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时间表分别提前到1993年和1995年。 
  现在北欧有的国家已在告诫居民外出时尽可能戴帽子和墨镜了。 
  对于各种灾害,人们已开始从认识到防治,希望在前头。 
  灾害常给人类无穷的灾难,然而,灾害是不是一无是处呢?也不尽然,问题是人类如何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冰岛是北极圈之内的一个火山之国,全国诸多岛屿中至今还有火山在喷火。然而,冰岛人民也没有离岛而去,他们充分利用火山带来的地热,使得地处北极的岛国人民不仅得以生存,而且在暖房里照样生产热带水果与花卉。有趣的是,日本和冰岛这些岛国,可因为海域中的火山喷发,给他们带来一个个拔海而出的新岛,扩大了他们的领土。 
  沙漠历来被看作是生命的禁区,黄尘滚滚,飞沙走石,满目凄凉,一片死寂,还常常起风带沙,肆虐人类的田野和村落。这样的不毛之地难道于人有利吗?沙漠其实并非生命绝迹之处,片片绿洲点缀其中。由于气候干旱,日照丰沛,只要有水,对农作物和瓜果生长极为有利。世界上最甜最好的瓜大多产在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和以色列内格夫产的甜瓜是世界上最甜的。沙漠又是蕴藏着丰富矿产的宝地。世界上主要油井几乎都在沙漠之中。 
  中东的石油闻名于世,撒哈拉也有不少油田,我国的塔克拉玛干也是一个油田。沙漠是培育藻类的理想之地。在人口剧增的今天,粮食紧缺,耕地匮乏的态势愈趋严峻,藻类已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粮食来研究开发。日本科学家在科威特沙漠成功地作了实验,仅用了两个普通游泳池大小的培育池,在半年中竟生产了37吨蓝藻,并用这些蓝藻提炼液制成调味剂,生产富有营养的饮料、面包和饼干,将残渣以一定的比例掺入饲料,喂养瘦肉型猪和产蛋鸡,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日本科学家作了一个估算:从目前沙漠中对蓝藻的培育来看,按世界人口50亿计,需要占用2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而全球沙漠面积为314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在人满为患的今天,正确认识沙漠,利用开发沙漠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钱学森同志早就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20年来,我国在固沙造林、改造沙漠的沙产业上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这一产业将在21世纪有更大的进展。 
  其他的灾害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如对垃圾的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垃圾已成了一大灾害隐患。200多年前,法国著名学者傅立叶说过一句名言:“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利用垃圾,已成为我国江西省丰城市的支柱产业。从废塑料、油渣、玻璃、废纸到毛发杂骨等,按类分拣,建立了110个废物加工厂。这110个工厂占全城企业总数的1/6,每年产值1亿多元,利税达1000万元。安徽省更是利用粉煤灰生产出优质铝氧和高标号的水泥来。而在沈阳市用肉类加工厂的猪血、肉渣生产出了高蛋白的饲料,这种饲料可与进口鱼粉媲美。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灾害,在它给人类酿成灾祸的同时,我们有没有从中获利的可能性,能不能趋利避害呢?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树立灾害意识增加减灾观念
  灾害,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无法完全避免。这是由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演化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灾害就在我们身旁,它具有突发性和隐伏性。有些灾害如火山喷发、山崩地陷、海难车祸等往往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难于监测,爆发期短促,危害大。 
  有些灾害则相反,如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可以预测,可以预警,是完全能够防治的。了解灾害的这两个主要特点,我们有的放矢进行预防,才是根本所在。 
  不管是突发性的灾害,还是隐伏性的灾害,像世间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我国古代人民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我国云南地震灾区就流传着这样一则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如果能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就可以在地震之前作好预防。唐山地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因为狗在震前狂吠,主人怀疑是地震,心里就作些准备,这对震发时人的反应极有用处。忽视与大意是防灾的大敌。如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发生强烈地震,这里人口稠密,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公元777年,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亦遭到震害,但千余年来一直未震,遂以为地震危险已经解除,在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上被列为低烈度区。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其发生的自然条件两年前就已开始酝酿。1985年和1986年,大兴安岭北部连续少雨,降水量只是历年平均值的一半,加上这一带近两年气候变暖,使该地区形成一个干燥中心。由于采伐后的枝丫堆积林下,在地面上形成大量干枯可燃物。1987年5月6日,贝加尔湖暖脊与新地岛冷空气交相影响该地区,形成了林区规定居民不许生火做饭的5~6级大风。个别的主管不懂科学,又忽视气象部门的警告,就酿成了小火成大灾的后果。 
