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全集-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几句话,击中了要害,贾探春女士没有回转余地,只好把脸一抹,露出本相:「探春没听完,已气得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嫡母王夫人的哥哥)年下才陞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赵姨娘的亲子、贾探春的胞弟)出去,为什么赵国基(赵姨娘的兄弟)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
   
     闹了个天翻地覆,不过在「嫡」「庶」上打转。最后,且听听舆论对「嫡」
   
     「庶」的评估:「凤姐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贾探春),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嫡母王夫人)肚里。」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她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她,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凤姐儿叹道:「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请读者老爷注意贾探春女士的称呼,赵姨娘是她亲娘,但因她是小老婆之故,贾探春女士只能叫她「姨娘」,不能叫她「妈」;对嫡母(大老婆)却叫「太太」
   
     ──只有明媒正娶的大老婆,才有资格被尊称「太太」。亲娘的兄弟不是舅舅,而只是见了外甥仍得站起来的赵国基。嫡母的兄弟,那位刚升了官的「九省检点」
   
     (九省巡回视察官),才是舅舅。可怜出身卑微的赵姨娘,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爱儿娇女身上,爱儿贾环不争气,无法倚靠,娇女贾探春又太争气,以亲娘为羞,以被小老婆生下来为羞。凤姐说的那段话,一半是,一半非。事实上,嫡庶之分,在男人身上更严重,女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人则关系着权力和财产。直到二十世纪二○年代,「嫡长孙」在分家时,都要分到两份财产,因他身负各支派的重责大任。
   
     「天下第一大孝」
   
     贾探春女士对自己这个「庶出」身份,懊丧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儿女不能选择爹娘,既经生出,便无法改变,这是作庶子的最大悲哀,君王的宝座永远只传给嫡子。有时候小老婆养的儿子(庶子)年龄比大老婆养的儿子(嫡子)大,庶子已三四十岁啦,嫡子还在那里吃奶,吃奶的娃儿照样继承大权。有时候庶子不但年长,而且能干,东征西讨,对国家有伟大的贡献,嫡子却是一个白痴,白痴照样「天子圣明」,坐在龙墩上吆五喝六。
   
     这是权力移转和社会安定的法则,贾探春女士除了自怨自艾外,别无他法。
   
     但对一个在权力中心打滚的庶子而言,只要他自认为他的力量已强大到可以「夺嫡」的时候,他一定「夺嫡」;或用谋用计,或动刀动枪,使自己摇身一变──把「庶子」的包袱变掉,而变成妙不可言的「嫡子」。呜呼,只有这种权力欲望,才能使生死决斗,接二连三,永不停止。
   
     姚象先生是夺嫡斗争的主角,亲娘当然维护亲子,瞎老头受到继妻的影响,不得不对幼子偏袒,因而组成联合阵线,目标直指嫡子姚重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必须姚重华魂归离恨天,夺嫡才算成功。
   
     不过,柏杨先生颇怀疑父母幼弟是不是真的这么凶恶。即以谋害手段而言,似乎不像是出于成年人的智慧,却像幼稚园教习向小娃们说的童话。姚重华先生上房之后,发现失火,他用斗笠跳下,纵是特大号的斗笠,也载不动一个成人的躯体,如果说茅屋非高楼,那么,手攀屋檐,也可逃生,根本用不着斗笠。主要的还是,姚象先生之辈,也应该想到老哥可以跳下这一点。挖井一事,更云天雾地,信口开河。夫一次谋杀失败,双方已成死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姚重华先生竟傻得毫不防备,而往深井里钻,不知道贵阁下信不信有这等事,柏老可是宁愿被打死,也不信的也。夫蒲阪(山西省永济市)一带,属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特征之一是,土硬如铁。对日本抗战时,黄土高原上的防空洞,恐怕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防空洞。姚重华先生凭一人之力,又是偷偷摸摸的在井底另凿出一个坑道,这事说得可是比唱得还要好听。而且,凿出来的土,又弄到啥地方去啦?
   
