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徐州境,就算孙征东有雄兵百万也帮不上忙。”
  陶应很无奈。他听出了蒋干的言外之意,现在已经不是只进入彭城的事了,而且是要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徐州。他父亲陶谦最开始就是担心这个结果,可现在形势逼人,再不同意孙策的条件,孙坚迟迟不肯参战,陶谦就真的顶不住了。
  “那就劳烦子翼兄修书,请孙征东守住亢父、方与孔道,以便我家父子全力阻击袁熙。”
  “好。”蒋干一口答应。


第884章 前浪与后浪
  萧山之上,孙坚驻马北望。
  他驻扎在萧县已经有将近三个月,但一直没有任何行动。明知鲁县双方打得激烈,他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反而减少了沛县的驻兵。这当然是秦松的建议,他当时不太明白,还和秦松发生了争执,但是现在他明白了。
  孙策将鲁县送给了陶谦,豫州因此没有卷入战事,迎来了一个安定的秋天。今年雨水比往年多,不少地方都受了涝,粮食歉收,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有些受灾严重的县还要从其他县抽调粮食赈灾,根本供应不起大军征战。如果勉强参战,消耗大量增加,肯定会影响稳定,说不定又会有流民生乱。
  鲁国就是如此,打了大半年仗,鲁县周边的土地都抛了荒,颗粒无收。陶谦不仅无法从鲁国得到一粒粮食,还要运粮补充,消耗的军械、粮食惊人。最让人绝望的即使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鲁县最终还是会失守。袁熙攻青州,田楷节节败退,琅邪国暴露在袁军的兵锋之下,陶谦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机。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孙坚也知道陶谦现在有多痛苦。
  他很庆幸,有秦松为他参谋,他现在可以置身事外。他更庆幸,有孙策在身后运策帷幄,他才能得到张昭、秦松这样的读书人辅佐。他可以决胜于两军阵前,但他却不擅长这样的谋划。如果不是秦松为他解说,他不可能知道这场战事会牵涉到那么多的利害。
  孙坚看向身边的秦松。秦松微仰着头,看向远处的地平线,那里有一座大山。秦松眯着眼睛,眼中有一丝奇怪的神采。孙坚说不出那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觉得此刻的秦松让人非常安心。
  “文表,想什么呢,鲁县的战事?”
  秦松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他没有立刻回答孙坚,留恋了一会儿,才淡淡地说道:“将军,鲁县的战事不会有什么意外,最多半个月就能见分晓。我看的是东山。”
  孙坚摇了摇马鞭。他已经习惯了这些书生的说话方式,在脑子里仔细搜索了一遍。“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的那座东山?”
  “对。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过我总觉得这话可能不太恰当,又或者说,夫子认为的天下可能就是齐鲁,最多是青徐兖豫四州,不会是我们现在说的天下。”
  孙坚诧异地打量着秦松,忍不住笑出声来。秦松是儒生,他居然对孔夫子的话表示异议,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到底是年轻人,适应起来很快,从军不到一年,秦松就习惯了军营中的生活和谋士的身份,不像张昭总是那一副夫子面孔,让人望而生畏。
  年轻就是好啊。
  孙坚不由得想到了儿子孙策。他今年三十九岁,离不惑之年还有一步之遥,正当壮年。可是随着孙策走出家门,统军作战,他忽然感觉到了韶华易逝,自己不知不觉已经人到中年了。尤其是不久前,袁权生下一个儿子,孙策连得两子,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这就像钱唐的浪潮,前浪尚未平息,后浪已经奔涌而来,让人措手不及。
  “夫子所说的天下,应该不包括关中吧?”孙坚说道:“我听说夫子周游列国,唯独未曾至秦。”
  秦松笑了起来。“夫子岂止未曾至秦,他北未越河,南未过江,西不至洛阳,也未曾踏足三晋之地。所谓列国不过卫宋陈蔡之类的小国。”秦松忽然停住,有些愕然地看看孙坚。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和孙坚说这些。非议圣人,这可不是一个以儒门自居的读书人应该做的事。
  秦松仔细想了想,忽然意识到自己这大半年时间已经变了很多。圣贤书读得少了,各种权谋兵法倒是时常捧读,有些甚至是阴谋之书。噫,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的人。天天在军营,接触的是军人,商讨的都是天下大势,想的是怎么防范对方的阴谋,研究的都是如何从中取利,何尝有一日思考仁义。
  孙将军误我。
  秦松哑然失笑,摇了摇头,自责不已。
  马蹄声起,孙翊带着两个卫士飞奔而来。虽然才十岁,可是他的骑术已经相当好,策马飞奔,连随从保护的卫士都赶不上他。秦松皱了皱眉,待孙翊冲到身前,咳嗽了一声。孙翊一看,连忙勒住坐骑,有些不安地看看四周。
  “先生,我又做错了什么?”
  “少将军,将军安排人跟着你,是为了保护你,不希望你落单,为歹人所乘。你跑得这么快,卫士都跟不上你,就算将军安排更多的人给你又有什么用?这里是两军阵前,万一遇到对方斥候或者刺客,你如何应付?”
