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震停丧陕县,露棺道侧;曾祖杨秉几次被免官降罪,竟至输作左校;祖父杨赐切谏忤旨,得罪宦官,若非与天子有师傅之义,险些被害;父亲杨彪阻止董卓迁都,几乎送命。
  直道而行,总是要承受一些磨难的,挨一顿打又算得了什么。
  杨修自我安慰了一番,勉强让自己起身,慢慢地向外走去。袁耀从一旁走了出来,叫道:“兄长,你往哪里去?”
  杨修停住脚步,慢慢转过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我去找孙将军,你一起去吗?”
  “你等等。”袁耀应了一声,让侍者拿来两件大氅,递了一件给杨修。“风大,披上暖和一点。”
  杨修应了一声,让侍者帮自己披上。南阳的风真大,丝毫不于弘农。不过听说方城的风更大,能吹走大石头,一年倒有三分之一的天气刮大风。杨修没有从方城经过,没有亲眼见过,他觉得宛城的风已经够大了。唯一的好处是宛阳没有弘农那么冷,像刀子似的刺人。
  两人出了门,袁耀很小心地扶着杨修上了马车,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是姑父写来的家书吗?”
  杨修正准备点头,忽然心中一动。“不是,是蔡伯喈的回书。我想去拜访他,又怕打扰他修书,前些日子给他写了一封信,你也看到的。”
  袁耀笑而不语。杨修说道:“你不信我?”
  “信,兄长说的话,我都信。”
  杨修盯着袁耀看了半晌,忽然笑了起来,伸手弹了一下袁耀的脑门。“信才怪,你这小子,和孙策在一起时间太长了,学坏了。你猜对了,这是我父亲写来的家书。”
  袁耀摸摸脑门,撅着嘴。“兄长轻点,好疼的。”他揉了揉,又道:“姊夫对坏人坏,对我可好了,要不然姊姊也不会嫁给他。兄长,你看这南阳人哪个不喜欢他,不管是文士还是武人都愿意为他卖命,就连这宛城的女人也个个称他为孙郎。”
  “嗯,我看得出来,你也挺喜欢他的,开口姊夫,闭口姊夫。阿耀,你真的不想拿回这一切吗?这些原本都应该是你的,你才是你父亲的嫡子,而且是独子。”
  袁耀不说话,笑眯眯地看着杨修。“兄长,尊臀还疼吗?”
  杨修气得直翻白眼,伸手又要弹袁耀。袁耀连忙捂着脑门求饶。两人笑成一团。袁耀笑了一阵,又道:“兄长,以你的才智,如果愿意效力于他,他一定会重用你。你看秦松、陈端,他们一来就成了将军的座上宾,参与机密。论才智,他们怎么能和你相提并论?”
  杨修本想表示一下不屑,可是一想刚刚收到的信,又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来。他看看窗外。“我现在不是去求见他嘛。阿耀,待会儿你可得为我说点好话,我之前骂过他,我担心他记恨我。”
  “不会的。”袁耀兴奋地拍拍胸口。“他为人最大度了。你骂过他,他也打过你,扯平了,才不会记在心上呢。他不是个记仇的人,如果有仇,一般当时就报了。”
  “噗!”杨修没忍住,口水喷了袁耀一脸。袁耀板着脸,很无辜地看着杨修。杨修更忍不住了,捂着肚子笑成一团。袁耀没绷住,也跟着笑了起来。杨修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心中的郁闷散了不少,眼中渐渐恢复了神采。
  两人出了城,来到大营,下了车,直接走进大营。袁耀经常来,门里的卫士都认识他,孙策也吩咐过,袁耀来不需要通报,可以直接进去。当然该守的军令还得守,不准驱驰,不准大声说话,不准左顾右盼,更不准随意打听军务,违反了一样会罚。只是袁耀不是杨修,他非常安份守已,从来不惹麻烦,营中将士都很喜欢他。
  两人来到中军大帐,孙策正在忙,袁耀站在帐外,先报上姓名,直到里面让他进去,他让杨修先站在帐外,自己进帐向孙策汇报,得到孙策的允许,他才出来带杨修进帐。
  杨修站在帐中,有些尴尬。他知道自己该主动向孙策行礼,姿态放得低一点,却怎么也做不出来。就在他窘迫的时候,孙策抬头看了他一眼,噗哧一声笑了,端起两杯水,从案几后面绕了出来,递了一杯给杨修,又和他碰了一下杯子。
  “行了,以前的事过去就过去了,就当现在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吧。”
  杨修松了一口气,双手端着耳杯,微微一笑。“修年少无知,轻浮孟浪,犯将军军令,还请将军海涵。”
  孙策眉毛微挑,绕着杨修转了两圈,伸手按在杨修的肩膀上。“杨德祖,你这个转变有点突兀啊。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是不是来硬的不行,又想换软的,有什么阴招等着我?”
