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人为灾害的发生,除了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外,它还具有本可避免、却因为人们行为的不慎不当引起的主观因素。本世纪以来,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让人们不得不正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防微杜渐、趋利避害,显得是那么地迫切和必要。灾害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认识不到灾害的隐伏性、突发性是人类的大悲剧;如果认识到了灾害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防灾、减灾,则是人类更大的悲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富有哲理的谚语用来指导防灾十分有意义,而对灾害接踵而至的今天,“亡羊补牢”同样显出其实际价值。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天灾八九是人祸”
  “沙漠闹水灾”,这句话你一定以为是无稽之谈,可是确实曾发生过。 
  1979年盛夏,在世界瑰宝莫高窟所在地——甘肃敦煌县,这个被沙漠包围的常年干旱的县城竟然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水灾:全城毁屋4000多间,全县10万人口中受灾人口竟达7000人,以致沙漠中的水灾这一千古奇闻被人们广为传播。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1979年盛夏天气特别炎热,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融雪量特别大,正如古诗中写的那样:“真阳消尽阴山雪,顷刻飞来百道泉。”高山冰雪融化把敦煌的党河水库盛得满满的,达到了历年最大库容量。 
  同时,印度洋潮湿的气流随着活跃的西南季风穿越青藏高原向祁连山吹来,致使连年干旱的敦煌一反往常,细雨绵绵,年降雨量达1055毫米,4倍于常年。降水集中,加上冰雪消融,给敦煌带来过量的径流,使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环境中的敦煌人乐不可支。他们置党河水库行将漫溢的危险于不顾,迟迟不愿下决心打开水闸泄水防洪,因为水对敦煌人来说实在是太可贵了,爱水如命的观念使他们忘却了水太多了也会带来灾难。最后,水库终于决堤,洪水像猛兽一样呼啸而下,使敦煌县沦为一片泽国。这场沙漠中的水灾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而诱发的。类似的情况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戈壁荒漠中也曾发生过,结果造成了“水漫火焰山”的特异灾害现象。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敌,也是世界上破坏性、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气候过分干燥,林下腐殖质层堆积过厚,以及雷电均可引起森林火灾。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森林火灾则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及防林规划的不严密而造成的。1987年5月6日~6月2日,我国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其火势之猛、燃烧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造成损失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我国森林火灾史上所罕见。这场大火的起因,就是因为林区工人吸烟引火及机器操作不慎而多处起火,加之救火措施不及时和组织抢险不得力,致使大火蔓延。 
  通观今日国内外发生的天灾,其中不少都是由于人的活动失误或人与自然不协调而引起的。在人类的智慧圈和技术圈不断外延、人类获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人已经成为灾害发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自然灾害是天、地、人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其中人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故有“天灾八九是人祸”之说。以江水泛滥导致洪灾为例,有的学者就认为这是人类以江堤约束河流,迫使其在狭窄的河道上流动,最后冲决堤坝的必然结果。干旱则是由于过度砍伐森林、滥垦草原,使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而造成的。如埃塞俄比亚的干旱古已有之,饥荒一直威胁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然而,随着人口的激增,吃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驱使着人们开荒种地、毁林放牧,从而导致森林覆盖率从1935年的30%下降到如今的3%。故此,每年有20亿立方米的土壤被冲出这块高原,消失在低地的河流和小溪中,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失去植被保护的地面把阳光直接反射到大气中去,大气层的温度因此升高。 
  这样一来又随之抑制了云雨的形成,最终又进一步加剧了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埃塞俄比亚这块贫瘠的萨赫勒地带的干旱、沙漠化和饥荒。 
  众所周知的“厄尔尼诺”是近年来人们闻之色变的又一天灾。1995年,墨西哥又深受其害,自年初至5月,几乎滴雨未下,酿成了墨西哥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据墨农水部统计,全国有近260万公顷土地未能按时播种,牛、羊等大牲畜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2。4亿美元。另外,炎热和缺雨致使森林火灾频频发生。1995年头5个月森林火灾已逾1323次,烧毁森林13。2万公顷。气象学家们认为,造成这次灾害的罪魁祸首是“厄尔尼诺”现象。 
