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1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他只能靠着自己,从这种迷雾当中保持清醒。

“臣乃辽东巡抚李静思,参见太子殿下。”等到太子经过面前的时候,李静思凑到了他的身边,然后再度躬下了身来。

“李巡抚任职辽东多年,辛苦了。”因为并不怎么认识这个人,只是走的时候从旁边人那里得知有这个人,所以太子对他并没有什么感情,只是随意应付。

李静思也自知自己的地位,所以也没有过于殷勤,尽到礼数就满意了。

和群臣们简短地见礼之后,太子偕同纪国公和宁参议一起登上了一辆早已经等候在这里的马车,马车随即启动,载着太子前往金州城内的驿馆,而在马车所经过的路上,两边早就列满了士兵,一路上还有金州城内的市民夹杂其中看热闹,幸好有士兵的弹压才不至于造成乱子。

太子自从上车了之后,一直从车窗当中观看外面,还时不时地跟这些平民挥手致意,惹得他们不时地欢呼。

车窗不大,而且为了安全起见,还有骑兵陪伴在马车的旁边,所以民众很难得见太子的真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民众的热情,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太子进城的时候,为了欢迎太子驾临,城门上也放响了礼炮,而随着大炮的轰隆声,百姓的欢呼声也达到了顶点,直入云霄。

比起其他地方来,辽东对新朝的感情最深,也最念大汉皇家的恩。原住的汉民,大多数感激大汉灭掉了荼毒关外多年的建奴,让他们从水深火热当中解脱了出来;就连近几年来的移民,也都感激大汉将辽东平定,让他们有了一个出路。

在这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当中,太子感受到了民众的热情,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兴奋,连脸都微微有些发红了。

“想不到……想不到辽东民气如此旺盛,想必是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丰足的缘故,纪国公平定辽东是一大功,将原本战乱不休的辽东治理成为如此乐土,又是一大功,朝廷……朝廷真应该感谢国公才是!”

“既然为国家镇守一方,保卫乡民,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等的本分,何敢居功。”陈昇只是谦虚地笑着,“再说了,陛下已经给了我这么多恩赏,我岂能不好好回报……”

“叔叔陪伴父皇起家,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出将入相都是应该的,哪谈得上什么赏!”太子又不自觉地换了称呼。“叔叔们为了大汉付出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现在还在边疆征战不休,一想起来,倒是让我有些愧疚……”

“太子这么说可真是让臣惶恐,我们做臣子的,哪里能让皇家有愧疚?”陈昇连忙表示不敢当,“这些年来出镇在外,疲惫辛苦是免不了的,要说没留恋过关内的繁华和安逸那也是假话,只是臣一想到臣为关内的亿兆生民消灭掉了禽兽不如的建奴,拱卫了大汉的江山社稷,这点疲惫辛苦也就不算一回事了。”

“叔叔……”太子心里愈发感动了。

纪国公和其他几位叔叔为国立下了数不尽的功勋,现在还要在边疆苦恶之地为国征战,偏偏还如此高风亮节,一点也没有对朝廷挟恩的想法,要说国士无双,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了。

也正是有这些文臣武将,本朝才可以从微末之间起家,最后夺取天下吧。

“不过,以后就没那么辛苦了,现在辽东眼看就要建省了,等到建省了之后,压在我身上的事情可就少了大半,以后就轻松许多了,就算管管各地驻军的事情而已。”这时候,陈昇突然如释重负地笑了出来,“说实话,臣现在一直都在想着京城里的兄弟,等建省完成了以后,告诉就告个长假,好好回去和弟弟痛饮一番!”

“平原侯也是很想念国公的。”太子笑了笑,“我这次出京的时候,他还一直要我跟国公问好,还说他现在已经是国家的重臣,为国殚精竭虑,已经……已经出息了,对得起大哥。”

“呵,难得这小子用心!”陈昇大笑了起来,“是啊,出息了!”

陪着纪国公笑了一会儿之后,太子慢慢地又恢复了严肃,“其实,我这次过来,父皇还要我顺路给国公带个口信。”

“口信?”一听到这个,纪国公立马就重新认真了,“敢问陛下有何事要差遣臣?”

