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孙策咧了咧嘴,有点遗憾。麹义是老江湖,没那么容易被吓跑。看这个以退为进的阵势,麹义显然并没有认输,还想着反击,扳回一局。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这一招的确棘手,不好对付,一不小心就会吃大亏。好事是以步破骑正是麹义的成名技,如果能再胜一场,对麹义的信心打击效果犹胜箭阵。
  只是眼前的形势并不理想,相反倒可以用严峻二字形容。界桥一战,麹义能以步破骑,一是他的西凉步卒有经验,临阵不慌,二是有千张强弩助阵。冀州弓弩手很有名,早在韩馥时代就有数以万计的强弩兵,而强弩正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如今隔水列阵,他无法将强弩兵先送到河对岸,步卒只能在强弩掩护不足的情况下迎战骑兵,压力更大。
  不过对孙策来说,这个局面早在预料之中,军谋处详细研究了麹义的作战习惯,再根据实际地形和双方的战力,知道麹义会这么做,也研究出了对应的战术。
  弩车临河立阵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孙策下令,将百辆弩车全部布置在阵地右侧,沿着河岸一字排开,正对着麹义安排在土坡东侧的骑兵,又将一部分巨箭换成集束箭。这些集束箭以二十枝箭为一组,装在大小适宜的铜管中,射出后会因为风阻的作用在空中散开。骑兵的阵型不如步卒密集,速度又快,巨箭的杀伤力虽强,命中率却太低,换成这种集束箭杀伤效果更好。
  匈奴人装备相对简陋,有不少人还是皮甲,只要被箭射中就会受伤,在这种集束箭的打击面前,不管是人是马,只要在覆盖范畴以内,至少要中三五箭,甚至可能一下子被射成刺猬。别说人,就算是战马中这么多箭也会立毙。
  骑兵冲锋需要速度,需要阵型流畅,最担心的就是有同伴摔倒,干扰阵型。如果有几十匹马同时中箭倒毙,冲锋的阵型被打断,威力就会丧失殆尽。
  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何况他身边还有个如假包换的诸葛亮。在郭嘉的统筹下,诸葛亮、陆议和二十多名军谋想出了太多对付麹义的办法。和强悍的军械一样,他们才是孙策击败麹义的最大倚仗,铆足了劲要给麹义一个惊喜。
  在弓弩手的掩护下,辎重营上前架设浮桥。以曲为单位,辎重营工匠在四个地点同时作业,两两之间相隔五十步。数百辆大车被黄牛拉了过来,大车里面塞满了捆好的竹竿,两侧也绑着竹竿,体型庞大,就像一座小山。车夫们牵着黄牛,在河边转身,利用河岸坡度将大车慢慢放入水中,又将数十辆大车首尾相连,用铁钩钩在一起。
  有士卒上前,将两根绳索牢牢地绑在车上,绳索另一端穿过一只巨箭尾部的铁环,系在黄牛拖着的木架上。巨箭被装在弩车上,射手扳动弩机,弩车“嗡”的一声闷响,巨箭飞过龙渊水,直达对岸,深入泥土,只剩下一个铁环露在外面。
  巨箭锚定完成,那边车夫就挥动鞭子,驱动黄牛前行,绳索拉紧,数十辆大车一辆接一辆的滑入水中,迅速向前,一道浮桥转眼间就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第1400章 临阵而惧
  看到带着绳索的巨箭射过龙渊水,麹义就知道不妙。孙策这是打算用辘轳的办法牵引大车过河,搭建浮桥。他立刻命人上前砍断绳索,阻止孙策的行动,但他还是低估了孙策的速度,手持刀斧的士卒冒着箭雨,刚刚奔到岸边,浮桥已经成型,一队身披重甲的士卒手持长刀,踩着浮桥飞奔而至。
  当头一人身高八尺,腰阔十围,头顶被阳光照得发亮的钢盔,身披重甲,步伐却又快又稳,即使是在还没有固定的浮桥上依然健步如飞,他越过龙渊水,冲上岸,手中长刀划出一道弧光,手持大斧的士卒和掩护他的两名刀盾手同时砍倒,轻松得像割草一般,连厚实的盾牌都被像切豆腐一样切开。
  “武猛营典韦在此,不想死的退后。”典韦手臂一振,千军破嗡嗡作响,刀刃上的血珠滑落。
  麹义的部下被典韦吓得两腿发软,没人敢上前与他接战,顾不得去砍绳索,转身就跑。典韦也不急,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谁跑得慢,或是有意转身迎战,他就上前一刀,干净利落,绝不出第二招。中刀者不是身首异处,就是直接被砍成两截,血溅肠流,惨不忍睹。麹义的部下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没命的狂奔,有的为了跑得快一点,连手里的武器都扔了。
  典韦大步走上河岸,持刀而立,武猛营的将士在他两侧成弧形散开,像新月之缘。在他们的身后,辎重营的工匠赶到龙渊水北岸,加固浮桥,铺设木板,将浮桥加宽。
  麹义站在坡上,看到自己的部下像看见鬼似的没命奔逃,看到孙策的部下迅速渡过龙渊水,在岸边立阵,头皮一阵阵发麻。
  孙策架设浮桥的速度匪夷所思,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隔水而阵,进攻方最大的困难就是架设浮桥,在对方的阻击下要付出不小的伤亡才有可能成功。他知道孙策部下的工匠技术超凡——汝水上那几座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预计到浮桥架设的进度很快,却没想到这么快,快得他几乎来不及反应。
  难道孙策的辎重营是由鲁班做校尉吗?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重甲步卒在河边立阵,锃亮的甲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不敢直视,麹义不敢怠慢。孙策每一步都超出他的预期,如果不及时予以阻击,让孙策的主力顺利渡河,他再想拦住孙策就难了。
  麹义不假思索,立刻命令击鼓,让去卑出击,冲击正在列阵的武猛营。
  战鼓声响起,左侧的匈奴骑兵却迟迟没有动静。眼看着河岸的武猛营阵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厚实,很快就要列阵完毕,麹义焦急万分,举头东望,见去卑还在原地,根本没有出击的意思,顿时勃然大怒,叫过一个亲卫,让他赶到去卑阵前传令。如果再不出击,定斩不饶。
  传令兵下了山坡,飞奔上马,冲出战阵,来到骑兵阵地的面前。
  去卑坐在马背上,脸色苍白,眼神游移不定。传令兵刚到跟前,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先大声问道:“孙策是不是已经过了河?”
