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成这样一个半圆阵,需要两百辆武刚车,由两侧同时展开,最快只需要半刻钟,即使慢一点,四分之三刻钟也足够。看着远处来回奔驰,越来越密集的斥候,以及远处直冲云霄的烟尘,满宠嘴角挑起一抹蔑视的浅笑。董昭兄弟果然是立功心切,第一时间派骑兵来冲阵。这样更好,步骑分开,正好迎头痛击。
  车阵完成,满宠举起手,轻轻挥了挥。鼓声一变,刀盾手、长矛手上前,填补两辆武刚车之间的空隙,推车的士卒则固定好武刚车,展开车壁,转动车里的十石弩,上弦的上弦,上箭的上箭,普通弓弩手分散在两侧,以展开的车壁为排护,做射击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敌骑将至,大战一触即发,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所有人,除了屯长、队长们简洁有力的命令,几乎没有人说话,按照平时训练的要求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因为冀州军的进攻,他们这个年都没过好,年前就开始集结训练,每天都要重复同样的事,如今每个人闭着眼睛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紧张虽然紧张,却不至于慌乱。情绪倒是有的,待会儿一定要好好教训这些冀州人。好好在冀州待着不好吗?非要找死。
  在冀州骑兵的身影出现在地平线上时,五千豫州兵已经做好了准备,严阵以待。见阵势顺势完成,满宠心中大定,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得益于完善的邮驿系统,从陆议发出文书到满宠接到增援的命令,前后只用了五天时间。
  得知董昭即将进入陈留,满宠就做好了准备,将士集结待命,军械、粮秣装船待运,接到孙策的命令后立刻出发,溯睢水而上。这时候,董昭的攻城器械还没打造好,收到消息后,留下两万人监视陈留,自率三万人前来迎战,在襄邑西的滑亭相遇。
  满宠知道,董昭有两千骑兵,由他的弟弟董访指挥。董访原本是张邈的部属,驻守酸枣,董昭率部临河,董访就据城自守,不再接受张邈的命令。董访在陈留多年,熟悉陈留的地形,董昭进入陈留郡后,将这两千骑兵交给董访指挥,对分割陈留诸县,制造紧张形势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满宠相信,双方一旦遭遇,发生野战,董昭很可能会追求速战速决,先用骑兵进行奔袭,阻止他结阵。他骑兵不多,作为亲卫仪仗的两百骑无法正面迎战董访,只能就地结阵防守。相方相距二三十里,对骑兵来说,也就是一刻钟的事情。如果不做充足准备,他的部下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阵型转换。若是被骑兵冲乱阵型,必败无疑,所以他事先经过反复演练,尤其是负责武刚车的士卒,优先供应伙食,隔三岔五的还要加餐,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他们结阵的速度提高了三分之一。
  现在,他可以从容的面对董访率领的骑兵,将他们变成自己功劳簿上浓浓的一笔。


第2007章 棋逢对手
  董访策马奔驰,身体随着战马起伏,心情也跟着起起落落,忐忑不安。
  困扰他们兄弟多年的麻烦终于有了结果,却不见得是最好的结果,甚至有可能变成灾难。兄长久在冀州,对中原的情况并不清楚,他在陈留,与豫州交往很多,还奉张邈之命去汝南公差,亲眼见识过豫州百姓的富足、汝南军械的坚锐。他身上穿的就是一套汝南产明光铠,是他花重金买来的,比普通的鳞甲轻两三成,却更加坚固、灵活。
  据说这是江东军军侯、屯长级的将领标配,如果到了校尉,就可以配备质量更好的南阳甲。南阳甲的防护性能更好,价格也更贵,黑市上一套价值百金,而且很难买。孙策送了张邈兄弟两套,张邈、张超爱不释手,看都不肯轻易让人看一眼。
  袁谭凭什么取胜?户口、兵力、军械,他没有一项能赶得上孙策的,就连他练兵的方法都是向孙策学来的。守高唐城的不过是孙策身边的侍从小将,袁谭二十万大军围攻了一个月未能破城,只能转战兖州。就算他夺取兖州又如何?豫州有二十万兵守城,袁谭一城一城的攻击,估计还没到豫州腹地就会断粮。孙策很可能无须出手,袁谭就铩羽而归了。
  但他没得选。张邈兄弟不是乱世争雄之辈,他们向孙策称臣,以后可以悠然度日,可是他不行,他的兄长董昭之前追随袁绍,如今追随袁谭,又率部攻击陈留,与孙策为敌,他就算随张邈投降孙策也不会有什么前途。况且他也看得明白,孙策看不上他,当年的小吏高柔都成扬州刺史了,孙策却连邀请他的意思都没有。
  或许兄长说得对,要得到孙策的尊重,先要击败他的部下,证明自己的价值。
  满宠是一个不错的对手。满宠和高柔一样,都是兖州人,受到孙策赏识,做了豫州刺史,这些年为孙策整治豫州世家立下不小的功劳,这次得到统兵的机会,率部救援陈留。满宠有能力,但他统兵经验太少,几乎没有正式的战斗经历,一下子统领数万大军征战,很难做到得心应手。
  尤其是他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只有步卒和一些运输辎重的水师。
