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进入,袁谭会很敏感。他主动请缨去守湖陆。湖陆虽然在兖州境内,却离豫州很近。他官不过校尉,兵不过四千,不具备主动进攻的能力。如果曹昂来攻,他可以挡住曹昂,纵使不敌,也能固守待援,不到于让曹昂轻易进入徐州。
  经过反复讨论,孙坚同意了朱治的意见,又做了一些补充,让黄盖统领两千,进驻公与,韩当领兵千人,进驻丰县,一旦曹昂围攻湖陆,他们可以迅速增援。
  计议已定,孙坚又派人送信给孙贲,让他进驻下邑,又传令沿线各城,尤其是屯田的桥蕤、张勋,让他们集结屯田兵进行训练,准备战斗。主要城池都要备好粮食、军械,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一道道命令从萧县发出,信使奔驰在驿道上,大军沿着大道前进,都无可避免的落入对方的细作眼中,或真或假的消息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不断传递到双方将领的耳中,双方的将领、谋士都时刻关注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分析着对方的用意,尽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曹昂很快收到了朱治、黄盖等人移防的消息。他不敢大意,一面加派人手监视,一面派人通知袁谭,请求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袁谭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了辛毗,商议对策。
  与曹昂换防之后,袁谭一直驻扎在历城一带,既没有撤回兖州,也没有随袁熙向前进攻,就像成了袁熙的辎重营,护住袁熙的补给路线。袁绍也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安排,父子之间保持着一种奇怪的沉默。
  辛毗把最近收到的消息摊在案上,来来回回转了几圈,一手抱在胸前,一手抚着颌下的短须,沉默了很久。“使君,回昌邑吧,准备攻击豫州。”
  “真的要打吗?”袁谭犹豫道。他并不想发动攻击,他甚至不想与任何人交战。
  “要打,孙策、周瑜正在行军,准备夹击豫章,为了策应豫章,盟主一定会发动对豫州的进攻。既然要打,这个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手中。青州的战事已经交给令弟,你在这里也没意义,不如回到昌邑部署战事,免得盟主安排其他人。”
  袁谭苦笑道:“孙策在梁沛之间安排了那么多人马,我能攻入豫州吗?一个鲁县都围了这么久,最后到手的只是一座空城,睢阳、萧县更难攻,我担心消耗了大量钱粮,不仅最后一无所得,还要蒙受无能之名,送了盟主一个换将的理由。”
  辛毗看着愁眉苦脸的袁谭,轻声笑了起来。“我有一计,或可解使君之忧,说不定还能有所斩获。”
  袁谭见状,心中一喜,催促道:“佐治,快说,究竟什么妙计?”
  “向盟主请一支骑兵,派骑兵突击,耀兵汝南。”
  袁谭眨眨眼睛,笑容渐渐从眼角绽放。他拱拱手,深施一礼。“多谢佐治。”


第886章 谋事与谋人
  甘陵。
  袁绍站在庭中,端详着手中的长刀,一边的眉毛轻轻扬起,似笑非笑。
  郭图站在一旁,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抚着颌下短须,笑容满面。他没有看刀,他看着袁绍,他看到了袁绍眼中的得意,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回去。
  门外响起脚步声,田丰和沮授并肩走了进来。田丰走在前面,拄着竹杖。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行动不便,袁绍礼敬他,特地送他一根邛杖。曹操刚到益州就派人搜罗了一大批益州特产,不远千里的送到冀州,这根邛杖就是其中的一件。
  田丰很喜欢这根邛杖,须臾不离。
  袁绍目光一扫,郭图会意,躬身施礼,转身出去。与田丰、沮授错身而过的时候,他微笑着点头致意。沮授微微颌首回礼,田丰却装作没看见,径直走向袁绍。郭图脸色不变,出了门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冷若冰霜。
  田丰、沮授走到袁绍面前,正准备说话,袁绍笑道:“元皓,你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看看这口刀,能否为我品鉴一番?”
  田丰皱了皱眉,没有接袁绍递过来的刀,只是打量了一番。这口刀与普通的环刀差不多长,但刀鞘古朴,上面还镶着玉石,只是玉石的颜色偏黯,不像是新琢的,倒像是在地下埋了很多年后挖出来的古物,心中便有些不喜。他早就知道袁绍部下有人盗坟掘墓,这些古玉不知道是从哪座墓里盗来的。为此他多次进谏,沮授、崔琰等人也说过多次,但是效果不大。
  “此刀从何而来?”
  袁绍见田丰不接刀,便拔出一截刀身,倒持刀鞘,递到田丰面前。“元皓可认识这两个字?”
  田丰看了一眼,神情更加不悦。他看到了刀身上的两个古字:思召,但他更留意到这口刀是新刀,只是做旧。原因很简单,这口刀的材质是百炼清钢,明如秋水,光可鉴人,绝不会是什么古刀。
  田丰强忍着心中不快,淡淡地说道:“思召,是追思召公的意思吗?召公虽然也是贤臣,主公的志向却未免太小了些。主少国疑,天下大乱,主公当为周公,剪除群凶。”
  袁绍的笑容有些尴尬,讪讪地收回刀,假咳了两声。“元皓说得有理。请你们二位来,正是要商量大事。刘繇刚刚送来消息,孙策、周瑜正在向豫章进兵,我们该如何策应,以免豫章落入孙策之手?”
