招
安。不屈的,仍下草泽为流人如故,而受招安的却变成统治阶级的帮凶,农
民道教的分化开始了,太平道与天师道的命运也颇有不同,张角被杀害后, 
太平道衰亡了;张鲁投降了曹操,他的天师道也流傅甚广,甚至晋时名门子
弟如王凝之、卢循等皆为其信徒。
当廉价的符水道教随着农民起义的失败而终结时,高贵的金丹道教即代
之而兴起,其代表人物即为葛洪。此后,神仙家便和巫祝分手,金丹派便和
符水派分手,道教的一部份更变质而为统治阶级所御用,走上了朝廷。农民
道教只是在生命无保障之下作幻想式的抗议,而贵族道教却是违反生死自然
的辩证规律而颠倒一切人生的道理来寻求长生久视的神仙世界。
应该指出,葛洪的高贵的金丹道教极端仇视农民的符水道教,他在抱朴
子道意篇说: 
“曩者有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或称千岁,假托小术,坐
在立亡,变形易貌,诳惑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
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 
“淫祀妖邪,礼律所禁。然而凡夫终不可悟。唯宜王者更峻其法制, 
犯无轻重,致之大辟。购募巫祝不肯止者,刑之无赦,肆之市路,不过
少时,必当绝息。所以令百姓杜冻饥之源,塞盗贼之萌,非小惠也。” 
“妖伪转相诳惑,久而弥甚,既不能修疗病之术,又不能返其大迷。

不务药石之救,惟专祝祭之谬。祈祷无已,问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说
祸祟。疾病危急,唯所不闻,闻辄修为,损费不訾。富室竭其财储,贫
人假举倍息。田宅割裂,以讫尽箧柜倒装而无余,。。财产穷罄,遂复
饥寒冻饿而死,或起为劫剽,或穿窬斯滥。丧身于锋镝之端,自陷于丑
恶之刑,皆此之由也。” 
“第五公诛除妖道,而既寿且贵,宋庐江罢绝山祭,而福禄永终; 
文翁颇破水灵之庙,而身吉民安;魏武禁淫祀之俗,而洪庆来假。” 
此外又说: 
“诸妖道百余种,皆煞生血食。”(微旨篇) 
“巫书妖妄,过差之言。”(同上) 
“诸虚名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于不知。” 
(同上) 
祛惑篇说: 
“余数见杂散道士辈,。。或有偶受体自然,见鬼神,颇能内占, 
知人将来及已过之事,。。或长于符水禁祝之法,治邪有效。而未必晓
于不死之道也。。。问以金丹之道,则率皆不知也。。。此等与彼穿窬
之盗,异途而同归者也。”下举古强、蔡诞、项曼都、白和诸杂散道士
伪惑之事。结尾说: 
“长生之道,真人所重,可不勤求足问者哉!然不可不精简其真伪
也。余恐古强、蔡诞、项曼都、白和之不绝于世间,好事者省余此书, 
可以少加沙汰其善否矣。” 
可知原始道教的分化,是高贵的金丹与廉价的符水的对立,是神仙与巫祝的
对立,是真人与杂散道士的对立,是封建名门与依附农民的对立。而葛洪则
站在名门豪族的阶级立场,把道教的金丹派从理论与法要上确立起来,使在
俗则为名门贵族,入山则为神仙贵族,永远和农民为死敌,而长寿而富贵永
享!