  这个胜利几乎是送上门的。一想到这一点,董访就对兄长董昭佩服得五体投地。董昭担任魏郡太守,每年冬天都要进山与黑山贼作战,有时候是配合袁谭,有时候是独领一部,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一收到满宠来援的消息就对双方的优劣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将这个立功的机会送给了他。
  大家都清楚,陈留郡兵的战力有限,攻取几个县意义不大,只有击败豫州的援兵才能真正控制陈留,否则一切怎么得到的还将怎么失去。对他本人而言,作为陈留叛将,击败满宠才能证明他的能力,证明张邈对他不够重视,证明孙策看走了眼。
  前面忽然传来一阵骚乱,夹杂着骑士的呼喝声和战马的嘶鸣,紧接着,报警的战鼓声传来,提醒董访有意外情况。董访收回心思,伸长脖子向前看。只看了一眼,董访心中便是一紧,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心脏。
  睢水南岸的官道边,一道发光的大阵背河而立,大阵的背后是一排高高的城垛。
  大阵怎么会发光?这里怎么会有城垛?董访百思不得其解。可是看到眼前是严整的阵势,与他的预期不符,心中便已伸起强烈的不安。出击之前,兄长董昭就和他商量过相关的战法,特别提到了江东军的车阵,让他特别小心。如果车阵不整,骑兵可击。如果车阵已经结成,就不能硬闯了。
  江东军的车阵很有名,官渡之战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麹义、审配都吃了弩车的亏。
  董访虽然不明白满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弩车,又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结阵完毕,但他还是及时下达了命令。骑兵强行冲击车阵的代价太大,如今幽州被刘备控制,冀州没有充足的战马,骑兵损失过大很难迅速补充。
  战鼓声响起,骑士们纷纷减速转向,从车阵前两百余步掠过。看清了对方的阵地,董访更加惊讶。大阵之所以发光,是因为这些弩车的正面并没有用漆涂成其他颜色,就是平滑的钢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面面巨大的铜鉴。他们不怕雨水、血液溅上去导致锈蚀吗?不过这样做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正对着阵地,人和马都有些睁不开眼睛,尤其是马,对这种眩目的光线非常敏感,极易受惊。
  早就听说江东军的工匠主意多,无所不用其极,今天算是见识了。
  董访指挥骑兵重新列阵,一边观察对面的阵型,一边派人通知董昭。骑兵突袭失败,需要步卒的配合才能发起攻击。对面的弩车反光实在太刺眼,董访不得不调整了位置,避开正面直射,才看清满宠的阵型。满宠以武刚车正面列阵,而且是一个半圆阵,两边都延伸到河岸。在他身后的应该是运输辎重的船,船上有望楼之类的东西,很密集,看起来就像连贯的城垛。
  这一万人装备真好,居然有这么多弩车。董访艳羡不已。不过没关系,只要击败满宠,这些军械都是他们的战利品。三倍甚至五倍的兵力优势,这场战斗的胜负没什么悬念。毕竟满宠统领的是豫州郡兵,虽然每年冬天都要集中起来训练,终究还是种地的农夫,不仅不能和鲁肃、吕范率领的常备兵相提并论,即使和董昭率领的冀州兵相比也要稍逊一筹。
  ……
  看到对面的董访放弃了进攻,满宠有些遗憾。他本想拿董访来试试车阵威力,没想到董访居然明智的放弃了进攻。看来董家兄弟名不虚传,的确有点能力,尤其是董昭。
  这一战很有意义啊。
  满宠更加兴奋。他是山阳昌邑人,董昭、董访是济阴定陶人,两县虽不同郡,却相隔不算太远,他早就听说过董昭的名声。能与董昭对阵,并且战而胜之,正是他期待已久的事。
  满宠传令,让众将士放松心态,抓紧时间吃点东西。董昭的大军还在二十里之外,要赶到这里至少半天,如果董昭谨慎一些,今天未必能真正接战。长时间的紧张令人疲惫,无谓的消耗体力,等真正接战时反倒没力气了,很容易产生骚乱。
  鼓声响起,各处陆续传起军侯、屯长们的呼喝声。满宠很满意。这支豫州军是刚征发的预备役,但这些军侯、屯长都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他们有的是因伤退役,有的是年龄大了,体力不如少壮,积累了些功劳,再往上升却没什么机会,便想回家做个小官,安心度日。按照吴王制定的制度,这些老兵退役后大多在乡里担任公职,依据军中的官职和功劳,以及他们的文化水平的不同,担任从县尉到亭长不等的职务,平时维护治安,训练乡里百姓,战时则充当下级军官。有他们指挥作战,这些没有经历过大战的士卒会安心很多,很多事不需要满宠吩咐,他们就处理好了。
  眼下,满宠不需要考虑如何安抚士气,专心准备接下来的战事就行。
  不出满宠的所料,大概半个时辰后,董昭没有来,董访却撤了,只留下一些骑兵远远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