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儿,郭嘉也来了。他从蒋钦招募的少年中挑选了十八个人,安排了任务,已经让他们去休息了,明天一早就会出发。看到孙策帐里还亮着灯,他过来看看。
  孙策把情况和他说了一遍。郭嘉说道:“将军,我们兵力不足,需要盟友。我建议立刻和陶谦和黄巾军联系。”
  孙策表示同意,蒋干也赞同,他还提醒孙策,谯县附近就有一些黄巾,不属刘辟、吴霸等人,自成体力。他们人数不少,实力一般,在陈国、梁国、沛国和汝南四郡的边界游走,劫掠百姓。孔伷死后,虽然孙坚接任豫州刺史,但他大部分时间并不在豫州理政,豫州处于无人统筹的状态,各郡太守又互相推诿,谁也不肯全力以赴,所以这些黄巾还有生存空间。
  这其中有一个叫葛生的黄巾军将领实力较大,有三千多家,算是这一伙人里中的头领。
  孙策对这个葛生有印象,白天接见黄巾头领的时候还和他见过面。葛生五十多岁,看起来貌不惊人,话也不多,坐在十几个黄巾头领中一点也不起眼,孙策当时也没特别留意他。听蒋干这么一说,这才知道这位葛生居然还是个人物。
  听完孙策的疑惑,蒋干笑了。“将军来得迟了些,若是一年前看到葛生,他可不是现在这副模样。”
  “怎么,这一年间发生了什么事?”
  蒋干来了精神,讲起了故事。
  去年春天,豫州刺史孔伷病死,随即发生了孙坚和周禺争豫州的战事,周禺战败。孙坚虽然战胜,但他并没有到豫州赴任,对豫州的黄巾也没有安置,葛生等人就动了心思,集合起来攻城掠地。他先是在宜禄、新阳一带流窜,接连得手,渐渐转战到谯县附近,没想到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
  谯县有个游侠儿叫许褚,他聚集宗族数千家和一些游侠少年,筑垒自守,不肯向葛生服输。葛生集结了几个头领,总共一万多兵力,围攻许褚。因为明显的兵力差距,许褚慢慢支持不住了,就派人求和,说要用牛和葛生交换粮食。葛生答应了,结果牛到了阵前,却不肯跟着黄巾军走,又跑了回去。然后这个许褚就拽着牛尾巴,硬生生把牛又拽了回来,送还给黄巾,一下子震住了所有的黄巾军。
  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黄巾将领谁也不敢与许褚对阵,再加上许褚粮尽,无利可图,他们很快就一哄而散。因为没有掳掠到足够的战利品,葛生一个春天饿死了不少人,实力大减。他又被许褚倒拽牛尾的勇力所震慑,性格大变,谦和了很多。
  蒋干说到一半,孙策就想起来了。许褚就是谯县人,但是他昨天接见的本地豪强中,没看到许褚,连他的名字都没听到,也就一时没想起来。
  “将军想招揽许褚?”蒋干一下子看出了孙策的心思。
  “子翼觉得可行吗?”
  “也可行,也不可行。”蒋干挪了一下身体,趴得更舒服一些。“谯县许氏和平舆许氏同出一脉,说起来还有些渊源,将军和许劭闹得那么僵,几乎得罪了整个许氏,许褚未必肯投你。不过许褚毕竟是武夫,他和许劭也没什么来往,所谓的支持或者反对只是道义上的。只要将军肯待之以诚,未尝不能招揽成功,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此。”
  “那问题在哪儿?”
  “许褚可不是普通的游侠儿,他是谯县本地的豪强,他有家业,有田产,这才能聚集宗族数千家,身边还有几百名武艺高强的游侠儿。如果将军不能满足他的期望,他是不可能投奔将军的。他可不是典子固,有一口饭吃就行。”
  孙策笑了。蒋干说了半天,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变相的提醒他不要再夺人田产,就像当初劝降李通时一样。他能理解蒋干的顾虑。许褚不是典韦。典韦是个标准的穷鬼,没什么家族背景,斗大的字认识的不超过一箩筐,有名无字,又是孤身一人,没什么伙伴。许褚也没什么文化,但他是地方豪强,身边不仅有庞大的宗族,还有甘心附从的游侠儿,实力非典韦可比。
  说得实在点,他的起点比孙坚还要高一些,只是没有孙坚那样的机遇和用兵天赋而已。
  “能不能招揽许褚,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葛生他们和青州黄巾有关联吗?”