“其实就是就辽东建省一事征询一下国公的意见,”为了避免让外面的人听到,太子有意放低了声音,“父皇说辽东之所以有今天,就是靠了国公,也只有国公能够一边治军一边理政,把辽东硬是变成了太平地方。所以,现在反正有国公在,也未必需要其他人来插手掣肘,建省的事……内阁虽然十分热衷,但是这毕竟是国家大事,半点轻忽不得,还是要询问一下国公的意见为好。国公如果觉得现在建省太早太急,父皇就让朝廷缓一缓,国公觉得需要缓几年,那就缓几年……”

“皇上……”听到了太子转述的话之后,陈昇颇觉震动。

辽东建省,内阁表面上说是为了让辽东民政治理更加通畅,但是背地里削弱边疆军镇大权的意思也是谁都看得明白的。

陈昇对此并不生气,他在辽东坐拥大军,军政总揽多年,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方诸侯土皇帝,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会惹下嫌隙的,也亏得皇上和丞相都是念旧情的人,所以才动作这么慢,给足了他的面子。所以他也十分配合,一点也不打算抗拒。

他没有想到,皇上居然还嫌让自己得到的太少,所以干脆把建省的事情让他来定夺。太子转述的话,说白了就是念在他莫大功劳的份上,让他自己来定夺,想要多当几年土皇帝就多当几年。

然而,皇家如此大的恩惠,但是陈昇却已经不想要了。

他已经为天下人、为皇家平定了辽东,创下了如此功业,功名心也已经满足了,在苦寒之地呆了这么多年,他已经有些累了。

谢皇上恩典,但是臣觉得,辽东建省利国利民,甚至刻不容缓!”他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请朝廷尽快在辽东布置,臣一定约束部下,全力配合地方政务!”

第1545章新朝的激流勇退

“纪国公……”太子先是有些吃惊,但是马上点了点头,“好的,纪国公的意思我会转告给父皇的。另外,还有一件事……父皇也想让我跟您征询一下意见。”

“请殿下示下!”

“父皇想要让我问一下国公,最近几年,国公是不是觉得辽东军和内阁之间的矛盾和争吵多了不少?有没有两边相互掣肘的事例发生?”

“这……”陈昇吃了一惊。

说实话这种事情是有的,自从大汉立国之后,军方和内阁的争吵就时有发生,在许多问题上都没有共同的意见。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尚且能够同舟共济勠力同心,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忍了,但是现在,无论哪边都已经是庞大的利益集团,上上下下不知道牵涉了多少人,纵使有过去的兄弟情分在,争吵和怨气还是免不了的。

就拿军费来说,几乎每年内阁都要和军方争吵一次,更别说其他事了。

可是这个问题实在非同小可。皇上通过太子来问自己,那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回答呢?

可是如果自己据实以告的话,岂不就是暗地里告内阁的状,引起军方和内阁的新一次冲突吗?到时候如果争吵的话,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元帅罕见的犹豫了,他现在并不想和内阁发生冲突,也不应该这么做。

“这几年来……内阁确实和我们辽东军别过一些苗头,不过都是一些小事,没有造成什么大乱子。内阁也是为了国家着想,而不是刻意针对我们,反正每年给我们的军资和军饷都是从没有打过折扣的,地方官也没有给我们惹过事。”

他一边含蓄地承认了有冲突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淡化冲突的程度,这样的回答也算是圆滑了。

“果然是有啊……”太子颇为理解地点了点头。

在读书的时候他以为朝廷的文武大臣们都是一片丹心,只想着为国效劳,但是第一次参加国务会议的时候他就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内阁和军方的隐隐对立,即使没有什么经验的他也能够看得出来,所以现在听到了元帅的回答倒也不是很惊讶。

“那元帅想不想要从中居合,化解弥合掉两边的冲突呢?”他再问。

“如果能化解的话倒是甚好……”元帅还是想不明白太子和陛下到底想要做什么。

“父皇也是有感于最近军队和内阁经常争执不下,有伤朝臣体面不说,对国家也没有多少好处,所以他想要用一些办法来让两边可以更加融洽。譬如……让内阁当中也安插军方的代表机关……”

“此言何意?”陈昇听得更加奇怪了,“皇上的意思……难道……难道是在内阁当中设立兵部?”

太子说的这个提议,其实并不奇怪,或者说在之前的朝代里面,朝廷一直都有管军队和兵事的政府部门,比如前明朝廷当中就有兵部,天下兵将的升迁、薪饷、后勤还有兵事图志都归它管。

不过,如果真这么做了,那岂不是走上了之前那些朝代的老路了吗?

新朝在建立以后,为了提高军人地位,加强军事力量,严格执行了文武分离的原则,文官一直不能统兵,内阁也无法指挥各地兵将,军队的指挥权被严格限制在了内部,然后只对皇帝一个人效忠负责。这种办法虽然带来了重重弊端,但是至少让军队不受文官约束,大大提高了军人作战的积极性,像前明那时候总兵被小小文臣呼来喝去的情况是再也看不到了。

也正是因为新朝严格执行了这种重视军事的政策,它才可以厚积薄发,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周边的国家和部族,为大汉打下如此广阔的疆土。

可是如今……如今皇上难道就变了想法了吗?在内阁当中设立兵事机构,那等于就是让文臣可以插手涉足军事,到时候岂不会成为大患?陈昇感觉自己完全想不通。

莫非是皇上觉得我们这些人的势力太大了,害怕尾大不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太让人痛心了。

“这可是陛下……陛下的想法?”陈昇罕见地有些迟疑了,颤声问。

“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