  到了现代,先进的仪器技术设备为进行灾害预测提供了良好条件。综合经验观察与科学测试,能更好地进行灾害预测。如我国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大大减轻了震灾危害。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区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由于地震部门的及时且较准确的预报,所以尽管震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仅造成1328人死亡和8亿元的经济损失。据有关方面估算,若震前没有预报,则这次死亡人数至少超过10万,经济损失将达几十亿元。其成功预报的原因就在于注意一些宏观异常现象:井水变浑、变味,冬眠之蛇出洞冻死、家畜家禽出现习性反常等。并且地震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进行过大量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 
  许多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业失误和灾害意识不强而造成的。如1988年的苏联亚美尼亚地震死亡2。5万人,经济损失100亿卢布,就和该地区没有采取抗灾措施很有关系。那里的建筑物大多为预制板构件,板与板之间连接不结实,一震就断开,再者钢筋混凝土钢筋不足,而且柱中的水泥少、沙土多,因此遭到地震,柱子先震断了。1986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与美国合作的联合碳化物公司所属的农药厂,生产杀虫剂使用的甲基异氰酸盐毒气外泄,蔓延到整个城市上空,损害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成千上万的受害者躺在地上抽搐、翻滚、战栗,5~10万人中毒,1万多人丧生,造成了举世震惊的大灾难。据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声称,此次灾难是有人错将约1100升的水倒进盛有甲基异氰酸盐的贮藏罐而酿成的。再向深层原因探究,就发现平时灾害意识淡薄,没有足够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训练,是导致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灾害面前,就尽快行动,努力救灾,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1989年9月,20世纪最强劲的飓风“雨果”以每小时240多公里的速度袭击加勒比海东部,意外的是只造成14人死亡,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防灾备灾时采用了“一种把减少灾害与持续的发展活动联系起来的多样性方法”,并在救灾中改进了部门和地方的系统协调性,提高了反应能力。 
  在灾害危机的爆发阶段,抢救时间往往决定着物质损失的大小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多少。据某部队在唐山大地震中的抢救情况看,地震发生后半小时扒出的人员救活率95%,第一天扒出的为81%,第二天降为53%,第三天又降为36。7%,第四、第五天分别降到19%和7。4%,第六天以后扒出的就很少有活人了。 
  由此可见,有没有防备灾害意识,造成的后果大不一样;灾发后能不能及时有效地救灾,损失程度也不同。 
  对付灾害,一靠防御,二靠治理,三靠救灾。从重要性和迫切性讲,防御要大于治理。防御灾害有三法:一靠投资,二是增强防灾意识,三是预报。 
  中国松花江在1991年达到有记载以来第二高水位:120。09米。但哈尔滨防洪设施固若金汤,人民处之泰然。究其缘由,他们的“沿江一线工程”立了大功。从1987年起他们投资2亿多人民币,大规模整修加固江堤、城市防洪墙,以及相关的街道、广常防洪工程抵御洪水的功能主要在汛期,平时作为城区堤防来说,还应使之充分发挥建设作用。为此,哈尔滨人把城区沿江堤防建成以防洪为重点,防洪、交通、游览三大功能兼备的防洪屏障,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治理灾害有治标和治本之分,从长远看,治本为上策,但在现实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治标更能显出其效益。 
  提高灾害意识,增强减灾观念,使人们在灾害面前增强抵抗力和承受力,更好地防灾、救灾,是一项极为重要而且有意义的工作。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富有哲理的谚语是防灾救灾的经验之谈。 
  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困境,正是人类“无远虑”才产生的“近忧”。我国川滇交界区如今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但是当地土著人的《耶罗八爱歌》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早期的环境状况:“当年起祖发根时,来到这块好地方,青苔碧绿水草嫩,野花野菜野果香。当年起祖发根时,来到这块好地方,不养家畜猪鸟兽,打捞鱼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