  “这个还真不清楚。不过天下黄巾是一家,就算不认识,说话也方便。”
  孙策明白了。他对郭嘉说,他想和青州黄巾联系一下。他听刘辟、龚都说过,从去年开始,青州黄巾就在谋划攻击兖州,企图西进,和河内、河东的黄巾会师。对孙策招募黄巾到江南屯田的计划,他们有兴趣,却算不上很热心。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一直没有行动。
  现在,该是他们行动的时候了。
  在孙策的记忆中,曹操起家就是因为招降青州黄巾,青州兵后来是曹操麾下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青州黄巾可是很猛的,不仅干掉了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初期还打得曹操灰头土脸。现在曹操远遁关中,兖州境内暂时没有能代替的人,青州黄巾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牵制一下刘岱肯定不成问题。
  郭嘉同意孙策的看法,但是他觉得首先应该和陶谦联络。青州黄巾是人多势众,但他们被称为流寇不是没道理的。他们装备很差,后勤补给几乎没有,走到哪儿抢到哪儿,如果不能解决粮食问题,招募他们很可能引火烧身,而徐州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徐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能够提供大量的粮食,而且陶谦正需要帮手来对付徐州世家。如果能将黄巾的兵力和徐州的粮食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孙策正中下怀,决定双管齐下,同时联络陶谦和青州黄巾,争取促成新的联盟,对抗刘岱、陈登等人的夹击。他要以联盟对联盟,下一局更大的棋。


第343章 强强联手
  孙策和郭嘉、蒋干商量了半宿,第二天一早,又把朱治请来,向他通报了最新情况。
  朱治很震惊,形势的恶化超出了他的想象。可是看到孙策迅速做出应对,他又由衷的感到高兴。在这一点上,孙策比孙坚强。孙坚作战很勇猛,但眼界不高。如果孙策能早一年出道,他不会让孙坚放弃长沙。
  在江南诸郡中,长沙以产米著称,非常适合做后勤基地。
  朱治决定亲自去拜访陶谦。临行前,他和孙策仔细交流了陶谦可能的反应,又该如何应对。与此同时,他将兵权暂时移交给孙策,以免万一他耽搁了或者回不来,也不至于出现问题。
  对朱治毫无保留的支持,孙策表示感谢。不管怎么说,朱治是孙坚的旧部,不是他的部下,能如此待他实属不易,至少说明朱治明事理,目光不短浅。
  孙策将朱治送到营外,依依惜别。回营之后,他带着典韦直接来到葛生的大帐。葛生等十几个黄巾将领独据一营,每人都带了几十到几百不等的亲卫。他们正在营中聚会,听一个外号青羊的道士升坛讲道,听说孙策来了,他们都很意外,立刻请进。等他们看到孙策只带了一个卫士的时候,都愣住了,不知道孙策这是唱哪一出。
  “在讲道?”孙策一边和葛生等人打招呼,一边笑道:“我可以一起听听吗?”
  “当然可以。”葛生等人连声答应,邀请孙策坐首席。孙策稍微客气了一下,当仁不让的坐了。葛生等人互相看看,眼神中多了几分警惕。孙策装没看到,对青羊道长拱拱手。“请道长开讲。”
  青羊道长和葛生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接着讲了下去。
  很多人都分不清道教和道家的区别,以为太平道就是道家。其实这不是一回事。太平道尊崇黄老,但太平道的经典是《太平经》,而《太平经》实际上是一部混杂了儒法道的杂家,特别是对儒的推崇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一开始,《太平经》就是被当作儒书看待的,而首先传播《太平经》的襄楷就是一个精通儒家经典的方士。
  方士是指通晓方术的读书人。儒学在西汉成为官学,但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也带来了方术化的影响。谶纬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却不是全部。东汉很多儒生兼修黄老,数术是重要的内容。蔡邕就是如此,孙策经常听他说起,而且很得意,自诩比五经还重要。
  孙策对数术没什么研究,也没什么兴趣,但他今天不是来和葛生等人论道的,自然也不会故意挑刺,听青羊讲了一会儿道,不痛不痒的提了几个问题,言不由衷的夸了几句,卸下葛生等人心防就算完成任务。讨论了几句中黄太乙之类玄而又玄的问题,他很快把话题引到了吃饭这样更实际的问题上。
  葛生等人显然早就等着这一刻,他们夸了一通孙策在南阳的新政,随即问起了孙策准备什么时候在汝南实施屯田。南阳虽好,毕竟不是家乡,他们还是希望在汝南屯田。汝南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只要把土地从那些豪强手中抢过来,屯田就可以实施,秋天就能看到收益。
  孙策没有直接反对,他问了葛生一个问题:“黄巾能和袁绍和平共处吗?”
  葛生等人面面相觑,先后摇了摇头。
  孙策接着说道:“从中平元年大贤良师起义开始算,你们在汝南也战斗了七八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黄巾将领们考虑了一会,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说武器差,有的说没粮食,有的说士卒打仗没章法,各种理由都有,也有人自承自己不会打仗,但人数不多。孙策此刻也没兴趣去纠正他们的心态,只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袁绍打过来,你们守得住吗?”
  所有的人都哑巴了。过了一会,他们把目光集中到葛生的脸上。葛生咳嗽一声,不紧不慢地问道:“依将军之意,我们只有离开汝南,背井离乡了?”
  孙策点点头。“在我看来,这是上策。”
  “那还有中策和下策吗?”
  “有啊。”孙策笑笑。“下策最简单,投降袁绍,为他打江山。如果他得了天下,诸君之中也许有一两位成为开国功臣,封个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