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桓谭此论,实为王充物势、自然及论死三篇的雏型。
第五,桓谭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不仅在神灭问题上作出了光辉的成
就,而且也导出了社会医学与政治医学的寿夭观。例如他说:“古昔平和之
世,人民皆坚强老寿”,“后世遭衰薄恶气,故多凶短折中年夭卒”,这显
然含着人民性的思想内容。
总之,在桓谭的思想体系中,无神论思想虽然仍不甚彻底(下文另有说
明),但大体上看来,他的反谶纬迷信的异端战斗,社会医学与政治医学的
寿夭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神灭论,则是互有内在关联的统一体。

(三)王充论衡的无神论体系
东汉初叶的王充,是中世纪伟大的无神论者;其思想体系本书已另章论
述,于此只说其神灭思想的基本特点。
王充的神灭思想,与桓谭相较,有这样的区别,即王充公然表明了异端
的战斗态度以及公然宣布吸取道家“自然之义”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将儒家的唯心主义目的论作为批判对象,在更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上建立了
超出前人的神灭论体系。
王充的论衡,在中世纪思想史上是一部被无神论精神所渗透了的伟大战
斗著作;其神灭思想,则主要在于论死与薄葬两篇。据此两篇研究,可知王
充的神灭思想,有下列两个特点值得郑重提出: 
第一,使无鬼论与薄葬论取得了有机的结合,并运用了形式逻辑的矛盾
律,对于墨家薄葬而右鬼的言论相违,提出了光辉的批判,同时,对于儒家
为提倡孝道而讳言无鬼的阿谀性与伪善性,给予了无情的揭发。在这里,薄
葬论就不仅是经济上的当然(如墨子及杨王孙的观点),而且更是逻辑上的
实然。单从此点来看,王充在神灭思想的发展史上,实在完成了一个新的任
务。
第二,神灭思想在论死篇中,已经具有了严格的逻辑形态;从判断到推
理,都提供了模范的程式。兹摘其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则类比推理如下: 
“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天下无独然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
知之精?。。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而耀不照,人死而知不惠,二
者宜同一实。论者犹谓死有知,惑也。人病且死,与火之且灭何以异? 
火灭光消而烛在,人死精亡而形存。
谓人死有知,是谓火灭复有光也。” 
王充此一神灭思想的类比推理,就承先方面说,首先使杨王孙的“死者
亡知”命题,得到了逻辑根据;其次使桓谭“以烛火喻形神”的类比方法, 
得到了更清楚而更确定的表现形式。就启后方面说,首先是傅玄与杨泉神灭
思想的母体,其次是范缜与邢邵神灭思想的源泉。
综观两汉神灭思想的发展,本质上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产物, 
通过两条战线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异端思想家王充严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魏晋佛老思想的融合与分野、儒道两家神灭思想的兴起
道家学说自王充以降,逐渐变成了农民战争的旗帜。到了魏晋时代,一
方面由于敌对王朝思想政策中反对命题的约束,另一方面由于老庄思想与道
教迷信对于中世纪统治阶级的适应机能;于是,道家就代替了儒家的正宗地
位。一般人多以为王充替魏晋的道家复兴开辟了道路,而实则王充的道家思
想,是与自然科学及无神论相结合的体系,是与唯心主义正宗思想相对立的
唯物主义体系;魏晋的道家思想,则是玄学的、宗教的正宗思想。二者同名
而异实,不可混为一谈。如果以魏晋的正宗道家与王充相较,它正是变质的
道家思想。
魏晋变质的道家思想,不论清谈派之摄取佛理作谈助,或神仙派之导引
炼丹求长生,对于名门地主的经虚涉旷的生活,都是适切的意识形态,而与
佛教的神不灭义均有水乳交融之势,所以在道家复兴的魏晋时代,神灭思想
便主要的为儒家所继承。然而,从另一方面讲来,佛教以外来的宗教输入中
土,自必引起道家的夷夏之争,或门户之见,所以不仅神仙派反佛,一部分
清谈派也揭出了神灭旗帜以对抗佛教的神不灭义,反而与“祟有”的儒家取
得了理论上的相互资助。兹依次述明如下: 
(一)曹植辩道论的意义
魏初曹植的辩道论,斥“神仙之书,道家之言”为“接奸诡以欺众,行
妖慝以惑人”,实含有对于农民在野道教相颉颃的反动性,上面各章已经说
明;但对于桓谭无神论思想的不彻底性,则批评得有些价值。他说: 
“中兴笃论之士,有桓君山者,其所著述多善。刘子駿尝问人言, 
诚能抑嗜欲,阖耳目,可不衰竭乎?时庭中有一老榆,君山指而谓曰: 
此树无情欲可忍,无耳目可阖,然犹枯槁腐朽,而子駿乃言可不衰竭, 
非谈也。君山援榆喻之未是也。何者?余前为王莽典乐大夫,乐记云, 
文帝得魏文侯乐人窦公,年百八十,两目盲。帝奇而问之:何所施行? 
对曰:臣年十三而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事,教臣鼓琴,臣又能导引(严
可均全后汉文所辑桓谭新论作“臣不能导引”),不知寿得何力。君山
论之曰:颇得少盲专一内视情不外鉴之助也。先难子駿以内视无益,退
论窦公便以不鉴证之。吾未见其定论也。君山又曰:方士有董仲君者, 
系狱阳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生之必死,君子所达, 
夫何喻乎?夫至神不过天地,不能使蛰虫夏潜,震雷冬发。时变则物动, 
气移而事应。彼仲君者,乃能藏其气,尸其体,烂其肤,出其虫,无乃
大怪乎?”(广弘明集卷五) 
今按曹植此论,虽未谈及神灭,实为无神论文献;此中原因,在于曹植
重道家之道义,而反对道家之道教。他在反对农民的廉价道教并施以辱骂之
馀,更不信神仙道教有助于统治,所以在怀疑道教的行文中,无意地流露怀
疑有神的思想。但这不是说他连道家的泛神论也反对的。他的出发点只在于
消灭农民道教作乱的危险性而已。可见道家也与一切的学派同样,并无固定
不变的思想内容,因而一个人属于何学派并不足以限其思想的发展,因为思