  在60年代,世界气象学家曾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只是区域性问题,它主要影响南美和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然而80年代以来,通过气象卫星的勘测和实际观察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已在世界多处地方出现,并严重影响了世界正常气候的循环。据墨西哥40年代以后40年的气象分析,发现“厄尔尼诺”周期一般为7年,每次滞留约2~3年。然而,自80年代末以来,这一周期开始发生变化。1986~1987年发生后,1989年再次发生。事隔两年,1991年又开始发难墨西哥,且已持续了4年。它是否预示着“厄尔尼诺”周期缩短,滞留时间增长呢?尽管对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机制尚在探索中,但从其变化的迹象表明,它决不是天灾。 
  温室效应引起了气温变化,全球气温上升了约0。5~0。6℃,引起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0~20厘米。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对沿海地区将带来严重危害。 
  主要有海岸侵蚀加强、灾害性风暴潮频率增大、沿海低地将沦为泽国或沼泽、海洋资源遭受损失、河口地区盐水入侵等。 
  人类活动已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将波及许多方面,气候的反复无常打破了原有的气象规律,增加了各地的灾害。如今发生的各种各样灾害,都可以从人为方面去查找原因。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防微杜渐趋利避害
  人类在同灾害的抗争中不断发展,到了今天,人类对灾害的成因、规律和后果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防微杜渐、趋利避害成为可能。 
  人们已认识到日益增多的洪涝灾害是由于水土流失的原因,而水土流失则起因于过度开荒。历史上人类早就创造了一些控制土壤流失的方法,如修建梯田、实行轮作制和休闲制等。如今,美国农业又实行了一种新式的免耕法。这种免耕法不用犁翻耕土地,让作物残余留在地面,种子就直接条播在土地里,以后也不用中耕机,而用除莠剂去杀死野草。除莠剂的大量推广,实行少耕和免耕,这样可以保持土壤。因为作物残余部分留在田间,减弱了雨水冲刷,表面径流也大为减少。美国采用免耕法的土地,1983年上升到0。51亿公顷,约占全部作物面积的1/3。人类滥垦滥牧的动机在于获得食物,若能控制人口增长,特别是在那些自然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就可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土地的沙漠化同样源之于此。除了控制人口外,合理放牧、退农还牧以及人工恢复植被等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北部的榆林地区,经过长期的植树造林和植草治沙,气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风速降低了49%,现在该区已是“风沙退、农牧兴”,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人。”据估计,如果不控制沙漠的蔓延,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1/3的土地荒废,无数的人将面临饿死的危机。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比较起来,环境污染也许对未来的人类更具有威胁性。工业革命带来的“潘多拉盒子”的打开,造成地球上江河湖海臭气熏天,蔚蓝天空烟雾弥漫、酸雨普降、臭氧空洞。。据预测,从现在起,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到205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继续增多,将使地表气温升高1。5~5。5℃,海平面将升高0。2~1。56米;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继续扩大,北极上空也将重蹈覆辙;酸雨将成为上天的心酸泪水倾盆而下。。一个个灭顶之灾在预警!谁又能说这是“杞人忧天”呢?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显然,人类只有在这种状况还未达到严重程度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是现实的明智之举。据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100年前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仅9600万吨,而目前已达50亿吨,21世纪将达到80亿吨。为此要求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首先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1%~3%;其次,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世界今后20年间照明、交通、电器和工业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一倍,这样可使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减少30亿吨;第三,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要从依靠矿物燃料过渡到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与核能等新能源,把阳光、风、地热和土地带回到人类生存的手段中去,同时扭转毁坏热带森林的趋势,大大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第四,特别应该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它不仅是臭氧损耗的罪魁祸首,而且是温室效应的帮凶。1987年由许多国家政府共同制订的蒙特利尔协定仅要求到1999年将氯氟烃产量减少50%,但3年后就改为到2000年完全取消其生产。1992年2月上旬,美国宇航局和几所大学的科学家宣布,在北半球某些地区包括美国最北部、加拿大、欧洲和俄罗斯上空的臭氧层在1992年冬到1993年春要减少40%,原先的氯氟烃减产计划被大大提前。德国和美国的环境部门先是分别要求在1995年和1996年前停止氯氟烃生产,不久又把这个时间表分别提前到1993年和1995年。 
  现在北欧有的国家已在告诫居民外出时尽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