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示意他自便。杜畿仕途蹉跎十年,一直未能施展胸中抱负,如今新官上任,自然要好好的烧几把火,推荐徐庶这种事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重点。杜畿走了,孙策一边喝着粥,一边打量着徐庶。徐庶穿得很单薄,也很瘦,但眼神很凶,戾气很足。他一边大口吃肉,一边狠狠地回瞪着孙策。吃完之后,他用袖子抹抹嘴,推开碗筷,站了起来。
  “再来打过。”
  孙策笑笑,没理他,慢条斯理的将粥喝完,放下碗筷,思索片刻。“你想带兵,还是做官?想带兵,我眼下就有一个很危险的任务,能不能活着回来,不保证。想做官,宛令正空着,你可以先试几天。”
  徐庶很意外。“不试了?”
  “相马不如赛马。”孙策耸耸肩,很坦然。“而且我也玩不了月旦评那些花活。”
  徐庶盯着孙策看了一会。“我想带兵,你说吧,要我干什么?”
  “去武关。我友情提醒,西凉兵已经进入南阳,你随时有可能和他们遇上,能不能活着走到武关,武关又是什么情况,我一概不清楚,全要靠你自己去打探。如果你能活着到武关,而武关又在桥将军的手里,你就请桥将军传个消息回来,你自己留在他身边帮他。”
  “如果我死了呢,你怎么知道武关的情况?”
  孙策笑笑。“如果你死了,武关差不多也保不住了。”
  徐庶眼神微缩,随即也笑了。他拱拱手。“行,请将军赐一口刀剑,我的剑刚才被你的部下击断了,无物防身,难以自保,怕是很难活着走到武关。”
  孙策解下腰间的拍髀,扔了过去。“就用这个吧,虽然样式一般,却是襄阳蔡家所造新刀,刀锋够利,刀身够韧,倒是和你有几分相似。见到桥将军,你把这口刀给他看,他就知道你是我派去的。”
  徐庶接过拍髀插在腰带中,转身就要走。孙策叫住了他,让庞统拿过一套新的冬衣,又拿了一些钱和干粮交给徐庶。徐庶接过,拱拱手,扬长而去。
  庞统一直在旁边看着,但什么也没说,直到徐庶出了门,他才说道:“将军,这徐庶能完成任务吗?”
  “这是他自己选的。”孙策说道。他不知道徐庶能不能活着到武关,但他相信徐庶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能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和手执千军破的义从打成平手,他的武艺不错。流亡那么多年,他的求生本领应该比普通的斥候还要强,而他的智商明显也高于普通士卒。智勇双全,又有建功立业的冲劲,他有足够的动机激发潜能,完成任务。如果他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那也没几个人能完成了。
  “不是,我是担心他影响将军的部署。”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就当武关已经落在徐荣的手上。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元,我们要把徐荣引到宛城来,你帮我写封战书给徐荣。”
  孙策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我要向他挑战。”又在心里道,我要向自己的极限挑战。


第222章 一目了然
  熊耳山北麓。
  曹操趴在一块巨石后面,看着远处纵马奔驰的羌胡兵,忧心冲冲。他翻山越岭,好容易翻过熊耳山,本以为苦难的征程即将结束,只要走进洛阳城,走进朱儁的大营,就算不能立刻得到重用,至少也能吃上一口热饭,洗个热水澡,洗掉这一身的尘土和晦气,没想到扑面而来的却是更大的晦气。
  随即可见的羌胡兵,随处可见的尸体,都在说明一件事,洛阳再一次被董卓的部下攻陷了,朱儁是不是还活着,只有天知道。
  “孟德,怎么样?”夏侯惇挣扎着爬了过来。虽然一路上用了不少药,还找人替他清理了伤口,但他的左眼还是溃烂了,经常烧得人事不省,满嘴胡话。但他就像一块石头,怎么也不肯倒下,奇迹般的坚持到了现在。
  曹操看看夏侯惇,忽然为自己的沮丧感到羞耻。夏侯惇伤成这样都没有叫一声苦,他又什么资格放弃。
  “情况不太好,到处都是西凉兵,洛阳是去不成了。”
  夏侯惇咬着牙,爬上石头,和曹操并肩而卧。他抬起袖子擦了擦伤眼,一块带着脓液的血沾在袖角上,一只白色的蛆在里面拱动。他很淡然地看了看,在石头上蹭掉脓血,将蛆虫碾死。
  “那是……牛辅的人马吗?他怎么到了这里?”
  曹操惊讶地看看夏侯惇。“你能看到那么远的旗帜,认出牛辅的战旗?”