想内容的社会根源是阶级集团的地位,其理论根源是世界观的分野。
(二)傅玄=杨泉的学派性及其神灭思想
魏晋之际的傅玄,著有傅子百二十卷。隋志及旧新唐志均入杂家;原书
久佚,后世有辑本。与傅玄约略同时而稍后的杨泉,著有物理论十六卷。隋
志列入儒家,原书自宋已佚,而亦有辑本。兹据严可均全晋文(卷四七至五
一)所辑傅子四卷,及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辑物理论一卷,二书对校,见其
内容颇多重复。此事,马瑞辰的物理论辑本序曾说: 
“物理论引傅子尤多,其不言傅子者亦多出于傅子。杨子是书正足
与傅子相表里。” 
严可均的傅子辑本按语也说: 
“意林所载傅子,乃杨泉物理论也。所载物理论,仅前四条是物理
论,其第五条至九十七条,乃傅子也。” 
我们以为,原书既皆佚失,而辑本又多羼越,势难强为分别;只有认二
书为一家之学,合称傅玄=杨泉的思想,较为稳妥。
就傅子与物理论二书来看,傅玄=杨泉不但皆以儒家自命,其政治理论, 
也确乎均属于儒家。但是,在政治论上,虽是儒家观点,而在世界观及人性
论上,则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王充式的汉代道家思想。
现在我们先来考察傅玄=杨泉的世界观: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天者,君也。夫地有形而天无体,譬如灰焉,烟在上灰在下也。。。夫
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物理论页一)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
辰,皆由水而兴。”(物理论页五) 
“九州之外皆水也。余昔在会稽,仰看南山,见云如瀑练,方数丈, 
其声如琅磕。须臾,山下居民惊骇,洪水大至。”(物理论页五) 
傅玄=杨泉的这一世界观与当时的天文科学有密切关系。按汉晋间的天
论主要有盖天、浑天、宣夜三家,桓谭扬雄即主浑天说,大天文学家张衡更
以仪象为验,给予科学的论证,使浑天说成为这一时期最占优势的天文学说, 
以后如马融、郑玄、蔡邕、陆绩、王蕃皆从此说;傅玄杨泉也参取此说以建
立其世界观。
张衡在浑天仪中曾作这样的推测:“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
表里有水”(经典集林卷二十七),这一推测是错误的,但显然是傅玄杨泉
所谓“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九州之外皆水也”的张本。
这里应该指出,傅玄杨泉的世界观尽管在这一推测上与浑天说有同样的缺
点,但他们能撷取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来说明宇宙,既不陷于虚无飘渺的玄
想,也没有附加神秘的内容,这正表明他们是唯物主义者。
傅玄杨泉参取浑天说作为他们世界观的基础,同时也接受了汉代唯物主
义者关于“气”的学说: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依于“气”的自然之理而运动
着,即有一定的自然法则支配的,以风和水为例,他们这样写道: 
“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方土异气,疾徐不同;和平
则顺,违逆则凶,非有使之者也。气积自然,怒则飞沙扬砾,发屋拔树, 
喜则不摇枝动草,顺物布气;天下(疑应作“天地”)之性,自然之理

也。”(物理论页二至三) 
“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渟而清,动之
则流而浊。先王知中流之易扰乱,故随而教之;谓其偏好者,故立一定
之法。”(物理论页七,傅子卷三页二) 
上引傅玄=杨泉对于风的解释,颇近于荀子天论篇与王充雷虚篇;其人
性论则近于告子的“性犹湍水”之说。所有这些见解,皆与道家有关。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