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象有点尴尬。刚才他还说杜畿年少疏狂,没什么本事,转眼就被打了脸。不过乡党有才,他也觉得脸上有光。面对周瑜的称赞,他只是笑,却不好说什么。张勋也没说什么,只是抚着胡须点头。
  孙策深以为然,不过他还是想把舒邵换掉。对袁术的旧部,他都没什么信心。阎象、张勋都是袁术最信任的重臣,就这水平,其他人不是陈瑀那样的名士就是桥蕤那样的庸将,没一个能干大事的,舒邵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在袁术帐下的名气还不如桥蕤、张勋呢。
  “公瑾,你守宛城,我去一趟颍川,先干掉牛辅。”
  杜畿说道:“不,孙将军守城,迎战徐荣,周将军去颍川。”
  孙策不解。“为什么?”
  “将军此刻见到令尊,是以他为主,还是以你为主?”
  孙策哑口无言。


第220章 人才金矿
  孙策真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孙坚。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自称后将军,要不然官位比孙坚还高——孙坚现在还只是个杂号将军。他没变,部下的官职也不好变,像周瑜、黄忠等人纷纷增兵,却没有一个升职。
  所以说袁术这货办事不靠谱,遗产不多,麻烦不少。
  杜畿一提醒,孙策没话说了。商量之后,决定由周瑜率领一万人赶往鲁阳协助孙坚,孙策留在宛城,迎战徐荣。孙策原本计划由杜畿去代替舒邵,现在也没必要了,便请杜畿暂任宛令,协助阎象。按他的本意,杜畿比阎象更合适做南阳太守,但阎象是袁术旧臣,对他也很支持,刚做了两天南阳太守就换人会引起猜疑,用这个办法过渡一下,先让杜畿发挥作用再说。
  阎象正头疼,多了个助手,还是乡党,自然很满意。
  杜畿走马上任,先提了一个建议。董卓乱政,先是祸乱洛阳,随后又祸乱关中,这两年有不少人从洛阳、关中逃难到南阳,有一部分人就在宛城。这些人没有了家产,随身带的财物也很快用光了,现在饥寒交迫。如果能将他们集结起来,给予一定的接济,他们一定会感激孙策,愿意协助孙策守城。
  孙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直以来,他只注意到南阳的战略地位,却忘了南阳的战略地位带来的另一个福利:南阳四通八达,关中、洛阳、山东逃难的人往往会首选南阳,这是一个人才会聚之地。南阳世家不鸟他,这些人愿意和他合作啊。就算他们曾经是世家豪强,现在背井离乡,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能那么傲气。只要他愿意接纳,肯定有人愿意投奔的。杜畿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来说去,人和人还是有差距的啊,阎象辅佐袁术这么久,居然连这一点都没想到,可见他能力一般,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功绩,不是袁术坑他,而是他就这水平。什么人玩什么鸟,什么君配什么臣,他要是像荀彧那么厉害,也未必看得上袁术。
  现在他当家作主了,自然也要提升一下层次,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袁术的旧部中,也不能仅仅盯着南阳本地人,要尽可能的挖掘流寓人士这个金矿。
  “阎府君,杜伯侯,这件事就委托你们去办。”
  阎象和杜畿躬身领命。
  孙策和杜畿一见如故。说完了正事,又聊起了世家的事。对这个问题,杜畿与孙策很有共同语言。他家传法家学问,抑制豪强向来是法家的既定方针。对孙策整治南阳豪强,他举双手赞同,出了不少主意。两人说得投机,不仅阎象、张勋插不上嘴,就连周瑜都有些跟不上节奏。
  最后孙策一拍手,拽出荆州刺史的官印,塞到杜畿的手里。“杜伯侯,你别做宛令了,改做荆州刺史吧,先拿这南阳的豪强练练手,将来再整治荆州各郡的,务必要把他们收拾得服服贴贴。”
  阎象、张勋目瞪口呆。这也太夸张了吧,这么着就荆州刺史了?虽说按照官制,宛是大县,县令俸禄千石,荆州刺史却只有六百石,但眼下是什么情况,刺史早就不仅仅是监察官了,这是一州长官啊,权力不知道要比一个县令大几倍,连太守都能管。孙策还真是舍得给啊,初次见面,几句话的功夫就是宛令,再几句话,又成荆州刺史了。
  杜畿也很意外,捧着官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周瑜却很淡定,拍拍杜畿的肩膀。“杜伯侯,如何?我就说孙将军非常人,你一定不会后悔的,风云俱会,是龙是鱼,就看你自己的了。”
  杜畿低下头,沉默片刻,慢慢将印绶收入怀中,向孙策缓缓一拜。
  “喏!”
