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麹义以他一贯的铁血执行着命令,等待着孙策开始进攻。在他调整阵型时,对面孙策的阵地一直很安静,安静得让麹义有种错觉,仿佛他才是要进攻的一方。他忽然警醒,虽然战斗尚未开始,但双方将领之间的交锋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输了一阵。
  后生可畏,孙策比公孙瓒难对付多了。麹义暗自提醒自己,不由自主的握了握拳头,沉寂已久的血有点热,仿佛一头沉重的猛兽在悄悄觉醒。
  遇强则强,也许今天是证明我自己的最好机会。


第1398章 实力碾压
  在麹义调整阵型时,孙策一直在静静地观望。隔着太远,他看不清麹义的面目,但他能感觉到整个阵型的变化。见麹义的阵型经过调整,渐渐平静,他举起手,下令击鼓,提醒麹义进攻即将开始。
  麹义经验丰富,用兵谨慎,没给他留下偷渡或抢渡的机会,既然如此,他索性就用堂堂之阵进行强渡——等你做好准备再攻击,用真正的实力击破你的战阵。不仅要胜,而且要胜得光明磊落,让你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春秋重视堂堂之阵,正是因为春秋时代的战争以威慑为主,让对方知道孰强孰胜,避免无谓的牺牲。国小民寡,经不起太大的伤亡,明知不敌还不投降,迎接他的不仅是失败,还有亡国的可能。
  战鼓声一响,强弩校尉一声大喝,手中的令旗往下猛地一挥。阵中的小鼓一阵急响,百余架弩车开始射击,数十枝短矛一般的巨弩呼啸而出,坚实的弩车都被反震得哐哐作响。长矛飞距两百步余,射入临河而立的战阵中。
  这些将士身处最前线,隔着近百步宽的龙渊水,首先要防备的就是对方临阵立阵的弓弩手,所以配备了一人高的大盾。持盾的刀盾手肩并肩,盾挨盾,组成一道盾墙。听到对面开始进攻的战鼓声,看到从阵中跃起的箭影,盾后的长矛手、弓弩手都低下了头,尽可能缩起身体,刀盾手更是单腿跪倒在地,用双手顶着盾牌,却将身体与盾牌隔开,以免被箭上余劲震伤。
  瞬息之间,巨矛射至。
  “呯!”矛头一般的箭头破开大盾,撕开蒙在大盾上的牛皮,刀盾手的眼前突然一亮,在阳光射入的一瞬间,巨矛也射入他们的身体,札甲被洞穿,身体也被轻而易举的刺穿,前胸入,后胸出,余劲不减,又将身后的长矛手射杀。
  在巨箭强悍的劲道面前,一人高的巨盾像纸一样被洞穿、击碎,盾后的刀盾手、长矛手只要被射中,几乎无一幸免。即使运气好,躲过一劫,看着射在地上,箭头深入泥土,矛杆粗的箭杆震颤,铁制的羽翼哗哗作响,还是吓得面无人色。
  惊魂未定,对面一阵鼓响,又是数十枝巨箭呼啸而至,射入阵中。
  接着又是一阵。
  百余辆弩车分成三组,轮番发射,不给对手喘息之机。巨箭刚刚射出,手指粗的弓弦还在震颤,上弦手便用铁钩钩住弓弦,另一人挥起鞭子,赶着拉车的黄牛向前,以黄牛的之力上弦。弓弦再次被拉紧,喀嗒一声锁上弩机,弩手立刻抽出一枝巨箭,放入箭槽,同时取下铁钩。
  三人一牛配合默契,仅用几句话的时间就上好了弦,准备下一次发射。这都是他们日常训练的内容,每天都要操作无数次,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就连黄牛都有了灵性,一声鞭响前进,一声鞭响后退,有条不紊。
  “发!发!发!”引强都尉连声大喝,每一声大喝,都有三十余架弩车发射。
  巨箭一枝接一枝地飞上天空,越过龙渊水,又射向龙渊水北的阵中。破盾,杀人,势不可挡。满地的盾牌碎片、尸体和鲜血证明了他们的强悍,只用了不到百息的时间,由大盾组成的盾墙就被射得七零八落,阵地上到处都是惨叫声、呻吟声和惊慌失措的哭喊声。即使没有受伤的将士也被吓得瑟瑟发抖,手脚发软,几乎要坐在地上。
  鼓声一变,弩车停止了射击,立在大车上的强弩手开始齐射。他们射出的箭虽然没有弩车射出的巨箭那样的威力,数量却更多,遮天弊日,数以千计,就像飞速移动的乌云,飞越百余步,射入麹义军的阵中。没有了大盾掩护,前军将士被射得狼狈不堪,伤亡惨重,争先恐后的躲在残存的大盾后面。
  前军阵型大乱。虽然有不少强弩手进行还击,但威胁可以忽略不计。
  麹义脸色铁青,喝令击鼓重整队型,一边命人送上大盾补充,加强防护,一边命令督战队上前维持秩序,斩杀乱阵的士卒。督战队闻令上前,挥舞战刀,手起刀落,将大喊大叫的士卒斩杀在阵前。箭雨又密又急,即使督战队的士卒身披铁甲也难以幸免,不少人被箭矢射伤射死,倒在阵前。
  虽然麹义连声下令,但前阵的骚乱还是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渐渐平息。麹义脸色铁青,心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孙策的箭阵比他估计的更强,前军的伤亡也会超出他的预期,能坚持多久,他心里也没底。如果前军未战而溃,没有足够的大盾,当孙策渡河时,他的弓弩手没有足够的保护,伤亡会非常惨重。
  双方军械的差距很明显,孙策用弩车的攻击向他证明了这一点。利用龙渊水大量杀伤孙策人马的计划可能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怎么办?是退回大营,利用更加坚固的营栅据守,还是再坚持一段时间?