  杨修后脖颈的寒毛都竖了起来。他连忙转过身,面对孙策,强笑道:“将军疑心太重了吧。”
  孙策歪着嘴,扬了扬眉,举起耳杯,呷了一口水,这才慢吞吞地说道:“如果你真的想和我冰释前嫌,为什么这么紧张?”他捏了捏杨修的肩膀,嘿嘿笑道:“你现在就像一只乍了毛的猫,随时准备攻击,还说我疑心太重?杨德祖,你的确很聪明,但你的聪明不在这种事上,你是萧何,不是陈平,做刺客或者细作这种事不太适合你的。”
  杨修心中一动,忽然有种得遇知音的感觉。他看着孙策,强笑了笑。
  “将军过奖了,修愧不敢当。”


第643章 少年公子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这个评价不算低,虽然杨修并不觉得自己和萧何相似——他更愿意成为张良——但他更不愿意成为陈平,陈平是道家,用的都是阴谋,这与研究尚书,崇尚道德传家、直道而行的弘农杨氏家风格格不入。这一段时间以来,事实也证明他并不擅长这些。
  当然,再感激孙策的抬举,他也不会承认自己带着阴谋而来。这最多只能算事急从权。
  “说吧,找我什么事,朝廷准了我的上表?”
  想起那份名单,杨修刚刚对孙策产生的一点好感不翼而飞。这乱臣贼子,粗鄙残暴的武夫,眼里哪还有忠孝仁义,哪里还有朝廷,朝廷是你的傀儡么,你说任命谁就任命谁?如果不是为了任务,杨修真想扭头就走,可是现在他却不得不强忍心中鄙夷与孙策周旋。
  “将军,这可没这么顺利,事涉这么多官员,朝廷当然得斟酌斟酌。”
  “是啊,的确得好好想想,别又乱来。你那从叔就是这么回事,眼高手低,根本不适合做郡丞,非要塞来,结果搞得一团糟,到我这儿告状的一个接着一个,烦死我了。”
  孙策一抱怨起来就没完没了,根本不给杨修插话的机会,开始还只是指责杨弘本人,后来就挂上了弘农杨家,最后甚至开始针对更多的读书人,说他们只能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杨修开始还勉强忍着,越听越不是滋味,忍不住反驳道:“将军,我从叔也许不是干才,却也不至于像将军说的这么不堪吧?”
  孙策瞅瞅杨修,没有说话,只是对秦松勾了勾手指。秦松转身在成堆的公文中取出几页纸来,递给杨修。杨修接在手中,却没有立刻看,却打量着秦松。秦松中等身材,面目清秀,是个新面孔,应该刚到孙策身边不久,居然能在孙策身边处理机要,孙策就这么容易相信人?
  “敢问足下大名。”
  秦松笑了,拱手道:“广陵秦松,字文表,还请杨公子多多指教。”
  杨修轻笑一声:“原来是子纲先生的乡党啊,久仰,久仰。”
  秦松笑了笑,却没反驳。他听得懂杨修的潜台词,但他没有反驳的兴趣。他能来到孙策身边的确有张纮推荐的成份,但他能这么快的得到孙策信任却与张纮无关,更多的是孙策本人的胸怀。在孙策身边这么久,他知道杨修、杨弘来者不善,也提醒过孙策,对杨修的任何攻击都无感。
  杨修碰了个软钉子,甚感无趣,只得低头看手中的公文。这公文记录的是来访人员及反应的内容,都是针对杨弘的,其中不乏知名世家,而且时间相隔较短。杨修觉得事态有些严重。杨弘虽是袁术旧部,现在的郡丞身份却是朝廷委任的。宛城人对杨弘的不满最后都会转化为对朝廷的不满,这不仅无助于朝廷掌握南阳,反而帮了孙策的忙。
  杨修将公文翻看了一遍,略作思索。“将军可曾查验过这些人说的是事实还是夸大其辞?”
  “还没有具体查验,你也看到了,我这边忙得很,江夏、南郡那边的战事刚刚结束,要核实军功,要筹集钱数粮奖励战士,要安排人接管两郡的政务,还要准备迎战车骑将军,哪里有空去查验那些事。你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的话,你不妨去走一走,听听民间的声音,看看百姓疾苦。”
  杨修看着孙策那张英俊却带着狡黠笑容的脸,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来,脑子里迅速权衡了一番。孙策让他去查验宛城人对杨弘的抱怨不会是简单一说,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讽刺他这个世家子弟不知民间疾苦,他肯定有什么用意。如果他证明杨弘的确不称职,那杨弘只有离开了。如果他证明这些抱怨都是诽谤,那孙策肯定会派人再去复查,证明他在说谎,到时候连他一起赶走。
  至于真相是什么,重要吗?这儿是孙策的地盘,他想罗织一些罪名还不简单。
  杨修心中生起怒气,又有一丝鄙夷。嘿嘿,你想赶我走,哪有那么容易,我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南阳究竟有什么出色之处,以至于荀彧在关中变法都要学习南阳的举措,之前招募百工,大建工坊,现在又要建讲武堂,抬举关西武人。
  “多谢将军信任,恭敬不如从命。”杨修说着,将公文递了回去。
  孙策接过,吩咐秦松安排人抄录一个副本给杨修备用,却被杨修拒绝了。杨修很自信,表示已经记住了,不需要再费功夫抄录副本。孙策扬扬眉,笑了一声。“原来德祖还有过目不忘之能,失敬失敬,那就拜托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让孙策惊艳,杨修心里多少有些得意,过目不忘是他引以为傲的才能之一。他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