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没说话。他知道刘晔不希望他在凉州滞留太久,他也知道自己说不过刘晔,但他还是不甘心就此班师。这叫什么西征?简直是自欺欺人嘛。孙策一战而平辽东,半个幽州已定,如果刘备能从袁谭手中夺回涿郡,幽州就算是平定了。朝廷要不要信守承诺,封孙策为王?既然宋建称王,朝廷都无可奈何,那孙策称王岂不是也可以接受?
  天子心里很乱,说不出的烦躁。
  刘晔看得清楚,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道:“自然,陛下演兵讲武数年,又来到禀金气之烈的凉州,一箭不发就走的确有些可惜。且帝王之术恩威并施,不宜有所偏废,宋建是一个不错的目标,可以一试身手。”
  天子的眼睛亮了,转头看着刘晔。
  “用兵有道,不可轻战,多算者胜。陛下不妨将宋建看作一个真正的对手,而不是一个坐井观天的妄徒,想想当如何排兵布阵,如何筹集粮草,如何运筹帷幄,依照兵法实践一遍,当作出关之前的一次校阅,也看看麾下诸将的能力,以便心中有数。”
  天子明白了刘晔的意思,露出会心的笑容。“还是子扬思虑周全,我有些轻率了。”
  刘晔语重心长的说道:“陛下,兵者,生死之地,可轻率不得啊。”
  ……
  天子接受了刘晔的建议,郑重其事的考虑宋建这件事,立刻发现要讨平宋建并不轻松。
  首先,宋建在山里,那里的形势究竟如何,他并不清楚。他有地图,可是地图是地图,地形是地形,这中间的区别之大绝不是想象就能想象得能到的。这一路走来,他见过太多的险关、要塞,爬过山坡,涉过河流,已经领略到了行军的辛苦。作战时,这些辛苦只怕还要加倍,绝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克服的。在不清楚地形的情况下出击,这是兵家大忌。
  其次,现在是冬季,凉州本来就不富庶,韩遂筹备了大半年,才准备足够的粮食接驾。从韩遂的态度来看,他显然没有作战的准备,没有粮食,怎么作战?
  最后,这里是凉州,凉州有叛军,自然应该由地方官先出面平叛,而不是直接由天子出手,否则未免小题大作,让人笑话。再说了,那么多凉州人加官进爵,现在也该看看他们的本事,看看他们是不是配得上这分荣耀了。平时说得一个比一个能耐,上了战场看他们还有几分成色,又有几分忠诚。
  宋建既是磨刀石,也是验金石。
  天子越想越觉得刘晔所言有理,将这个任务先交给韩遂也是非常正确的决定。韩遂是征西大将军,是凉州士人的首领,这件事如果都解决不了,他还有什么脸色做征西大将军,享受三千户的食邑?
  刘晔跟在天子身后,感觉到天子的高昂情绪,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孙策这封奏疏太阴险了,天子在凉州多留一天,就增加更多的变数。原本西征的计划就是到凉州走一遍,并不是真正的战斗,朝廷的实力他一清二楚,能出来走一圈已经是不容易了,对付一些实力弱小的小部落也没什么问题,真要大战却无异于自找麻烦。
  宋建既然能建国,而且这么多年都没人找他麻烦,自然有他的倚仗,要么是易守难攻,要么是大军行动不便,如果是随便就能灭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拿他的首级换战功呢。
  天子亲征,万一攻则不克,岂不是更丢脸?所以,天子亲征之前至少要搞清楚宋建真正的实力,绝不能轻易出手。要么不打,要么就必须取胜,朝廷经不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失败。
  孙策的这一份奏疏很轻,却有可能夺去大汉中兴的最后希望。
  刘晔心里沉甸甸的。他有一种感觉,这份奏疏不会是孙策唯一的手段,还有更多的麻烦正等着他们。天子能不能平安的回到长安,现在谁也不敢打包票,一步踏错,就是灭顶之灾。他作为天子的智囊,西征的主动推动者,肩上的担子很重。
  刘晔有点明白荀彧的担心了。他们要担心的绝不仅仅是现实的困难,还有孙策那个对手。现实的困难是可控的,孙策是不可控的。与这样的对手较量,尽量不要给他机会,谨慎才是王道。
  想到荀彧,刘晔忽然心安了些。荀彧虽然反对西征,一度建议天子退守益州,最后却还是接受了现实。以他的性格,很可能做了一些补救安排,否则他不会这么安心。现在麻烦来了,他至少要知道荀彧有没有安排,又有什么样的安排。他们必须抛弃所有的分歧,集中所有的力量,才有可能度过这次危机。
  回城之后,刘晔一面与韩遂、马腾、吕布等人商量,一面建议天子将当前的形势通报荀彧,询问荀彧的建议。
  天子欣然同意。


第1835章 少年狂
  天子走进院子,吕小环跟了进去,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靠在案边打盹的曹丕听到声音,连忙站了起来,揉揉眼睛,迷迷糊糊地向天子行礼。天子挥挥手,示意他退下。曹丕应了一声,向后退了两步,一转身,“呯”的一声撞在门框上,鼻子酸痛,“唉哟”一声,捂着脸蹲下了。
  吕小环忍不住笑了起来。天子也觉得有些好笑,可是一看曹丕那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样,又有些不忍,示意吕小环收敛些。吕小环撇了撇嘴,把脸转了过去。天子目光一扫,见案上放着一个木盒,木盒上有一行熟悉的字迹,正是姊姊刘和的笔迹,顿时大喜。
  “曹丕,长公主的书函是什么时候到的?”