  就在麹义犹豫的时候,对面的弩车再一次开始射击,随着一声声鼓响,一枝枝巨箭飞上天空,越过龙渊水,射入勉强恢复的阵地中。悲剧再一次上演,巨箭摧枯拉朽,无情的蹂躏着前军阵地。
  很快,强弩手们也很射击。他们紧紧盯着盾阵的变化,一旦哪里有大盾被巨箭击碎,盾墙出现缺口,他们就集中射击,将失去大盾保护的刀盾手、长矛手和弓弩手射得惨叫连连。
  看到这一幕,麹义惊骇不已。孙策的强弩手配合居然如此默契,弩车攻坚,强弩手杀伤,几乎将效率发挥到了极致。孙策不仅拥有强悍的军械,更精于练兵,麾下皆是精锐。即使自己这些部下久经战阵,在与公孙瓒、张燕的交战中屡立战功,面对孙策的攻击,他们还是全无还手之力。
  盛名之下无虚士,今天遇到真正的对手了。和孙策相比,刘备只不过照猫画虎,徒具其形,威力和孙策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麹义举起战旗,下令前军后撤,离河岸百步,退出弩车的有效射程。
  战鼓声响起,前军被射得胆战心惊的士卒如逢大赦。虽然刚刚遭受了重创,但他们还是保持阵型,以曲为单位,互相掩护,依次后撤。孙策看得清楚,暗自点头。麹义治军严整,这些士卒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要想真正击垮他们还要再加把劲。
  孙策下令,弩车上前,沿河立阵,掩护辎重营架设浮桥。


第1399章 步步争先
  看到那些弩车一辆接一辆地推到河边,麹义的脸颊抽了抽,忍不住想骂人。
  这是一个极其阴险的举动。
  不管是什么弓弩都有一定的射程,射得越远,威力越小,即使是射程四百步的十石弩,最有杀伤力的射程也不会超过两百步,超过两百步杀伤力就会迅速下降,两百步可以破厚实加固的大盾,三百步就只能破普通盾牌,三百步外就连普通盾牌都无法击破,只能攻击没有重甲防护的人马。
  他让前军后撤百步,就是为了避开这些弩车威力最大的射程范围,又保持对水面的远程打击能力,当孙策的步卒渡河时,弓弩手依然能保持压制,即使孙策派遣持有大盾的甲士上阵,他也可以将他们压缩在河边。即使孙策将威力巨大的弩车推到河边,在两军混战时,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以免误伤己方将士。
  但孙策还是这么做了,说明他还有另外的企图:逼他的中军后撤。临河立阵,那些弩车离他只有两百步左右,他准备的大盾也无法保护他。中军后撤不会影响他指挥战斗,却会影响士气,尤其是他所在之地是一个土坡,一旦后退,他就在土坡后面,和自己的前军隔坡相望。
  战场是孙策选的,所以麹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孙策计划好的。虽然都是不上台面的小手段,决定不了胜负,却能恶心他,让他很不舒服,挫伤他的士气。
  他可以不退,但这样一来,他就会成为弩车的目标。
  麹义苦笑。早就听人说富春孙氏是商户出身,孙策精于算计,果然名不虚传。孙策将经商的天份用在了战场上,每一步都精打细算。自己虽然有强悍的冀州强弩手,却没有弩车这样的杀器,孙策紧紧抓住这一点优势,将弩车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步步紧逼,不放过任何一点机会。
  积小胜为大胜,他这是要以堂堂之阵击败我啊。麹义猜到了孙策的心思,且怒且喜。怒的是孙策狂妄,咄咄逼人,喜的是遇到了劲敌。他也是这样的人,对细节非常在意,不放过任何一个打击对手的机会,征战多年,罕逢敌手,今天遇到一个后起之秀,不禁见猎心喜,斗志更盛。
  麹义略作思索,下令在土坡前环立大盾,用两重盾前后叠置,加强防护,伏长矛手、强弩手于后。再命去卑领骑兵在土坡左侧三百步立阵,做好突击的准备。孙策最终的目的是要渡河,弩车虽然射程远,却不太可能先渡河,只能在河对岸压制。先渡河的只会是步卒,步卒立阵,掩护弓弩手渡河,建立弓弩阵地,再掩护主力渡河。
  既然远程打击力量无法取得优势,麹义决定发挥自己的骑兵突击优势。等孙策的步卒渡河时,用骑兵进行突击。对付这种人数有限,又没有坚实阵地可以依靠的步卒,骑兵突击的杀伤力最强。
  麹义站在土坡上,一边调兵遣将,一边看着对面的孙策,心中充满了期待。以步卒破骑兵不易,要不然他也不会一战而扬名天下。他很想看看孙策麾下的武猛、武卫营有没有这样的实力。
  ……
  孙策咧了咧嘴,有点遗憾。麹义是老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