  ……
  尹姁一夜未归,孙策一觉睡到天亮,习惯性地黎明即起,与义从一起晨练。武功是乱世中的保命手段,他不敢有任何偷懒。之前的三百义从损失殆尽,现在这些九成是新选的,原本的底子都不错,但离他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要想尽快恢复之前的实力,严格的专业化训练必不可少。
  在这方面,孙策只有概念,真正有实践经验的是首推邓展。武学大家和高手的区别就在于其理论的完整性。典韦的武功没话说,但是他训练手下的水平就不怎么样,只知道傻练,邓展却不同,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练什么,又该保持什么样的强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高手,而是一个专业教练。
  之前的义从营就是邓展帮助训练出来的,包括典韦、林风等人在内都受益匪浅,现在他们又按照那一套训练教程来训练这些新选出来的义从。与孙策并肩血战后幸存的三十多余义从都升了官,有的做了队长,有的做了屯长,更多的做了什长。
  他们是义从营的筋骨,代表着义从营的传统。孙策不放弃他们任何一个人,战死的有丰厚抚恤,抚养子女直到成年,伤残的也不放弃,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哪怕是失去了劳动力也养起来,确保他们衣食无忧。废了一条手臂的北斗枫现在就是讲武堂的教头,负责讲武堂新兵的体能训练,领着校尉的俸禄,地位仅次于讲武堂祭酒尹端。
  有这样的保障,义从营训练非常刻苦,技战术水平提升得非常快,精神面貌一天一个样。
  当然,他们的责任心也迅速提高,陌生人想要靠近孙策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训练还没结束,太守府门外就发生了争执,刚刚上任的荆州刺史杜畿因为面生,被当值的两个义从拦住了,即使亮出荆州刺史的官印也进不来。杜畿还好一些,他身边的那个年轻人一下子火了,拔出长剑,和一个义从斗在了一起。
  孙策闻声赶到时,正看到那年轻人一跃向前,长剑直刺义从咽喉,义从夷然不惧,手中千军破横扫,竟是同归于尽的拼命招法。年轻人被迫无奈,收剑格挡,“啪”的一声,长剑被劈为两截,人也飞出去四五步远,仰面朝天的倒在地上。
  他翻身跃起,扯去头上的进贤冠,大叫道:“再来!”
  杜畿看到孙策走来,连忙拽住了他。“元直,不可放肆,快来拜见将军。”


第221章 徐庶
  义从收刀,向孙策行礼。
  孙策说道:“这是新任荆州刺史杜君伯侯,以后他带人来,不管什么时候,立刻通报。”
  “喏。”义从大声应喏,退在一旁。
  杜畿上前见礼,又将年轻人拉了过来。“将军,这是颍川长社人徐庶徐元直,不仅剑术好,而且腹有甲兵。闻说将军招引贤才,他自荐求试……”
  杜畿话音未落,徐庶拱了拱手,哼了一声:“骄兵悍将,不足以成大事,徐某不愿与之同列。告辞!”转身就走。杜畿苦笑,只得向孙策拱手谢罪。
  孙策也有些哭笑不得。这混蛋脾气不小啊,哪像一个谋士,简直是一个混混。你也不看看你混成什么样子,大冬天的连件絮袄都没有,还拽得二五八万似的。他摆摆手,示意杜畿不要介意,扬声道:“徐元直,你应该也见过不少人了,除了我,还有谁能入你的法眼?怎么着,读了几本书,穿上儒衫,你以为你就是读书人了?”
  徐庶突然停住,转身看着孙策,眼神疑惑。“我们……见过?”
  “行啦,学艺不精就学艺不精,不要说什么骄兵悍将。话又说回来,你没被他一刀砍死,还能活蹦乱跳的,这剑术也算过得去啦。我说,要一起吃早饭吗?”
  徐庶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接孙策的话,这场面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内。杜畿已经见识过孙策的不循常理,走过去将徐庶拉了过来。“走吧,不管为不为将军效力,先混一顿早饭再说。”过了一会儿,又加了一句:“吃饱了,有了力气,再打一回,说不定能赢。”
  徐庶顿时满脸通红,讪讪地干笑了两声。
  孙策回到堂上,早饭已经摆好了,一大碗粥,几块面饼,一碟芥菜,一碟豆酱。义从们也吃一样的,只不过是在走廊上,十人一桶,管饱,两人另加两片烤肉。他们训练任务很重,不吃饱,体力跟不上。
  徐庶闻到肉香味,却没看到肉,眼睛扫了一圈,这才知道义从们吃得比他还好。他瞪了孙策一眼。“将军是舍不得,还是故意示俭邀名?”
  孙策端起粥碗,瞥了他一眼。“我又没说一定会留下你,有必要做给你看?”
  徐庶愣了一下,梗着脖子。“我也要吃肉。”
  孙策也愣了一下,见过脸皮厚的,但是还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居然要肉吃。这徐庶果然不是普通人。他点点头,示意一旁侍候的义从给徐庶两块肉。那义从一脸鄙视地看着徐庶,端着烤肉盘子走了过来,正准备夹两片给他,徐庶突然出手抢过盘子。义从大怒,举起手里的夹子就要打,却被孙策拦住了。
  “让他吃吧。待会儿他要是说不出个道道来,就把他吃下去的全打出来。”
  徐庶看了孙策一眼,冷笑一声,将烤肉盘子放在面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杜畿看在眼里,也不说话,几口将粥喝完,一抹嘴。“将军,我先去了。”
  孙策示意他自便。杜畿仕途蹉跎十年,一直未能施展胸中抱负,如今新官上任,自然要好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