  孙翊尴尬地摸摸头。他不怕孙坚——孙坚生气了最多打一顿——他怕秦松。秦松生气了,会连篇累牍的教训他,严重的时候还会把他关在大营里读书,不准他出来。每当这时候,孙坚都会无条件的支持秦松,说不定还会将惩罚加倍。
  “多谢先生教训,我知道了,下次一定慢一点。”孙翊连连认错,从怀里取出一封信。“先生,蒋子翼送来的信,看起来挺急的,我怕误事,就直接带来了。信使在营里休息,先生要不要回去问他?”
  秦松不敢怠慢,连忙接过信,查验了封泥之后,打开细读。孙坚也凑了过来,焦急地等待着,他盯着秦松的脸,希望从秦松的表情上看出一点端倪,可是越看,他心里越不安。秦松皱起了眉,脸色越来越难看。孙坚很不安,忍不住问道:“文表,出了什么大事?”
  秦松抬起头看看孙坚。“将军,鲁县失守,陶应请将军出兵扼守方与孔道,防备曹昂南下。”
  “就这些?”
  “就这些。”秦松将信递给孙坚,孙坚接过看了一遍,确认无误,但还是不太理解。
  “文松,这个任务……对我们来说,应该不难吧?”
  秦松转转眼珠,神情凝重。“将军,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个任务不难,但是引发的问题可能会很严重,说不定会影响整个关东的形势。”


第885章 辛毗献计
  秦松不敢怠慢,催促孙坚回营。
  在半路上,秦松先为孙坚分析了一下情况。待会儿回到大营,孙坚要召集众将议事,先给他讲解一下其中的利害关系,可以帮忙孙坚在诸将面前树立恩信,更能避免他们之间因分歧而争论。孙坚好面子,有时候会因为面子而固执。秦松刚到孙坚身边的时候,两人就发生过冲突。
  亢父、方与孔道是由兖州进入徐州的捷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相比于由鲁县、卞县进入徐州,这条路经过山间的部分很少,地势平坦,有利于后勤补给,遭受伏击的可能性比较小。虽然中间要经过沛国境界,路程却非常短,大部分还是在兖州和徐州境内。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孙坚完全可以装聋作哑,默认曹昂过境,反正曹昂的目标是徐州,不是豫州,孙坚只要守好萧县、杼秋,就可以继续置身事外。
  如果孙坚扼守此道,那就等于豫州介入了战事,豫州和兖州随时可能全面开战。一旦开打,这就不是这一点的事,而是西至颍川、东到沛国,长达千里的战线,沿线郡国、数十城都卷入战事。如此规模的战事消耗必然惊人,不管是豫州还是兖州,都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打到现在,袁谭一直没有对豫州发起进攻的原因。
  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双方都不打算卷入一场消耗战。消耗战没有胜利者。
  但袁绍未必这么想。他南下的目的就是豫州。哪怕兖州打残了,只要能拿下豫州,他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动,一是因为袁谭不积极,二是袁绍也想集中精力,先拿下青州、徐州。豫州迟早会成为战场,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对袁谭来说,现在攻击就是由他独自承担,拿下青徐之后再攻击就是夹击,他的损失更小,取胜的机会却更大。
  对孙坚来说,这场战事当然是越迟越好。如果能等孙策攻克豫章,周瑜占领荆州全境,两人挟荆扬之人力物力北上增援,孙坚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取胜的机会也会大很多。
  简而言之,如果现在兖州和豫州开战,得利的只有袁绍。
  袁绍之所以能得利,是因为他有着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人脉。从青徐两州的世家态度就知道,一旦袁绍决定攻击豫州,豫州的世家肯定会响应他。孙策使了那么多手段才勉强控制住局面,很可能会因为袁绍的几封信而前功尽弃。到时候孙坚后院起火,还能不能守住睢水防线,只有天知道。对袁绍来说,这一仗打下来,损失的是袁谭,好处却是他的,他当然愿意干。
  孙坚原本就了解一些,听了秦松的详细解释,非常赞同。
  可是,既然陶谦求援了,他也不能坐视不理。陶谦败了,徐州落入袁绍之手,对豫州同样不利。
  如何才能挡住曹昂,又不与袁谭发生全面冲突,就要看他们的手段了。
  回到大营,孙坚通知诸将议事。时间不长,韩当先到,紧接着朱治、黄盖也来了,孙贲独领一部,离得比较远,只能之后再通知。孙坚先把形势分析了一遍,然后请诸将分别发表意见。秦松的意见已经说得很透彻,这时候就不说话了,听朱治等人说。
  在座的诸将中,朱治的份量最重,所以他首先发言。他反对守方与,方与在兖州境内,离边境还有几十里,又是险地,贸然进入,袁谭会很敏感。他主动请缨去守湖陆。湖陆虽然在兖州境内,却离豫州很近。他官不过校尉,兵不过四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