  “正是,将军命你立刻出击,若是误了军令,定斩不饶。”
  “唉呀,我就知道形势不妙。”去卑大声咒骂着。昨天有两个匈奴骑士被来送战书的郭武虐得鼻青眼肿,麹义把他叫过去大骂了一通,他越想越生气,回营又把两个骑士抽了一顿。不过这两个骑士也提供了一个信息,说孙策的部下用大车当船,渡人渡马,龙渊水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他当时也没太在意,现在看到孙策的部下迅速渡河,他才意识到这个消息背后的价值,后悔昨天没能提前警告麹义。
  情急之下,去卑说的都是匈奴话,传令兵也听不明白。他也没太当回事,从麹义开始,他们都不怎么看得起这些匈奴人,觉得他们就像喂肥的狗一样,看起来体格不小,实际上战斗力非常有限。去卑被孙策正面击败,于扶罗中伏身亡,哪里还有一点精锐的影子。见去卑只是大骂,却不听命令出兵,传令兵忍不住厉声喝斥了两句。
  去卑也怒了。“麹将军这是让我们去送死吗?”
  “你说什么?”
  “你以为我眼瞎,没看到前军被人家射得死伤惨重?”去卑吼道。麹义一向不把匈奴人当人看,孙策的箭阵那么厉害,连有大盾保护的步卒都抵挡不住,让只有骑盾的骑兵上前冲锋,不是当活靶子吗?骑兵最怕的就是这种箭阵,正面硬扛和送死没什么区别,麹义这么做明显用心不良。
  传令兵见去卑拒绝服从命令,也不多说,转身返回土坡,向麹义汇报。
  麹义大怒,有心召去卑来,斩他的首级立威,但此刻孙策的人马越来越多,岸边的阵势越来越厚实,他也顾不上去卑了。他调集弓弩手在土坡两侧立阵,全力射击压制,又命八百西凉劲卒准备出击。武猛、武卫先行渡河,孙策来赴约,他当然不能退缩,让人觉得他怯懦。
  事实上,他正要缠住孙策,再从两翼包抄,截断浮桥,一举重创孙策。
  麹义叫来两个传令兵,让他们分别赶往两翼传令,命令闵建、尹楷等人出击。他有两万步卒,除了留下五千人看守大营、待命而动外,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分成三军,他率中军正面迎战孙策,闵建等人在两翼准备,或是协助他围攻孙策,或是掩护他撤回大营。
  传令兵收了命令,还没来得及离开,便有传令兵从远处奔来,向麹义报告了一个消息。鲁肃在龙渊水下游抢渡,尹楷赶去阻击,正与鲁肃交战,希望麹义能安排一些人马增援。他的兵力虽然比鲁肃略多,但鲁肃部下精锐,架设浮桥的速度又太快,等他赶到的时候,鲁肃已经有大半渡河,站稳了脚跟。
  麹义大惊。他看向远处正在立阵的武猛营,明白了孙策为什么不急着攻击。他想包抄孙策身后,孙策也想包括他的身后。既然左翼的尹楷遇到了鲁肃,那右翼的闵建也不会例外,他现在应该也被缠住了,无法抽身前来增援。
  他就这么有信心,不怕精锐尽出时荀衍突然出营?麹义想起郭武说的那句话,心中隐隐不安。


第1401章 意外收获
  开战半日,意外不断,孙策虽然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战术,却有着让人咋舌的军械优势,辎重营工匠架设浮桥的速度更是让人大开眼界。用兵如下棋,一着先,步步先,孙策用弩车和浮桥两次抢先,麹义却遇到了匈奴人临阵怯战的事,一时急得额头全是冷汗。
  可是比起荀衍的心思,匈奴人的怯战反倒没那么严重了——这些胡人欺弱怕强是出了名的,连他都被孙策的军械震惊,匈奴人不敢上阵也不意外——但荀衍会怎么想,能不能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荀衍身上,却是他现在必须要做的决定。
  麹义一边权衡,一边紧张地注视着对面的孙策。
  孙策还在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