第二节
葛洪生平及其道教思想的传授
研究葛洪生平,最可宝贵的史料是抱朴子外篇自叙。自叙作于东晋元帝
建武年间(公元三一七年左右),时洪“齿近不惑”(约四十岁)。自叙中, 
对壮年以前的生活及其性格思想,有详细说明。至壮年以后的生活,晋书卷
七十二本传,有简略记载。现在根据两文,对葛洪生平试行综述。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
后,入晋为邵陵太守。关于葛洪的出生年岁,自叙及本传都无记载。但从自
叙中,我们可以间接把近似的年岁推断出来。自叙说“今齿近不惑”。又说
“今将遂本志,委桑梓,适嵩岳,以寻方平梁公之轨。先所作子书内外篇, 
幸已用功夫,聊复撰次,以示将来云尔”。又说“洪年二十余,乃计作细碎
小文妨弃功日,未若立一家之言,乃草创子书。会遇兵乱,流离播越,有所
亡失。连在道路,不复投笔。十余年,至建武中乃定,凡著内篇二十卷,外
篇五十卷。”又说“晋王应天顺人,拨乱反正,结皇纲于垂绝,修宗庙之废
祀,念先朝之滞赏,并无报以劝来,洪随例就彼。庚寅诏书赐爵关中侯,食
句容之邑二百户。。。昔仲由让应受之赐而沮为善,丑虏未夷,天下多事, 
国家方欲明赏必罚,以彰宪典,小子岂敢苟洁区区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 
故遂息意而恭承诏命焉。”外篇吴失篇说:“余生于晋世。” 
根据上引资料,可知以下数点,即: 
一、自叙是在“齿近不惑”时写的,即近四十岁时所写。
二、那时已将子书内外篇撰次起来。
三、这个时候即是建武中。计上距年二十余草创子书之时凡十余年。二
十余,加上十余年,正合“齿近不惑。” 
四、两晋建武年号有两个,一为公元三○四年秋七月,晋惠帝为成都王
颖所挟持,改元建武,至十一月,又为河间王颙所挟持,即废,未满半年; 
一为公元三一七年,东晋元帝以丞相琅琊王,晋位晋王,改元建武,一年即
废。葛洪所指建武,当为晋王之建武。次年,元帝称帝。
五、由此可知在晋王建武初(公元三一七年),洪“齿近不惑”,那时
封侯食邑,而子书内外篇也已撰定。从这里上推四十年,为西晋武帝咸宁四
年(公元二七八年),吴主孙皓天纪二年,吴亡前二年。那末,洪之生年, 
最早不应过武帝咸宁四年,而至迟也不会迟于武帝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
年),也即是在吴亡国的前后一二年内(公元二七八——二八二年之间)。
又据外篇吴失篇“余生于晋世”之言,则葛洪生当吴亡国后一二年可知。
葛洪生当吴亡国后一二年内,他的家庭是吴国的世臣。自叙于此写得很
详细:“祖父仕吴,历宰海盐、临安、山阴三县,入为吏部侍郎、御史中丞、
庐陵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少傅、中书、大鸿胪、侍中、光禄勋、辅吴将军, 
封吴寿县侯。父仕吴五官郎、中正、建城南昌二县令、中书郎、廷尉、平中
护军、拜会稽太守。未辞,而晋军顺流,西境不守。博简秉文经武之才,朝
野之论,佥然推君。于是转为五郡赴警。大都督,给亲兵五千,总统征军, 
戍遏壃场。天之所坏,人不能支,故主钦若,九有同宾,君以故官,赴除郎
中,稍迁至大中大夫,历位大中正、肥乡令,。。以疾去官,发诏见用为吴
王郎中令,。。迁邵陵太守,卒于官。”其父晚年,虽随孙皓降晋,但家世

仕吴,吴士的亡国悲哀可想见是十分深重的。世说新语,载吴士入洛,如陆
机陆云,当年便受尽调侃。这在抱朴子书中,也可以找到些微消息。外篇卷
十五审举说: 
“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王制政令,诚宜齐一。夫衡量小器犹不
可使往往而有异,况人士之格而可参差无检乎?江表虽远,密迩海隅, 
然染道化,率礼教,亦既千余载矣。往虽暂隔,不盈百年,而儒学之事, 
亦不偏废也。惟以其土宇褊于中州,故人士之数不得钧其多少耳。及其
德行才学之高者,子游仲任之徒,亦未谢上国也。昔吴土初附,其贡士
见偃以不试,今太平已及四十年矣,犹复不试,所以使东南儒业,衰于
在昔也。此乃见同于左衽之类,非所以别之也。且夫君子犹爱人以礼, 
况为其恺悌之父母耶?法有招患,令有损化,其此之谓也。” 
贡士见偃以不试,乃见同于左衽之类,染道化、率礼教的吴士,几乎被
恺悌之父母视同化外,其悲哀的心绪,真是无可诉说了。然而悲哀也止于悲
哀而已,一般的吴士,却以学习“京城上国,公子王孙贵人之所为”为光荣
为时髦了。这又使吴士愤慨万千。外篇卷二十五疾谬说: 
“无赖之子,白醉耳热之后,结党合群,游不择类。。。携手连袂, 
以遨以集,入他堂室,观人妇女,指玷修短,评论美丑,。。或有不通
主人,便共突前,严饰未办,不复窥听,犯门折关,逾垝穿隙,有似抄
劫之至也。其或妾媵藏避不及,至搜索隐僻,就而引曳。。。要呼愦杂, 
入室视妻,促膝之狭坐,交杯觞于咫尺,弦歌淫冶之音曲,以誂文君之
动心。载号载呶,谑戏丑亵,穷鄙极黩,尔乃笑。。。习俗行惯,皆曰
此乃京城上国,公子王孙,贵人所共为也。余每折之曰:夫中州礼之所
自出也,礼岂然乎?盖衰乱之所兴,非治世之旧风也。。。亦安以我之
不可,从人之可乎!可叹非一,率如此也。已矣夫,吾末如之何也!” 
又卷二十六讥惑说: 
“丧乱从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
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
其好事者朝夕放效。所谓‘京辇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也。。。上国众
事,所以胜江表者多,然亦有可否者。君子行礼,不求变俗,谓违本邦
之他国,不改其桑梓之法也。况其在于父母之乡,亦何为当事弃旧,而
强更学乎?吴之善书,则有皇象、刘纂、岑伯然、朱季平,皆一代之绝
手。如中州有锺元常、胡孔明、张芝、索靖,各一邦之妙,并用古体, 
俱足周事。余谓废已习之法,更勤苦以学中国之书,尚可不须也。况于
乃有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所谓不得邯
郸之步,而有匍匐之嗤者。此犹其小者耳。乃有遭丧者,而学中国哭者, 
令忽然无复念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