  曹丕站了起来,捂着红肿的额头,忍着哭腔。“陛下出城时刚到的,与公文一起送来,公文转了秘书台,长公主的私函就送到这儿来了。”
  “好,好。”天子喜不自胜,在案前坐下,用案上的书刀撬下封泥,割开丝绳,打开盒盖。木盒里有一封信,厚厚的一叠,有十多页纸。天子取出信,发现下面还有一部书,书的封皮上题着《郁洲山诗集》五个字。天子笑了一声,先搁在一旁,取过长公主的信先看。
  吕小环凑了过来,拿过诗集翻了翻,撇撇嘴。“这孙策是个武夫,偏好装风雅,这诗集出了一部又一部,偏偏没一首是他自己的。咦,这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居然有他的诗。哈哈,好短,才四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泪下。哟,这还真有意思,他还会哭啊?”
  吕小环乐不可支,天子翻了个白眼。吕小环吐了吐舌头,起身离开,顺手将诗集揣在怀中。“我先看看啊。”不等天子同意便溜了出去。天子无奈的摇摇头,转头见曹丕站在一旁,便示意他退下,自己静下心来读信。
  这是刘和离开长安后的第一封信,写得很长,巨细靡遗的讲叙了她离开长安,到达彭城,与孙策初见,初时冷漠疏离,后来渐渐熟悉的过程。到了后半程,内容渐渐变成以孙策为主,长公主以她的视角叙述了孙策到达辽东,精心部署,一战而取沓氏的经过,言语之中既有钦佩,又有些不安。
  天子无声地笑了起来。他能体会刘和此刻的复杂心情。孙策善战,一战便击败公孙度,少年英雄,得夫如此,刘和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可是孙策的野心外露,已是朝廷心腹大患,将来难免会有一战,她又担心天子能否是孙策的对手。
  “傻姊姊啊。”天子摇摇头,嘴角微挑,轻声叹息。“都对你说了,朝廷的事不用你管,你安心过自己的日子便好,又何必想这么多。若是让孙策看到了,难免心生芥蒂。”他顿了顿,品味着刘和信中的语气,又有些释然。看得出来,刘和过得还不错,除了远离亲人的思念之外,看不出有什么痛苦,提起孙策时自有一番亲昵和羞涩,至少说有孙策并没有虐待她。
  “算你有功,罪减一等。”天子自言自语道,接着往下看,眉宇间的神色渐渐凝重起来。孙策巡视幽州,说动刘备与袁谭对峙,打算南北夹击袁谭。天子非常失望,放下信,起身来回踱了两步。“刘备有勇无谋,不明大势,唯利是图,必自取其辱。”天子一边说一边甩着袖子,连声叹惜。“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
  室外的廊下,王异与吕小环并肩坐在栏杆上,正捧着诗集阅读,听到天子的叹惜声,互相看了一眼,有些诧异,却不好多问。吕小环扯了扯王异的袖子。“你喜欢哪一首?”
  “这一首。”王异伸手指了指。吕小环看了一眼,不免撇了撇嘴。“这首好么,我怎么觉得他一句也不着调?古人能看见吗?都埋在土里呢。来者能看见吗?还没生呢。”
  “这是作诗的手法,并非实见。”王异耐心的解释道:“古人和来者,指的是过去和将来……”
  “是么?”吕小环瞪大了眼睛,黑漆漆的眼珠转了转。“那他也太自负了吧?古往今来,就他最强?我承认,他的武艺是不错,可那是他没遇到真正的对手。他要是遇上我阿翁,就不敢这么吹了。马超不就这样,自以为了不起,遇到我阿翁还不是一样认输。”
  王异哭笑不得,决定不再讨论这个话题,和吕小环谈诗明显是不理智的行为。她暗自吟哦着这首诗,好奇不已。听说孙策刚刚弱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诗句?这诗是好,可是未免过于郁沉,不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倒像是人到中年,久经沧桑,又站在群山之巅,一览众小山,孤独而寂寞。
  他莫不是请人所作,托名而已吧?
  正想着,屋里又响起了天子的叹息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好大的气魄。孙策,你已经找不到对手了吗?”
  王异和吕小环惊讶不已,还没来得及说话,刘晔匆匆走了进来,从她们面前经过,一眼看到王异手中的诗集,停了下来。“这是新到的书吗?”
  “回禀令君,是的。”王异不敢怠慢,连忙将诗集递了过去。刘晔接在手中,正准备翻看,天子从里面走了出来,向刘晔招招手。刘晔向吕小环、王异匆匆点了点头,脱了鞋,进了屋,顺手关上了门。
  王异看看吕小环,吕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