  田丰眉头皱得更紧。“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当然是进兵豫州。孙坚虽然善战,可他只有两万余人,不及主公父子一半。豫州又是主公本州,沦落孙氏父子之手,备受欺凌,人心思善,主公若进兵豫州,豫州世族必然箪食壶浆以迎主公,襁负而至。如此,孙策自然会解豫章之围,赴豫州之急。”
  袁绍连连点头。“元皓所言甚是,此孙膑之围魏而救赵也。不过公孙瓒未定,我若轻离冀州,公孙瓒南下,冀州扰动,又该如何?”
  田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臧洪镇渤海,审配守冀州,主公何必担心公孙瓒?”
  袁绍目光闪动,脸上的笑容有些淡,眼神有些不耐烦。
  田丰见了,不免有些后悔,但话已出口,泼水难收,而且他也不想收。袁绍最近的一些举动让他很不理解。原本他为袁绍拟定的战略是先收幽州、并州,稳定了北边再南下,现在刚刚击败公孙瓒,还没有彻底击垮他,甚至连冀州都没有完全征服,袁绍就急着南下争压豫州,他总怀疑这背后有汝颍人在推动。
  既然决定了攻豫州,那就是应该当机立断,兵贵神速,可是袁绍却迟疑不决,到现在还在考虑要不要攻豫州的事,让他无法理解。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今天来就是想让袁绍下决心的。要么就速战速决,迅速进入豫州,抢在春耕之前结束战事,要么就放弃,大军驻扎在这里,每天消耗大量的钱粮却徒劳无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袁绍沉默不语,为了打破尴尬,转身邀请田丰、沮授上堂,请他们喝茶。茶是蜀中特产,河北不多见,算是新鲜事物。三人入座,袁绍一边命人上茶,一边大赞这茶的好处,不仅能提神益思,还能润肠通顺,有养生之效。用餐之后喝上一杯,还能去腥腻,助消化。
  袁绍说得越热闹,田丰越沉默,他知道袁绍这是变相的否定了他的意见,只是没有在明面上反驳他而已。他看看沮授,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沮授的身上。
  袁绍喝着茶,看似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其实也在等着沮授说话。他对田丰多少有些失望。田丰有智,但性格太过刚直,善谋事而拙于谋人。袁谭和曹昂交换战场,把曹昂调去鲁县,他自己驻在历城,这其中的意味非常值得寻味,田丰却视而不见,一个劲地劝他亲自进攻豫州。
  沮授有滋有味的品了两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主公,元皓所言甚是,孙坚父子变乱旧制,欺凌世族,豫州民怨沸腾,主公吊民伐罪,解民于倒悬,豫州世族必然响应,孙策回军,豫章之围自解。不过臣以为主公不必亲出,劳师动众,由显思率兖州士马出征即可。”
  袁绍面色稍缓,沉吟道:“显思能击败孙坚吗?”
  “主公,孙坚只是匹夫之勇,不足为惧。显思去年曾击败孙策,今年也一样能击败孙坚。青州战事顺利,陶谦已经将重兵部署在琅琊一带,曹昂很快就能占领鲁国,挥师南下,彭城、萧县尽在其危险之下。如果主公再派人与张邈联络,让他出兵颍川,则西至洛阳,东至海,千里战场,处处烽烟,孙坚顾此失彼,首尾难顾,必然调孙策增援。”
  袁绍沉吟不语。沮授的这个计划不错,但如此一来,由袁谭承担所有的战事,将来攻克豫州,豫州就成了袁谭的势力范围,这绝不是他愿意接受的结果。
  沮授心知肚明,接着说道:“孙坚父子虽然不是显思对手,但孙策去年调兵遣将,用心经营睢水防线。今年兖州雨水多,大面积歉收,钱粮不足,显思若想突破睢水防线也非易事。因此,臣建议主公派精骑数千,由梁沛之间轮番出击,长途奔袭,耀兵于汝南,因食于世家,内外呼应,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袁绍很满意,刚准备说话,主簿耿苞走了进来,奉上一份书信。袁绍拆开信一看,不禁放声大笑。
  “公与,英雄所见略同。”


第887章 受袭
  沮授看了信,才知道袁谭提出了和他几乎完全相同的建议。袁谭主动请缨攻击豫州,但他鉴于之前围攻鲁县的经历,觉得围城旷日持久,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所以他建议步卒围城,骑兵突袭,直取汝南腹地。汝南是袁氏本郡,门生故吏、新朋旧友很多,而且大多是有一定实力的世家,只要持袁绍手令,那些世家就会提供粮食,解决这些骑兵的后勤补给。
  孙坚、孙策善战,但他们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弱点:骑兵少。孙坚身边只有三百多骑,而且缺少战马来源,全靠并州、关中进行补充。平时看不出什么问题,一旦开战,战马损耗增加,这些骑兵无法及时补充战马,战斗力迅速衰减,很快就会沦为挨打的局面。
  因此,哪怕几百人的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