     只有一项解释是合理的,那就是,这些凶恶的罪状,出于姚重华先生的捏造。
   
     不是说全部都是捏造,继母与幼子可能对姚重华歧视,甚至有过虐待,这是古老家庭「前妻之子」普遍的厄运。而姚重华把它扩大,扩大到使人毛骨悚然的程度,目的有二:一是烘托他是如何的孝顺,在中国社会,孝顺是衡量一个人美德的最主要标准,而「孝」必须在「父顽」「母凶」「弟傲」的恶煞环境中,才能展示。
   
     如果大家一团和气,还有啥可说的。亲人既全是恶棍,姚重华自然顺理成章的夺取到「天下第一大孝」的锦标。
   
     逐父杀弟姚重华先生「天下第一大孝」的美誉,跟父母兄弟「天下第一大恶」
   
     的恶名,在他苦心孤诣的设计下,向四面八方传播。岳父兼君王的伊祁放勳先生,或许不愿两个女儿受到牵连,或许被女婿奇异的孝行,深深感动,于是把他召到首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市),做自己的助理。这正是姚重华先生追求的,现在终于追求到手。
   
     第二个目的是为自己掌权后的暴行,建立掩饰的理由。史记说,姚重华先生对所受的迫害,不但没有反击,反而「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比没有谋杀前,对老爹更孝顺,对老弟更亲爱。孟轲先生,这位儒家学派的雄辩家,更热情洋溢,当万章先生问他:「难道姚重华不知道姚象要宰了他呀?」孟轲先生曰:「这还用问,当然知道。不过,他太看重兄弟的感情,姚象忧的时候他跟着忧,姚象喜的时候他跟着喜。」
   
     孟子原文:「万章曰:「……不识舜(姚重华)不知象(姚象)之将杀己欤?」
   
     对曰:「奚而不知也,象(姚象)忧亦忧、象(姚象)喜亦喜。」」
   
     孟轲先生不像是在叙述一桩史蹟,却像一个诗人在那里闭着尊眼,摇头摆尾吟诗,把姚重华先生形容成一个没有人性的怪物。不过,这话太重啦,还是用我们用过的比喻;他把姚重华先生形容成一只纯洁雪白的可爱小羔羊。事实上,这位空前的阴谋家的反应,不但强烈,而且无情。他在他的权位稳固了之后,也就是在他以用君王的名义处决了「四凶」之后,乘威追击,把老爹瞎老头驱逐出家园,贬窜边陲蛮荒,任他自生自灭,对「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的老弟姚象,可没有这么便宜,而是索性绑赴法场,一刀砍下尊头。只有继母不知道下落,依情势判断,她可能在继子有权柄之前,已一命归天。如果没有这份早死的幸运,姚重华先生连亲爹都不饶,对这个继母,岂肯放她一马,不可避免的,至少,她要陪着瞎老头贬窜到边陲蛮荒,最后就死在边陲蛮荒。
   
     庄子曾直接斥责姚重华先生不孝。韩非子更痛心疾首:「瞽叟为舜(姚重华)
   
     父,而舜(姚重华)放之(贬窜)。象(姚象)为舜(姚重华)弟,而舜(姚重华)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妻帝(伊祁放勳)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谓义。
   
     仁义无有,不可谓明。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信若诗之言也,是舜(姚重华)出则臣其君,入则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
   
     这是姚重华先生最恐惧的指责,他之所以努力宣传亲人全是恶棍,就是要人相信他逐父杀弟,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因为他们太坏,他不得不保护自己,并为天下主持公道。
   
     政治意淫孟轲先生是姚重华先生主要的辩护人,万章先生也向他请教过这件事,孟轲先生坚持姚象没有被杀掉,好吧,既没有被杀掉,他到哪里去啦?他不过跟老爹一样,被贬窜罢啦。贬窜到啥地方?到有庳(湖南省道县)。然而,孟轲先生连贬窜也加以否认,一口咬定姚象不是被贬窜到那里的,而是被封爵在那里的。问题是,怎么只见采邑,不见爵爷,爵爷何在?孟轲先生招架不住,只好东拉西扯和稀泥。
   
     孟子:「孟子(孟轲)曰:「封之也,或曰放(贬窜)焉。」……万章曰:「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孟子曰:「象(姚象)不得有为于其国(采邑),天子(姚重华)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贬窜)。岂得暴彼民哉?
   
     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译成现代语文:「孟轲先生曰:「那可是封爵封到那里的,不过,也有人说是把他贬窜到那里的。」……万章先生曰:「贬窜?那是怎么回事?」孟轲先生曰:「姚象虽封爵封到那里,却一点权柄也没有,不过一个空头官衔,中央政府另外派遣官员代替他行使职权,征收税捐,所以大家称为「贬窜」,只不过是不允许他残暴害民之意(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柏老不懂)。中央政府因为等不及他的进贡,索性接收过来自己直接处理,就是这么回事。」」
   
     呜呼,孟轲先生说了半天,还是没说出姚象先生的下落。封爵封到距姚重华首都蒲阪(山西省永济市)南方航空距离一千二百公里远的有庳(湖南省道县),而有庳这个地方,直到两千年之后的纪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还是虫蛇之乡,罕有人迹。这种借刀杀人的政治手段,如不叫「贬窜」,啥叫「贬窜」?如不叫「放逐」,啥叫「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