  “远吗?”夏侯惇突然笑了一声:“我现在分不清远近。”
  曹操鼻子一酸,扭过头,不让夏侯惇看到湿润的眼眶。夏侯惇看了他一眼,笑道:“孟德,我昨天梦见妙才了,还和他合唱了一曲《战城南》,他还是那样,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转身的时候不能太快,要不然脑袋会掉下来。我呢,也得小心一点,时常挡着眼睛,防止有野鸟来啄腐肉,把我这儿当东厨。”
  “元让,别说了。”曹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有什么关系。”夏侯惇笑了。“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好男儿决胜疆场,马革裹尸,此生无憾。我只是觉得可惜,西凉兵两路夹击南阳,孙策怕是难逃一劫,以后再没机会和他较量了。”
  曹操一声叹息。“是我慌了,早知道董卓派两路大军夹击南阳,就算孙策的抛石机将城墙砸烂,我也不能退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我被他的抛石机吓着了,白白便宜了他。”
  不远处的戏志才突然说道:“将军,退是为了进。如果不退,你就死在宛城了,哪有机会看到这些?”
  曹操苦笑。“可是我现在还能去哪儿?洛阳已经落入牛辅之手,我总不能去投董卓吧。”
  戏志才站起身,甩甩袖子。“自然不投董卓,那是个将死之人。我们去长安,助天子一臂之力。”
  “去长安?”曹仁叫了起来。
  曹操却眉毛微耸,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没错,为了区区一个孙策,何至于精锐尽出,这不是董卓的本意,是有人调虎离山,难道是王子师?”他突然一拍手,笑道:“怪不得呢,我说他那样的君子怎么会屈身侍贼,原来他这是要效李陵故计啊。”
  戏志才看了曹操一眼,微微一笑。“将军与王子师是故交,难道不想去帮他?”
  “当然要去。”曹操站了起来,向山坡下走去。“若他如我所想,我们就帮他。若他甘心从贼,莫怪我不顾旧情,为国除贼。拼了这性命,也不能让他自毁名节。”
  ……
  杜畿一见而为荆州刺史,虽然这荆州刺史的政令还出不了宛县,但杜畿的见用却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随着阎象安排人接济安顿流寓南阳的人士,又有人通过不同的渠道或自荐,或引荐,出现在孙策面前。其中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比如杜袭、赵俨,更多的不知名,但他们大多有个共同特点:门第都不高。
  杜袭、赵俨都是颍川人,杜袭的曾祖、祖父有名,官至太守,但杜袭的父亲却是白身,可见其祖父为官时间也不长,连质任的福利都没赚到。赵俨少年成名,与陈群、辛毗并称,但双方家世相去甚远,辛毗追随袁绍去了河北,陈群随父亲陈纪去了长安,赵俨、杜袭只能逃难到南阳。
  如果没有同乡荀彧的推荐,他们俩能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又有留下什么样的记载,还真的不好说。
  现在曹操被孙策打得像丧家之犬,王佐之才荀彧自己还没找到主公,杜袭、赵俨就更指望不上了。得知孙策礼贤下士,不拘一格,他们也欣然而至。杜袭的曾祖杜安做过宛令,孙策就让他补了宛令空缺。赵俨性格比较强硬,孙策就让他做了军正,专管军纪,严查各营不法之事。
  其他人士因才施任,各得其所。
  人数不多,特别是没看到重量级的人物,孙策却还是很知足。有些事不是他振臂一呼就能做到的。这不仅仅是家世的影响。袁术的家世好不好?这些人明明就在南阳,就是不鸟他。说白了,除了实力雄厚的世家大族有资格保持中立观望甚至想捞一票大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还是要投靠别人,选不选你,首先要看你有没有投资价值,家世只是参考标准之一。
  袁术就属于没有投资价值一类的垃圾股,所以有本事的人都离他远远的,不想跟着他倒霉。他孙策要想吸引更有份量的人才,就要让人看到他的潜力。曹操名声也不好,最后能吸引到荀彧,还不是靠他自身的素质和战绩?
  孙策相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等他击败徐荣,真正控制了南阳,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奔他。饭要一口口的吃,事要一件件的办,急不来。
  在将宛城的日常事务交给阎象、杜袭、杜畿等人负责后,他一门心思的投入战事的准备。白天练兵备战,晚上听取诸将的事务报告,分析战情。
  一晃数日,文聘再次送来消息:五千并凉步骑到达郦城,领兵的将领是中郎将段煨、校尉张辽。


第223章 庞统献计
  看到张辽二字,孙策心里咯噔一下。如果不是巧合,这人应该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张文远。不过他现在还是董卓的部下,还没有成为吕布的八健将之一,更和曹操没有一点关系。
  段煨也就罢了,这张辽却是个硬茬子,不能大意。逍遥津之战,八百对十万,把老二孙权打惨了,谈张色变、止小儿啼啊。
  徐荣这是什么意思,我向他发战书挑战,他派段煨和张辽来应战,自己缩在后面不出头?这家伙心性够稳啊,居然不吃激将法,油盐不进。
  孙策盘算了一下,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但他没有直接说,而是问庞统道:“士元,你说徐荣为什么会派段煨和张辽到郦城?我们又该怎么对付?”
  跟着孙策两三个月,庞统天天跟着孙策,有了实践经验,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紧张了。面对孙策的提问,他不慌不忙,侃侃而谈。
  “五千骑到郦城,如果郦城无备,则一鼓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